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宁波“巷子里”的温度 这里面“藏”着不少故事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07-03 07:17:00报料热线:81850000

【专题】宁波奋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6连冠

  信箱里藏的都是居民自己的故事。记者崔引摄   

  撑着伞走在“巷子里”,没有诗人戴望舒笔下的“悠长、悠长又寂寥”,更多的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烟火气。历时近一个月,穿过“巷子里”,走进“邻里汇”,已经成为鄞州区百丈街道舟孟社区居民日常生活的新乐趣。

  “藏”在信箱里的故事

  “巷子里”位于舟孟社区甬港南路52弄14号、15号楼前。

  大约一个月前,记者来舟孟社区采访时,也曾从这里经过,印象中是条既不宽敞也不悠长的巷子,因为靠近主干道,过路的人不少,但多是步履匆匆。

  6月29日下午,再次站在巷子口,目光一下被墙上五颜六色的信箱吸引。社区党委书记余佩宏说,信箱都是居民从家里拿出来的“存货”。

  信箱没有上锁,打开门,才发现里面“藏”着不少故事——

  红色信箱里有两张照片,其中一张翻拍了一份“遗体(组织)捐献登记志愿书”。签下这份志愿书的人叫柳伟定,今年年过八旬,是社区里第一个决定捐献遗体(组织)的人。

  蓝色信箱里有3张照片,记录了社区“议事长廊”的“前世今生”,从原来简陋的铁皮棚到如今敞亮、舒适的木质长廊。

  黄色信箱里放着一个坏了的血压计,这是社区志愿者傅仰久捐出来的。她曾是一名厂医,退休后发挥余热,15年如一日为居民免费量血压,先后用坏了3个血压计。

  另外一个蓝色信箱里放了一块沉甸甸的石头,这是居民拿来的“咸齑石头”。摆在信箱里,是希望给社区里的“后生”们一些压力: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有压力才有动力。

  “九又四分之三”的“彩蛋”

  走到“巷子里”的尽头,眼前豁然开朗:场地修葺一新,白色的墙上特地留出一面黑板墙,供社区里的孩子们涂鸦用。

  依稀还记得一个月前来采访时这里逼仄的旧模样:场地位于两栋楼之间,不算绿化、人行道,顶多也就一个停车位的大小。

  黑板墙边上“九又四分之三”的标识,很抓人眼球。在系列小说《哈利·波特》里,“九又四分之三”是一个站台名。“九又四分之三”的出现,不知道算不算社区送给年轻一代的一个“彩蛋”。

  像这样的“彩蛋”,在“巷子里”还有不少。紧挨着游乐场的两层小楼改建成为“邻里汇”。拾阶而上,在通往二楼阅览室的墙上,挂着一幅幅双手捧书的照片。

  余佩宏说,照片里捧书的手就是居民的手。小心思换来的是居民的开心和自豪,“经常看到有居民指着照片跟人说,这是自己的手。”

  来自居民的“自我要求”

  穿过“巷子里”,走进“邻里汇”,感受最深的是随处可见的居民的身影。通过激发居民的参与感,来满足居民的成就感,在舟孟社区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化的操作模式。

  对余佩宏来说,最让她感到开心的,是成就感激发的真正的主人翁意识。

  平时负责“邻里汇”日常卫生和打理的居民张丽娜说,宠物是不能带进来的,而且屋子里是不允许抽烟的,“这些不是社区规定的,是居民自己提出来的”。

  刚开始,张丽娜还有些担心,怕自己管不牢,结果没想到“大家都很自觉,不需要我操心”。

  余佩宏说,“邻里汇”原来是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主要用于党员开会、搞活动,没有对所有居民开放。在了解到居民“有个地方聊聊天”的想法后,街道和社区一起对这里进行了改造。

  “大家愿意到这里来,而且维持环境卫生和秩序的意识格外强烈,主要还是因为在‘邻里汇’改造过程中,大家提出的合理建议都被采纳。这里对大家来说就像自家的客厅一样。”余佩宏说。宁波晚报记者石承承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宁波“巷子里”的温度 这里面“藏”着不少故事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07-03 07:17:00

  信箱里藏的都是居民自己的故事。记者崔引摄   

  撑着伞走在“巷子里”,没有诗人戴望舒笔下的“悠长、悠长又寂寥”,更多的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烟火气。历时近一个月,穿过“巷子里”,走进“邻里汇”,已经成为鄞州区百丈街道舟孟社区居民日常生活的新乐趣。

  “藏”在信箱里的故事

  “巷子里”位于舟孟社区甬港南路52弄14号、15号楼前。

  大约一个月前,记者来舟孟社区采访时,也曾从这里经过,印象中是条既不宽敞也不悠长的巷子,因为靠近主干道,过路的人不少,但多是步履匆匆。

  6月29日下午,再次站在巷子口,目光一下被墙上五颜六色的信箱吸引。社区党委书记余佩宏说,信箱都是居民从家里拿出来的“存货”。

  信箱没有上锁,打开门,才发现里面“藏”着不少故事——

  红色信箱里有两张照片,其中一张翻拍了一份“遗体(组织)捐献登记志愿书”。签下这份志愿书的人叫柳伟定,今年年过八旬,是社区里第一个决定捐献遗体(组织)的人。

  蓝色信箱里有3张照片,记录了社区“议事长廊”的“前世今生”,从原来简陋的铁皮棚到如今敞亮、舒适的木质长廊。

  黄色信箱里放着一个坏了的血压计,这是社区志愿者傅仰久捐出来的。她曾是一名厂医,退休后发挥余热,15年如一日为居民免费量血压,先后用坏了3个血压计。

  另外一个蓝色信箱里放了一块沉甸甸的石头,这是居民拿来的“咸齑石头”。摆在信箱里,是希望给社区里的“后生”们一些压力: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有压力才有动力。

  “九又四分之三”的“彩蛋”

  走到“巷子里”的尽头,眼前豁然开朗:场地修葺一新,白色的墙上特地留出一面黑板墙,供社区里的孩子们涂鸦用。

  依稀还记得一个月前来采访时这里逼仄的旧模样:场地位于两栋楼之间,不算绿化、人行道,顶多也就一个停车位的大小。

  黑板墙边上“九又四分之三”的标识,很抓人眼球。在系列小说《哈利·波特》里,“九又四分之三”是一个站台名。“九又四分之三”的出现,不知道算不算社区送给年轻一代的一个“彩蛋”。

  像这样的“彩蛋”,在“巷子里”还有不少。紧挨着游乐场的两层小楼改建成为“邻里汇”。拾阶而上,在通往二楼阅览室的墙上,挂着一幅幅双手捧书的照片。

  余佩宏说,照片里捧书的手就是居民的手。小心思换来的是居民的开心和自豪,“经常看到有居民指着照片跟人说,这是自己的手。”

  来自居民的“自我要求”

  穿过“巷子里”,走进“邻里汇”,感受最深的是随处可见的居民的身影。通过激发居民的参与感,来满足居民的成就感,在舟孟社区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化的操作模式。

  对余佩宏来说,最让她感到开心的,是成就感激发的真正的主人翁意识。

  平时负责“邻里汇”日常卫生和打理的居民张丽娜说,宠物是不能带进来的,而且屋子里是不允许抽烟的,“这些不是社区规定的,是居民自己提出来的”。

  刚开始,张丽娜还有些担心,怕自己管不牢,结果没想到“大家都很自觉,不需要我操心”。

  余佩宏说,“邻里汇”原来是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主要用于党员开会、搞活动,没有对所有居民开放。在了解到居民“有个地方聊聊天”的想法后,街道和社区一起对这里进行了改造。

  “大家愿意到这里来,而且维持环境卫生和秩序的意识格外强烈,主要还是因为在‘邻里汇’改造过程中,大家提出的合理建议都被采纳。这里对大家来说就像自家的客厅一样。”余佩宏说。宁波晚报记者石承承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