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  >  各地新闻
长三角城市的长板短板都在哪 这份"体检报告"值得细细分析
稿源: 浙江新闻客户端   2019-12-10 19:38:13报料热线:81850000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指数总体分析。图源 《2018-2019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课题组

  长三角城市群,被认为是国内“最融洽”的“小伙伴群”。但“五指尚有长短”,长三角城市“小伙伴们”也各有不同。有些是个性所在,显示各自特长,有些却是内部不平衡性,是一体化发展要解决的问题。

  近日,首届“长三角国际论坛”在上海召开,会上发布了《2018-2019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报告介绍了长三角城市群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格局。从结果来看,长三角城市群内部城市之间发展差距较大,分布并不平均。

  哪些个性特长值得表扬并保持?哪些差异需要重视并拉平?这份“体检报告”值得细细分析。

  好“秘笈”要共享

  相比其他长三角相关的报告、评比,这份报告主要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方面对长三角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竞争力进行研究和分析。其中展示出来的一些地方优势特别有意思。

  比如上海,在经济规模、收入水平、产业结构、金融财政以及对外开放等分项指标中均居首位,显示了“龙头老大哥”的绝对实力,以及作为长三角经济引擎的“带动能力”。

  比如杭州,拥有最低的城镇失业率,这可以看作是浙江的一个缩影。据统计,到2018年,浙江已连续6年新增就业超过100万人,同时失业率降至近年来新低,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6%。浙江取得成功的原因,一方面是“托住底”,实行了零就业家庭实施动态清零行动;另一方面是“造环境”,比如开展“互联网+创业”培训试点,扶持农村电商创业。

  再比如合肥,该市在控制污染方面表现突出,其单位GDP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都是长三角最低的。这显示了合肥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优势,以及背后产业引进过程中对绿色生态的坚持。

  凸显这些特点,无论是上海这样的“全才”,还是杭州、合肥这类“特长生”,不仅可以 “长脸”、作为宣传之用,更多的也是因为长三角地区相似度比较高,各城市好的经验更容易相互学习、借鉴,补足各自的不足、短板。比如杭州、浙江新增就业方面的经验,可以作为一种理念和方式进行推广;比如合肥控制污染方面的政策、技术、装置,可以在长三角内共享,甚至“外销”,或者可以以合肥的经验来制定一些适用于长三角的标准、要求。

长三角科创地图首页。图源 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官网

  “好兄弟要拉一把”

  长三角“小伙伴们”的可持续发展竞争力到底怎么样?报告进行了“排座次”。其中,前十的城市为上海、杭州、苏州、宁波、无锡、南京、嘉兴、合肥、金华和南通。浙江、江苏各入选4个,安徽入选1个。

  对正齐步走在一体化发展大道上的4个“小伙伴”来说,这个“座次表”不理想:区域间的差异还是比较大。一方面是省域之间有差异,按照报告的说法是“安徽省竞争力较弱,亟待提高”,“亟待”一词;另一方面是省域内的差异,比如苏南与苏北的不平衡。

  这种区域间的不平衡,相比前面所说各城市的“特长”还有些不同。“特长”可能是一件事、一项工作,可以相互学习借鉴、“开小灶”,但地区间的不平衡是综合性的,有一些根本性的、短时间内没解决的问题。就如长三角地区教育科研方面的不平衡,并不是周边城市通过引进上海的一些项目、个别人才或团队拉平的。这需要更高层面的协调,需要全面的体制机制的建设。

  今年4月,在科技部和三省一市科技部门的共同见证下,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终于开通启动,已在区域内共建9个服务站点,与苏浙两省八地建立了“科技创新券”跨区域互认互用机制。这是很好的尝试。

  “好兄弟”要相互拉一把,这是区域一体化中特别要注意的。

  比如,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需要形成稳定的产业生态圈,但一个产业链条上,顶端和底端获得的收益差别是很大的,会形成“二八效应”。“二八效应”使得强者恒强,加剧地区之间的不平衡。这正是一体化进程中需要探索的地方。

编辑: 郭静纠错:171964650@qq.com

长三角城市的长板短板都在哪 这份"体检报告"值得细细分析

稿源: 浙江新闻客户端 2019-12-10 19:38:13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指数总体分析。图源 《2018-2019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课题组

  长三角城市群,被认为是国内“最融洽”的“小伙伴群”。但“五指尚有长短”,长三角城市“小伙伴们”也各有不同。有些是个性所在,显示各自特长,有些却是内部不平衡性,是一体化发展要解决的问题。

  近日,首届“长三角国际论坛”在上海召开,会上发布了《2018-2019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报告介绍了长三角城市群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格局。从结果来看,长三角城市群内部城市之间发展差距较大,分布并不平均。

  哪些个性特长值得表扬并保持?哪些差异需要重视并拉平?这份“体检报告”值得细细分析。

  好“秘笈”要共享

  相比其他长三角相关的报告、评比,这份报告主要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方面对长三角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竞争力进行研究和分析。其中展示出来的一些地方优势特别有意思。

  比如上海,在经济规模、收入水平、产业结构、金融财政以及对外开放等分项指标中均居首位,显示了“龙头老大哥”的绝对实力,以及作为长三角经济引擎的“带动能力”。

  比如杭州,拥有最低的城镇失业率,这可以看作是浙江的一个缩影。据统计,到2018年,浙江已连续6年新增就业超过100万人,同时失业率降至近年来新低,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6%。浙江取得成功的原因,一方面是“托住底”,实行了零就业家庭实施动态清零行动;另一方面是“造环境”,比如开展“互联网+创业”培训试点,扶持农村电商创业。

  再比如合肥,该市在控制污染方面表现突出,其单位GDP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都是长三角最低的。这显示了合肥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优势,以及背后产业引进过程中对绿色生态的坚持。

  凸显这些特点,无论是上海这样的“全才”,还是杭州、合肥这类“特长生”,不仅可以 “长脸”、作为宣传之用,更多的也是因为长三角地区相似度比较高,各城市好的经验更容易相互学习、借鉴,补足各自的不足、短板。比如杭州、浙江新增就业方面的经验,可以作为一种理念和方式进行推广;比如合肥控制污染方面的政策、技术、装置,可以在长三角内共享,甚至“外销”,或者可以以合肥的经验来制定一些适用于长三角的标准、要求。

长三角科创地图首页。图源 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官网

  “好兄弟要拉一把”

  长三角“小伙伴们”的可持续发展竞争力到底怎么样?报告进行了“排座次”。其中,前十的城市为上海、杭州、苏州、宁波、无锡、南京、嘉兴、合肥、金华和南通。浙江、江苏各入选4个,安徽入选1个。

  对正齐步走在一体化发展大道上的4个“小伙伴”来说,这个“座次表”不理想:区域间的差异还是比较大。一方面是省域之间有差异,按照报告的说法是“安徽省竞争力较弱,亟待提高”,“亟待”一词;另一方面是省域内的差异,比如苏南与苏北的不平衡。

  这种区域间的不平衡,相比前面所说各城市的“特长”还有些不同。“特长”可能是一件事、一项工作,可以相互学习借鉴、“开小灶”,但地区间的不平衡是综合性的,有一些根本性的、短时间内没解决的问题。就如长三角地区教育科研方面的不平衡,并不是周边城市通过引进上海的一些项目、个别人才或团队拉平的。这需要更高层面的协调,需要全面的体制机制的建设。

  今年4月,在科技部和三省一市科技部门的共同见证下,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终于开通启动,已在区域内共建9个服务站点,与苏浙两省八地建立了“科技创新券”跨区域互认互用机制。这是很好的尝试。

  “好兄弟”要相互拉一把,这是区域一体化中特别要注意的。

  比如,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需要形成稳定的产业生态圈,但一个产业链条上,顶端和底端获得的收益差别是很大的,会形成“二八效应”。“二八效应”使得强者恒强,加剧地区之间的不平衡。这正是一体化进程中需要探索的地方。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