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  >  各地新闻
透视新一轮铁路调图背后 悄然变化的浙江经济图谱
稿源: 浙江在线   2019-07-15 07:36:57报料热线:81850000

  浙江在线7月15日讯(浙江在线记者袁华明张帆)7月10日12时8分许,自杭州火车东站始发,直奔开化而去的D5407次列车,在江风中驶过了钱塘江大桥。

  当天零时,全国铁路开始实施新的列车运行图暨暑期运行图。作为调图后新增的列车,D5407次是自2013年以来,首趟经钱塘江大桥,开往浙赣线方向的动车组列车,俗称“绿巨人”。随着“绿巨人”的呼啸穿梭,浙西衢州与省会杭州,乃至长三角的距离也将再次拉近。

  每逢春运、暑运等重要时段,铁路部门都会对运行图进行必要的调整,今年以来,已先后于1月5日、4月10日进行过两次调整。从表面看,铁路调图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优化线路,让人们的出行变得更便利。但出乎意料的是,这次看似常规的暑期调图,却引发了全国多地的热切关注。对浙江而言,多个“短途始发终到”列车班次的增设,既可提升省域内中小城市的能级,拉近彼此之间的时空距离,亦将助力浙江加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日前,记者乘坐新增列车,深入各地采访,为你打开新一轮铁路大调图背后,那张悄然变化的浙江经济图谱。

  拥抱“绿巨人”的开化

  县域发展得助力

  铁路杭州站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俗称“绿巨人”的D5407次列车,是一列动力集中式复兴号动车组,时速为160公里每小时,适合普铁开行,这次D5407次走的就是普铁的钱塘江大桥和浙赣线。

  事实上,早在两个多月前,“‘绿巨人’要来了”的消息就已点爆开化人的朋友圈。铁路部门曾在5月1日至6月29日期间,临时增开了1对每小时160公里时速,从开化直达杭州、上海的动力集中动车组列车。

  与之前的普速列车K8372、K8371次相比,如今开化至上海南的运行时间,由原来的7小时17分钟缩短至4小时36分钟;开化至杭州的运行时间,由原来的4小时44分钟缩短至3小时3分钟。而且,新增的动车组,沿途串联了开化、常山、衢州、金华、义乌、杭州、嘉兴、上海等颜值爆表的名城。这让开化人直呼:“乘着‘绿巨人’,来一趟说走就走的旅行。”

  一个县城,拥有高铁始发站,这对自身发展而言,无疑是一个很大的加分项。这既关乎百姓的出行,更关乎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

  记者发现,此次调图进一步突破以直辖市、省会城市为主要节点的列车开行模式,长三角地区增开了6对中小城市始发列车,并加密了部分城市间的班次。

  此次奉化站至杭州东站增开G7569/70次1对,瑞安站至上海虹桥站增开G7343/44次1对,开化县也增加一趟到杭州的动车。加上之前已开行的列车,目前浙江已有苍南、江山、诸暨、三门、淳安、瑞安、开化、奉化等多个县级城市有了始发终到列车。

  我们可以预见,曾经不起眼的小县城,在接入全国高铁网络尤其是拥有始发列车后,将在经济发展尤其是旅游业发展上一跃而起。

  以淳安县为例,自杭黄高铁通车,千岛湖站拥有始发功能后,如今不仅淳安百姓前往杭州、上海、南京、北京都十分方便,各地游客也纷至沓来。

  左右逢源的绍兴

  城市能级在提升

  此次调图,在宁波、绍兴间开行3对贯通列车,首次实现两地间市域列车跨市联通,更好满足区域通勤客流需要。

  “想不到这么火爆,周末来坐城际铁路的人真多。”7月14日,章先生带着孩子从宁波回绍兴,搭乘调图后刚开通的甬绍城际列车。“幸好来得早,来得晚要站回去了。”依托萧甬铁路开通运行的甬绍城际列车开通仅几天,就传出了铁路部门考虑限量售票的消息。

  杭甬高铁开通前,萧甬铁路一直承担着杭甬之间的铁路客运任务。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萧甬铁路上的普速列车并不多。既有铁路线的富余运力,如何更好地利用起来?

  近年来,绍兴一直利用既有萧甬铁路的富余通行能力开行市域城际列车,随着与宁波城际线的贯通运营,绍兴城际线已拥有钱清、绍兴、上虞三个站点,可抵达余姚站、宁波站,总运营里程达128公里。此前,萧甬铁路宁波站至余姚站之间也开通了城际列车。

  愈发频密的城际列车,为积极“融杭联甬”的绍兴,进一步优化了交通条件。今年上半年,绍兴市党政领导先后到杭甬两地考察学习,并推动在两地举办“绍兴周”。今后,地域相邻、经济相融、人文相通的杭绍甬,将因铁路的跨市联通,而联系得更加紧密。

  从杭甬一体化发展到杭绍甬一体化发展,“夹”在省内前两大城市之间的绍兴已摆脱尴尬处境,开始发挥“左右逢源”的桥梁作用。

  知名经济学者刘亭就表示,杭绍甬一体化是挑起两个“金箩筐”的一根扁担,绍兴市就是要通过大开放、大担当,努力成为杭绍甬一体化的“支撑点”,造就挑起杭甬“两个金箩筐”的“金扁担”。这根“金扁担”,则是由杭甬之间的交通线共同构成的。

  作为浙江接轨上海的前沿阵地,嘉兴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进程中的区域优势不言而喻。

  7月10日早上,“复兴号”高铁列车G110次缓缓驶出嘉兴南站,这是高铁嘉兴南站首次开通始发终到高铁列车,嘉兴市民拥有了前往首都北京的“专属高铁”,极大地丰富了出行的选择,嘉兴也由此结束了长期没有始发车开行的历史。

  普铁时代,嘉兴是杭州通过铁路前往上海、南京、北京的必经之路。但随着杭宁高铁的开通,由浙江进京的高铁列车大多路经湖州而不再绕道嘉兴。曾有人比较过嘉兴、湖州两地的区位优势,认为杭宁高铁开通运行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彼时湖州优势加分明显。这次调整后,嘉兴再获优势,将和湖州一道,强化与上海、杭州的联系。未来,商合杭高铁、沪苏湖高铁、通苏嘉甬铁路等建成通车后,两地的城市能级还将持续提升。

  高铁上的长三角

  一体化在加速

  从美国哈佛大学归来的徐一舟,把自己的工作室安在了紧邻杭州地铁1号线的闸弄口一带。因为和他一起创业的同伴是上海人,而这里到杭州东站搭乘地铁仅一站路。“经常往返沪杭之间,乘坐高铁非常方便。”这位同伴表示。

  工作在浙江、生活在上海,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杭州、嘉兴两地的“双城生活”一族日渐庞大。高铁带来的同城效应、资源配置再优化乃至生活方式的改变,在长三角地区业已展现得淋漓尽致。

  长三角一直是高铁运输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最近10年来,随着高铁线路的增多与优化,“高铁上的长三角”融合度越来越高。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秦诗立认为,由高铁等组成的现代交通体系,是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的重要推动力,但各城市和区域可分享到的共赢蛋糕大小可能有较大差异。不断优化的铁路运行,从某种意义上说,恰恰是为了让各城市和区域能实现最优化发展。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黄先海认为,在城市间的竞争合作关系上,要从“长各长、短各短”转向战略拉长板、整合补短板。目前,长三角内部城市之间的产业链与价值链存在较明显的同构与重叠,产业越同构实际上越偏离一体化,而区域一体化水平越高,各地特色竞争力越明显。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深入,各地面临更大的市场分工与配置范围,更要站在长三角全局审视自身优势与不足,以全局共建思维,促进竞争协同发展。而高铁时代,恰好可以弥补这些竞合中的不足。

  被改变的显然不仅仅只是时间上的缩短,专家指出,调图之后,以人才、资金、产权的要素端自由流动与配置改革为纽带,对于长三角来说,可以助推要素充分涌流、高效配置与自由分工,持续推动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以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为主干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是一个典型。得益于高铁网络,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区)过去一年间共有12.46万台(套)科学仪器共享互通,科创要素按市场配置要求自由流动呈现良好态势,过去一年九城(区)交互投资2280亿元。

  位于嘉善的浙江悦世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是上海交通大学研发成果转移结出的硕果。“我们的科研团队在上海交大,研究后的成果经过产业化落地嘉善。”公司负责人说,上海实现研究成果转化的土地较为紧张,选择距离上海较近的嘉善无疑是产业化的最好选择,乘坐高铁只要20分钟左右。

  不断地调图,不断地优化,背后的经济图谱已然改变,而且,这种改变还在持续之中。

编辑: 郭静纠错:171964650@qq.com

透视新一轮铁路调图背后 悄然变化的浙江经济图谱

稿源: 浙江在线 2019-07-15 07:36:57

  浙江在线7月15日讯(浙江在线记者袁华明张帆)7月10日12时8分许,自杭州火车东站始发,直奔开化而去的D5407次列车,在江风中驶过了钱塘江大桥。

  当天零时,全国铁路开始实施新的列车运行图暨暑期运行图。作为调图后新增的列车,D5407次是自2013年以来,首趟经钱塘江大桥,开往浙赣线方向的动车组列车,俗称“绿巨人”。随着“绿巨人”的呼啸穿梭,浙西衢州与省会杭州,乃至长三角的距离也将再次拉近。

  每逢春运、暑运等重要时段,铁路部门都会对运行图进行必要的调整,今年以来,已先后于1月5日、4月10日进行过两次调整。从表面看,铁路调图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优化线路,让人们的出行变得更便利。但出乎意料的是,这次看似常规的暑期调图,却引发了全国多地的热切关注。对浙江而言,多个“短途始发终到”列车班次的增设,既可提升省域内中小城市的能级,拉近彼此之间的时空距离,亦将助力浙江加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日前,记者乘坐新增列车,深入各地采访,为你打开新一轮铁路大调图背后,那张悄然变化的浙江经济图谱。

  拥抱“绿巨人”的开化

  县域发展得助力

  铁路杭州站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俗称“绿巨人”的D5407次列车,是一列动力集中式复兴号动车组,时速为160公里每小时,适合普铁开行,这次D5407次走的就是普铁的钱塘江大桥和浙赣线。

  事实上,早在两个多月前,“‘绿巨人’要来了”的消息就已点爆开化人的朋友圈。铁路部门曾在5月1日至6月29日期间,临时增开了1对每小时160公里时速,从开化直达杭州、上海的动力集中动车组列车。

  与之前的普速列车K8372、K8371次相比,如今开化至上海南的运行时间,由原来的7小时17分钟缩短至4小时36分钟;开化至杭州的运行时间,由原来的4小时44分钟缩短至3小时3分钟。而且,新增的动车组,沿途串联了开化、常山、衢州、金华、义乌、杭州、嘉兴、上海等颜值爆表的名城。这让开化人直呼:“乘着‘绿巨人’,来一趟说走就走的旅行。”

  一个县城,拥有高铁始发站,这对自身发展而言,无疑是一个很大的加分项。这既关乎百姓的出行,更关乎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

  记者发现,此次调图进一步突破以直辖市、省会城市为主要节点的列车开行模式,长三角地区增开了6对中小城市始发列车,并加密了部分城市间的班次。

  此次奉化站至杭州东站增开G7569/70次1对,瑞安站至上海虹桥站增开G7343/44次1对,开化县也增加一趟到杭州的动车。加上之前已开行的列车,目前浙江已有苍南、江山、诸暨、三门、淳安、瑞安、开化、奉化等多个县级城市有了始发终到列车。

  我们可以预见,曾经不起眼的小县城,在接入全国高铁网络尤其是拥有始发列车后,将在经济发展尤其是旅游业发展上一跃而起。

  以淳安县为例,自杭黄高铁通车,千岛湖站拥有始发功能后,如今不仅淳安百姓前往杭州、上海、南京、北京都十分方便,各地游客也纷至沓来。

  左右逢源的绍兴

  城市能级在提升

  此次调图,在宁波、绍兴间开行3对贯通列车,首次实现两地间市域列车跨市联通,更好满足区域通勤客流需要。

  “想不到这么火爆,周末来坐城际铁路的人真多。”7月14日,章先生带着孩子从宁波回绍兴,搭乘调图后刚开通的甬绍城际列车。“幸好来得早,来得晚要站回去了。”依托萧甬铁路开通运行的甬绍城际列车开通仅几天,就传出了铁路部门考虑限量售票的消息。

  杭甬高铁开通前,萧甬铁路一直承担着杭甬之间的铁路客运任务。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萧甬铁路上的普速列车并不多。既有铁路线的富余运力,如何更好地利用起来?

  近年来,绍兴一直利用既有萧甬铁路的富余通行能力开行市域城际列车,随着与宁波城际线的贯通运营,绍兴城际线已拥有钱清、绍兴、上虞三个站点,可抵达余姚站、宁波站,总运营里程达128公里。此前,萧甬铁路宁波站至余姚站之间也开通了城际列车。

  愈发频密的城际列车,为积极“融杭联甬”的绍兴,进一步优化了交通条件。今年上半年,绍兴市党政领导先后到杭甬两地考察学习,并推动在两地举办“绍兴周”。今后,地域相邻、经济相融、人文相通的杭绍甬,将因铁路的跨市联通,而联系得更加紧密。

  从杭甬一体化发展到杭绍甬一体化发展,“夹”在省内前两大城市之间的绍兴已摆脱尴尬处境,开始发挥“左右逢源”的桥梁作用。

  知名经济学者刘亭就表示,杭绍甬一体化是挑起两个“金箩筐”的一根扁担,绍兴市就是要通过大开放、大担当,努力成为杭绍甬一体化的“支撑点”,造就挑起杭甬“两个金箩筐”的“金扁担”。这根“金扁担”,则是由杭甬之间的交通线共同构成的。

  作为浙江接轨上海的前沿阵地,嘉兴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进程中的区域优势不言而喻。

  7月10日早上,“复兴号”高铁列车G110次缓缓驶出嘉兴南站,这是高铁嘉兴南站首次开通始发终到高铁列车,嘉兴市民拥有了前往首都北京的“专属高铁”,极大地丰富了出行的选择,嘉兴也由此结束了长期没有始发车开行的历史。

  普铁时代,嘉兴是杭州通过铁路前往上海、南京、北京的必经之路。但随着杭宁高铁的开通,由浙江进京的高铁列车大多路经湖州而不再绕道嘉兴。曾有人比较过嘉兴、湖州两地的区位优势,认为杭宁高铁开通运行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彼时湖州优势加分明显。这次调整后,嘉兴再获优势,将和湖州一道,强化与上海、杭州的联系。未来,商合杭高铁、沪苏湖高铁、通苏嘉甬铁路等建成通车后,两地的城市能级还将持续提升。

  高铁上的长三角

  一体化在加速

  从美国哈佛大学归来的徐一舟,把自己的工作室安在了紧邻杭州地铁1号线的闸弄口一带。因为和他一起创业的同伴是上海人,而这里到杭州东站搭乘地铁仅一站路。“经常往返沪杭之间,乘坐高铁非常方便。”这位同伴表示。

  工作在浙江、生活在上海,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杭州、嘉兴两地的“双城生活”一族日渐庞大。高铁带来的同城效应、资源配置再优化乃至生活方式的改变,在长三角地区业已展现得淋漓尽致。

  长三角一直是高铁运输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最近10年来,随着高铁线路的增多与优化,“高铁上的长三角”融合度越来越高。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秦诗立认为,由高铁等组成的现代交通体系,是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的重要推动力,但各城市和区域可分享到的共赢蛋糕大小可能有较大差异。不断优化的铁路运行,从某种意义上说,恰恰是为了让各城市和区域能实现最优化发展。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黄先海认为,在城市间的竞争合作关系上,要从“长各长、短各短”转向战略拉长板、整合补短板。目前,长三角内部城市之间的产业链与价值链存在较明显的同构与重叠,产业越同构实际上越偏离一体化,而区域一体化水平越高,各地特色竞争力越明显。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深入,各地面临更大的市场分工与配置范围,更要站在长三角全局审视自身优势与不足,以全局共建思维,促进竞争协同发展。而高铁时代,恰好可以弥补这些竞合中的不足。

  被改变的显然不仅仅只是时间上的缩短,专家指出,调图之后,以人才、资金、产权的要素端自由流动与配置改革为纽带,对于长三角来说,可以助推要素充分涌流、高效配置与自由分工,持续推动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以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为主干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是一个典型。得益于高铁网络,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区)过去一年间共有12.46万台(套)科学仪器共享互通,科创要素按市场配置要求自由流动呈现良好态势,过去一年九城(区)交互投资2280亿元。

  位于嘉善的浙江悦世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是上海交通大学研发成果转移结出的硕果。“我们的科研团队在上海交大,研究后的成果经过产业化落地嘉善。”公司负责人说,上海实现研究成果转化的土地较为紧张,选择距离上海较近的嘉善无疑是产业化的最好选择,乘坐高铁只要20分钟左右。

  不断地调图,不断地优化,背后的经济图谱已然改变,而且,这种改变还在持续之中。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