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县市区  >  江北
江北“果然多”:三十年用心种好葡萄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04-01 08:38:51报料热线:81850000

徐腾达正在大棚内查看葡萄长势。(黄程 摄)

  上周五,下雨,阴冷。位于江北区慈城镇双顶山村的果然多家庭农场葡萄大棚内,一片生机盎然。大棚内,碧绿的枝叶下,一串串葡萄小果已长成,几十名工人正在进行疏果作业。

  看着葡萄长势喜人,农场负责人徐腾达笑逐颜开。种了30年葡萄的他,经验丰富,是圈内有名的行家。30年风风雨雨,一心扑在田头,他的创业之路,也是我市水果种植业发展与变迁史的见证。

  记者 黄程

  通讯员王剑

  葡萄品种历经三代,紧跟新品种才会有市场

  在徐腾达的300亩葡萄地里,“阳光玫瑰”占六成,“夏黑”占四成。而他种葡萄这30年,刚好经历了三个年代:“20年前,是‘甬优一号’时代;10年前,是‘夏黑’时代;现在,是‘阳光玫瑰’时代。我们要紧紧跟随新品种的发展与变迁。”

  据了解,“阳光玫瑰”2006年前后由日本引入,是我国目前市场上最炙手可热的品种,被称为“葡萄界的爱马仕”,是当前葡萄产业升级中践行“新品种、新模式、新技术”的主力品种。

  我市自2011年前后开始引种、栽培“阳光玫瑰”,截至去年全市栽培面积3000亩左右。徐腾达是引种新品种的“弄潮儿”,8年前,他率先试种了100株“阳光玫瑰”。但是最早的一批果实并不理想,后期经过多年摸索、改进才达到如今的品质。

  正是因为品种的重要性,所以试种的脚步不能停。“不进则退,指不定哪天又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了。”徐腾达说,这其中的选择,考验的是眼光和魄力,“两年前,我以1800元一株的价格买了一种新种苗,可以与‘阳光玫瑰’搭配高端组合装。”

  徐腾达的基地,是水果精品高效设施栽培示范基地,“阳光玫瑰”亩产效益超过2.8万元,这与他在设施上大手笔的投入和大胆采用新型栽培技术大有关系。很早以前,他就成为“坐在电脑前种葡萄”的农民。他的大棚内安装了环境自动检测系统,实现了自动化灌溉、自动化温湿度调控,只需通过电脑终端按按鼠标就能控制果园里的空气和土壤的温度、湿度。

  徐腾达采用的是三膜覆盖设施栽培技术,与常规大棚设施在构架上的区别是,在大棚内又增加了一层薄膜,形成外膜、内膜、地膜三膜覆盖模式。以常规栽培方法种植的葡萄成熟期一般在8月上旬,上市时间相对较迟,经常遭受台风袭击;三膜覆盖则可以提前上市,一来市场价格高,二来可避免台风侵袭。

  赴外地学习,吸收同行的经验

  笔者到基地采访时,徐腾达刚从一个朋友的种植基地回来。因为朋友第一年种“阳光玫瑰”,一些技术把握不准,所以请“老师傅”前去指导。采访期间,又有一名种植户来到基地交流种植技术。“这是很平常的事,相互交流、学习,才能不断进步,以前我也是这么过来的,经常到各地去取经。”徐腾达说。

  几十年的种植实践中,徐腾达掌握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本领。有一次,一位江苏的葡萄种植户向他求助,说是葡萄树出现大面积的病变,找了很多行家建议他砍了重新种。“都是做农业的,从电话里我就能听出他的心疼。”徐腾达说,所幸问题不大,这也是他几年前遇到过的情况,“我告诉他,不用砍,就等着,两年后它自然就好了,结果的确如此。”

  基地里自建的“独特”大棚,也是实践得来的设计。“我的大棚支撑,并不是全钢管结构,而是钢管和钢筋的混合结构。”徐腾达说,他曾经在温州的一个基地看到钢结构大棚被台风刮倒的情形,有些竹棚却可以撑住,“为什么呢?因为竹棚有弹性,可缓冲,所以我引入钢筋,它就有了竹棚那样的弹性,抗台风。”

  还有更小的细节。葡萄大棚内,都有用于葡萄枝条攀缘的钢丝,以及用于固定的细钢丝。这种细钢丝,徐腾达选用了有塑料包裹的材料。虽然成本增加了,但是它防水不生锈,可以使用七八年。“这部分的成本,主要在于人工,一根一根绕上去,很费时间。材料费增加一些,可以省下很多人工费。”徐腾达说。

  种好精品葡萄,再圆一个农旅融合梦

  “品种第一,但不是全部,也就是说,好品种不一定带来高收益。”徐腾达坦言,根据品质不同,“阳光玫瑰”的市场价格弹性极大,质量过硬的“阳光玫瑰”一枝独秀,在高端市场中风光无限,实现优质优价,但是达不到相关技术要求的,只能和其他葡萄一起在中低端市场中竞争。

  “我们基地出产的‘阳光玫瑰’,达到特级标准,果串均匀、颗粒均匀、色泽均匀的,经销商批发过去,卖到高端市场,一串可以卖四五百元。”徐腾达说,正是因为价格差异极大,所以需精细化管理。

  笔者在基地内看到,每名工人作业后,都会留下时间、作业内容以及作业人员姓名。这是徐腾达推行精细化管理留下的痕迹。“哪个区域是谁作业的,以后长出来品质、产量如何,跟他们能拿到的工资、奖金挂钩,这就是绩效管理。”徐腾达说。

  徐腾达告诉笔者,虽然这些工人都是熟练工,但是有些细节还是做得不到位,所以他一边指导,一边大声地把技术要点“喊”给散落在棚内各个地方的工人们听。

  在这片土地上,除了用心做好葡萄种植业之外,徐腾达还有一个梦想。几年前,他就开始谋划“葡萄吧”,这是一个农旅结合的项目。“酒吧、茶吧,都是人们休闲放松的地方。葡萄吧就是葡萄休闲采摘的升级版,不同时间不同葡萄品种上市,融合农家乐、葡萄酒品尝、民宿、音乐、月光采摘、亲子科普等元素,为城里人休闲放松提供新的去处。”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

江北“果然多”:三十年用心种好葡萄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04-01 08:38:51

徐腾达正在大棚内查看葡萄长势。(黄程 摄)

  上周五,下雨,阴冷。位于江北区慈城镇双顶山村的果然多家庭农场葡萄大棚内,一片生机盎然。大棚内,碧绿的枝叶下,一串串葡萄小果已长成,几十名工人正在进行疏果作业。

  看着葡萄长势喜人,农场负责人徐腾达笑逐颜开。种了30年葡萄的他,经验丰富,是圈内有名的行家。30年风风雨雨,一心扑在田头,他的创业之路,也是我市水果种植业发展与变迁史的见证。

  记者 黄程

  通讯员王剑

  葡萄品种历经三代,紧跟新品种才会有市场

  在徐腾达的300亩葡萄地里,“阳光玫瑰”占六成,“夏黑”占四成。而他种葡萄这30年,刚好经历了三个年代:“20年前,是‘甬优一号’时代;10年前,是‘夏黑’时代;现在,是‘阳光玫瑰’时代。我们要紧紧跟随新品种的发展与变迁。”

  据了解,“阳光玫瑰”2006年前后由日本引入,是我国目前市场上最炙手可热的品种,被称为“葡萄界的爱马仕”,是当前葡萄产业升级中践行“新品种、新模式、新技术”的主力品种。

  我市自2011年前后开始引种、栽培“阳光玫瑰”,截至去年全市栽培面积3000亩左右。徐腾达是引种新品种的“弄潮儿”,8年前,他率先试种了100株“阳光玫瑰”。但是最早的一批果实并不理想,后期经过多年摸索、改进才达到如今的品质。

  正是因为品种的重要性,所以试种的脚步不能停。“不进则退,指不定哪天又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了。”徐腾达说,这其中的选择,考验的是眼光和魄力,“两年前,我以1800元一株的价格买了一种新种苗,可以与‘阳光玫瑰’搭配高端组合装。”

  徐腾达的基地,是水果精品高效设施栽培示范基地,“阳光玫瑰”亩产效益超过2.8万元,这与他在设施上大手笔的投入和大胆采用新型栽培技术大有关系。很早以前,他就成为“坐在电脑前种葡萄”的农民。他的大棚内安装了环境自动检测系统,实现了自动化灌溉、自动化温湿度调控,只需通过电脑终端按按鼠标就能控制果园里的空气和土壤的温度、湿度。

  徐腾达采用的是三膜覆盖设施栽培技术,与常规大棚设施在构架上的区别是,在大棚内又增加了一层薄膜,形成外膜、内膜、地膜三膜覆盖模式。以常规栽培方法种植的葡萄成熟期一般在8月上旬,上市时间相对较迟,经常遭受台风袭击;三膜覆盖则可以提前上市,一来市场价格高,二来可避免台风侵袭。

  赴外地学习,吸收同行的经验

  笔者到基地采访时,徐腾达刚从一个朋友的种植基地回来。因为朋友第一年种“阳光玫瑰”,一些技术把握不准,所以请“老师傅”前去指导。采访期间,又有一名种植户来到基地交流种植技术。“这是很平常的事,相互交流、学习,才能不断进步,以前我也是这么过来的,经常到各地去取经。”徐腾达说。

  几十年的种植实践中,徐腾达掌握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本领。有一次,一位江苏的葡萄种植户向他求助,说是葡萄树出现大面积的病变,找了很多行家建议他砍了重新种。“都是做农业的,从电话里我就能听出他的心疼。”徐腾达说,所幸问题不大,这也是他几年前遇到过的情况,“我告诉他,不用砍,就等着,两年后它自然就好了,结果的确如此。”

  基地里自建的“独特”大棚,也是实践得来的设计。“我的大棚支撑,并不是全钢管结构,而是钢管和钢筋的混合结构。”徐腾达说,他曾经在温州的一个基地看到钢结构大棚被台风刮倒的情形,有些竹棚却可以撑住,“为什么呢?因为竹棚有弹性,可缓冲,所以我引入钢筋,它就有了竹棚那样的弹性,抗台风。”

  还有更小的细节。葡萄大棚内,都有用于葡萄枝条攀缘的钢丝,以及用于固定的细钢丝。这种细钢丝,徐腾达选用了有塑料包裹的材料。虽然成本增加了,但是它防水不生锈,可以使用七八年。“这部分的成本,主要在于人工,一根一根绕上去,很费时间。材料费增加一些,可以省下很多人工费。”徐腾达说。

  种好精品葡萄,再圆一个农旅融合梦

  “品种第一,但不是全部,也就是说,好品种不一定带来高收益。”徐腾达坦言,根据品质不同,“阳光玫瑰”的市场价格弹性极大,质量过硬的“阳光玫瑰”一枝独秀,在高端市场中风光无限,实现优质优价,但是达不到相关技术要求的,只能和其他葡萄一起在中低端市场中竞争。

  “我们基地出产的‘阳光玫瑰’,达到特级标准,果串均匀、颗粒均匀、色泽均匀的,经销商批发过去,卖到高端市场,一串可以卖四五百元。”徐腾达说,正是因为价格差异极大,所以需精细化管理。

  笔者在基地内看到,每名工人作业后,都会留下时间、作业内容以及作业人员姓名。这是徐腾达推行精细化管理留下的痕迹。“哪个区域是谁作业的,以后长出来品质、产量如何,跟他们能拿到的工资、奖金挂钩,这就是绩效管理。”徐腾达说。

  徐腾达告诉笔者,虽然这些工人都是熟练工,但是有些细节还是做得不到位,所以他一边指导,一边大声地把技术要点“喊”给散落在棚内各个地方的工人们听。

  在这片土地上,除了用心做好葡萄种植业之外,徐腾达还有一个梦想。几年前,他就开始谋划“葡萄吧”,这是一个农旅结合的项目。“酒吧、茶吧,都是人们休闲放松的地方。葡萄吧就是葡萄休闲采摘的升级版,不同时间不同葡萄品种上市,融合农家乐、葡萄酒品尝、民宿、音乐、月光采摘、亲子科普等元素,为城里人休闲放松提供新的去处。”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杨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