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县市区  >  镇海
创新发展思路 探索养老模式 镇海:逐步实现"老有善养"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9-10-30 08:45:54报料热线:81850000

老人在新三宝服务社看书。

  在全市率先建设“9055”养老体系,在全市率先实现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全覆盖……近年来,镇海区以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为抓手,创新发展思路,积极探索,大胆尝试,逐步实现“老有善养”。率先在全市构建起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产业为支撑、互联网+养老为网络,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服务体系,实现每百名老人拥有5张床位的目标。

  “最美不过夕阳红”。今年,随着老年大学教学点、长者食堂、“康养小屋”标配落地,打造集“康、教、养”于一体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镇海老年人的生活越来越幸福。镇海,正成为一个优质幸福的养老城区。

白龙社区志愿者中秋带老人赏菊。(镇海区民政局供图)

  -完善养老体系实现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

  善弈者谋全局。

  优质养老,规划先行。近些年,镇海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统筹谋划设计,科学布局养老资源,对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在空间布局上提早规划并落实实施。目前,镇海累计有12家养老服务机构,其中1家民营,3家公建民营,4家为有床位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床位2938张,其中护理型床位1371张;共建成78个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站)和6个镇(街道)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率先在全市实现居家养老机构的全覆盖。

  养老服务网络化。目前,镇海已构建起以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镇(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和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三级联动的工作机构及服务网络,居家养老“一中心一站点多网点”的服务网络逐步形成。

  同时,重点搭建以管理示范、专业服务、培育孵化、辐射整合为主的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枢纽,涌现出“招宝山街道新三宝服务社——众筹养老”“骆驼街道和润园居家养老中心——社区惠民食堂”“澥浦镇乐享居家养老中心——全龄共享”等特色养老服务品牌。

  老年助餐服务“创品牌”。民以食为天,老年人就餐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难点和焦点。镇海区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思路,推进实施“舌尖养老、爱有味道”老年助餐服务品牌。截至目前,全区共有27家助餐服务机构覆盖76个村(社区),覆盖面89%,逐步形成4种助餐模式。其中,招宝山街道的“爱心车轮食堂”,为街道内行动不便的高龄独居老人提供送餐服务的做法被央视《新闻联播》报道。

老人手指康复训练。

  -推动医养融合养老服务质量不断升级

  聚焦医养融合发展,多管齐下,不断推动养老服务优质化。满足老年人在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的前提下,对医疗康复、精神文化等方面需求的强烈愿望。

  养老机构中融入“医”,通过内设医疗机构、与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毗邻而建、与基层医疗机构合作等方式,为老年人就近提供医疗服务,实现医养一体化;在医疗机构中拓展“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立医院盘活富余医疗资源,开设老年康复病房,提供医复结合型服务;在居家服务中深化“护”,针对养老服务体系中90%居家老人的医疗护理需求,侧重于养护结合。镇海还大力推广“契约式家庭医生”,目前,全区已有20172名60岁以上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健康管理人群签约24小时家庭医生服务,在养老机构入住的老年人进行了免费签约,签约后老人们可享受便捷周到的基本医疗服务。

  依托建成的社区养老服务网络,镇海全力打造“康养和睦家”健康养老服务品牌。在蛟川街道“耆乐园”等6个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已开展的日间照料、老年助餐、健康教育基础上完善设施,增加服务功能,建设集保健、预防、康复、护理为一体的社区康养联合体。

  此外,镇海还运用健康共享理念,全力推进老年康复辅具租赁体验服务“1+6”平台建设,共推出卧具(床)、助行等两大类35项康复辅具租赁服务,根据老人需求,灵活采用日租、月租、年租等方式,并对租赁金额设置上限,给予困难老年人补贴。通过资源循环利用,促进供需衔接,进一步降低家庭养老成本,解决失能、部分失能、术后康复等家庭购买生活辅具一次性投入较大且使用时间不长的市场痛点。

老人在澥浦镇乐享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上书法课。

  -探索互联网+养老打造智慧养老服务体系

  互联网+养老,镇海再次先人一步。

  75岁的周逸敏刚从老年大学上完课回来,就找到怡养院的护理员,学习怎样用手机预定下个星期的饭菜。荤菜、素菜、主食……自己喜欢的一目了然,只要点点手机就能轻松选择。周逸敏开心地说,“点了什么菜随时都能看,能更加科学地管理自己的饮食。”

  日前,镇海区首个养老机构院管系统在金生怡养院上线试运行,智能化的便捷操作为养老插上科技的翅膀。走进怡养院大厅,新安装的LED屏配合查询机格外惹眼。在这里,来访亲属可以全面了解怡养院的各项信息、老人入住情况、老人每日健康数据、吃药、护理等详细情况。通过对老人各项数据的分析,系统会自动生成风险点,然后再依据风险点,为老人制定个人照顾计划服务。

  镇海正通过线上与线下的融合和互动,探索“互联网+养老”服务模式,打造一个24小时在线交互的“镇养通”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着力破解传统养老在居家照顾、出行、安全保护、健康管理、精神关爱等方面的难点。

  绘制全区养老“关爱地图”,推动养老信息资源对称。在“镇养通”平台上完善全区老年人基本信息、服务资源、服务信息三个基本数据库,形成大数据云平台,创新绘制养老“关爱地图”,全面了解全区60岁以上老人的分布情况、年龄结构、身体状况、经济来源及养老服务需求。目前,老年助餐、助洁、助医等服务内容正在进行需求分析,养老“关爱地图”可实时完善更新。

  打造全域“养老淘宝”,推进养老服务供需对接。镇海以区智慧养老服务中心为平台,链接养老资源、提供养老方式菜单,为居家老年人提供政策和养老服务信息咨询、服务申请、紧急救援、主动关爱等线上线下服务,打通养老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同时,镇海将养老机构、养老服务信息以及老年产品“上网”,打造“养老淘宝”,老人可通过APP、网站或微信,选择自己想要的养老服务。目前,镇海已为近千名政府兜底保障重点困难老人配置个人智慧终端,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老人可通过设备的紧急按钮,及时向平台或家人求助;如遇老人走失的情况,可以立即调取老人的定位与行动轨迹,快速找回老人;平台还为独居老人提供每周一次的主动关爱服务,解决子女不在身边老年人关爱缺失问题。

  下步,镇海还将建设“智慧云管家”,立足村、社区开通居家监护、老年点餐、康复辅具租赁等应用性系统,充分对接需求,建立社区与家庭、老人与社会、老人与子女的交互,实现居家养老服务向精细化、个性化发展。

金生怡养院的老人正在智慧系统上点餐。

  -深化文化养老让更多老年人老有所学

  “感谢老年大学、同学和服务社,让我在歌声中收获快乐和感动。”经朋友介绍,张建芬半年前报名参加镇海老年大学在招宝山新三宝服务社教学点开办的红歌班,如今她经常来这里和伙伴们一起“上课”。

  今年,镇海区作为老年教育工作试点,重点推进老年教育进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落地。充分发挥老年大学、社区学院的办学优势,将老年教育、社区教育与养老服务有机结合,紧紧依托全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养老服务机构、社区居家养老站点三大阵营,推出“家门口的老年大学”工程。

  “把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充分利用起来,使它们兼具文化教学功能,让更多的老年人受惠。”镇海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为此,镇海打破传统教学场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施老年教育的办学转型,将老年大学教学点向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延伸。

老人在用餐。

  目前,镇海区老年大学已经在6个镇街道的养老服务机构里开设了20个班级,分别覆盖50%的养老机构、70%的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共有1500余名老年学员报名参加各类课程的学习。全区6家社区学院分别开设了老年教育课程共计48个专业66个班,老年学员2480人,分别以“院校实体授课、机构合作送课、社区按需排课”的形式,打通老年教育“最后一公里”。

  课程设置由颐养康乐型向应用技能型扩展,在广泛开设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课程的基础上,根据老年人的兴趣爱好,在各教学点开设手工、电脑、旅游文化等20余门新型课程,尽量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同时,镇海还积极探索“互联网+老年教育”模式,开发“老年学堂”教育平台,可实现线上点课,签到、活动管理等智能化、个性化服务等。

  “下一步,镇海区还将继续在‘互联网+养老’领域开展探索,将互联网引入养老服务各个领域和环节,在文化养老、康养一体等方面创新实践,发展多样化养老服务。同时,大力提升村(社区)居家养老,并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养老服务业,让镇海的老年人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镇海区民政局负责人说。

老人在工作人员指导下进行训练。

  记者何峰 通讯员黄超梅

  图片除署名外由汤越何峰摄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创新发展思路 探索养老模式 镇海:逐步实现"老有善养"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9-10-30 08:45:54

老人在新三宝服务社看书。

  在全市率先建设“9055”养老体系,在全市率先实现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全覆盖……近年来,镇海区以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为抓手,创新发展思路,积极探索,大胆尝试,逐步实现“老有善养”。率先在全市构建起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产业为支撑、互联网+养老为网络,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服务体系,实现每百名老人拥有5张床位的目标。

  “最美不过夕阳红”。今年,随着老年大学教学点、长者食堂、“康养小屋”标配落地,打造集“康、教、养”于一体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镇海老年人的生活越来越幸福。镇海,正成为一个优质幸福的养老城区。

白龙社区志愿者中秋带老人赏菊。(镇海区民政局供图)

  -完善养老体系实现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

  善弈者谋全局。

  优质养老,规划先行。近些年,镇海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统筹谋划设计,科学布局养老资源,对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在空间布局上提早规划并落实实施。目前,镇海累计有12家养老服务机构,其中1家民营,3家公建民营,4家为有床位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床位2938张,其中护理型床位1371张;共建成78个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站)和6个镇(街道)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率先在全市实现居家养老机构的全覆盖。

  养老服务网络化。目前,镇海已构建起以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镇(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和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三级联动的工作机构及服务网络,居家养老“一中心一站点多网点”的服务网络逐步形成。

  同时,重点搭建以管理示范、专业服务、培育孵化、辐射整合为主的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枢纽,涌现出“招宝山街道新三宝服务社——众筹养老”“骆驼街道和润园居家养老中心——社区惠民食堂”“澥浦镇乐享居家养老中心——全龄共享”等特色养老服务品牌。

  老年助餐服务“创品牌”。民以食为天,老年人就餐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难点和焦点。镇海区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思路,推进实施“舌尖养老、爱有味道”老年助餐服务品牌。截至目前,全区共有27家助餐服务机构覆盖76个村(社区),覆盖面89%,逐步形成4种助餐模式。其中,招宝山街道的“爱心车轮食堂”,为街道内行动不便的高龄独居老人提供送餐服务的做法被央视《新闻联播》报道。

老人手指康复训练。

  -推动医养融合养老服务质量不断升级

  聚焦医养融合发展,多管齐下,不断推动养老服务优质化。满足老年人在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的前提下,对医疗康复、精神文化等方面需求的强烈愿望。

  养老机构中融入“医”,通过内设医疗机构、与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毗邻而建、与基层医疗机构合作等方式,为老年人就近提供医疗服务,实现医养一体化;在医疗机构中拓展“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立医院盘活富余医疗资源,开设老年康复病房,提供医复结合型服务;在居家服务中深化“护”,针对养老服务体系中90%居家老人的医疗护理需求,侧重于养护结合。镇海还大力推广“契约式家庭医生”,目前,全区已有20172名60岁以上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健康管理人群签约24小时家庭医生服务,在养老机构入住的老年人进行了免费签约,签约后老人们可享受便捷周到的基本医疗服务。

  依托建成的社区养老服务网络,镇海全力打造“康养和睦家”健康养老服务品牌。在蛟川街道“耆乐园”等6个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已开展的日间照料、老年助餐、健康教育基础上完善设施,增加服务功能,建设集保健、预防、康复、护理为一体的社区康养联合体。

  此外,镇海还运用健康共享理念,全力推进老年康复辅具租赁体验服务“1+6”平台建设,共推出卧具(床)、助行等两大类35项康复辅具租赁服务,根据老人需求,灵活采用日租、月租、年租等方式,并对租赁金额设置上限,给予困难老年人补贴。通过资源循环利用,促进供需衔接,进一步降低家庭养老成本,解决失能、部分失能、术后康复等家庭购买生活辅具一次性投入较大且使用时间不长的市场痛点。

老人在澥浦镇乐享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上书法课。

  -探索互联网+养老打造智慧养老服务体系

  互联网+养老,镇海再次先人一步。

  75岁的周逸敏刚从老年大学上完课回来,就找到怡养院的护理员,学习怎样用手机预定下个星期的饭菜。荤菜、素菜、主食……自己喜欢的一目了然,只要点点手机就能轻松选择。周逸敏开心地说,“点了什么菜随时都能看,能更加科学地管理自己的饮食。”

  日前,镇海区首个养老机构院管系统在金生怡养院上线试运行,智能化的便捷操作为养老插上科技的翅膀。走进怡养院大厅,新安装的LED屏配合查询机格外惹眼。在这里,来访亲属可以全面了解怡养院的各项信息、老人入住情况、老人每日健康数据、吃药、护理等详细情况。通过对老人各项数据的分析,系统会自动生成风险点,然后再依据风险点,为老人制定个人照顾计划服务。

  镇海正通过线上与线下的融合和互动,探索“互联网+养老”服务模式,打造一个24小时在线交互的“镇养通”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着力破解传统养老在居家照顾、出行、安全保护、健康管理、精神关爱等方面的难点。

  绘制全区养老“关爱地图”,推动养老信息资源对称。在“镇养通”平台上完善全区老年人基本信息、服务资源、服务信息三个基本数据库,形成大数据云平台,创新绘制养老“关爱地图”,全面了解全区60岁以上老人的分布情况、年龄结构、身体状况、经济来源及养老服务需求。目前,老年助餐、助洁、助医等服务内容正在进行需求分析,养老“关爱地图”可实时完善更新。

  打造全域“养老淘宝”,推进养老服务供需对接。镇海以区智慧养老服务中心为平台,链接养老资源、提供养老方式菜单,为居家老年人提供政策和养老服务信息咨询、服务申请、紧急救援、主动关爱等线上线下服务,打通养老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同时,镇海将养老机构、养老服务信息以及老年产品“上网”,打造“养老淘宝”,老人可通过APP、网站或微信,选择自己想要的养老服务。目前,镇海已为近千名政府兜底保障重点困难老人配置个人智慧终端,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老人可通过设备的紧急按钮,及时向平台或家人求助;如遇老人走失的情况,可以立即调取老人的定位与行动轨迹,快速找回老人;平台还为独居老人提供每周一次的主动关爱服务,解决子女不在身边老年人关爱缺失问题。

  下步,镇海还将建设“智慧云管家”,立足村、社区开通居家监护、老年点餐、康复辅具租赁等应用性系统,充分对接需求,建立社区与家庭、老人与社会、老人与子女的交互,实现居家养老服务向精细化、个性化发展。

金生怡养院的老人正在智慧系统上点餐。

  -深化文化养老让更多老年人老有所学

  “感谢老年大学、同学和服务社,让我在歌声中收获快乐和感动。”经朋友介绍,张建芬半年前报名参加镇海老年大学在招宝山新三宝服务社教学点开办的红歌班,如今她经常来这里和伙伴们一起“上课”。

  今年,镇海区作为老年教育工作试点,重点推进老年教育进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落地。充分发挥老年大学、社区学院的办学优势,将老年教育、社区教育与养老服务有机结合,紧紧依托全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养老服务机构、社区居家养老站点三大阵营,推出“家门口的老年大学”工程。

  “把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充分利用起来,使它们兼具文化教学功能,让更多的老年人受惠。”镇海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为此,镇海打破传统教学场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施老年教育的办学转型,将老年大学教学点向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延伸。

老人在用餐。

  目前,镇海区老年大学已经在6个镇街道的养老服务机构里开设了20个班级,分别覆盖50%的养老机构、70%的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共有1500余名老年学员报名参加各类课程的学习。全区6家社区学院分别开设了老年教育课程共计48个专业66个班,老年学员2480人,分别以“院校实体授课、机构合作送课、社区按需排课”的形式,打通老年教育“最后一公里”。

  课程设置由颐养康乐型向应用技能型扩展,在广泛开设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课程的基础上,根据老年人的兴趣爱好,在各教学点开设手工、电脑、旅游文化等20余门新型课程,尽量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同时,镇海还积极探索“互联网+老年教育”模式,开发“老年学堂”教育平台,可实现线上点课,签到、活动管理等智能化、个性化服务等。

  “下一步,镇海区还将继续在‘互联网+养老’领域开展探索,将互联网引入养老服务各个领域和环节,在文化养老、康养一体等方面创新实践,发展多样化养老服务。同时,大力提升村(社区)居家养老,并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养老服务业,让镇海的老年人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镇海区民政局负责人说。

老人在工作人员指导下进行训练。

  记者何峰 通讯员黄超梅

  图片除署名外由汤越何峰摄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杜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