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宁波市社科界第七届学术大会主旨演讲观点综述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9-12-05 07:16:50报料热线:81850000

  编者按:

  日前,以“新时代、新挑战、新作为”为主题的市社科界第七届学术大会在浙江万里学院举行,宁波大学校长沈满洪教授和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吴柏钧教授,分别以“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深入推进美丽宁波建设”和“我国区域发展战略演化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题作主旨演讲,探讨谋划宁波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之策和高水平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创新之举。

  多措并举:深入推进美丽宁波建设

  生态文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环境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宁波大学校长沈满洪教授指出,“干在实处,勇立潮头”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包括宁波在内的浙江全省的期待,宁波不仅经济发展要走在全国前列,生态文明建设也要走在前列。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绿色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绿色发展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绿色发展的战略越来越清晰明了,绿色发展的制度越来越落到实处;同时,也要看到,经济持续增长与环境状况依然严峻、环境容量有限之间,经济总量扩张与资源有限供给、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之间,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需求与优质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打造美丽宁波,可以采取多方面举措:

  第一、实施生态文化普及化战略,让生态价值、生态道德、生态习俗内化于心并外化于行。具体来说,要树立生态生命观、生态价值观、生态道德观、生态文化观。

  第二、实施生态产业主导化战略,让绿色发展成为生产活动的主旋律。对宁波来讲,特别是要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存量经济和传统产业要走循环化和清洁化的路子;“另一条腿”要走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新的路子,产业要高新化和轻型化,有自己的原创技术。

  第三、实施生态消费时尚化战略,让绿色消费成为社会风尚。国民产出中60%至70%直接用来消费,消费行为直接决定着生产方式是不是绿色生产,产品是不是绿色产品。消费行为直接关系到发展是否绿色,消费者购买用绿色生产方式所生产的产品,就是在支持绿色发展,加强生态消费,至关重要。

  第四、实施生态资源经济化战略,将生态资源、环境资源、气候资源等视作经济资源加以开发、保护、配置和使用,通过价格杠杆作用推动自然资源、环境资源、气候资源价值的实现。

  第五、实施生态环境景观化战略,让生态环境、生活环境、生产环境满足百姓的审美需求,在保障生态环境质量根本好转的前提下,形成山清水秀、天蓝地净的环境景观。

  第六,实施生态城乡特色化战略,形成城市、城镇、村落的差异化格局。这里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城市和城镇是不一样的,城镇和乡村是不一样的;第二,城市跟城市是有差异的,城镇与城镇之间应该有差别。

  最后,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要有制度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高度重视,在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中,笔墨最多的就是体制机制。制度具有本源性的意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直接关系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设。十九届四中全会就此着重强调了四个维度: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

  破解障碍:合力推进长三角一体化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增强长三角地区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提高经济集聚度、区域连接性和政策协同效率,对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吴柏钧教授指出:构建长三角一体化由三个要素决定:一是自然和基础条件,地形地貌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等;二是经济因素,主要是技术、产业等水平;三是机制体制政策等制度因素。自然和基础条件是决定一体化的基础,经济一体化决定需求,制度因素决定到底能不能打破障碍。

  当前,长三角区域内面临着发展不平衡、跨区域共建共享共保共治机制尚不健全、科创产业融合不深入等各种挑战。具体表现为:上海龙头扩散效应不强,要素市场一体化发展滞后于商品市场,产业同质化严重、优势产业重合度较高,地区间创新人才投入差距扩大,产学研协同创新不足,地区间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应用协同融合水平比较低,省级贸易强度偏低、地区间对外贸易发展差距较大,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区域合作制度建设需要加强等。区域一体化就是要扩大市场,但上述瓶颈阻碍了市场的扩大,阻碍了产业协同和发展,阻碍了技术创新,阻碍了公共设施和服务的效率发挥,阻碍了资源配置效率。

  为此,要探求破解长三角一体化中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障碍,并在积累经验后撬动长三角更高层面的一体化,要消除一些认识与实践的误区:

  第一、区域一体化需要行政力量推动,但关键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发育程度,在经济发展水平低、市场发育程度低的情况下,一体化推进会受到限制。

  第二、区域一体化不是均等化,在消除经济发展障碍情况下,各地区经济特性更明显,差异化发展会更显著,这才是真正的一体化。

  第三、区域一体化是自然演化的过程,或者说是市场选择的过程,外部力量的干预会加快一体化速率,但不能改变其内在的发展规律。

  (李磊明整理/摄影)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宁波市社科界第七届学术大会主旨演讲观点综述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9-12-05 07:16:50

  编者按:

  日前,以“新时代、新挑战、新作为”为主题的市社科界第七届学术大会在浙江万里学院举行,宁波大学校长沈满洪教授和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吴柏钧教授,分别以“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深入推进美丽宁波建设”和“我国区域发展战略演化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题作主旨演讲,探讨谋划宁波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之策和高水平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创新之举。

  多措并举:深入推进美丽宁波建设

  生态文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环境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宁波大学校长沈满洪教授指出,“干在实处,勇立潮头”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包括宁波在内的浙江全省的期待,宁波不仅经济发展要走在全国前列,生态文明建设也要走在前列。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绿色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绿色发展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绿色发展的战略越来越清晰明了,绿色发展的制度越来越落到实处;同时,也要看到,经济持续增长与环境状况依然严峻、环境容量有限之间,经济总量扩张与资源有限供给、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之间,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需求与优质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打造美丽宁波,可以采取多方面举措:

  第一、实施生态文化普及化战略,让生态价值、生态道德、生态习俗内化于心并外化于行。具体来说,要树立生态生命观、生态价值观、生态道德观、生态文化观。

  第二、实施生态产业主导化战略,让绿色发展成为生产活动的主旋律。对宁波来讲,特别是要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存量经济和传统产业要走循环化和清洁化的路子;“另一条腿”要走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新的路子,产业要高新化和轻型化,有自己的原创技术。

  第三、实施生态消费时尚化战略,让绿色消费成为社会风尚。国民产出中60%至70%直接用来消费,消费行为直接决定着生产方式是不是绿色生产,产品是不是绿色产品。消费行为直接关系到发展是否绿色,消费者购买用绿色生产方式所生产的产品,就是在支持绿色发展,加强生态消费,至关重要。

  第四、实施生态资源经济化战略,将生态资源、环境资源、气候资源等视作经济资源加以开发、保护、配置和使用,通过价格杠杆作用推动自然资源、环境资源、气候资源价值的实现。

  第五、实施生态环境景观化战略,让生态环境、生活环境、生产环境满足百姓的审美需求,在保障生态环境质量根本好转的前提下,形成山清水秀、天蓝地净的环境景观。

  第六,实施生态城乡特色化战略,形成城市、城镇、村落的差异化格局。这里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城市和城镇是不一样的,城镇和乡村是不一样的;第二,城市跟城市是有差异的,城镇与城镇之间应该有差别。

  最后,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要有制度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高度重视,在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中,笔墨最多的就是体制机制。制度具有本源性的意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直接关系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设。十九届四中全会就此着重强调了四个维度: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

  破解障碍:合力推进长三角一体化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增强长三角地区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提高经济集聚度、区域连接性和政策协同效率,对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吴柏钧教授指出:构建长三角一体化由三个要素决定:一是自然和基础条件,地形地貌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等;二是经济因素,主要是技术、产业等水平;三是机制体制政策等制度因素。自然和基础条件是决定一体化的基础,经济一体化决定需求,制度因素决定到底能不能打破障碍。

  当前,长三角区域内面临着发展不平衡、跨区域共建共享共保共治机制尚不健全、科创产业融合不深入等各种挑战。具体表现为:上海龙头扩散效应不强,要素市场一体化发展滞后于商品市场,产业同质化严重、优势产业重合度较高,地区间创新人才投入差距扩大,产学研协同创新不足,地区间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应用协同融合水平比较低,省级贸易强度偏低、地区间对外贸易发展差距较大,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区域合作制度建设需要加强等。区域一体化就是要扩大市场,但上述瓶颈阻碍了市场的扩大,阻碍了产业协同和发展,阻碍了技术创新,阻碍了公共设施和服务的效率发挥,阻碍了资源配置效率。

  为此,要探求破解长三角一体化中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障碍,并在积累经验后撬动长三角更高层面的一体化,要消除一些认识与实践的误区:

  第一、区域一体化需要行政力量推动,但关键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发育程度,在经济发展水平低、市场发育程度低的情况下,一体化推进会受到限制。

  第二、区域一体化不是均等化,在消除经济发展障碍情况下,各地区经济特性更明显,差异化发展会更显著,这才是真正的一体化。

  第三、区域一体化是自然演化的过程,或者说是市场选择的过程,外部力量的干预会加快一体化速率,但不能改变其内在的发展规律。

  (李磊明整理/摄影)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