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县市区  >  慈溪
慈溪玉兰果蔬农场:薪火相传唱响“田园变奏曲”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04-29 07:34:00报料热线:81850000

玉兰果蔬农场玻璃温室大棚。(陈章升 摄)

  记者陈章升

  慈溪市委报道组张天叶

  通讯员余聪波

  总面积近3000平方米,装有光照度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等装置,中央大屏幕上能实时显示各采集点的土壤盐分、PH值等数据……一走进慈溪坎墩玉兰果蔬农场,两座现代化玻璃温室大棚格外引人注目。去年9月以来,这家农场不仅在大棚开辟了“试验田”,还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生产管理中,建起水培蔬菜区、新品水果蔬菜“育秧床”,成为当地的“明星农场”。

  玉兰果蔬农场场长胡晶金是一名80后农创客。自2010年起,他从国内外引进数十种新品果蔬,应用智能化、网络化农业信息技术提升农场生产管理水平,带领周边地区80多户农户增收致富,成为“宁波市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之一。“经过10年发展,农场总面积已近200亩,种植有40多种果蔬,年产值超过400万元。”胡晶金说。

玉兰果蔬农场场长胡晶金。

  -逐梦田野,大学生跳回“农门”耕新田

  胡晶金今年34岁,出身于“农耕世家”。2009年,胡晶金大学毕业后在当地一家公司上班。周末不上班时,他就去父亲农场帮忙。“我从小就帮着父母干农活,对农田有着特殊的感情。”胡晶金告诉记者,2010年,他辞职投身农业领域创业。在父亲农场锻炼一段时间后,他在坎墩街道承包土地建起果蔬农场。与父辈们坚守的传统农业生产销售方式不同,胡晶金秉持新理念,培育新动能,大力发展农业电商,带领农场走上了精品农业发展之路。

  对于胡晶金而言,父亲是他进入农业领域的启蒙老师。“爸妈蔬菜种植经验比我丰富,但是他们安于现状。而我喜欢尝试新东西,无论是项目还是技术。”胡晶金说,农场成立后,他开始试种草莓。第一年,由于土壤盐碱度过高,种植的草莓有一半“报销”。第二年,在父亲协助下,他用有机肥改良土质,草莓总产量提高了30%。“经过多年发展,农场草莓种植面积已扩大到10亩。借助蒸馏加工技术,我将部分草莓酿制成果酒,拓展了产业链。”胡晶金说。

  10年来,玉兰果蔬农场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日趋成熟,驶入了发展“快车道”。胡晶金与父亲也逐渐形成默契,在农业生产上各有侧重。“爸爸协助管理蔬菜种植,我‘主攻’果蔬引种培育。”胡晶金说,与父辈们相比,他更关注农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品质。近年来,农场引进现代化农业设施,引入先进种植管理技术,积极发展绿色、高效农业,跻身首批“浙江省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亩均年产值近2万元。

  每年,玉兰果蔬农场都会引种一批新品果蔬,为开拓新市场建立“生力军”。去年,胡晶金与以色列投资的农业科技公司合作,在农场试种了10亩洋蓟。“洋蓟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在欧洲拥有‘蔬菜之皇’美誉。这段时间气温回升,大棚里的洋蓟长势良好,叶子中间的花蕾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莲花。”胡晶金说,“农场试种的洋蓟有7个品种。我打算自己先种,如果收成好再带领周边农户一起种。等销路打开、客户稳定,我们计划对洋蓟进行深加工,提升其附加值。”

胡晶金种植的洋蓟。

  -创新驱动,激活农场发展“一池春水”

  新品果蔬“落地”,农场技术装备也需及时“更新换代”。近年来,胡晶金在农场辟出10亩地用于育苗,投入30万元引进了一条育苗生产线。“这条生产线就在农场玻璃温室大棚里。目前,培育的果蔬秧苗有40万株左右。”胡晶金说,育秧大棚还配备了自动喷灌车,一次可以同时喷洒4张育秧床。“与人工相比,机器喷灌的水分比较均匀,效率更高。工人们需要大半天干完的活,自动喷灌车花半个多小时便能完成。”

  发展绿色高效农业,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创办玉兰果蔬农场后,胡晶金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产品的标准进行种植生产。近年来,农场有5个农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GAP认证,拿到出口植物源性食品原料种植基地检验检疫备案证书。“打出‘放心安全牌’,不愁找不到识货人,这些闪亮的名片已成为农产品打入各地市场的‘免检通行证’。”胡晶金说,通过“网络销售快车”,农场新鲜果蔬“走”上了杭州、绍兴等地市民餐桌。

  不忘乡情,反哺乡里。近年来,胡晶金将试种成功的新品果蔬向周边农场推广,教授农户种植新技术,开展慈善扶贫对接帮扶活动。目前,玉兰果蔬农场已与70户残疾人种植户、低收入农户结对,向他们提供种苗、技术培训、指导管理、保价收购等服务。“玉兰果蔬农场不仅是我省残疾人扶贫基地,还是我省农民田间学校。这些年,通过晶金的帮扶,我种的水果番茄‘不愁嫁’。以前,我卖番茄要请批发商帮忙。现在,他们主动上门收购,销售额增加了近一倍。”农户陈先生说。

  心向农村天地宽。近年来,胡晶金与其他慈溪大学生农创客一起积极探索“农旅+”“休闲+”的发展模式,打响特色农产品品牌。其间,他们的农场与海通食品、永进冷冻食品等公司建立长期创汇蔬菜订单联营,年销售蔬菜达2600吨。“在新的十年里,我计划在商超门店推广销售高端精品农产品,加快农旅融合,提升农场知名度,并将先进的种植管理技术推广到其他城市,开启连锁农场发展模式。”胡晶金展望道。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慈溪玉兰果蔬农场:薪火相传唱响“田园变奏曲”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04-29 07:34:00

玉兰果蔬农场玻璃温室大棚。(陈章升 摄)

  记者陈章升

  慈溪市委报道组张天叶

  通讯员余聪波

  总面积近3000平方米,装有光照度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等装置,中央大屏幕上能实时显示各采集点的土壤盐分、PH值等数据……一走进慈溪坎墩玉兰果蔬农场,两座现代化玻璃温室大棚格外引人注目。去年9月以来,这家农场不仅在大棚开辟了“试验田”,还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生产管理中,建起水培蔬菜区、新品水果蔬菜“育秧床”,成为当地的“明星农场”。

  玉兰果蔬农场场长胡晶金是一名80后农创客。自2010年起,他从国内外引进数十种新品果蔬,应用智能化、网络化农业信息技术提升农场生产管理水平,带领周边地区80多户农户增收致富,成为“宁波市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之一。“经过10年发展,农场总面积已近200亩,种植有40多种果蔬,年产值超过400万元。”胡晶金说。

玉兰果蔬农场场长胡晶金。

  -逐梦田野,大学生跳回“农门”耕新田

  胡晶金今年34岁,出身于“农耕世家”。2009年,胡晶金大学毕业后在当地一家公司上班。周末不上班时,他就去父亲农场帮忙。“我从小就帮着父母干农活,对农田有着特殊的感情。”胡晶金告诉记者,2010年,他辞职投身农业领域创业。在父亲农场锻炼一段时间后,他在坎墩街道承包土地建起果蔬农场。与父辈们坚守的传统农业生产销售方式不同,胡晶金秉持新理念,培育新动能,大力发展农业电商,带领农场走上了精品农业发展之路。

  对于胡晶金而言,父亲是他进入农业领域的启蒙老师。“爸妈蔬菜种植经验比我丰富,但是他们安于现状。而我喜欢尝试新东西,无论是项目还是技术。”胡晶金说,农场成立后,他开始试种草莓。第一年,由于土壤盐碱度过高,种植的草莓有一半“报销”。第二年,在父亲协助下,他用有机肥改良土质,草莓总产量提高了30%。“经过多年发展,农场草莓种植面积已扩大到10亩。借助蒸馏加工技术,我将部分草莓酿制成果酒,拓展了产业链。”胡晶金说。

  10年来,玉兰果蔬农场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日趋成熟,驶入了发展“快车道”。胡晶金与父亲也逐渐形成默契,在农业生产上各有侧重。“爸爸协助管理蔬菜种植,我‘主攻’果蔬引种培育。”胡晶金说,与父辈们相比,他更关注农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品质。近年来,农场引进现代化农业设施,引入先进种植管理技术,积极发展绿色、高效农业,跻身首批“浙江省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亩均年产值近2万元。

  每年,玉兰果蔬农场都会引种一批新品果蔬,为开拓新市场建立“生力军”。去年,胡晶金与以色列投资的农业科技公司合作,在农场试种了10亩洋蓟。“洋蓟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在欧洲拥有‘蔬菜之皇’美誉。这段时间气温回升,大棚里的洋蓟长势良好,叶子中间的花蕾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莲花。”胡晶金说,“农场试种的洋蓟有7个品种。我打算自己先种,如果收成好再带领周边农户一起种。等销路打开、客户稳定,我们计划对洋蓟进行深加工,提升其附加值。”

胡晶金种植的洋蓟。

  -创新驱动,激活农场发展“一池春水”

  新品果蔬“落地”,农场技术装备也需及时“更新换代”。近年来,胡晶金在农场辟出10亩地用于育苗,投入30万元引进了一条育苗生产线。“这条生产线就在农场玻璃温室大棚里。目前,培育的果蔬秧苗有40万株左右。”胡晶金说,育秧大棚还配备了自动喷灌车,一次可以同时喷洒4张育秧床。“与人工相比,机器喷灌的水分比较均匀,效率更高。工人们需要大半天干完的活,自动喷灌车花半个多小时便能完成。”

  发展绿色高效农业,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创办玉兰果蔬农场后,胡晶金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产品的标准进行种植生产。近年来,农场有5个农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GAP认证,拿到出口植物源性食品原料种植基地检验检疫备案证书。“打出‘放心安全牌’,不愁找不到识货人,这些闪亮的名片已成为农产品打入各地市场的‘免检通行证’。”胡晶金说,通过“网络销售快车”,农场新鲜果蔬“走”上了杭州、绍兴等地市民餐桌。

  不忘乡情,反哺乡里。近年来,胡晶金将试种成功的新品果蔬向周边农场推广,教授农户种植新技术,开展慈善扶贫对接帮扶活动。目前,玉兰果蔬农场已与70户残疾人种植户、低收入农户结对,向他们提供种苗、技术培训、指导管理、保价收购等服务。“玉兰果蔬农场不仅是我省残疾人扶贫基地,还是我省农民田间学校。这些年,通过晶金的帮扶,我种的水果番茄‘不愁嫁’。以前,我卖番茄要请批发商帮忙。现在,他们主动上门收购,销售额增加了近一倍。”农户陈先生说。

  心向农村天地宽。近年来,胡晶金与其他慈溪大学生农创客一起积极探索“农旅+”“休闲+”的发展模式,打响特色农产品品牌。其间,他们的农场与海通食品、永进冷冻食品等公司建立长期创汇蔬菜订单联营,年销售蔬菜达2600吨。“在新的十年里,我计划在商超门店推广销售高端精品农产品,加快农旅融合,提升农场知名度,并将先进的种植管理技术推广到其他城市,开启连锁农场发展模式。”胡晶金展望道。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杜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