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特别的高三历程!疫情下这一届考生真不容易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08-10 08:26:08报料热线:81850000

  北仑区柴桥中学学子测温入校。

  核心提示

  生于非典,考于新冠;超长版的寒假、全天候的网课、延期的高考……这其中都饱含了2020届高三毕业生的艰辛。但这段特别的经历也让孩子们收获了一份特别的成人礼——在生活的不确定中,学会坚韧与奋斗;在全民抗疫中,体会普通人的家国情怀。

  7月连续4天的高考结束后,高三学子们忙于一场接一场的强基计划、三位一体招生的面试或笔试,焦急地等待高考的分数线,随后盼望高校录取通知书的到来。回首半年来的奋斗时光,学子们发现,这段难忘的人生经历已经深深地烙在他们的成长年轮里。

  本报记者蒋炜宁

  摄影蒋炜宁杨阳

  超长版的寒假和全天候网课

  在北仑区柴桥中学陈奕吉同学的眼里:寒冷的冬天,因疫情而突然变得寂冷的城市,刺鼻的消毒水气味,还有那代表着鲜活生命的惨痛数字,无一不刺痛年轻人敏感的神经。他说,从前读加缪的《鼠疫》,看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觉得书中描绘的灾难情节不可思议,然而这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立马让他看到了疫情的冷酷和世间的温情。

  陈奕吉的母亲是北仑第三人民医院医生,参与一线抗疫,天天不辞辛劳早出晚归。每天妈妈起早下乡参与疫情排摸,他也早早地坐在书桌前晨读、上网课;当妈妈披着夜色回家,他还在写作业或预习。“头脑常常被数学题搞晕,有时为前程和未来担忧,但在家学习,有父母陪伴,家人都康健,我十分珍惜。”陈奕吉说。

  同样,在北仑中学丁诗彦的眼里,应对疫情是全面渗透到高考历程中的一个重要命题。随着全民抗疫的不断深入,他越来越感受到疫情下大家的勠力同心,对国家抗疫必胜的信念和决心。

  王振儒是宁波中学新疆班的高三学子,往年丰富多彩的春节活动全部取消,校园内度过的寒假,每天从测体温开始——大家每天身体健康,心就安了,然后开始一天的自习。

  2020年“云”被重新定义。它成为隔离中的人与外界沟通的最佳媒介。家校都不甘示弱,云课堂、云考试循环上演。云课堂成功开启了这届高三学子的规律生活,早起打卡,提交作业,批阅订正……全天候上课。

  在宁波中学新疆班学生古丽巴哈尔·吐力洪眼里,网课是别样的课堂体验。无法面对面交流,老师们使出浑身解数,变身为网红直播。连麦成了调动课堂氛围的撒手锏,瞬间同学的视频出现在了电脑屏幕上,同学们拿起键盘,跟帖回答问题,课堂气氛热烈。为了提升网课效果,班级里专设了数位“小老师”负责课堂遗留问题的解答和听写……

  疫情之下因设备原因,时常会出现各种状况:上课五分钟了,仍听不到老师的声音;上课中途突然黑屏……一阵忙乱后,继续上课。起初孩子们觉得很搞笑,时间长了就深刻感受到老师的辛劳:学会操控这些电子设备并不简单,还要为上网课专门准备课件,特别是年过半百的老师更是不易。一位新疆班的高三学生说,隔壁班的数学老师为了上好网课,预约的眼科手术一推再推;他们的班主任整个寒假和网课期间只要有空就往学校跑,而那段时间,宁波一个家庭隔两天只能有1人外出!

  一块不大不小的手机屏幕成了连接师生的网课载体。通过屏幕授课,在手机上完成各类电子作业。让学生屡屡感动的是,迅速反馈的作业里有老师们仔细的批阅:同学们上传的作业图片像素不高、字迹略显潦草,而物理老师在这些图片上勾勾画画、仔细点评;数学老师在公式繁多、计算量大、数据冗杂的答案中厘清同学们的独特思路,并找到其中的错误和不足。密密麻麻的红钩红叉的背后是老师们何等艰辛的付出啊!

  “万物之中希望最美,最美之物永不凋零。”屏幕连接着学生与老师,在互动中相互牵引,激励着这届高三学生不断向前、向前,直到登上自己理想的彼岸。

  高考语文考试结束后,北仑区明港中学师生击掌庆祝。

  戴着口罩上课的难忘时光

  口罩和网课成了学生们的必备两件套。4月13日,浙江省高三学生返校复课。由此,口罩替代了校服“不可替代”的地位。

  测三次体温合格后进校,全体学生戴着口罩坐在班级里,听同样戴着口罩的老师上课。虽然戴着口罩上课很闷,但学生们还是认真听课。此时,能坐在教室里复课,是件多么不容易的事,背后有许多人在默默付出啊!

  网课的效果因人而异,返校后的学生更想把自己变成三头六臂来复习备考。用百倍努力来应对焦虑,北仑中学的舒笑雨同学奋起直追,补上技术这门课的短板。复课后,他每天挤出时间苦下功夫,从最原始的刷题起,遇到不懂的就去问技术组老师。前往学校技术组的途中,刚好路过班主任的办公室,偶尔会与走路生风的班主任对上眼,瞬间就能感受到班主任的无限期望。通过刻苦的学习,舒笑雨的技术课成绩大为进步,二模赋分达到94分,大大超出预期。

  教室白板上写着离高考的天数,高考一天天临近。在强烈的紧迫感中,同学们还是保持着一颗平常心。“消除恐惧的方法就是面对恐惧,坚持就能胜利。”这是舒笑雨戴着口罩复课的高三岁月,带给他的重要收获。

  今年的高考因疫情延期至7月。“时间的推迟并不是松懈的开始。”北仑中学丁诗彦同学坦言,历史的长河中,没人能改变命运安排的开头和结尾,但可以改变其中的过程。

  陈奕吉在同学们都返校学习后,却不得不因为身体过敏而频频请假,心里不免紧张。各科老师频频给他打气,通过网络指导他宅家学习,实时在线答疑……老师们的关爱消除了他的焦虑,支撑着他度过迎考的每一天。

  疫情慢慢控制,生活秩序在逐渐恢复中。古丽巴哈尔·吐力洪说,为了弥补今年过年不太热闹的遗憾,数学老师给大家送上了一份惊喜。每节课前,他都会透露一些批准外出的计划已进行到哪一步了。因为刚复课阶段的疫情防控需求,未能如愿外出。数学老师灵机一动,把购买的食材带到学校来,在周末给他们补上了一场难忘的春节聚餐,拼起来的餐桌上满满的都是家乡菜。数学老师还特地为他所带的两个班80多名学生每人准备了两根羊肉串。“这简直就是一场盛宴!”老师还预订好刚采摘的杨梅,加急送到教室里。复课后的这场温情聚会,深深地留在了高三孩子们的心底。

  北仑中学学生在开学首日参与居家学习情况调研。

  一份别样的成人礼

  今年7月7日,宁波3.95万名学生在父辈高考的日子里奔赴高考考场。与往年不同的是,每位考生需经过体温检测,然后依序步入考场。从首场语文考试的铃声响起,至第4天最后一场考试结束时响起铃声,终于给12年来的校园学习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下了许久的雨,似乎也在考试结束铃声响起的那一刻被摁下暂停键,天空开始放晴,久违的阳光照耀在同学们轻松的脸上。

  今年高三学生的毕业典礼也格外不一样和不容易。镇海中学的毕业典礼上,吴国平校长说,有人说这一届学生生于非典、考于新冠,好像不怎么幸运,遭遇了太多磨难。其实这只是一种巧合,并且在无形中锤炼了品性与能力。

  他说,疫情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命大课,经历了一番人生洗礼,引发了学生思考:应该活成什么样的人、活出什么样的生命特质,如何才能活出生命的意义?

  “不断加强自身的稳定可控性,以应对未来诸多不确定和不可控的境况。”他给孩子们送上了五条建议:一是做一个积极的人;二是做一个丰富的人;三是做一个自律的人;四是做一个理性的人;五是做一个有担当的人。这样,在众声喧哗中,保有理性,能承担起自己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更能在肩上沉沉的担子里装下深深的家国情怀。

  由于疫情的原因,高校的三位一体招生都放在了高考后。陈奕吉同学报了湖州师范学院、浙江海洋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的三位一体考试,6天时间跑了3座城市,从浙东到浙北,从宁绍平原到杭嘉湖平原,乘车时间加起来都有大半天。面试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湖师进校时因为天气太热,体温偏高被拦下来,杭师面试时琴轴坏了,回来的时候杭州暴雨。在这些突发的“不确定”中,他收获了小确幸:在浙江海洋大学碰到了同学,相互鼓励打气,在杭师同一考场的同学帮他撑伞拿琴,还顺路把他带回宁波。

  很多同学跟他一样,高考一结束没有好好休息,就为相关高校的三位一体面试而忙碌。在生活的不确定中,这些来自同学或陌生人的帮助与支持,温暖了众多考生来回奔波投考的日子。

  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下,经历了特殊的磨砺,这一届高三学生在锻炼中蜕变成长。汪曾祺《人间草木》中有一句流传甚广的话——一定要爱着点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

  这一场历练之后,更要爱着生活,爱着生命,迸发出勇气来,迈向更好的明天——对这一届高三学生来说,这无疑是一份特殊的成人礼!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

特别的高三历程!疫情下这一届考生真不容易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08-10 08:26:08

  北仑区柴桥中学学子测温入校。

  核心提示

  生于非典,考于新冠;超长版的寒假、全天候的网课、延期的高考……这其中都饱含了2020届高三毕业生的艰辛。但这段特别的经历也让孩子们收获了一份特别的成人礼——在生活的不确定中,学会坚韧与奋斗;在全民抗疫中,体会普通人的家国情怀。

  7月连续4天的高考结束后,高三学子们忙于一场接一场的强基计划、三位一体招生的面试或笔试,焦急地等待高考的分数线,随后盼望高校录取通知书的到来。回首半年来的奋斗时光,学子们发现,这段难忘的人生经历已经深深地烙在他们的成长年轮里。

  本报记者蒋炜宁

  摄影蒋炜宁杨阳

  超长版的寒假和全天候网课

  在北仑区柴桥中学陈奕吉同学的眼里:寒冷的冬天,因疫情而突然变得寂冷的城市,刺鼻的消毒水气味,还有那代表着鲜活生命的惨痛数字,无一不刺痛年轻人敏感的神经。他说,从前读加缪的《鼠疫》,看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觉得书中描绘的灾难情节不可思议,然而这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立马让他看到了疫情的冷酷和世间的温情。

  陈奕吉的母亲是北仑第三人民医院医生,参与一线抗疫,天天不辞辛劳早出晚归。每天妈妈起早下乡参与疫情排摸,他也早早地坐在书桌前晨读、上网课;当妈妈披着夜色回家,他还在写作业或预习。“头脑常常被数学题搞晕,有时为前程和未来担忧,但在家学习,有父母陪伴,家人都康健,我十分珍惜。”陈奕吉说。

  同样,在北仑中学丁诗彦的眼里,应对疫情是全面渗透到高考历程中的一个重要命题。随着全民抗疫的不断深入,他越来越感受到疫情下大家的勠力同心,对国家抗疫必胜的信念和决心。

  王振儒是宁波中学新疆班的高三学子,往年丰富多彩的春节活动全部取消,校园内度过的寒假,每天从测体温开始——大家每天身体健康,心就安了,然后开始一天的自习。

  2020年“云”被重新定义。它成为隔离中的人与外界沟通的最佳媒介。家校都不甘示弱,云课堂、云考试循环上演。云课堂成功开启了这届高三学子的规律生活,早起打卡,提交作业,批阅订正……全天候上课。

  在宁波中学新疆班学生古丽巴哈尔·吐力洪眼里,网课是别样的课堂体验。无法面对面交流,老师们使出浑身解数,变身为网红直播。连麦成了调动课堂氛围的撒手锏,瞬间同学的视频出现在了电脑屏幕上,同学们拿起键盘,跟帖回答问题,课堂气氛热烈。为了提升网课效果,班级里专设了数位“小老师”负责课堂遗留问题的解答和听写……

  疫情之下因设备原因,时常会出现各种状况:上课五分钟了,仍听不到老师的声音;上课中途突然黑屏……一阵忙乱后,继续上课。起初孩子们觉得很搞笑,时间长了就深刻感受到老师的辛劳:学会操控这些电子设备并不简单,还要为上网课专门准备课件,特别是年过半百的老师更是不易。一位新疆班的高三学生说,隔壁班的数学老师为了上好网课,预约的眼科手术一推再推;他们的班主任整个寒假和网课期间只要有空就往学校跑,而那段时间,宁波一个家庭隔两天只能有1人外出!

  一块不大不小的手机屏幕成了连接师生的网课载体。通过屏幕授课,在手机上完成各类电子作业。让学生屡屡感动的是,迅速反馈的作业里有老师们仔细的批阅:同学们上传的作业图片像素不高、字迹略显潦草,而物理老师在这些图片上勾勾画画、仔细点评;数学老师在公式繁多、计算量大、数据冗杂的答案中厘清同学们的独特思路,并找到其中的错误和不足。密密麻麻的红钩红叉的背后是老师们何等艰辛的付出啊!

  “万物之中希望最美,最美之物永不凋零。”屏幕连接着学生与老师,在互动中相互牵引,激励着这届高三学生不断向前、向前,直到登上自己理想的彼岸。

  高考语文考试结束后,北仑区明港中学师生击掌庆祝。

  戴着口罩上课的难忘时光

  口罩和网课成了学生们的必备两件套。4月13日,浙江省高三学生返校复课。由此,口罩替代了校服“不可替代”的地位。

  测三次体温合格后进校,全体学生戴着口罩坐在班级里,听同样戴着口罩的老师上课。虽然戴着口罩上课很闷,但学生们还是认真听课。此时,能坐在教室里复课,是件多么不容易的事,背后有许多人在默默付出啊!

  网课的效果因人而异,返校后的学生更想把自己变成三头六臂来复习备考。用百倍努力来应对焦虑,北仑中学的舒笑雨同学奋起直追,补上技术这门课的短板。复课后,他每天挤出时间苦下功夫,从最原始的刷题起,遇到不懂的就去问技术组老师。前往学校技术组的途中,刚好路过班主任的办公室,偶尔会与走路生风的班主任对上眼,瞬间就能感受到班主任的无限期望。通过刻苦的学习,舒笑雨的技术课成绩大为进步,二模赋分达到94分,大大超出预期。

  教室白板上写着离高考的天数,高考一天天临近。在强烈的紧迫感中,同学们还是保持着一颗平常心。“消除恐惧的方法就是面对恐惧,坚持就能胜利。”这是舒笑雨戴着口罩复课的高三岁月,带给他的重要收获。

  今年的高考因疫情延期至7月。“时间的推迟并不是松懈的开始。”北仑中学丁诗彦同学坦言,历史的长河中,没人能改变命运安排的开头和结尾,但可以改变其中的过程。

  陈奕吉在同学们都返校学习后,却不得不因为身体过敏而频频请假,心里不免紧张。各科老师频频给他打气,通过网络指导他宅家学习,实时在线答疑……老师们的关爱消除了他的焦虑,支撑着他度过迎考的每一天。

  疫情慢慢控制,生活秩序在逐渐恢复中。古丽巴哈尔·吐力洪说,为了弥补今年过年不太热闹的遗憾,数学老师给大家送上了一份惊喜。每节课前,他都会透露一些批准外出的计划已进行到哪一步了。因为刚复课阶段的疫情防控需求,未能如愿外出。数学老师灵机一动,把购买的食材带到学校来,在周末给他们补上了一场难忘的春节聚餐,拼起来的餐桌上满满的都是家乡菜。数学老师还特地为他所带的两个班80多名学生每人准备了两根羊肉串。“这简直就是一场盛宴!”老师还预订好刚采摘的杨梅,加急送到教室里。复课后的这场温情聚会,深深地留在了高三孩子们的心底。

  北仑中学学生在开学首日参与居家学习情况调研。

  一份别样的成人礼

  今年7月7日,宁波3.95万名学生在父辈高考的日子里奔赴高考考场。与往年不同的是,每位考生需经过体温检测,然后依序步入考场。从首场语文考试的铃声响起,至第4天最后一场考试结束时响起铃声,终于给12年来的校园学习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下了许久的雨,似乎也在考试结束铃声响起的那一刻被摁下暂停键,天空开始放晴,久违的阳光照耀在同学们轻松的脸上。

  今年高三学生的毕业典礼也格外不一样和不容易。镇海中学的毕业典礼上,吴国平校长说,有人说这一届学生生于非典、考于新冠,好像不怎么幸运,遭遇了太多磨难。其实这只是一种巧合,并且在无形中锤炼了品性与能力。

  他说,疫情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命大课,经历了一番人生洗礼,引发了学生思考:应该活成什么样的人、活出什么样的生命特质,如何才能活出生命的意义?

  “不断加强自身的稳定可控性,以应对未来诸多不确定和不可控的境况。”他给孩子们送上了五条建议:一是做一个积极的人;二是做一个丰富的人;三是做一个自律的人;四是做一个理性的人;五是做一个有担当的人。这样,在众声喧哗中,保有理性,能承担起自己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更能在肩上沉沉的担子里装下深深的家国情怀。

  由于疫情的原因,高校的三位一体招生都放在了高考后。陈奕吉同学报了湖州师范学院、浙江海洋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的三位一体考试,6天时间跑了3座城市,从浙东到浙北,从宁绍平原到杭嘉湖平原,乘车时间加起来都有大半天。面试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湖师进校时因为天气太热,体温偏高被拦下来,杭师面试时琴轴坏了,回来的时候杭州暴雨。在这些突发的“不确定”中,他收获了小确幸:在浙江海洋大学碰到了同学,相互鼓励打气,在杭师同一考场的同学帮他撑伞拿琴,还顺路把他带回宁波。

  很多同学跟他一样,高考一结束没有好好休息,就为相关高校的三位一体面试而忙碌。在生活的不确定中,这些来自同学或陌生人的帮助与支持,温暖了众多考生来回奔波投考的日子。

  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下,经历了特殊的磨砺,这一届高三学生在锻炼中蜕变成长。汪曾祺《人间草木》中有一句流传甚广的话——一定要爱着点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

  这一场历练之后,更要爱着生活,爱着生命,迸发出勇气来,迈向更好的明天——对这一届高三学生来说,这无疑是一份特殊的成人礼!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杨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