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写在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建院20周年之际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9-12-02 07:26:04报料热线:81850000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慈溪新校区。

  11月30日,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校园内人声鼎沸,建院20周年纪念大会暨慈溪新校区落成典礼隆重举行。海内外嘉宾,合作高校、企业和兄弟院校的代表与师生、校友们欢聚一堂,对学院未来的发展表达美好的祝愿。

  创办于1999年的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是浙江省首家进行高校体制改革试点的独立学院,累计培养了近4万名优秀学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被授予首批“全国先进独立学院”荣誉称号。

  随着高等教育即将进入普及化阶段,深化内涵建设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独立学院“浙江模式”的开创者——宁大科技学院站在了改革的风口之上。2015年8月7日,宁波大学与慈溪市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共建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协议。此举对宁波大学破解办学空间之难、科技学院突破阶段性发展瓶颈、慈溪市实现“大学梦”意义重大。借迁建慈溪办学的契机,宁大科技学院谋定后动、趁势而上,走出一条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转型之路。

  文创学院先行先试

  慈溪位列中国百强县前十,是我国民营经济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谋求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慈溪迫切期望发展高等教育,培养一批既能从事应用技术研究开发、又具备技术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对于宁大科技学院而言,当前需要主动融入地方,拓宽发展空间,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壮大。

  学院领导牢牢把握地方需求导向的转型之要,带队深入各类企业实地考察调研,组织召开慈溪文化创意产业对接、科技对接、企业项目合作、校地合作共建等各类研讨会分析论证,派出教师到慈溪市环杭州湾创新中心、文广局、科技局、经信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商务局等单位挂职……经过一年多调研论证,学院上下进一步理清了转型发展思路,推动校地合作步伐加速迈进。

  创新创业基地是校地共建、融入慈溪的试水之举。2017年6月,学院与慈溪市人民政府在慈溪中学原校址共建慈溪创新创业基地。9月9日,学院首批300余名师生顺利入驻慈溪创新创业基地,“大学生来慈溪创新创业”成为当时最热门话题。

  慈溪创新创业基地内的主体——文化创意学院在国内高校中首创“‘三园’(宁大科院校园、大学生创业园、特色产业园)融合办学、联动发展”的新模式,由校政企联合办学。学院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大学职能及园区的运营和管理;慈溪市人社局主要提供政策支持和相应监管;相关企事业单位参与共建各类产业园。文创学院内大学生的人才培养也有别于传统的培养模式,主要采用工作室制和项目驱动式教学。

  2017年10月,文化创意学院成功获批宁波市特色学院,这是学院在迁建前的首个重大办学成果。

  探索校企合作

  融入地方发展的关键在于学校所设专业与地方主导产业的匹配度,以及是否能培养出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质量人才。这就要求学院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上实现转变。

  机械、软件工程、计算机等专业是宁大科技学院的优势专业,与慈溪当地制造业发达的特点高度契合,也符合产业智能化转型过程中对专业人才的强烈需求。2017年,宁大科技学院分别与艾波特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海科技集团、先锋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公牛集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等近20家慈溪市知名企业密集签约,合作共建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

  宁大科技学院逐步尝试将课堂搬进企业,师生深入企业内部一线学习实践,培养出精准对接企业需求的人才。同时,教师教学更接地气,也促进教师自身专业成长。企业加深了对实习生及学院的了解,进一步优化实习管理,提高双方满意度。

  以宁大科技学院与慈溪当地机械类企业的校企合作为例,近3年来,学院陆续与30余家机械类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累计输送实习生近400人。在该院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把最初设计的短期认识实习调整为长达4个月的毕业实习。实习时间足够长,学生对实习企业有了充分的了解,毕业后留在企业工作的意愿也大大提升。

  科技学院领导层逐渐形成了通过深层次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全面服务慈溪地方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共识。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慈溪新校区落成庆典。

  打造产业学院

  2019年9月,科技学院整体从宁波镇海区搬迁到慈溪办学,标志着办学翻开了新的篇章。

  学院搬迁前后4个多月里,公牛、慈星、新海等3家慈溪本土龙头企业在宁大科技学院先后成立产业学院,累计捐资7000万元。

  2019年6月10日,科技学院与公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领誉(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签约共建“公牛学院”。公牛集团捐资3000万元,目标是培养适应和引领杭州湾区域“支柱产业、新兴产业”急需的“高格局、厚基础、强技能、善创新”的应用型、复合型中高级人才。

  9月29日,慈星股份及裕人投资联合向科技学院捐资2000万元,联合创办“慈星智能产业学院”,目标是打造智能制造领域的应用型人才。

  10月21日,新海集团捐资2000万元,联合中科院宁波工研院慈溪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与科技学院共建“新海学院”,目标是培养医疗器械技术研发、质量控制、临床应用等领域的优秀应用型人才。

  3个产业学院均采用“2+2”培养模式,前两年学生在原专业完成相关课业,后两年在产业学院完成复合型理论与实践培养。教学课程分为理论课、实训课及企业定制课,授课由学院名师和企业资深讲师或外聘专家教授共同承担。

  产业学院这一全新的办学模式,是校企合作2.0阶段,即校企双方共同管理、共同育人、共享共赢,大学的教学和科研真正与产业(企业)紧密结合。该模式让“产教融合”真正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通衢,也成为学院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的切入口。

  “将产业学院建设上升为全院战略。”宁大科技学院院长陈君静在新学期首次中层会议上明确指出,学院上下将以产业学院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精心设计顶层规划,立足慈溪、辐射宁波、面向长三角及全国,打造区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作为慈溪市首所高等学府,宁大科技学院将担负起助推慈溪高质量发展、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的历史使命。未来,校地携手,协同追梦,华彩可期!

  (蒋炜宁宋超文/图)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写在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建院20周年之际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9-12-02 07:26:04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慈溪新校区。

  11月30日,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校园内人声鼎沸,建院20周年纪念大会暨慈溪新校区落成典礼隆重举行。海内外嘉宾,合作高校、企业和兄弟院校的代表与师生、校友们欢聚一堂,对学院未来的发展表达美好的祝愿。

  创办于1999年的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是浙江省首家进行高校体制改革试点的独立学院,累计培养了近4万名优秀学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被授予首批“全国先进独立学院”荣誉称号。

  随着高等教育即将进入普及化阶段,深化内涵建设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独立学院“浙江模式”的开创者——宁大科技学院站在了改革的风口之上。2015年8月7日,宁波大学与慈溪市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共建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协议。此举对宁波大学破解办学空间之难、科技学院突破阶段性发展瓶颈、慈溪市实现“大学梦”意义重大。借迁建慈溪办学的契机,宁大科技学院谋定后动、趁势而上,走出一条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转型之路。

  文创学院先行先试

  慈溪位列中国百强县前十,是我国民营经济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谋求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慈溪迫切期望发展高等教育,培养一批既能从事应用技术研究开发、又具备技术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对于宁大科技学院而言,当前需要主动融入地方,拓宽发展空间,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壮大。

  学院领导牢牢把握地方需求导向的转型之要,带队深入各类企业实地考察调研,组织召开慈溪文化创意产业对接、科技对接、企业项目合作、校地合作共建等各类研讨会分析论证,派出教师到慈溪市环杭州湾创新中心、文广局、科技局、经信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商务局等单位挂职……经过一年多调研论证,学院上下进一步理清了转型发展思路,推动校地合作步伐加速迈进。

  创新创业基地是校地共建、融入慈溪的试水之举。2017年6月,学院与慈溪市人民政府在慈溪中学原校址共建慈溪创新创业基地。9月9日,学院首批300余名师生顺利入驻慈溪创新创业基地,“大学生来慈溪创新创业”成为当时最热门话题。

  慈溪创新创业基地内的主体——文化创意学院在国内高校中首创“‘三园’(宁大科院校园、大学生创业园、特色产业园)融合办学、联动发展”的新模式,由校政企联合办学。学院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大学职能及园区的运营和管理;慈溪市人社局主要提供政策支持和相应监管;相关企事业单位参与共建各类产业园。文创学院内大学生的人才培养也有别于传统的培养模式,主要采用工作室制和项目驱动式教学。

  2017年10月,文化创意学院成功获批宁波市特色学院,这是学院在迁建前的首个重大办学成果。

  探索校企合作

  融入地方发展的关键在于学校所设专业与地方主导产业的匹配度,以及是否能培养出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质量人才。这就要求学院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上实现转变。

  机械、软件工程、计算机等专业是宁大科技学院的优势专业,与慈溪当地制造业发达的特点高度契合,也符合产业智能化转型过程中对专业人才的强烈需求。2017年,宁大科技学院分别与艾波特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海科技集团、先锋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公牛集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等近20家慈溪市知名企业密集签约,合作共建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

  宁大科技学院逐步尝试将课堂搬进企业,师生深入企业内部一线学习实践,培养出精准对接企业需求的人才。同时,教师教学更接地气,也促进教师自身专业成长。企业加深了对实习生及学院的了解,进一步优化实习管理,提高双方满意度。

  以宁大科技学院与慈溪当地机械类企业的校企合作为例,近3年来,学院陆续与30余家机械类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累计输送实习生近400人。在该院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把最初设计的短期认识实习调整为长达4个月的毕业实习。实习时间足够长,学生对实习企业有了充分的了解,毕业后留在企业工作的意愿也大大提升。

  科技学院领导层逐渐形成了通过深层次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全面服务慈溪地方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共识。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慈溪新校区落成庆典。

  打造产业学院

  2019年9月,科技学院整体从宁波镇海区搬迁到慈溪办学,标志着办学翻开了新的篇章。

  学院搬迁前后4个多月里,公牛、慈星、新海等3家慈溪本土龙头企业在宁大科技学院先后成立产业学院,累计捐资7000万元。

  2019年6月10日,科技学院与公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领誉(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签约共建“公牛学院”。公牛集团捐资3000万元,目标是培养适应和引领杭州湾区域“支柱产业、新兴产业”急需的“高格局、厚基础、强技能、善创新”的应用型、复合型中高级人才。

  9月29日,慈星股份及裕人投资联合向科技学院捐资2000万元,联合创办“慈星智能产业学院”,目标是打造智能制造领域的应用型人才。

  10月21日,新海集团捐资2000万元,联合中科院宁波工研院慈溪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与科技学院共建“新海学院”,目标是培养医疗器械技术研发、质量控制、临床应用等领域的优秀应用型人才。

  3个产业学院均采用“2+2”培养模式,前两年学生在原专业完成相关课业,后两年在产业学院完成复合型理论与实践培养。教学课程分为理论课、实训课及企业定制课,授课由学院名师和企业资深讲师或外聘专家教授共同承担。

  产业学院这一全新的办学模式,是校企合作2.0阶段,即校企双方共同管理、共同育人、共享共赢,大学的教学和科研真正与产业(企业)紧密结合。该模式让“产教融合”真正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通衢,也成为学院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的切入口。

  “将产业学院建设上升为全院战略。”宁大科技学院院长陈君静在新学期首次中层会议上明确指出,学院上下将以产业学院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精心设计顶层规划,立足慈溪、辐射宁波、面向长三角及全国,打造区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作为慈溪市首所高等学府,宁大科技学院将担负起助推慈溪高质量发展、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的历史使命。未来,校地携手,协同追梦,华彩可期!

  (蒋炜宁宋超文/图)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