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开学不到半月医院里“熊孩子”大增 如何确定多动症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9-09-11 07:32:22报料热线:81850000

  漫画严勇杰

  “这孩子太皮了,一刻都闲不住,该不会有什么问题吧?”开学不到半月,在宁大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门诊挤满了苦恼的家长。

  经评估,部分“熊孩子”被诊断为多动症,轻者需要家长重点关注,重者需要药物干预。该科主任李志飞表示,多动症发病率高达5%,不及时干预或造成深远影响。

  课堂上坐不住的男孩

  最终被诊断为多动症

  近日,刚上小学一年级的男孩飞飞(化名)被家长带到儿科门诊。原来,飞飞很皮,一堂课45分钟,他老老实实坐着的时间不到15分钟,大多数时候,要么不停地找人说话,要么做各种小动作,有时还会自顾自地在教室里走来走去。

  开学不过一周,飞飞的妈妈王女士就几次接到了老师电话,还间接收到了不少家长的控诉,内容都是飞飞影响了其他同学。

  “这孩子从小就皮,在家在幼儿园都是小魔王,以为上小学了会收收心,没想到还是一样。”在宁大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诊室里,王女士跟李志飞主任说,因为飞飞的顽皮,爸爸有几次还动了手,但情况没有丝毫好转。

  经评估,飞飞被诊断为多动症,重度,需要药物干预。李主任表示,开学前后,相关门诊中这类患儿大幅增长。男女患儿的症状有所区别。男孩多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做作业粗心大意,早上起床叫不醒,自理能力差,整理书包丢三落四。女孩多表现为成绩落后、效率低,经常感到自卑、焦虑,不合群、朋友少,与他人交往困难。此外,不论男孩女孩均会表现出写作业拖沓、睡眠质量差。

  多动症患儿并非普通“熊孩子”要理解和接受孩子生病了

  虽然有一定心理准备,但多动症三个字,王女士还是消化了好一会儿。“大家都说男孩皮一点是正常的,还说皮的孩子聪明,会不会我们只是皮,不是有病啊?”王女士追问。

  李主任介绍,多动症即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类心理障碍,表现为与年龄和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时间短暂、活动过度和冲动,常伴有学习困难、品行障碍和适应不良。据调查,我国儿童患病率为5%,男女比为4~9:1。

  一般来说,中轻度多动症的孩子以引导管理为主,不轻易吃药。家长要辛苦一些,可能要盯着他写作业,完成学习和生活中的种种任务,一般等到孩子上初中后,大脑发育进一步完善,自制力增强,家长也就能松口气了。重度多动症的孩子则需要吃药。

  需要注意的是,多动症患儿并非普通“熊孩子”。一般的熊孩子还是会分场合的,不该熊的时候就不熊了。但多动症患儿不会分场合,即使是在课堂或是其他更该正襟危坐的场合,他也坐不住。

  因此,对付熊孩子的招数不宜用在多动症患儿身上,“简单来说,要理解和接受孩子是生病了,然后配合医生的治疗,不能打骂孩子。”李志飞主任表示。

  不及时干预

  或成一个永远填不上的坑

  据不完全统计,来医院看的患儿不足实际患病人数的一半。

  不少家长对多动症的认知仍停留在表面,认为随着年龄增长,情况自然会有所好转,没有必要上医院,更不必吃药。但是,这些家长不知道,多动症如果不及时干预,或埋下一个永远填不上的坑。

  多动症会导致孩子无法集中精力学习,成绩处于下游,许多孩子因此变得自卑、内向。随着年龄增长,一些中轻度多动症确实能不药而愈,但患病的几年里,孩子与同龄人的差距越来越大,再也追赶不上了。一些孩子因此无缘大学,留下了莫大的遗憾。“还有一部分患儿,症状会延续到成年,影响事业、人际关系、身心健康以及家庭生活,个别人还因此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李志飞主任表示。

  专家建议广大家长,正视孩子的异常,积极寻求帮助,该用药就用药,目前临床用于治疗多动症的择思达,安全有效,不成瘾,也没有明显副作用,部分患儿初期或胃口不佳,但一段时间后也会基本恢复,家长不必太过担心。

  专家呼吁

  专业+爱是针对特殊孩子的良方

  在明确诊断后,王女士又产生一个新的问题,是否要将飞飞患有多动症一事告知老师?她一方面希望老师能包容飞飞,加强引导,帮助孩子进步;另一方面,她又怕一传十十传百,飞飞会被当作异类,孤立起来。

  记者就此采访了宁波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办公室主任、宁波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副校长柴林。柴林表示,特殊孩子好比“迟开的花朵”,家长应该学习一些专业知识,给孩子专业的陪伴,同时客观看待自己的孩子,不贬不捧。

  广大中轻度的特殊孩子都是在普通学校就读。校领导应该重视这一群体,在资源教师匮乏的情况下,创造机会让老师们学习一些特教知识,更好地教导这些特殊孩子。“我们特教中心就在努力推进这项工作,每年为五六十位老师提供5天40学时的培训,帮助他们以专业眼光解读孩子所谓的问题行为。”柴主任表示。

  社会更该接纳这些孩子。柴主任打比方说,一个人近视了要戴眼镜,去爬山要借助登山杖,去外地语言不通要找翻译,这和特殊孩子存在问题是一样的,都是需要特定的帮助,“那么,我们不歧视戴眼镜的人,拿登山杖的人,找翻译的人,又凭什么歧视需要特教的小孩呢?”

  他建议王女士,不要将孩子的问题藏着掖着,可以找所在学校的校长聊一聊,获得理解和支持,再将问题告知班主任,“这位家长的担心可以理解,但特殊孩子是客观存在,每个学校都有,家长要相信校方和家长在大方向上是一致的,都是希望孩子好,有问题,大家就齐心协力解决问题。”

  现代金报记者童程红 通讯员庞赟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开学不到半月医院里“熊孩子”大增 如何确定多动症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9-09-11 07:32:22

  漫画严勇杰

  “这孩子太皮了,一刻都闲不住,该不会有什么问题吧?”开学不到半月,在宁大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门诊挤满了苦恼的家长。

  经评估,部分“熊孩子”被诊断为多动症,轻者需要家长重点关注,重者需要药物干预。该科主任李志飞表示,多动症发病率高达5%,不及时干预或造成深远影响。

  课堂上坐不住的男孩

  最终被诊断为多动症

  近日,刚上小学一年级的男孩飞飞(化名)被家长带到儿科门诊。原来,飞飞很皮,一堂课45分钟,他老老实实坐着的时间不到15分钟,大多数时候,要么不停地找人说话,要么做各种小动作,有时还会自顾自地在教室里走来走去。

  开学不过一周,飞飞的妈妈王女士就几次接到了老师电话,还间接收到了不少家长的控诉,内容都是飞飞影响了其他同学。

  “这孩子从小就皮,在家在幼儿园都是小魔王,以为上小学了会收收心,没想到还是一样。”在宁大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诊室里,王女士跟李志飞主任说,因为飞飞的顽皮,爸爸有几次还动了手,但情况没有丝毫好转。

  经评估,飞飞被诊断为多动症,重度,需要药物干预。李主任表示,开学前后,相关门诊中这类患儿大幅增长。男女患儿的症状有所区别。男孩多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做作业粗心大意,早上起床叫不醒,自理能力差,整理书包丢三落四。女孩多表现为成绩落后、效率低,经常感到自卑、焦虑,不合群、朋友少,与他人交往困难。此外,不论男孩女孩均会表现出写作业拖沓、睡眠质量差。

  多动症患儿并非普通“熊孩子”要理解和接受孩子生病了

  虽然有一定心理准备,但多动症三个字,王女士还是消化了好一会儿。“大家都说男孩皮一点是正常的,还说皮的孩子聪明,会不会我们只是皮,不是有病啊?”王女士追问。

  李主任介绍,多动症即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类心理障碍,表现为与年龄和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时间短暂、活动过度和冲动,常伴有学习困难、品行障碍和适应不良。据调查,我国儿童患病率为5%,男女比为4~9:1。

  一般来说,中轻度多动症的孩子以引导管理为主,不轻易吃药。家长要辛苦一些,可能要盯着他写作业,完成学习和生活中的种种任务,一般等到孩子上初中后,大脑发育进一步完善,自制力增强,家长也就能松口气了。重度多动症的孩子则需要吃药。

  需要注意的是,多动症患儿并非普通“熊孩子”。一般的熊孩子还是会分场合的,不该熊的时候就不熊了。但多动症患儿不会分场合,即使是在课堂或是其他更该正襟危坐的场合,他也坐不住。

  因此,对付熊孩子的招数不宜用在多动症患儿身上,“简单来说,要理解和接受孩子是生病了,然后配合医生的治疗,不能打骂孩子。”李志飞主任表示。

  不及时干预

  或成一个永远填不上的坑

  据不完全统计,来医院看的患儿不足实际患病人数的一半。

  不少家长对多动症的认知仍停留在表面,认为随着年龄增长,情况自然会有所好转,没有必要上医院,更不必吃药。但是,这些家长不知道,多动症如果不及时干预,或埋下一个永远填不上的坑。

  多动症会导致孩子无法集中精力学习,成绩处于下游,许多孩子因此变得自卑、内向。随着年龄增长,一些中轻度多动症确实能不药而愈,但患病的几年里,孩子与同龄人的差距越来越大,再也追赶不上了。一些孩子因此无缘大学,留下了莫大的遗憾。“还有一部分患儿,症状会延续到成年,影响事业、人际关系、身心健康以及家庭生活,个别人还因此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李志飞主任表示。

  专家建议广大家长,正视孩子的异常,积极寻求帮助,该用药就用药,目前临床用于治疗多动症的择思达,安全有效,不成瘾,也没有明显副作用,部分患儿初期或胃口不佳,但一段时间后也会基本恢复,家长不必太过担心。

  专家呼吁

  专业+爱是针对特殊孩子的良方

  在明确诊断后,王女士又产生一个新的问题,是否要将飞飞患有多动症一事告知老师?她一方面希望老师能包容飞飞,加强引导,帮助孩子进步;另一方面,她又怕一传十十传百,飞飞会被当作异类,孤立起来。

  记者就此采访了宁波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办公室主任、宁波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副校长柴林。柴林表示,特殊孩子好比“迟开的花朵”,家长应该学习一些专业知识,给孩子专业的陪伴,同时客观看待自己的孩子,不贬不捧。

  广大中轻度的特殊孩子都是在普通学校就读。校领导应该重视这一群体,在资源教师匮乏的情况下,创造机会让老师们学习一些特教知识,更好地教导这些特殊孩子。“我们特教中心就在努力推进这项工作,每年为五六十位老师提供5天40学时的培训,帮助他们以专业眼光解读孩子所谓的问题行为。”柴主任表示。

  社会更该接纳这些孩子。柴主任打比方说,一个人近视了要戴眼镜,去爬山要借助登山杖,去外地语言不通要找翻译,这和特殊孩子存在问题是一样的,都是需要特定的帮助,“那么,我们不歧视戴眼镜的人,拿登山杖的人,找翻译的人,又凭什么歧视需要特教的小孩呢?”

  他建议王女士,不要将孩子的问题藏着掖着,可以找所在学校的校长聊一聊,获得理解和支持,再将问题告知班主任,“这位家长的担心可以理解,但特殊孩子是客观存在,每个学校都有,家长要相信校方和家长在大方向上是一致的,都是希望孩子好,有问题,大家就齐心协力解决问题。”

  现代金报记者童程红 通讯员庞赟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