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甬润童心 用爱“添翼” 宁波给困难儿童更多“精准关爱”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06-03 07:24:00报料热线:81850000

  省军区宁波第四离职干部休养所的老干部向困难儿童讲解书法技巧。(丁安摄)

  拿到“六一”礼物,孩子很开心。

  慈善义工与困难儿童互动沟通。

  看望困难儿童。

  拥有一个美好的童年,是幸福人生的开始。但有一些孩子,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童年面临着困境。

  据市民政局统计,截至2020年4月,全市有留守儿童642名,困难儿童4091名,孤儿337名。

  走访调研显示,在这一群体中,有的孩子与爷爷奶奶守着家徒四壁的农屋,更多需要物质资助;有的孩子将生活的重担过早地扛上身,更多需要力量支撑;有的孩子在家庭变故中变得行为孤僻、性格内向,尤其需要心理辅导……

  “每一个孩子都有独属于自己的‘小宇宙’,只有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给予他们渴望的关爱,才能守护好他们的童年。”这些年来,无论是政府的帮扶政策,还是社会的公益项目,关爱困难儿童越来越精准,越来越细化。

  当然,尽管“精准关爱”已经发力,但真正做到“精准”,仍然任重道远。

  一人一策解困难儿童成长之忧

  困难儿童小周入住象山县大徐镇阳光家园有3个多月了,现在的他能用肢体语言和生活老师沟通,会和其他孩子一起互动,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这让当地的“儿童主任”和慈善义工高兴万分。

  “看到现在的小周,你很难想象,两年前的他还是一个连如厕等最基础的自理能力都没有的孩子。”回忆最初的一次走访,象山慈善义工印象深刻。

  小周和母亲、继父一起生活,全家没有经济来源,全靠低保,居住在村安排的安置房里。考虑到孩子的成长需要,“儿童主任”联合慈善义工合力对居所进行爱心改造,并招募义工每周一次上门助教,帮助小周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语言沟通能力,还引导构建亲子关系。

  4个月的坚持,小周有了习惯上的改变,为了让孩子能更好地成长,通过多方对接帮助,小周入住了阳光家园,县里的义工仍继续每周一次对他助教。

  困难儿童不是一个模糊群体,而是无数鲜活个体。实现因人施策的“精准关爱”,有赖精准排摸。

  宁波不断构筑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城乡的基层儿童福利督导服务网络,在建立“一人一档”、实施动态管理的基础上,选优配强乡镇(街道)“儿童督导员”和村(居)“儿童主任”,努力打造一支根植于有需求的儿童及其家庭身边的工作队伍。

  今年5月,市民政局再次调动这支队伍力量,开展“六一”前大走访活动,及时了解、掌握孩子需求,引导探访进入常态化。

  社会散居的残障儿童的教育需求如何满足,一直颇受关注。由宁波市恩美儿童福利院设立的“宁波市恩美儿童学校”在2015年将教育康复资源延伸至为社会残疾儿童提供服务。目前,学校开设了8个涉及不同年龄段的康教班,并在特殊教育专家指导下开发出特色校本教材,为每个孩子有尊严而幸福的人生奠基。

  今天的恩美,温暖无处不在。孩子们亲手制作的手工、拼贴、绘画作品,呈现在一间间明亮而温馨的教室里。一年级教室里,几名孩子听着老师讲“五星红旗”的故事;三年级课堂上,阿达和同学、老师一起学跳歌舞《感恩的心》,这里是他们梦想开始的地方。截至目前,40余名社会残障儿童先后来到学校接受了全日制或阶段性的特殊教育。

  多元合力将散落的善意有效整合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开通了24小时不间断的“护翼服务热线”,为有需要的困难儿童提供个案服务与转介、心理疏导、资源链接、临时照料等服务。

  守护困难儿童,就要举全社会之力。

  家住奉化的小天,是个不幸的孩子,父母在他3岁时离异失联,他和爷爷相依为命。木结构的老房子只有一张老式床,床边有张小木桌,这是小天学习的地方。门口搭个台子,便是厨房。爷爷年纪大了,已无力抚养小天,全靠姑婆照顾孩子的起居。

  奉化慈善义工在走访中了解到小天的情况,第一时间联系了当地民政办,为他办理了低保和困难儿童资格认证。从2018年2月起,小天拿到了每月的基本生活保障补贴。义工们还帮助小天申请了万向集团和奉化区慈善总会的助学款,每年会有一笔助学金发放到孩子手中,直到他学业完成。

  小天的眼疾,慈善义工一直牵挂在心,从手术到复检,全程陪护。

  今年3月24日,奉化桃花马拉松开赛。奉化慈善义工带着一群留守儿童在赛道周边清理环境。小天干得非常用心,他说这样的活动下

  次还来。

  小天的转变,受益于政府购买的服务项目。2018年至2019年,市民政局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联合市慈善总会开展“关爱留守、困难儿童服务项目”,广泛发动社会组织、社工及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项目以“活动+个案+结对帮扶”的方式,为孩子提供精准关爱。

  政府伸出援手,其作用主要体现在“织网托底”的制度设计上。

  我市建立健全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形成多部门联动帮扶体系;在我市于2015年率先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困难儿童基本生活保障范围的基础上,今年增加了“父母双方被执行其他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或失联”两种情形的儿童,同时从加强医疗康复保障等方面完善了一系列措施;全面落实孤困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动态调整机制,2020年我市孤困儿童保障标准较2019年涨幅6.9%。

  在体现“温度”的心理和情感慰藉层面,有更多力量来推动,将各方爱心有效整合。

  除了开展有益于儿童身心健康的个体辅导、集体活动外,民政、教育、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等部门合力建设儿童之家、假日学校、爱心工作站等儿童关爱保护服务阵地,为困难儿童提供临时托管、暑期课堂、兴趣小组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关爱服务。目前,全市已有2173个儿童关爱保护服务阵地,其中“儿童之家”1005个、“假日学校”880所、“爱心工作站”33个,其他关爱阵地255个。

  从心入手建设关爱困难儿童长效机制

  从致力于身体健康,到着眼于精神陪伴,“精准”是当下关爱困难儿童的关键词。尽管“精准关爱”已经发力,但真正做到“精准”,依然任重道远。

  “各方面帮扶,尚存在碎片化、交叉化情况。”一位长期和帮扶项目打交道的业内人士坦言,困难儿童的心理抚慰,需要服务者长期关爱,但在目前的儿童帮扶领域,更多的还是停留在“物质保障”阶段,主动去思考和践行精神层面的陪伴、疏导较少。

  在入户走访和组织主题活动期间,“儿童主任”、慈善义工们发现,亲情缺失、家庭变故,导致一些孩子性格内向、孤僻、封闭。部分困难儿童呈现出与年龄不相称的心理特质和行为表现,如厌学、逃学、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等。

  本就敏感、脆弱的童心,在忽强忽弱、忽有忽无的关爱下,更易受到二次伤害。

  囿于约定俗成和一贯做法,目前,我市相关部门可共享信息尚未能快捷高效地获取,资源利用未能达到最有效地整合。有些基层单位、学校及社会公益组织对我市儿童福利保障政策及其操作程序的知晓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不能很好地指导有需求保障的儿童充分享受政府的救助政策。

  守护困难儿童,还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社会工作。他们中,有的亟待医疗救助,有的呼唤心理疏导;有安全教育的需要,也有权益维护的诉求。要打开他们的“心灵枷锁”,有赖专业力量的投入。目前,这方面力量还较为薄弱。

  这些天,几位义工就为如何帮扶一个孩子犯难。

  本该在校园里努力学习的小王,已很长一段时间厌学在家。父亲因为担保欠债后,和其母亲离异,长期在外地打工,留下小王和爷爷奶奶生活。“学校老师来找他,他躺在床上不说话;我们入户走访,基本是问两句答一句,其间,通过爬山等方式陪伴、沟通,但过程依然艰难。”义工们说,要建立和孩子的联系,打破隔阂,需要专业指导。

  为了让帮扶困难儿童的社会组织、爱心人士快速成长,我市民政、慈善等单位在推出相关培训项目的同时,在2019年12月发布了《宁波市社会组织参与儿童保护工作指导手册》,为指导全市社会组织科学、规范、专业地介入儿童保护工作提供了实用性操作指南,填补了国内空白,成为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机制催化下的儿童保护工作的“宁波成果”。

  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也是务实行动。从“心”入手,以更高效、专业、恒定的方式,建设关爱困难儿童长效机制,让每一朵花儿在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中尽情绽放。

  记者 王佳

  通讯员钱雪芬梅 薇

  新闻1+1

  “两个计划”“一个工程” 惠及我市孤困儿童

  多年来,我市全面实施“两个计划”“一个工程”项目,为孤儿和困境儿童提供手术治疗、康复训练和集中养育服务。仅2016年至今,项目惠及251名孤儿和困境儿童。

  “两个计划”即为“残疾孤儿医疗康复明天计划”和“添翼计划”。

  “明天计划”由民政部自2004年起在全国推广,专门为全市生活在福利机构及由民政部门监护的寄养在家庭中的零岁至18岁具有手术适应症的残疾孤儿提供手术矫治资助和康复资助。2018年起,“明天计划”项目服务对象从原先的残疾孤儿扩大至所有孤儿,并增加了费用报销内容。

  “添翼计划”是我省自2016年起在全省范围内实施的贫困家庭重病和残疾儿童集中养育康复项目。项目主要利用儿童福利机构的康复医疗人才资源优势,专门为7周岁至18周岁贫困家庭重病和残疾儿童提供为期3个月至9个月的集中养育和康复训练。

  “一个工程”即“孤儿助学工程”。2009年,民政部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了“孤残儿童高等教育助学工程”,项目面向生活在民政部门管理的福利机构中的孤残儿童,通过单独招生,为他们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上学所需的各项费用由民政部福利彩票公益金项目经费支付。2019年起,民政部又推出“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主要针对在普通全日制本科学校、普通全日制专科学校、高等职业学校等高等院校及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机构孤儿和散居孤儿,给予每人每学年1万元奖学金补助。(王佳)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甬润童心 用爱“添翼” 宁波给困难儿童更多“精准关爱”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06-03 07:24:00

  省军区宁波第四离职干部休养所的老干部向困难儿童讲解书法技巧。(丁安摄)

  拿到“六一”礼物,孩子很开心。

  慈善义工与困难儿童互动沟通。

  看望困难儿童。

  拥有一个美好的童年,是幸福人生的开始。但有一些孩子,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童年面临着困境。

  据市民政局统计,截至2020年4月,全市有留守儿童642名,困难儿童4091名,孤儿337名。

  走访调研显示,在这一群体中,有的孩子与爷爷奶奶守着家徒四壁的农屋,更多需要物质资助;有的孩子将生活的重担过早地扛上身,更多需要力量支撑;有的孩子在家庭变故中变得行为孤僻、性格内向,尤其需要心理辅导……

  “每一个孩子都有独属于自己的‘小宇宙’,只有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给予他们渴望的关爱,才能守护好他们的童年。”这些年来,无论是政府的帮扶政策,还是社会的公益项目,关爱困难儿童越来越精准,越来越细化。

  当然,尽管“精准关爱”已经发力,但真正做到“精准”,仍然任重道远。

  一人一策解困难儿童成长之忧

  困难儿童小周入住象山县大徐镇阳光家园有3个多月了,现在的他能用肢体语言和生活老师沟通,会和其他孩子一起互动,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这让当地的“儿童主任”和慈善义工高兴万分。

  “看到现在的小周,你很难想象,两年前的他还是一个连如厕等最基础的自理能力都没有的孩子。”回忆最初的一次走访,象山慈善义工印象深刻。

  小周和母亲、继父一起生活,全家没有经济来源,全靠低保,居住在村安排的安置房里。考虑到孩子的成长需要,“儿童主任”联合慈善义工合力对居所进行爱心改造,并招募义工每周一次上门助教,帮助小周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语言沟通能力,还引导构建亲子关系。

  4个月的坚持,小周有了习惯上的改变,为了让孩子能更好地成长,通过多方对接帮助,小周入住了阳光家园,县里的义工仍继续每周一次对他助教。

  困难儿童不是一个模糊群体,而是无数鲜活个体。实现因人施策的“精准关爱”,有赖精准排摸。

  宁波不断构筑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城乡的基层儿童福利督导服务网络,在建立“一人一档”、实施动态管理的基础上,选优配强乡镇(街道)“儿童督导员”和村(居)“儿童主任”,努力打造一支根植于有需求的儿童及其家庭身边的工作队伍。

  今年5月,市民政局再次调动这支队伍力量,开展“六一”前大走访活动,及时了解、掌握孩子需求,引导探访进入常态化。

  社会散居的残障儿童的教育需求如何满足,一直颇受关注。由宁波市恩美儿童福利院设立的“宁波市恩美儿童学校”在2015年将教育康复资源延伸至为社会残疾儿童提供服务。目前,学校开设了8个涉及不同年龄段的康教班,并在特殊教育专家指导下开发出特色校本教材,为每个孩子有尊严而幸福的人生奠基。

  今天的恩美,温暖无处不在。孩子们亲手制作的手工、拼贴、绘画作品,呈现在一间间明亮而温馨的教室里。一年级教室里,几名孩子听着老师讲“五星红旗”的故事;三年级课堂上,阿达和同学、老师一起学跳歌舞《感恩的心》,这里是他们梦想开始的地方。截至目前,40余名社会残障儿童先后来到学校接受了全日制或阶段性的特殊教育。

  多元合力将散落的善意有效整合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开通了24小时不间断的“护翼服务热线”,为有需要的困难儿童提供个案服务与转介、心理疏导、资源链接、临时照料等服务。

  守护困难儿童,就要举全社会之力。

  家住奉化的小天,是个不幸的孩子,父母在他3岁时离异失联,他和爷爷相依为命。木结构的老房子只有一张老式床,床边有张小木桌,这是小天学习的地方。门口搭个台子,便是厨房。爷爷年纪大了,已无力抚养小天,全靠姑婆照顾孩子的起居。

  奉化慈善义工在走访中了解到小天的情况,第一时间联系了当地民政办,为他办理了低保和困难儿童资格认证。从2018年2月起,小天拿到了每月的基本生活保障补贴。义工们还帮助小天申请了万向集团和奉化区慈善总会的助学款,每年会有一笔助学金发放到孩子手中,直到他学业完成。

  小天的眼疾,慈善义工一直牵挂在心,从手术到复检,全程陪护。

  今年3月24日,奉化桃花马拉松开赛。奉化慈善义工带着一群留守儿童在赛道周边清理环境。小天干得非常用心,他说这样的活动下

  次还来。

  小天的转变,受益于政府购买的服务项目。2018年至2019年,市民政局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联合市慈善总会开展“关爱留守、困难儿童服务项目”,广泛发动社会组织、社工及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项目以“活动+个案+结对帮扶”的方式,为孩子提供精准关爱。

  政府伸出援手,其作用主要体现在“织网托底”的制度设计上。

  我市建立健全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形成多部门联动帮扶体系;在我市于2015年率先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困难儿童基本生活保障范围的基础上,今年增加了“父母双方被执行其他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或失联”两种情形的儿童,同时从加强医疗康复保障等方面完善了一系列措施;全面落实孤困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动态调整机制,2020年我市孤困儿童保障标准较2019年涨幅6.9%。

  在体现“温度”的心理和情感慰藉层面,有更多力量来推动,将各方爱心有效整合。

  除了开展有益于儿童身心健康的个体辅导、集体活动外,民政、教育、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等部门合力建设儿童之家、假日学校、爱心工作站等儿童关爱保护服务阵地,为困难儿童提供临时托管、暑期课堂、兴趣小组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关爱服务。目前,全市已有2173个儿童关爱保护服务阵地,其中“儿童之家”1005个、“假日学校”880所、“爱心工作站”33个,其他关爱阵地255个。

  从心入手建设关爱困难儿童长效机制

  从致力于身体健康,到着眼于精神陪伴,“精准”是当下关爱困难儿童的关键词。尽管“精准关爱”已经发力,但真正做到“精准”,依然任重道远。

  “各方面帮扶,尚存在碎片化、交叉化情况。”一位长期和帮扶项目打交道的业内人士坦言,困难儿童的心理抚慰,需要服务者长期关爱,但在目前的儿童帮扶领域,更多的还是停留在“物质保障”阶段,主动去思考和践行精神层面的陪伴、疏导较少。

  在入户走访和组织主题活动期间,“儿童主任”、慈善义工们发现,亲情缺失、家庭变故,导致一些孩子性格内向、孤僻、封闭。部分困难儿童呈现出与年龄不相称的心理特质和行为表现,如厌学、逃学、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等。

  本就敏感、脆弱的童心,在忽强忽弱、忽有忽无的关爱下,更易受到二次伤害。

  囿于约定俗成和一贯做法,目前,我市相关部门可共享信息尚未能快捷高效地获取,资源利用未能达到最有效地整合。有些基层单位、学校及社会公益组织对我市儿童福利保障政策及其操作程序的知晓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不能很好地指导有需求保障的儿童充分享受政府的救助政策。

  守护困难儿童,还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社会工作。他们中,有的亟待医疗救助,有的呼唤心理疏导;有安全教育的需要,也有权益维护的诉求。要打开他们的“心灵枷锁”,有赖专业力量的投入。目前,这方面力量还较为薄弱。

  这些天,几位义工就为如何帮扶一个孩子犯难。

  本该在校园里努力学习的小王,已很长一段时间厌学在家。父亲因为担保欠债后,和其母亲离异,长期在外地打工,留下小王和爷爷奶奶生活。“学校老师来找他,他躺在床上不说话;我们入户走访,基本是问两句答一句,其间,通过爬山等方式陪伴、沟通,但过程依然艰难。”义工们说,要建立和孩子的联系,打破隔阂,需要专业指导。

  为了让帮扶困难儿童的社会组织、爱心人士快速成长,我市民政、慈善等单位在推出相关培训项目的同时,在2019年12月发布了《宁波市社会组织参与儿童保护工作指导手册》,为指导全市社会组织科学、规范、专业地介入儿童保护工作提供了实用性操作指南,填补了国内空白,成为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机制催化下的儿童保护工作的“宁波成果”。

  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也是务实行动。从“心”入手,以更高效、专业、恒定的方式,建设关爱困难儿童长效机制,让每一朵花儿在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中尽情绽放。

  记者 王佳

  通讯员钱雪芬梅 薇

  新闻1+1

  “两个计划”“一个工程” 惠及我市孤困儿童

  多年来,我市全面实施“两个计划”“一个工程”项目,为孤儿和困境儿童提供手术治疗、康复训练和集中养育服务。仅2016年至今,项目惠及251名孤儿和困境儿童。

  “两个计划”即为“残疾孤儿医疗康复明天计划”和“添翼计划”。

  “明天计划”由民政部自2004年起在全国推广,专门为全市生活在福利机构及由民政部门监护的寄养在家庭中的零岁至18岁具有手术适应症的残疾孤儿提供手术矫治资助和康复资助。2018年起,“明天计划”项目服务对象从原先的残疾孤儿扩大至所有孤儿,并增加了费用报销内容。

  “添翼计划”是我省自2016年起在全省范围内实施的贫困家庭重病和残疾儿童集中养育康复项目。项目主要利用儿童福利机构的康复医疗人才资源优势,专门为7周岁至18周岁贫困家庭重病和残疾儿童提供为期3个月至9个月的集中养育和康复训练。

  “一个工程”即“孤儿助学工程”。2009年,民政部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了“孤残儿童高等教育助学工程”,项目面向生活在民政部门管理的福利机构中的孤残儿童,通过单独招生,为他们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上学所需的各项费用由民政部福利彩票公益金项目经费支付。2019年起,民政部又推出“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主要针对在普通全日制本科学校、普通全日制专科学校、高等职业学校等高等院校及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机构孤儿和散居孤儿,给予每人每学年1万元奖学金补助。(王佳)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