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外媒
【浙江日报】镇海:绿色发展 打造“品质之城”
稿源: 浙江日报   2020-08-26 09:16:39报料热线:81850000

  看得见山,望得见海。镇海,是一座山海之城。一座招宝山,诉尽千年沧桑,守望千里岸线;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碇港,这里海陆相接、山海相依,世代传承的海洋文化,让这片大地处处浸润着与海共生的天人哲学。

  青山映碧湖,秀水绕人家。镇海,是一座典型的江南水乡。九龙湖水库、郎家坪水库、小洞岙水库、三圣殿水库四湖连珠,成为宁波后花园;纵横密布、通江达海的河网,曾经承载着百姓的交通出行,更是宁波商帮外出闯荡第一程。而今,在“五水共治”的大力推进下,河道恢复了水清岸绿的勃勃生机。

  山河湖海兼而有之,让镇海成为一座自然禀赋优异的生态之城。沿着生态发展的道路,镇海也把生态文章越做越大。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抓手,近年来,镇海将“生态驱动”作为首要发展战略,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乡一体化发展全过程,以“大都市、大花园”为要求,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改善人居环境,大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品质之城。

  生态环境“高颜值”百姓蛮有获得感

  “时光隧道”“幻梦仙林”“萤火繁星”“3D水幕”……在享受植物园优美生态环境的同时,又可以欣赏光影绘就的美景,连日来,宁波植物园正在举行的一场光影秀,成为镇海百姓夜间消暑好去处。

  位于镇海区的宁波植物园,是“森林镇海”建设的重要成果之一。这片相当于450个足球场大小的城市绿地,与海天林带等生态防护带一起,在宁波北面构筑起三道“绿色屏障”。

  一片绿色,既是风景也是生态屏障。在寸土寸金的区域,镇海划定了9.2平方公里的生态红线保护范围,严禁开发建设与生态环境无关项目。在滨海产业区与城镇集居区之间设置产业缓冲区、防护林带、生态缓冲区,形成“海洋—工业—城市生态带—城市功能区”的生态安全空间格局。

  通过“森林镇海”建设,镇海充分挖掘可利用的造林空间,建成5条总面积为1700公顷的生态林带,打造了宁波植物园、绿轴体育公园等一批林带绿地生态景观综合体,建成的九龙湖省级湿地公园,成为群众亲近自然的好去处。

  目前,镇海森林覆盖率达到23.1%,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人均绿地面积达16平方米,为宁波全市最高,并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

  蓝天白云、青山碧水是反映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十八大以来,镇海区投入100多亿元实施清洁空气、“五水共治”、节能减排等专项行动,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摸得着、闻得到、看得到”的环境问题下猛药、出重拳。

  作为临港工业区,镇海是全省最大的煤炭中转基地,煤尘污染问题一度是群众关注的热点。近年来,通过开展一系列“清洁空气”专项行动,镇海老城居民告别了“开窗见尘”的困扰;通过推进污水零直排建设,镇海完成企业雨污分流1896家,老小区雨污分流改造126个,沿街十小行业改造5512家,成功捧回全省治水最高奖项“大禹鼎”。

  2019年,镇海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86.9%,较2013年提高了11.6个百分点,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发布以来的最好水平;PM2.5浓度为28微克/立方米,较2013年降低了26微克/立方米。生态环境“高颜值”,百姓最有发言权,2019年公众对生态环境的参与度和满意度均达到80%以上,实现了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的目标。

  绿色制造添动能“制造强区”后劲足

  “数字化车间投用后,相同产量情况下,能源、资源消耗量都大幅减少。”今年上半年,宁波市经信局公布宁波市第一批绿色制造示范名单,宁波夏厦齿轮有限公司等4家镇海企业榜上有名。

  作为全国七大石化基地之一、浙江省传统工业强区,近年来,依托绿色制造,镇海探索了不少工业发达地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经验。

  立足重化工产业基地发展实际,镇海以镇海炼化为龙头,引进强链、补链、延链项目,发展高端精细化工,一个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现代石化产业循环发展体系正在形成。目前,宁波石化区已成为全国产值规模前三位的国家级专业园区,并获评全国首批、全省第一家“绿色园区”,园区亩均效益位列全省国家级开发区首位。

  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以来,镇海区属工业企业亩均税收从2016年的25.2万元/亩提高到当前的33.5万元/亩,被评为“全省亩均税收十强”区。“十三五”期间,该区累计关停并转污染企业40家,整治提升企业187家,淘汰落后产能107.5万吨,腾出用能空间13万吨标准煤,盘活存量土地689.3亩。

  绿色制造是生态发展的需要,也是“制造强区”高端发展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镇海紧抓甬江科创大走廊建设契机,大力推进中官路双创大街建设,培育数字经济、新材料、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近4年,新引进科技信息、研发设计、新材料类企业千余家,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经济比重年均上升1个百分点,宁波市产学研高地形象初现。

  在绿色发展理念的引领下,镇海区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大幅提升。2019年,镇海区地区生产总值1021.6亿元,首次跃上千亿台阶,较2016年底增长25%;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2507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652亿元,分别较2016年底增长16%和65%;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6.7万元、3.8万元,较2016年底增长22%和27%。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优良的“三生融合”发展画卷,正在这座宁波主城区北部中心徐徐展开。

  农旅融合产业旺“叶子”也能变“票子”

  碧水环绕,青岭相依。山水簇拥的镇海区九龙湖镇汶溪村秦山自然村,如今成为镇海的“网红”旅游村。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的兴起,让这个原本偏僻、落后的村庄变了模样,村民换了生计。

  “以前是一家五金铸件厂,政府倡导优化生态环境、淘汰落后产能,我们就转变思路,关停工厂,经营起了民宿。”村里经营民宿秦家小院的张莲萍说。经营民宿不仅增加了自己的收入,而且带动了周边农户毛笋、茶叶、杨梅等土特产的销售和当地村民的就业。在张莲萍的示范下,越来越多的村民经营起民宿、农家乐等新业态。而通过整合闲置民房、土地、山林等资源,“飞跃精灵谷”“临湖书吧”等多个观光旅游项目的建设,更让秦山村成为“网红村”。

  秦山村的发展变迁,是镇海通过农旅深度融合,让“叶子”变“票子”,高质量打通“两山”转换通道的缩影。

  乡村承载记忆,田园孕育希望。近年来,镇海区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以“九龙问茶”等4条风景线和“悠游十七房”等2个美丽乡村综合体为重点,推动美丽乡村从“盆景”变“风景”。以精品建设示范引领,打造生态九龙湖等精品乡镇和精品村庄。

  同时,镇海挖掘精品观光农业潜力,连续9年举办“浙江省迎春花展”,推出四季果蔬采摘游精品线路20余条。围绕水果番茄、葡萄、草莓等区域特色农产品,镇海集中打造“镇蜜”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同时,镇海打造了“乡村节庆+民宿产业”的秦山品牌、“生态旅游+农家餐饮”的横溪品牌、“古村落保护+生态旅游”的十七房品牌等一批特色品牌乡村旅游项目,农旅产业实现深度融合。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

【浙江日报】镇海:绿色发展 打造“品质之城”

稿源: 浙江日报 2020-08-26 09:16:39

  看得见山,望得见海。镇海,是一座山海之城。一座招宝山,诉尽千年沧桑,守望千里岸线;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碇港,这里海陆相接、山海相依,世代传承的海洋文化,让这片大地处处浸润着与海共生的天人哲学。

  青山映碧湖,秀水绕人家。镇海,是一座典型的江南水乡。九龙湖水库、郎家坪水库、小洞岙水库、三圣殿水库四湖连珠,成为宁波后花园;纵横密布、通江达海的河网,曾经承载着百姓的交通出行,更是宁波商帮外出闯荡第一程。而今,在“五水共治”的大力推进下,河道恢复了水清岸绿的勃勃生机。

  山河湖海兼而有之,让镇海成为一座自然禀赋优异的生态之城。沿着生态发展的道路,镇海也把生态文章越做越大。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抓手,近年来,镇海将“生态驱动”作为首要发展战略,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乡一体化发展全过程,以“大都市、大花园”为要求,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改善人居环境,大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品质之城。

  生态环境“高颜值”百姓蛮有获得感

  “时光隧道”“幻梦仙林”“萤火繁星”“3D水幕”……在享受植物园优美生态环境的同时,又可以欣赏光影绘就的美景,连日来,宁波植物园正在举行的一场光影秀,成为镇海百姓夜间消暑好去处。

  位于镇海区的宁波植物园,是“森林镇海”建设的重要成果之一。这片相当于450个足球场大小的城市绿地,与海天林带等生态防护带一起,在宁波北面构筑起三道“绿色屏障”。

  一片绿色,既是风景也是生态屏障。在寸土寸金的区域,镇海划定了9.2平方公里的生态红线保护范围,严禁开发建设与生态环境无关项目。在滨海产业区与城镇集居区之间设置产业缓冲区、防护林带、生态缓冲区,形成“海洋—工业—城市生态带—城市功能区”的生态安全空间格局。

  通过“森林镇海”建设,镇海充分挖掘可利用的造林空间,建成5条总面积为1700公顷的生态林带,打造了宁波植物园、绿轴体育公园等一批林带绿地生态景观综合体,建成的九龙湖省级湿地公园,成为群众亲近自然的好去处。

  目前,镇海森林覆盖率达到23.1%,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人均绿地面积达16平方米,为宁波全市最高,并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

  蓝天白云、青山碧水是反映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十八大以来,镇海区投入100多亿元实施清洁空气、“五水共治”、节能减排等专项行动,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摸得着、闻得到、看得到”的环境问题下猛药、出重拳。

  作为临港工业区,镇海是全省最大的煤炭中转基地,煤尘污染问题一度是群众关注的热点。近年来,通过开展一系列“清洁空气”专项行动,镇海老城居民告别了“开窗见尘”的困扰;通过推进污水零直排建设,镇海完成企业雨污分流1896家,老小区雨污分流改造126个,沿街十小行业改造5512家,成功捧回全省治水最高奖项“大禹鼎”。

  2019年,镇海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86.9%,较2013年提高了11.6个百分点,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发布以来的最好水平;PM2.5浓度为28微克/立方米,较2013年降低了26微克/立方米。生态环境“高颜值”,百姓最有发言权,2019年公众对生态环境的参与度和满意度均达到80%以上,实现了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的目标。

  绿色制造添动能“制造强区”后劲足

  “数字化车间投用后,相同产量情况下,能源、资源消耗量都大幅减少。”今年上半年,宁波市经信局公布宁波市第一批绿色制造示范名单,宁波夏厦齿轮有限公司等4家镇海企业榜上有名。

  作为全国七大石化基地之一、浙江省传统工业强区,近年来,依托绿色制造,镇海探索了不少工业发达地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经验。

  立足重化工产业基地发展实际,镇海以镇海炼化为龙头,引进强链、补链、延链项目,发展高端精细化工,一个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现代石化产业循环发展体系正在形成。目前,宁波石化区已成为全国产值规模前三位的国家级专业园区,并获评全国首批、全省第一家“绿色园区”,园区亩均效益位列全省国家级开发区首位。

  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以来,镇海区属工业企业亩均税收从2016年的25.2万元/亩提高到当前的33.5万元/亩,被评为“全省亩均税收十强”区。“十三五”期间,该区累计关停并转污染企业40家,整治提升企业187家,淘汰落后产能107.5万吨,腾出用能空间13万吨标准煤,盘活存量土地689.3亩。

  绿色制造是生态发展的需要,也是“制造强区”高端发展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镇海紧抓甬江科创大走廊建设契机,大力推进中官路双创大街建设,培育数字经济、新材料、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近4年,新引进科技信息、研发设计、新材料类企业千余家,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经济比重年均上升1个百分点,宁波市产学研高地形象初现。

  在绿色发展理念的引领下,镇海区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大幅提升。2019年,镇海区地区生产总值1021.6亿元,首次跃上千亿台阶,较2016年底增长25%;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2507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652亿元,分别较2016年底增长16%和65%;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6.7万元、3.8万元,较2016年底增长22%和27%。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优良的“三生融合”发展画卷,正在这座宁波主城区北部中心徐徐展开。

  农旅融合产业旺“叶子”也能变“票子”

  碧水环绕,青岭相依。山水簇拥的镇海区九龙湖镇汶溪村秦山自然村,如今成为镇海的“网红”旅游村。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的兴起,让这个原本偏僻、落后的村庄变了模样,村民换了生计。

  “以前是一家五金铸件厂,政府倡导优化生态环境、淘汰落后产能,我们就转变思路,关停工厂,经营起了民宿。”村里经营民宿秦家小院的张莲萍说。经营民宿不仅增加了自己的收入,而且带动了周边农户毛笋、茶叶、杨梅等土特产的销售和当地村民的就业。在张莲萍的示范下,越来越多的村民经营起民宿、农家乐等新业态。而通过整合闲置民房、土地、山林等资源,“飞跃精灵谷”“临湖书吧”等多个观光旅游项目的建设,更让秦山村成为“网红村”。

  秦山村的发展变迁,是镇海通过农旅深度融合,让“叶子”变“票子”,高质量打通“两山”转换通道的缩影。

  乡村承载记忆,田园孕育希望。近年来,镇海区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以“九龙问茶”等4条风景线和“悠游十七房”等2个美丽乡村综合体为重点,推动美丽乡村从“盆景”变“风景”。以精品建设示范引领,打造生态九龙湖等精品乡镇和精品村庄。

  同时,镇海挖掘精品观光农业潜力,连续9年举办“浙江省迎春花展”,推出四季果蔬采摘游精品线路20余条。围绕水果番茄、葡萄、草莓等区域特色农产品,镇海集中打造“镇蜜”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同时,镇海打造了“乡村节庆+民宿产业”的秦山品牌、“生态旅游+农家餐饮”的横溪品牌、“古村落保护+生态旅游”的十七房品牌等一批特色品牌乡村旅游项目,农旅产业实现深度融合。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杨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