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县市区  >  奉化
奉化客运站几十年的历史变迁折射出这座小城蝶变的路径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9-10-08 07:29:17报料热线:81850000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奉化汽车站旧址一角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奉化汽车站

2000年后的奉化汽车站

即将兴建的奉化新客运中心效果图(俞赞江王建平供图)

  奉化——我们这座小城在每个历史时期,都拥有一座别样的汽车客运站,每座客运站都让人怦然心动,并引以为傲,因为它的每一次诞生,恰逢一个新时代的启幕,无一例外构成了我们这座城市繁荣发展的最新地标。

  客运站是一座城市的重要门户,是远方的客人打量这座城市的第一眼,更是我们走向远方、追逐梦想的始发平台。在交通不发达的年代,大客车是我们县城最先进的交通工具,这让客运站的地位举足轻重,因为它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客运站几十年的历史变迁,折射出我们这座小城从传统的县城,升格为县级市,再到撤市设区、快速融入宁波主城区这条持续蝶变的路径。

  俞赞江

  (一)

  1979年2月,我们全家从奉化北部一座小镇,迁徙到二十里外的县城。那天我忐忑不安地坐在一辆浅蓝色的大客车里,当汽车驶上响岭岗最高坡时,我透过满是尘土的车窗,俯视前方县城影影绰绰的轮廓,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那一刻,在遥远的云南、广西边境,中越战争正打得惨烈,而眼前的县城却显得一片祥和安宁。

  数分钟后,汽车驶入县城车站。乘客从逼仄的通道里鱼贯而出,我显得兴奋,又有点慌乱,从今往后,我也是城里人了。跨出车站大门时,我回望绿树掩映下的青砖站房,从心底里泛出对这座车站的感激之情,包括那辆载我进城的客车,让我迈出了人生的崭新一步。

  这座车站位于今天惠政路与南山路交叉口的西北角,那时周边簇拥着荒凉的农田,很少见得到民房。资料记载,该车站当时站屋面积352平方米,共有3间屋,停车棚154平方米,从中你可以测算出每天的班车多么有限。其实那年,是这座车站在这个位置生存的第20个年头,一年后,它就要乔迁了。它是1960年从公园路口(今天的公园路与南山路交叉口东北侧)迁过来的。

  由此判断,新中国成立之初,奉化县城的第一座汽车站,坐落于今天的公园路口。关于建站时间,应追溯到1929年初,与当时的鄞奉公路建成时间同步。据李美杰老人回忆,1949年,奉化第一辆客车开通试车时,他与几位同学有幸被邀请免费坐车,从公园路车站出发,抵达今天的尚田方门。当年的这件新鲜事让他刻骨铭心。奉化的第一座车站经历了民国年代的大部分时间,并贯穿整个上世纪50年代。由于站屋实在太过简陋寒酸,又破旧不堪,1959年底,它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30年时光记录了新旧政府、新旧社会的更替,记录了奉化县城历经风雨沧桑的实质性变化。

  应该说,我的父母有难得的眼光,他们无形中把握住了一个时间节点,把一个6口之家从农村集镇迁移到居住条件更优越的县城。这个时间节点的主题是改革开放。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共和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如果把1979年的早春,比作新时代的黎明,那么我们是沐浴着早春第一缕阳光,从县城的第二座车站下车,迈开大步,悄然融入这座历史文化悠久、山水风光秀美的县城。

  (二)

  衡量一座城市的发展变化,不妨去观察它的客运车站,因为它是一个真实的流动窗口。从车站的面积、内外设施和规模,可以窥见这座城市老百姓的生活状况、城市繁华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从车站的地理位置、周边配套布局,可以窥见这座城市的规划框架、发展前景和综合基础实力。

  1980年,南山路23号,即今天的东门口南侧,巍然崛起一座气势恢宏的新客站。新客站的建筑外形类似北京人民大会堂,中间是高挑宽敞的候车大厅,两侧配套用房左右对称。新客站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468平方米,其中候车大厅802平方米,行李房250平方米,停车棚413平方米,并配有41辆客运车、224名工作人员。奉城新客运站无疑是当时奉化规模最大的公共建筑,在民国县城旧址——城里厢的东门口,它鹤立鸡群,光彩夺目。一座县城拥有如此气派的汽车站,别说在奉化历史上前所未有,似乎在当时的宁波地区各县,也无出其右。

  那年,作为初中生的我,每天往返城关三校都要经过新车站,我比任何人都显得激动。我赶在新车站——这座县城大客厅开业前夕,裤兜里插着笔记本,溜进站内,细细端详,悉心记录,回家后,仿照《雄伟的人民大会堂》课文,写成了一篇奉化新车站的说明文兼通讯稿,并把稿件投送到奉化人民广播站。没过几天竟然被采用了,还寄来了几角稿费。这消息像插了翅膀传到学校,在周一全校集会上,我受到了校长的点名表扬。少年时代的这项荣耀,至今让我难以忘怀。

  在没有奉化日报和奉化电视台的年代,奉化人民广播站是奉化唯一的新闻媒体。也许这篇广播稿播出后,关注新车站的人越来越多。新车站投入运行后,年客运量直线上升,达到131.63万人次。东门口逐渐成为县城最繁华之地,周边的大小旅馆似雨后春笋般涌现。上世纪80年代是我们国家经历的伟大年代,长期从思想禁锢和行动封闭中过来的人们,终于释放了压抑的情怀,张开了梦想的羽翼。大批的奉化人从新车站出发,与外面精彩的世界亲密接触。与此同时,外面的客人也坐着长途客车纷至沓来,新车站义不容辞承担着奉城对外开放的历史重任。当我的两位同学,先后从宁波驾驶技校毕业,分配进奉化客运站做大客驾驶员时,我曾羡慕得要死。外面的世界,多么令人神往啊。

  那些年,奉城东门口的知名度仅次于宁波东门口。

  东门口的新车站作为奉城的客运龙头,经历了整个上世纪80年代的黄金时期,为奉化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立下了汗马功劳。

  (三)

  1988年,奉化借撤县设市的重大契机,成立了市公交公司,设置了公交总站,开辟了北至江口塔山、南至尚田,全长14公里的公交线路,由4辆公交车往返运行。两地的百姓区域内坐车不必再来车站,这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汽车站的压力。公交车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奉化县城迈入城市的最直观体现。此外,上世纪90年代,在南山路上的花园新村对面,还开辟了二运公司中巴车站,接纳频繁往返宁波的客运业务,那里曾经红火了好几年。1996年,在南山路150号(今天银泰城西南侧),建立了市运车站,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其中停车场2500平方米,客货兼营,主要解决奉化境内旅客的往返运送。

  那时,我们叫得出一些耳熟能详的口号,比如“要想富,先修路”“经济要发展,交通须先行”。无论是百姓日常生活,还是地方经济发展,从来没有出现过对交通道路、交通工具、交通场站如此强烈的依赖和渴求。1992年,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后,国家经济迎来快速发展时期。由于老百姓对交通客运业的需求愈来愈迫切,政府和交通部门开始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一方面积极加大财政投入;另一方面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大力推进客运市场建设,有效地缓解了专业客运公司的客运压力,满足了客运市场的多样化需求。这个时期的奉化汽车站,开始侧重于做好长途客运服务文章。

  任何新生事物的诞生,都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在时间面前,它会逐渐暴露出许多不合理性,甚至一些弊端。小而散的客运场站带来了诸多环境和秩序问题;并且这边重复建设场地,那边长途客运站资源闲置浪费;管理和运营成本方面也日趋上升。时间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整个国家进入经济转型时期,这座只有20年站龄的车站,又面临一次历史性的抉择。

  那些天,我屡次进入长途客运站,在候车大厅,看到淡绿色的墙面满是污迹;在停车棚,看到地面坑坑洼洼,客货车辆凌乱地“躺”在场站各个角落。眼前的客运站好像一个过度操劳的汉子,面露倦色,青春黯淡,急需全方位修缮或护养,或者来一次彻底的脱胎换骨。

  这座曾经巍峨壮观的新汽车站,在它前15个年头里,是如此繁荣又美好,是如此单纯又充满了一种理想主义色彩,它是一代奉化人的集体记忆。许多人至今还在怀念它,怀念发生在那里的送别和重逢故事。

  (四)

  终于在世纪末,一项重大实事工程被奉化市人大表决通过,并提到政府未来三年的重要议事日程上。2000年,伴随着新世纪庄严悦耳的钟声,奉化市政府宣布投资3800万元,启动了又一座新车站建造工程。

  这座车站选址在大成东路588号,在奉化城区的东部,离市中心有几公里远,中间隔着大片农田,那里完全属于城郊区域。我不知道这个吉祥号码,是有关部门量身定制还是事先预留的。彼时,奉化市民对那个位置建车站极不习惯,引发过众多议论——车站为啥造得那么远、那么偏,往返家里多不方便,政府要替咱老百姓考虑呀……是的,奉化历史上的前三座车站,还从没离开过县城的中轴(南山路)沿线的闹市区。

  战略思维的超前谋划,城市格局的倾力打造,硬生生把老百姓的陈旧思想观念摒弃掉,引导他们拓宽思想空间,全新展望奉化城市未来发展的规划蓝图。究竟是把车站建在家门口好,还是建在城市边缘地带好,孰利孰弊,这样的争论不久后便自然消失了。

  2003年3月28日,是个吉祥的春日,那天风和日丽,彩旗飞舞,奉化新车站正式落成并启用。“奉化汽车站”几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主体建筑的顶部镶嵌着银色的塑钢板,像弧形的船舷,象征着奉化这艘充满希望和生机的新世纪大船正扬帆起航,劈波斩浪前进。

  这座新车站比20年前的车站更辉煌大气,占地面积7.9万平方米,候车大厅1632平方米,设检票入口16个,站房4136平方米,停车场18090平方米。新站设计日客流量7000人次,主营中长途和短途道路旅客运输,班车通达6省市及省内7地区,营运班线52条、546班次……这一串串数据代表着闪亮的业绩和运行实力。新车站无论是建筑规模、年旅客运输量,还是取得的经济效益,都是过去客运车站的数倍乃至十几倍。

  政府把这座车站定位为汽车东站,意味着若干年后在城市别的位置还将建造其他车站。这是一种怎样的胆魄与谋略,奉化这座城市的框架一下子被一座车站无形中拉大了!城市必须向东发展,向东要发展空间。那时,你只要留心车站的旅客出口,会发现许多陌生的面孔涌出来,这些人都背着蛇皮袋装的铺盖行李。后来,陌生面孔一年比一年多……同沿海地区所有城市一样,奉化这座浙东滨海小城,也开始接纳蜂拥而来的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工,他们在这方热土打工淘金,摇身变成十几万“新奉化人”。

  随着汽车东站功能的日趋完善,2006年11月,小型的汽车南站被停用并纳入东站;同年,市公交总站也迁至东站,加上东侧又一条纵贯奉城的南北大动脉——金钟公路建成通车。这样,以东站为核心枢纽的客运中心渐成规模,东站周边土地和房价日趋升值,商贸业迅速繁盛,这些都得益于汽车东站的客流量飙升,以及人口、市场带来的集聚效应。2007年10月1日,东站的日客流量达到1.42万人次。城市规模扩展、功能完善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奉化这座新兴之城,正以跨越式的脚步昂首奔跑在时代的高速公路上。

  (五)

  近十多年来,随着城乡家庭收入的不断增加,全新网络技术的强势普及,通信工具的广泛使用,人们获得了来自外界的铺天盖地的信息和知识,“诗和远方”在时刻呼唤人们,外出洽谈生意、旅游观光、读书留学、走亲访友……外出奉化人的数量,呈几何级数增加;同样,来奉化工作、求学、经商、游玩、走访的客人也与日俱增,这在过去二十年做梦也想不到。我们这座城市的客厅正满怀豪情敞开大门迎客,从每天成千上万往返旅客的微笑表情中,我们看到了喜悦,看到了自信,看到了心满意足,看到了对未来的热切期待……这是我们这个时代共同的表情和心声,无需再作过多阐释。

  可谁又能想到呢,在瞬息万变的改革发展年代,社会变更的周期已越来越短。如今,城乡私家车普及的速度异常惊人,许多进城农民工也购买了汽车。私家车分流了很大一部分客源。2009年9月28日,奉化历史上第一条铁路通车,奉化拥有了自己的高铁动车站,城市在增加了新客厅的同时,火车站也分流了一部分客源。近几年,新建的奉城公交西站,开辟了区内诸多线路,特别是往返宁波的181公交线路,以低廉的票价、优质的服务博得了众多乘客的青睐。这又分流了部分客源。东站原先的那只客源大蛋糕明显被缩减,东站似乎又恢复到经营中长途客运业务时代。

  2016年11月,奉化撤市设区,正式融入宁波都市区,奉化的发展将迎来重大飞跃。令人振奋的消息还有:2020年12月,宁波至奉化的轨道交通将竣工通车;东环线三合一,上有高架、中有轻轨、下有地面通衢大道;轻轨在奉化境内至少有4处停靠站,终点为金海路站;在金海路站旁边,奉化正在谋划建造规模更大的客运中心,把附近的轻轨站、公交站、中长途汽车站、高铁动车站等各种资源有效整合起来,那里还将建造一座庞大的城市综合体来配套客运中心。而在南面不远的奉化高铁站,未来的甬金铁路将经过此地,奉化站将成为两条铁路(甬台温与甬金)交汇的枢纽站。这一带或许会成为未来宁波的南站,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客运中心,一座现代化城市完美的标配。

  梳理奉城客运车站演变的历史,我们看到一个相似的时间节点:1960年、1980年、2000年后、2020年后……几乎每隔20年,奉城的客运车站就要经历一次变革,而每次变革,恰好处在一个新时代的发轫期,它总是抢在前面做时代的领跑者。

  2019年,是我们家迁入这座城市(当年的县城)的40周年,我的父亲早已不在人世,母亲也垂垂老矣,我这位当年的鲜嫩少年也已跑进了中年时光深处。40年间,我们目睹了奉城的一幅幅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画卷;40年间,我们从一座座客运站的蜕变见证了奉城的日新月异。

  让我们致敬这座城市,致敬为这座城市的繁荣发展作出贡献的每一座客运站!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奉化客运站几十年的历史变迁折射出这座小城蝶变的路径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9-10-08 07:29:17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奉化汽车站旧址一角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奉化汽车站

2000年后的奉化汽车站

即将兴建的奉化新客运中心效果图(俞赞江王建平供图)

  奉化——我们这座小城在每个历史时期,都拥有一座别样的汽车客运站,每座客运站都让人怦然心动,并引以为傲,因为它的每一次诞生,恰逢一个新时代的启幕,无一例外构成了我们这座城市繁荣发展的最新地标。

  客运站是一座城市的重要门户,是远方的客人打量这座城市的第一眼,更是我们走向远方、追逐梦想的始发平台。在交通不发达的年代,大客车是我们县城最先进的交通工具,这让客运站的地位举足轻重,因为它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客运站几十年的历史变迁,折射出我们这座小城从传统的县城,升格为县级市,再到撤市设区、快速融入宁波主城区这条持续蝶变的路径。

  俞赞江

  (一)

  1979年2月,我们全家从奉化北部一座小镇,迁徙到二十里外的县城。那天我忐忑不安地坐在一辆浅蓝色的大客车里,当汽车驶上响岭岗最高坡时,我透过满是尘土的车窗,俯视前方县城影影绰绰的轮廓,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那一刻,在遥远的云南、广西边境,中越战争正打得惨烈,而眼前的县城却显得一片祥和安宁。

  数分钟后,汽车驶入县城车站。乘客从逼仄的通道里鱼贯而出,我显得兴奋,又有点慌乱,从今往后,我也是城里人了。跨出车站大门时,我回望绿树掩映下的青砖站房,从心底里泛出对这座车站的感激之情,包括那辆载我进城的客车,让我迈出了人生的崭新一步。

  这座车站位于今天惠政路与南山路交叉口的西北角,那时周边簇拥着荒凉的农田,很少见得到民房。资料记载,该车站当时站屋面积352平方米,共有3间屋,停车棚154平方米,从中你可以测算出每天的班车多么有限。其实那年,是这座车站在这个位置生存的第20个年头,一年后,它就要乔迁了。它是1960年从公园路口(今天的公园路与南山路交叉口东北侧)迁过来的。

  由此判断,新中国成立之初,奉化县城的第一座汽车站,坐落于今天的公园路口。关于建站时间,应追溯到1929年初,与当时的鄞奉公路建成时间同步。据李美杰老人回忆,1949年,奉化第一辆客车开通试车时,他与几位同学有幸被邀请免费坐车,从公园路车站出发,抵达今天的尚田方门。当年的这件新鲜事让他刻骨铭心。奉化的第一座车站经历了民国年代的大部分时间,并贯穿整个上世纪50年代。由于站屋实在太过简陋寒酸,又破旧不堪,1959年底,它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30年时光记录了新旧政府、新旧社会的更替,记录了奉化县城历经风雨沧桑的实质性变化。

  应该说,我的父母有难得的眼光,他们无形中把握住了一个时间节点,把一个6口之家从农村集镇迁移到居住条件更优越的县城。这个时间节点的主题是改革开放。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共和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如果把1979年的早春,比作新时代的黎明,那么我们是沐浴着早春第一缕阳光,从县城的第二座车站下车,迈开大步,悄然融入这座历史文化悠久、山水风光秀美的县城。

  (二)

  衡量一座城市的发展变化,不妨去观察它的客运车站,因为它是一个真实的流动窗口。从车站的面积、内外设施和规模,可以窥见这座城市老百姓的生活状况、城市繁华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从车站的地理位置、周边配套布局,可以窥见这座城市的规划框架、发展前景和综合基础实力。

  1980年,南山路23号,即今天的东门口南侧,巍然崛起一座气势恢宏的新客站。新客站的建筑外形类似北京人民大会堂,中间是高挑宽敞的候车大厅,两侧配套用房左右对称。新客站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468平方米,其中候车大厅802平方米,行李房250平方米,停车棚413平方米,并配有41辆客运车、224名工作人员。奉城新客运站无疑是当时奉化规模最大的公共建筑,在民国县城旧址——城里厢的东门口,它鹤立鸡群,光彩夺目。一座县城拥有如此气派的汽车站,别说在奉化历史上前所未有,似乎在当时的宁波地区各县,也无出其右。

  那年,作为初中生的我,每天往返城关三校都要经过新车站,我比任何人都显得激动。我赶在新车站——这座县城大客厅开业前夕,裤兜里插着笔记本,溜进站内,细细端详,悉心记录,回家后,仿照《雄伟的人民大会堂》课文,写成了一篇奉化新车站的说明文兼通讯稿,并把稿件投送到奉化人民广播站。没过几天竟然被采用了,还寄来了几角稿费。这消息像插了翅膀传到学校,在周一全校集会上,我受到了校长的点名表扬。少年时代的这项荣耀,至今让我难以忘怀。

  在没有奉化日报和奉化电视台的年代,奉化人民广播站是奉化唯一的新闻媒体。也许这篇广播稿播出后,关注新车站的人越来越多。新车站投入运行后,年客运量直线上升,达到131.63万人次。东门口逐渐成为县城最繁华之地,周边的大小旅馆似雨后春笋般涌现。上世纪80年代是我们国家经历的伟大年代,长期从思想禁锢和行动封闭中过来的人们,终于释放了压抑的情怀,张开了梦想的羽翼。大批的奉化人从新车站出发,与外面精彩的世界亲密接触。与此同时,外面的客人也坐着长途客车纷至沓来,新车站义不容辞承担着奉城对外开放的历史重任。当我的两位同学,先后从宁波驾驶技校毕业,分配进奉化客运站做大客驾驶员时,我曾羡慕得要死。外面的世界,多么令人神往啊。

  那些年,奉城东门口的知名度仅次于宁波东门口。

  东门口的新车站作为奉城的客运龙头,经历了整个上世纪80年代的黄金时期,为奉化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立下了汗马功劳。

  (三)

  1988年,奉化借撤县设市的重大契机,成立了市公交公司,设置了公交总站,开辟了北至江口塔山、南至尚田,全长14公里的公交线路,由4辆公交车往返运行。两地的百姓区域内坐车不必再来车站,这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汽车站的压力。公交车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奉化县城迈入城市的最直观体现。此外,上世纪90年代,在南山路上的花园新村对面,还开辟了二运公司中巴车站,接纳频繁往返宁波的客运业务,那里曾经红火了好几年。1996年,在南山路150号(今天银泰城西南侧),建立了市运车站,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其中停车场2500平方米,客货兼营,主要解决奉化境内旅客的往返运送。

  那时,我们叫得出一些耳熟能详的口号,比如“要想富,先修路”“经济要发展,交通须先行”。无论是百姓日常生活,还是地方经济发展,从来没有出现过对交通道路、交通工具、交通场站如此强烈的依赖和渴求。1992年,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后,国家经济迎来快速发展时期。由于老百姓对交通客运业的需求愈来愈迫切,政府和交通部门开始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一方面积极加大财政投入;另一方面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大力推进客运市场建设,有效地缓解了专业客运公司的客运压力,满足了客运市场的多样化需求。这个时期的奉化汽车站,开始侧重于做好长途客运服务文章。

  任何新生事物的诞生,都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在时间面前,它会逐渐暴露出许多不合理性,甚至一些弊端。小而散的客运场站带来了诸多环境和秩序问题;并且这边重复建设场地,那边长途客运站资源闲置浪费;管理和运营成本方面也日趋上升。时间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整个国家进入经济转型时期,这座只有20年站龄的车站,又面临一次历史性的抉择。

  那些天,我屡次进入长途客运站,在候车大厅,看到淡绿色的墙面满是污迹;在停车棚,看到地面坑坑洼洼,客货车辆凌乱地“躺”在场站各个角落。眼前的客运站好像一个过度操劳的汉子,面露倦色,青春黯淡,急需全方位修缮或护养,或者来一次彻底的脱胎换骨。

  这座曾经巍峨壮观的新汽车站,在它前15个年头里,是如此繁荣又美好,是如此单纯又充满了一种理想主义色彩,它是一代奉化人的集体记忆。许多人至今还在怀念它,怀念发生在那里的送别和重逢故事。

  (四)

  终于在世纪末,一项重大实事工程被奉化市人大表决通过,并提到政府未来三年的重要议事日程上。2000年,伴随着新世纪庄严悦耳的钟声,奉化市政府宣布投资3800万元,启动了又一座新车站建造工程。

  这座车站选址在大成东路588号,在奉化城区的东部,离市中心有几公里远,中间隔着大片农田,那里完全属于城郊区域。我不知道这个吉祥号码,是有关部门量身定制还是事先预留的。彼时,奉化市民对那个位置建车站极不习惯,引发过众多议论——车站为啥造得那么远、那么偏,往返家里多不方便,政府要替咱老百姓考虑呀……是的,奉化历史上的前三座车站,还从没离开过县城的中轴(南山路)沿线的闹市区。

  战略思维的超前谋划,城市格局的倾力打造,硬生生把老百姓的陈旧思想观念摒弃掉,引导他们拓宽思想空间,全新展望奉化城市未来发展的规划蓝图。究竟是把车站建在家门口好,还是建在城市边缘地带好,孰利孰弊,这样的争论不久后便自然消失了。

  2003年3月28日,是个吉祥的春日,那天风和日丽,彩旗飞舞,奉化新车站正式落成并启用。“奉化汽车站”几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主体建筑的顶部镶嵌着银色的塑钢板,像弧形的船舷,象征着奉化这艘充满希望和生机的新世纪大船正扬帆起航,劈波斩浪前进。

  这座新车站比20年前的车站更辉煌大气,占地面积7.9万平方米,候车大厅1632平方米,设检票入口16个,站房4136平方米,停车场18090平方米。新站设计日客流量7000人次,主营中长途和短途道路旅客运输,班车通达6省市及省内7地区,营运班线52条、546班次……这一串串数据代表着闪亮的业绩和运行实力。新车站无论是建筑规模、年旅客运输量,还是取得的经济效益,都是过去客运车站的数倍乃至十几倍。

  政府把这座车站定位为汽车东站,意味着若干年后在城市别的位置还将建造其他车站。这是一种怎样的胆魄与谋略,奉化这座城市的框架一下子被一座车站无形中拉大了!城市必须向东发展,向东要发展空间。那时,你只要留心车站的旅客出口,会发现许多陌生的面孔涌出来,这些人都背着蛇皮袋装的铺盖行李。后来,陌生面孔一年比一年多……同沿海地区所有城市一样,奉化这座浙东滨海小城,也开始接纳蜂拥而来的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工,他们在这方热土打工淘金,摇身变成十几万“新奉化人”。

  随着汽车东站功能的日趋完善,2006年11月,小型的汽车南站被停用并纳入东站;同年,市公交总站也迁至东站,加上东侧又一条纵贯奉城的南北大动脉——金钟公路建成通车。这样,以东站为核心枢纽的客运中心渐成规模,东站周边土地和房价日趋升值,商贸业迅速繁盛,这些都得益于汽车东站的客流量飙升,以及人口、市场带来的集聚效应。2007年10月1日,东站的日客流量达到1.42万人次。城市规模扩展、功能完善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奉化这座新兴之城,正以跨越式的脚步昂首奔跑在时代的高速公路上。

  (五)

  近十多年来,随着城乡家庭收入的不断增加,全新网络技术的强势普及,通信工具的广泛使用,人们获得了来自外界的铺天盖地的信息和知识,“诗和远方”在时刻呼唤人们,外出洽谈生意、旅游观光、读书留学、走亲访友……外出奉化人的数量,呈几何级数增加;同样,来奉化工作、求学、经商、游玩、走访的客人也与日俱增,这在过去二十年做梦也想不到。我们这座城市的客厅正满怀豪情敞开大门迎客,从每天成千上万往返旅客的微笑表情中,我们看到了喜悦,看到了自信,看到了心满意足,看到了对未来的热切期待……这是我们这个时代共同的表情和心声,无需再作过多阐释。

  可谁又能想到呢,在瞬息万变的改革发展年代,社会变更的周期已越来越短。如今,城乡私家车普及的速度异常惊人,许多进城农民工也购买了汽车。私家车分流了很大一部分客源。2009年9月28日,奉化历史上第一条铁路通车,奉化拥有了自己的高铁动车站,城市在增加了新客厅的同时,火车站也分流了一部分客源。近几年,新建的奉城公交西站,开辟了区内诸多线路,特别是往返宁波的181公交线路,以低廉的票价、优质的服务博得了众多乘客的青睐。这又分流了部分客源。东站原先的那只客源大蛋糕明显被缩减,东站似乎又恢复到经营中长途客运业务时代。

  2016年11月,奉化撤市设区,正式融入宁波都市区,奉化的发展将迎来重大飞跃。令人振奋的消息还有:2020年12月,宁波至奉化的轨道交通将竣工通车;东环线三合一,上有高架、中有轻轨、下有地面通衢大道;轻轨在奉化境内至少有4处停靠站,终点为金海路站;在金海路站旁边,奉化正在谋划建造规模更大的客运中心,把附近的轻轨站、公交站、中长途汽车站、高铁动车站等各种资源有效整合起来,那里还将建造一座庞大的城市综合体来配套客运中心。而在南面不远的奉化高铁站,未来的甬金铁路将经过此地,奉化站将成为两条铁路(甬台温与甬金)交汇的枢纽站。这一带或许会成为未来宁波的南站,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客运中心,一座现代化城市完美的标配。

  梳理奉城客运车站演变的历史,我们看到一个相似的时间节点:1960年、1980年、2000年后、2020年后……几乎每隔20年,奉城的客运车站就要经历一次变革,而每次变革,恰好处在一个新时代的发轫期,它总是抢在前面做时代的领跑者。

  2019年,是我们家迁入这座城市(当年的县城)的40周年,我的父亲早已不在人世,母亲也垂垂老矣,我这位当年的鲜嫩少年也已跑进了中年时光深处。40年间,我们目睹了奉城的一幅幅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画卷;40年间,我们从一座座客运站的蜕变见证了奉城的日新月异。

  让我们致敬这座城市,致敬为这座城市的繁荣发展作出贡献的每一座客运站!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杜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