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回眸2019宁波民政这一年:为民心托底 为逐梦护航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01-20 06:56:33报料热线:81850000

  2019年10月31日,“爱心车轮食堂”老年送餐车交车仪式举行。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

  过去一年,我市民政部门从政治的高度把握和审视自身所从事的这项事业,锁定民生标尺、聚焦民心所向,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以制度建设为牵引、改革创新为动力,大力推进民生保障力度、养老服务品质、基层治理能力和专项社会事务服务水平,让更美的民生图景渐次铺开。

  -更加坚实的兜底保障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织牢基本生活保障网,是民政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责。

  一项项民生暖政、一条条民生举措,过去一年,我市民政部门将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的兜底保障网织得更密、编得更牢——

  低保标准挂钩指数从最低工资转为居民消费支出,实施后全市低保标准增长6.6%。率先在全省出台重病、重残对象以单人户纳入低保的专项社会救助政策;明确在脱贫攻坚期内,人均收入超过当地低保标准或低边标准后,可给予一年的渐退期,实现稳定脱贫后再退出救助。

  按不低于上年度当地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50%,提高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2019年为全市3504名特困供养人员累积发放供养金逾5717万元。

  综合运用临时救助、专项救助,保障好群众基本生活。根据物价上涨情况,5次启动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价格补贴,向69.75万人次困难群众发放物价补贴7768.19万元,次数和力度均居全省前列。

  全市孤儿、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县两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全覆盖,组建了拥有184名儿童督导员、3294名儿童主任的基层儿童工作队伍。推进“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甬润童心——关爱留守儿童”服务项目、孤残儿童“明天计划”“添翼计划”等,有侧重地提供个性化服务。

  全面落实和完善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提高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2019年,全市共为14.52万人次残疾人发放“两项补贴”4.8亿元。

  帮助水库移民安居乐业,有序推进奉化葛岙水库和宁海西林水库、清溪水库、抽水蓄能电站等相关水利工程移民安置前期工作。按时发放移民直补资金。2019年全市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安排5481.66万元。开展移民“入千访万”活动,加大帮扶解困力度,投入帮扶资金871.63万元,全市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当地农村居民平均水平91%以上。

  在市级层面出台加强和改进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配套制定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若干规定(试行)、流浪乞讨病人医疗救治工作规程,有效破解救助管理领域职责不清、受助人员身份长效查询、长期滞留人员落户安置等难题。2019年全市救助管理站救助流浪乞讨人员6551人次,护送248名受助人员安全返乡。

  持续传递公益慈善力量。全市累计认定慈善组织46家,创建省级慈善基地2个、市级慈善基地10个,承载精准帮扶、组织孵化、项目管理等功能。福利彩票发行连续7年销量突破20亿元;2019年筹集福彩公益金5.87亿元,支持民生兜底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

  一项项政策、一串串数字,见证了温暖困难群众的“民生温度”。

  2019年10月31日,全市贯彻《宁波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暨养老服务民生实事项目现场推进会召开。

  -更加丰富的民生福祉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面对不断加剧的人口老龄化,我市民政部门持续深化居家养老服务改革。

  2019年,全市贯彻《宁波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暨养老服务民生实事项目现场推进会召开,总结《条例》颁布实施一周年以来贯彻落实情况,点出存在问题、理清推进思路。

  贯彻落实《条例》要求,调整全市高龄老人生活津贴发放标准,100周岁(含)以上高龄老人的生活津贴标准由原每人每月30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800元,基本居家养老服务补助制度、老年人生活能力评估制度全面实施,政府出资966万元,为全市符合条件的24.44万老年人投保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1059户低保、低保边缘老年人家庭生活设施实施了无障碍改造。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高歌猛进。省、市民生实事工程年度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全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增加到3113个。城乡社区老年助餐、配送餐服务覆盖率达87.9%,每天约有1.93万名老年人享受配送餐服务。全市已有养老机构282家、养老床位75358张,平均每百名老人拥有社会养老床位4.8张,并全面实现了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全市81.56%的养老机构为社会力量举办或实施公建民营,865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实现了社会化运营。

  2019年,全市大力发展康养护一体式服务,在回应老人需要最迫切、家庭负担最繁重的失能失智养老需求上迈出坚实步伐,海曙区成为全省康养体系建设试点单位。鄞州区成为第三批国家级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宁波市社会福利院、宁波颐乐园、海曙区广安养怡院成功创建省级四星级养老服务机构。

  养老护理员队伍专业素质稳步提升,在全省养老护理员技能大赛中宁波选手包揽前三,并获得了团体冠军。

  无论是居家养老、社区养老,还是机构养老,“幸福养老”的宁波实践正在精彩上演。

  2019年11月11日至14日,宁波市民政局赴贵州省黔西南州、吉林省延边州考察对口帮扶工作。2019年,全市社会组织在对口帮扶地区开展扶贫项目193个,投入资金1.06亿元、志愿者近万名。

  -更贴基层的社会治理

  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社区”已经成为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场域。过去一年,我市民政部门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部署,持续推进社会治理改革,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有效激发了基层社会活力。

  城乡社区治理全面加强。修订《宁波市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指导各地打造小微权力和村民说事制度升级版,宁海县小微权力清单36条、象山县“村民说事”入选全国首批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开展清廉社区试点工作,形成江北区“八联工作法”“廉情直通车”等有效载体。鄞州区、北仑区、宁海县积极开展第二批省级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建设。

  社区服务功能有效激活。全面建立“345社区服务群众制度”,继续落实专职社区工作者“全能社工”“包片联户”、错时上下班、节假日值班等工作制度,为社区居民开展心贴心、面对面服务。用好社区民主评议机关制度,畅通政社良性互动渠道。牵头推进村(社区)机构牌子多、上墙制度多、工作台账多专项整治,为基层减负。经整治,全市摘除机构牌子3917块,清理上墙制度5636项,精简工作台账3984项。

  社会组织培育管理力度更大。实行社会组织“党建入章”,建立党建指导员队伍,指导社会组织参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并依托“党员公益日”“公益项目设计大赛”等载体,推动社会组织党建与社会组织管理服务共融互促。开展市社会组织创新园建设,20个乡镇街道社会组织服务平台建设顺利完成。投入社会组织发展专项资金500万元、立项项目40个,推动社会组织提升“造血”能力、参与社会治理。

  目前,全市共有依法登记的法人社会组织9820家、备案的城乡社区社会组织3万多个。通过年检、抽查、等级评估等监管举措,净化社会组织发展环境。2019年,全市社会组织在民政部门的指导推动下,积极参与扶贫攻坚,在对口帮扶地区开展扶贫项目193个,投入资金1.06亿元,投入志愿者近万名。

  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力量不断壮大。连续四年开展“宁波市社会工作示范基地”创建,大力培育扶持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志愿服务组织,全年新增23家社会工作机构。专业社会工作应用逐步覆盖到救助、福利、慈善、司法、医务等领域,2家专业社会工作机构获评首批“浙江省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示范机构”。加大本土高层次社会工作专业队伍培养力度,全市社会工作人才达7578名,省级社会工作督导人才数量居全省第一。认真履行志愿服务行政管理职责,注册志愿者215.8万人,志愿服务组织及团队1.4万个,5个单位(个人、项目)入围2019年全国宣传推选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

  广大社区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志愿者活跃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有效回应着社会治理和服务创新的时代主题。

  2019年11月23日,宁波市第十四届骨灰集体撒海活动在舟山莲花洋海域举行。目前已有355位逝者选择了骨灰撒海这一回归方式。

  -更加健全的服务体系

  在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领域,民政事业的改革步伐蹄疾步稳。

  “最多跑一次”改革持续深化。对标“最多跑一次”新要求,密集推进事项标准化、证照电子化、无证明城市、“一件事联办”等举措,牵头开展身后一件事、婚育户一件事、社会组织一件事联合审批和公墓建设多部门联合会审等。开展民政服务“码上办”,镇海区庄市街道被确定为省级“码上参与”试点单位。民政133项政务事项网办率、掌办率均达100%,材料电子化率100%,除婚姻、收养事项外跑零次率为100%。

  殡葬改革多措并举。开展违法违规私建“住宅式”墓地等突出问题专项摸排、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回头看”、公墓年检验审等,有效遏制殡葬乱象。着眼源头治理,联合市发改委出台了殡仪服务、公墓服务两张收费项目清单。着力提供优质殡葬服务。做好清明期间安全祭扫保障、绿色殡葬宣传工作,掀起移风易俗、厚养薄葬、生态殡葬宣传热潮。象山县、奉化区开展全国殡葬改革试点,象山县殡葬综合改革工作被民政部评选为全国殡葬改革优秀案例。2019年,全市节地生态安葬率达到52.5%,减免惠民殡葬费用4747.23万元。

  专项社会事务管理服务齐头并进。圆满完成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积极推进《宁波市地名管理条例》草案起草,并通过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在全省率先完成涉外婚姻登记历史档案核对补录,省内跨区域补领婚姻登记证成为现实。全年实施近5万对婚姻登记服务,合格率和合法出证率保持100%。

  区划调整稳妥推进。奉化区、高新区等地顺利完成区划调整工作,优化了区域发展格局和资源配置。

  成绩来之不易,前景催人奋进。广大民政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正奋力书写着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记者王佳通讯员甬珉宣

  图片由市民政局提供

  2019年11月29日,宁波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在市恩美儿童福利院成立。

  相关链接

  与时俱进加强自身建设

  2019年,我市民政部门一如既往加强自身建设。

  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市民政系统坚持以上率下、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注重实效,结合自身实际,抓好学习、调研、检视和整改,实现思想认识提高、理论把握深化、工作理念和工作水平提升。

  稳妥有序推进机构改革。通过机构改革,明确了民政部门新时代的职责定位,优化调整了内部机构和单位设置,有机整合了工作力量,优化了干部队伍结构,实现了“瘦身强体”。各地民政部门也相继完成机构改革、人员调配,建立了条线对应、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

  持续深化“5432”攻坚行动。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思路,深化“5432”攻坚行动,明确重点难点问题攻坚的路线图、时间表,相应建立月度汇报、亮灯比晒、专项督查等机制,保障了2019年26个攻坚项目的顺利完成。(王佳)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回眸2019宁波民政这一年:为民心托底 为逐梦护航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01-20 06:56:33

  2019年10月31日,“爱心车轮食堂”老年送餐车交车仪式举行。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

  过去一年,我市民政部门从政治的高度把握和审视自身所从事的这项事业,锁定民生标尺、聚焦民心所向,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以制度建设为牵引、改革创新为动力,大力推进民生保障力度、养老服务品质、基层治理能力和专项社会事务服务水平,让更美的民生图景渐次铺开。

  -更加坚实的兜底保障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织牢基本生活保障网,是民政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责。

  一项项民生暖政、一条条民生举措,过去一年,我市民政部门将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的兜底保障网织得更密、编得更牢——

  低保标准挂钩指数从最低工资转为居民消费支出,实施后全市低保标准增长6.6%。率先在全省出台重病、重残对象以单人户纳入低保的专项社会救助政策;明确在脱贫攻坚期内,人均收入超过当地低保标准或低边标准后,可给予一年的渐退期,实现稳定脱贫后再退出救助。

  按不低于上年度当地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50%,提高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2019年为全市3504名特困供养人员累积发放供养金逾5717万元。

  综合运用临时救助、专项救助,保障好群众基本生活。根据物价上涨情况,5次启动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价格补贴,向69.75万人次困难群众发放物价补贴7768.19万元,次数和力度均居全省前列。

  全市孤儿、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县两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全覆盖,组建了拥有184名儿童督导员、3294名儿童主任的基层儿童工作队伍。推进“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甬润童心——关爱留守儿童”服务项目、孤残儿童“明天计划”“添翼计划”等,有侧重地提供个性化服务。

  全面落实和完善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提高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2019年,全市共为14.52万人次残疾人发放“两项补贴”4.8亿元。

  帮助水库移民安居乐业,有序推进奉化葛岙水库和宁海西林水库、清溪水库、抽水蓄能电站等相关水利工程移民安置前期工作。按时发放移民直补资金。2019年全市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安排5481.66万元。开展移民“入千访万”活动,加大帮扶解困力度,投入帮扶资金871.63万元,全市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当地农村居民平均水平91%以上。

  在市级层面出台加强和改进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配套制定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若干规定(试行)、流浪乞讨病人医疗救治工作规程,有效破解救助管理领域职责不清、受助人员身份长效查询、长期滞留人员落户安置等难题。2019年全市救助管理站救助流浪乞讨人员6551人次,护送248名受助人员安全返乡。

  持续传递公益慈善力量。全市累计认定慈善组织46家,创建省级慈善基地2个、市级慈善基地10个,承载精准帮扶、组织孵化、项目管理等功能。福利彩票发行连续7年销量突破20亿元;2019年筹集福彩公益金5.87亿元,支持民生兜底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

  一项项政策、一串串数字,见证了温暖困难群众的“民生温度”。

  2019年10月31日,全市贯彻《宁波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暨养老服务民生实事项目现场推进会召开。

  -更加丰富的民生福祉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面对不断加剧的人口老龄化,我市民政部门持续深化居家养老服务改革。

  2019年,全市贯彻《宁波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暨养老服务民生实事项目现场推进会召开,总结《条例》颁布实施一周年以来贯彻落实情况,点出存在问题、理清推进思路。

  贯彻落实《条例》要求,调整全市高龄老人生活津贴发放标准,100周岁(含)以上高龄老人的生活津贴标准由原每人每月30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800元,基本居家养老服务补助制度、老年人生活能力评估制度全面实施,政府出资966万元,为全市符合条件的24.44万老年人投保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1059户低保、低保边缘老年人家庭生活设施实施了无障碍改造。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高歌猛进。省、市民生实事工程年度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全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增加到3113个。城乡社区老年助餐、配送餐服务覆盖率达87.9%,每天约有1.93万名老年人享受配送餐服务。全市已有养老机构282家、养老床位75358张,平均每百名老人拥有社会养老床位4.8张,并全面实现了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全市81.56%的养老机构为社会力量举办或实施公建民营,865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实现了社会化运营。

  2019年,全市大力发展康养护一体式服务,在回应老人需要最迫切、家庭负担最繁重的失能失智养老需求上迈出坚实步伐,海曙区成为全省康养体系建设试点单位。鄞州区成为第三批国家级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宁波市社会福利院、宁波颐乐园、海曙区广安养怡院成功创建省级四星级养老服务机构。

  养老护理员队伍专业素质稳步提升,在全省养老护理员技能大赛中宁波选手包揽前三,并获得了团体冠军。

  无论是居家养老、社区养老,还是机构养老,“幸福养老”的宁波实践正在精彩上演。

  2019年11月11日至14日,宁波市民政局赴贵州省黔西南州、吉林省延边州考察对口帮扶工作。2019年,全市社会组织在对口帮扶地区开展扶贫项目193个,投入资金1.06亿元、志愿者近万名。

  -更贴基层的社会治理

  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社区”已经成为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场域。过去一年,我市民政部门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部署,持续推进社会治理改革,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有效激发了基层社会活力。

  城乡社区治理全面加强。修订《宁波市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指导各地打造小微权力和村民说事制度升级版,宁海县小微权力清单36条、象山县“村民说事”入选全国首批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开展清廉社区试点工作,形成江北区“八联工作法”“廉情直通车”等有效载体。鄞州区、北仑区、宁海县积极开展第二批省级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建设。

  社区服务功能有效激活。全面建立“345社区服务群众制度”,继续落实专职社区工作者“全能社工”“包片联户”、错时上下班、节假日值班等工作制度,为社区居民开展心贴心、面对面服务。用好社区民主评议机关制度,畅通政社良性互动渠道。牵头推进村(社区)机构牌子多、上墙制度多、工作台账多专项整治,为基层减负。经整治,全市摘除机构牌子3917块,清理上墙制度5636项,精简工作台账3984项。

  社会组织培育管理力度更大。实行社会组织“党建入章”,建立党建指导员队伍,指导社会组织参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并依托“党员公益日”“公益项目设计大赛”等载体,推动社会组织党建与社会组织管理服务共融互促。开展市社会组织创新园建设,20个乡镇街道社会组织服务平台建设顺利完成。投入社会组织发展专项资金500万元、立项项目40个,推动社会组织提升“造血”能力、参与社会治理。

  目前,全市共有依法登记的法人社会组织9820家、备案的城乡社区社会组织3万多个。通过年检、抽查、等级评估等监管举措,净化社会组织发展环境。2019年,全市社会组织在民政部门的指导推动下,积极参与扶贫攻坚,在对口帮扶地区开展扶贫项目193个,投入资金1.06亿元,投入志愿者近万名。

  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力量不断壮大。连续四年开展“宁波市社会工作示范基地”创建,大力培育扶持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志愿服务组织,全年新增23家社会工作机构。专业社会工作应用逐步覆盖到救助、福利、慈善、司法、医务等领域,2家专业社会工作机构获评首批“浙江省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示范机构”。加大本土高层次社会工作专业队伍培养力度,全市社会工作人才达7578名,省级社会工作督导人才数量居全省第一。认真履行志愿服务行政管理职责,注册志愿者215.8万人,志愿服务组织及团队1.4万个,5个单位(个人、项目)入围2019年全国宣传推选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

  广大社区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志愿者活跃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有效回应着社会治理和服务创新的时代主题。

  2019年11月23日,宁波市第十四届骨灰集体撒海活动在舟山莲花洋海域举行。目前已有355位逝者选择了骨灰撒海这一回归方式。

  -更加健全的服务体系

  在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领域,民政事业的改革步伐蹄疾步稳。

  “最多跑一次”改革持续深化。对标“最多跑一次”新要求,密集推进事项标准化、证照电子化、无证明城市、“一件事联办”等举措,牵头开展身后一件事、婚育户一件事、社会组织一件事联合审批和公墓建设多部门联合会审等。开展民政服务“码上办”,镇海区庄市街道被确定为省级“码上参与”试点单位。民政133项政务事项网办率、掌办率均达100%,材料电子化率100%,除婚姻、收养事项外跑零次率为100%。

  殡葬改革多措并举。开展违法违规私建“住宅式”墓地等突出问题专项摸排、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回头看”、公墓年检验审等,有效遏制殡葬乱象。着眼源头治理,联合市发改委出台了殡仪服务、公墓服务两张收费项目清单。着力提供优质殡葬服务。做好清明期间安全祭扫保障、绿色殡葬宣传工作,掀起移风易俗、厚养薄葬、生态殡葬宣传热潮。象山县、奉化区开展全国殡葬改革试点,象山县殡葬综合改革工作被民政部评选为全国殡葬改革优秀案例。2019年,全市节地生态安葬率达到52.5%,减免惠民殡葬费用4747.23万元。

  专项社会事务管理服务齐头并进。圆满完成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积极推进《宁波市地名管理条例》草案起草,并通过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在全省率先完成涉外婚姻登记历史档案核对补录,省内跨区域补领婚姻登记证成为现实。全年实施近5万对婚姻登记服务,合格率和合法出证率保持100%。

  区划调整稳妥推进。奉化区、高新区等地顺利完成区划调整工作,优化了区域发展格局和资源配置。

  成绩来之不易,前景催人奋进。广大民政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正奋力书写着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记者王佳通讯员甬珉宣

  图片由市民政局提供

  2019年11月29日,宁波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在市恩美儿童福利院成立。

  相关链接

  与时俱进加强自身建设

  2019年,我市民政部门一如既往加强自身建设。

  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市民政系统坚持以上率下、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注重实效,结合自身实际,抓好学习、调研、检视和整改,实现思想认识提高、理论把握深化、工作理念和工作水平提升。

  稳妥有序推进机构改革。通过机构改革,明确了民政部门新时代的职责定位,优化调整了内部机构和单位设置,有机整合了工作力量,优化了干部队伍结构,实现了“瘦身强体”。各地民政部门也相继完成机构改革、人员调配,建立了条线对应、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

  持续深化“5432”攻坚行动。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思路,深化“5432”攻坚行动,明确重点难点问题攻坚的路线图、时间表,相应建立月度汇报、亮灯比晒、专项督查等机制,保障了2019年26个攻坚项目的顺利完成。(王佳)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