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县市区  >  余姚
余姚罗江:运河明珠 人文名港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09-17 07:20:31报料热线:81850000

姚江罗江段

嘉德庙东门

芦山寺(图片由作者提供)

  罗江,原称芦江,位于余姚市河姆渡镇,东接江北区慈城镇,其东南隅斜卧着芦山,其余均被姚江(前江)、慈江(后江)及其支流环抱。

  罗江有三含义:原罗江乡,面积14平方公里;古代罗、任、刘三大姓聚居的仅半平方公里左右的罗江自然村;面积6平方公里的罗江行政村。罗江历史上先后属句章县、慈溪县,有“句章旧地文献邑邦,芦江古邨东南佳景”的美称。

  一

  历史灿烂。2003年10月,在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的陪同下,江泽民同志参观了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并为河姆渡遗址博物馆题写馆名。距今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位于毗连罗江的姚江右侧,是我国南方新石器时代考古的重要代表。那时的河姆渡人,住在榫卯结构的干栏式建筑,利用骨制石制工具,釆集狩猎,种水稻,养家畜,有玉器、骨哨乐器、纤维编织物和象牙刻制品等。其中“双鸟朝阳”的纹象牙雕刻件,画面布局严谨,线条虚实结合,寓意着对鸟和太阳的崇拜。还有同处河姆渡文化时期的下庄等四遗址,反映了这一区域史前的繁荣景象。

  两帝诰封。唐末罗甫,21岁中进士,原配夫人为唐武宗外孙女,岳父是驸马状元郑颢,官至兵部尚书。后辞职隐居于睦州桐庐新登(今杭州富阳区)。公元880年,悉黄巢军占睦州,于是率家族成员,沿浙东运河,乘船到芦江。历经艰辛,疏浚围垦,修路架桥,终成新家园,渐成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运河商埠,渔樵耕读、文化传承的江南水乡。

  后人感恩。建罗公祠,以供纪念。1130年,宋高宗诰封罗甫“嘉德侯”,并亲书“嘉德庙”额,从此称嘉德庙。1361年,元顺帝又封罗甫“嘉德顺惠侯”。在《清康熙宁波府志》介绍各县台祠庙篇章中,其中慈溪有68个祠庙,大多二三十个字,而介绍嘉德庙的达461个字,居首位。在全宁波府域介绍中,嘉德庙的篇幅位居第三。可见,罗甫及其后代有较高的历史地位和现实影响。如今的罗江罗氏,散居各地,今宁波市域和上虞嵊州境内的罗姓者,多系罗甫后裔。

  二

  六十进士。罗江罗氏理学治家,家训教诲,族规约束,运用族田义塾等方式,安抚当地人,滋润后来者。参与科举考试的,始于唐末,集中于五代、宋代和明代,在元代,与官府采取了不合作的态度,无人参考;在清代,坚守反清复明的信念,合作的也是少数。据不完全统计,罗江考中进士的有六十多人,其中罗氏有五十四名。罗甫子罗伏,唐末(899年)进士,曾任吴越国丞相。宋时罗江罗氏已是“四明望族”,北宋罗逵中进士,其五个儿子是举人,孙辈中有十八个举人,其中六人中进士。

  宋时慈溪著名的“五先生”,罗江占二席,即无阂先生刘继宽、罗江先生罗仲舒(进士)。南宋刘厚南中进士,官至刑部尚书。明代罗信佳和罗缙父子先后中进士,分别官至明兵部主事、广东按察副使,旧时慈城建有“父子进士坊”。除科举仕途外,还有不少佼佼者,如明代罗廪,出生在官宦世家,轻科举,重实学,专茶事,他写的《茶解》,仅次于唐代陆羽的《茶经》,开启了明清时代茶文化的新历程。

  近代叶月贞,时称“刘家姆嬷”,才智过人。她周旋于和平军、国民党、日本人、土匪武装和乡贤土豪间,求得罗江平安,救下了多名共产党干部,是“浙东阿庆嫂”,得到了何克希、陈伟达等的佳评。

  三

  海归办学。早在宋代,罗江已有私塾,还是义塾,一般由族内官宦乡贤倡议并出资,捐献或者购买田地作为义田,所得田租作为办学经费。罗仲舒的《义塾书灯》“夜深展书读,伊吾声比屋。掩映杖头光,穿破西园竹”,也予以印证。罗仲舒还在罗江吊桥后创建了“经训菑畲”藏书楼,供当地人阅读交流,开浙东地区的先河。经训,经籍礼理的解释;菑畲,耕稼为民生之本,比喻事物的根本;经训菑畲,意为明事寻律,耕读并举。

  清末罗江罗诗怀,于1897年“置田千余亩,租息所入给族内孤寡废疾,并设学塾以教邻里子弟”。其子罗翔,毕业于日本大学法律专业,在1910年归国,在罗江罗氏义学旧址创办继志初等小学堂,使用商务印书馆编印的新学教材,自任校长,兼义庄庄长,先后受到徐世昌和黎元洪两任民国大总统等颁“敬宗睦族”“博济为怀”匾额和嘉奖。1929年,由钱祥桐和罗振泉发起,罗江罗氏和浪墅钱氏合办“私立芦墅小学”,以罗江岳殿附房为校址,为当年罗江的第二家初级小学,还有校歌,供师生同唱共勉。尊师重教代代传,1993年,原罗江中学教师罗江人徐文通,被国家教委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四

  运河商埠。前后江呈东西向,沟通宁波与丈亭、余姚,位居罗江南北,原是通海的潮汐河,进出潮流有时间差、方向相反的特点,而大泾浦西罗浦呈南北向,连接两江,“后江涨潮前江落,南岸帆开北岸收”。罗江人利用之,发展水运和商业。当地粮油及其制品、四明山货、三北(今慈溪)棉花及其制品、舟山海鲜等,在罗江市互通有无。宋代罗江就称“慈南名乡”,明清时期罗江市为慈溪“南乡六市”之一。近代有新业态、新天地,当时“慈溪四恒”,在北京小有名气,其中恒利字号下的钱庄、银楼、绸庄和典当行,就是罗江人所创;罗江罗松乔,依托罗江市,经营与上海市的信件传送、物资递送、金钱护送、劳务派遣等,其“信客”生意兴隆。

  千年古刹。芦山寺位于芦山北麓,始建于758年,曾与天童寺、雪窦寺齐名。原入寺大路两侧皆为松树林,寺前更是古松苍劲、翠柏挺拔、银杏参天,气势恢宏。原寺中挂着“十里长松覆古寺,万竿翠竹卫山门”“香风自山起,花雨从天落”的楹联,北宋王安石到此写对联“二十里松行欲尽,青山捧出梵王宫”,曾挂在大殿里;宋代舒亶也咏出“别开小径入松关,半在云间半雨间”(《芦山寺》),此番美景延续至上世纪中叶。今寺前,有一株千年银杏,径围须三人环抱,是原景观的见证者。南宋诗人陆游到芦山寺写下了《寄芦山寺僧元衡》等诗。在芦山寺生活过的高僧大师,历代都有,近代的有天台宗第四十三世传人谛闲法师(1858年—1932年),闭关学习三年,专修天台教规。现代有妙善大师(1909年—2000年)和悟道法师(1921年—2005年),前者曾任省佛教协会会长、普陀山全山住持,并成为临济宗第四十七世传人,后者曾任绍兴市佛教协会会长、新昌大佛寺住持,并成为净土宗第十四世传人,俩人都在此居住了廿年。

  五

  拥抱双城。当代罗江,政府规划,民众努力,建成了镇工业功能区,228国道连接甬姚,各有两路公交车交接相会,直通两市区。由于环境好,一些投资者、经营者及企业骨干工作在罗江,生活在甬城,两地相距不到二十分钟车程,成为城郊型制造业基地。 罗明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余姚罗江:运河明珠 人文名港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09-17 07:20:31

姚江罗江段

嘉德庙东门

芦山寺(图片由作者提供)

  罗江,原称芦江,位于余姚市河姆渡镇,东接江北区慈城镇,其东南隅斜卧着芦山,其余均被姚江(前江)、慈江(后江)及其支流环抱。

  罗江有三含义:原罗江乡,面积14平方公里;古代罗、任、刘三大姓聚居的仅半平方公里左右的罗江自然村;面积6平方公里的罗江行政村。罗江历史上先后属句章县、慈溪县,有“句章旧地文献邑邦,芦江古邨东南佳景”的美称。

  一

  历史灿烂。2003年10月,在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的陪同下,江泽民同志参观了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并为河姆渡遗址博物馆题写馆名。距今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位于毗连罗江的姚江右侧,是我国南方新石器时代考古的重要代表。那时的河姆渡人,住在榫卯结构的干栏式建筑,利用骨制石制工具,釆集狩猎,种水稻,养家畜,有玉器、骨哨乐器、纤维编织物和象牙刻制品等。其中“双鸟朝阳”的纹象牙雕刻件,画面布局严谨,线条虚实结合,寓意着对鸟和太阳的崇拜。还有同处河姆渡文化时期的下庄等四遗址,反映了这一区域史前的繁荣景象。

  两帝诰封。唐末罗甫,21岁中进士,原配夫人为唐武宗外孙女,岳父是驸马状元郑颢,官至兵部尚书。后辞职隐居于睦州桐庐新登(今杭州富阳区)。公元880年,悉黄巢军占睦州,于是率家族成员,沿浙东运河,乘船到芦江。历经艰辛,疏浚围垦,修路架桥,终成新家园,渐成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运河商埠,渔樵耕读、文化传承的江南水乡。

  后人感恩。建罗公祠,以供纪念。1130年,宋高宗诰封罗甫“嘉德侯”,并亲书“嘉德庙”额,从此称嘉德庙。1361年,元顺帝又封罗甫“嘉德顺惠侯”。在《清康熙宁波府志》介绍各县台祠庙篇章中,其中慈溪有68个祠庙,大多二三十个字,而介绍嘉德庙的达461个字,居首位。在全宁波府域介绍中,嘉德庙的篇幅位居第三。可见,罗甫及其后代有较高的历史地位和现实影响。如今的罗江罗氏,散居各地,今宁波市域和上虞嵊州境内的罗姓者,多系罗甫后裔。

  二

  六十进士。罗江罗氏理学治家,家训教诲,族规约束,运用族田义塾等方式,安抚当地人,滋润后来者。参与科举考试的,始于唐末,集中于五代、宋代和明代,在元代,与官府采取了不合作的态度,无人参考;在清代,坚守反清复明的信念,合作的也是少数。据不完全统计,罗江考中进士的有六十多人,其中罗氏有五十四名。罗甫子罗伏,唐末(899年)进士,曾任吴越国丞相。宋时罗江罗氏已是“四明望族”,北宋罗逵中进士,其五个儿子是举人,孙辈中有十八个举人,其中六人中进士。

  宋时慈溪著名的“五先生”,罗江占二席,即无阂先生刘继宽、罗江先生罗仲舒(进士)。南宋刘厚南中进士,官至刑部尚书。明代罗信佳和罗缙父子先后中进士,分别官至明兵部主事、广东按察副使,旧时慈城建有“父子进士坊”。除科举仕途外,还有不少佼佼者,如明代罗廪,出生在官宦世家,轻科举,重实学,专茶事,他写的《茶解》,仅次于唐代陆羽的《茶经》,开启了明清时代茶文化的新历程。

  近代叶月贞,时称“刘家姆嬷”,才智过人。她周旋于和平军、国民党、日本人、土匪武装和乡贤土豪间,求得罗江平安,救下了多名共产党干部,是“浙东阿庆嫂”,得到了何克希、陈伟达等的佳评。

  三

  海归办学。早在宋代,罗江已有私塾,还是义塾,一般由族内官宦乡贤倡议并出资,捐献或者购买田地作为义田,所得田租作为办学经费。罗仲舒的《义塾书灯》“夜深展书读,伊吾声比屋。掩映杖头光,穿破西园竹”,也予以印证。罗仲舒还在罗江吊桥后创建了“经训菑畲”藏书楼,供当地人阅读交流,开浙东地区的先河。经训,经籍礼理的解释;菑畲,耕稼为民生之本,比喻事物的根本;经训菑畲,意为明事寻律,耕读并举。

  清末罗江罗诗怀,于1897年“置田千余亩,租息所入给族内孤寡废疾,并设学塾以教邻里子弟”。其子罗翔,毕业于日本大学法律专业,在1910年归国,在罗江罗氏义学旧址创办继志初等小学堂,使用商务印书馆编印的新学教材,自任校长,兼义庄庄长,先后受到徐世昌和黎元洪两任民国大总统等颁“敬宗睦族”“博济为怀”匾额和嘉奖。1929年,由钱祥桐和罗振泉发起,罗江罗氏和浪墅钱氏合办“私立芦墅小学”,以罗江岳殿附房为校址,为当年罗江的第二家初级小学,还有校歌,供师生同唱共勉。尊师重教代代传,1993年,原罗江中学教师罗江人徐文通,被国家教委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四

  运河商埠。前后江呈东西向,沟通宁波与丈亭、余姚,位居罗江南北,原是通海的潮汐河,进出潮流有时间差、方向相反的特点,而大泾浦西罗浦呈南北向,连接两江,“后江涨潮前江落,南岸帆开北岸收”。罗江人利用之,发展水运和商业。当地粮油及其制品、四明山货、三北(今慈溪)棉花及其制品、舟山海鲜等,在罗江市互通有无。宋代罗江就称“慈南名乡”,明清时期罗江市为慈溪“南乡六市”之一。近代有新业态、新天地,当时“慈溪四恒”,在北京小有名气,其中恒利字号下的钱庄、银楼、绸庄和典当行,就是罗江人所创;罗江罗松乔,依托罗江市,经营与上海市的信件传送、物资递送、金钱护送、劳务派遣等,其“信客”生意兴隆。

  千年古刹。芦山寺位于芦山北麓,始建于758年,曾与天童寺、雪窦寺齐名。原入寺大路两侧皆为松树林,寺前更是古松苍劲、翠柏挺拔、银杏参天,气势恢宏。原寺中挂着“十里长松覆古寺,万竿翠竹卫山门”“香风自山起,花雨从天落”的楹联,北宋王安石到此写对联“二十里松行欲尽,青山捧出梵王宫”,曾挂在大殿里;宋代舒亶也咏出“别开小径入松关,半在云间半雨间”(《芦山寺》),此番美景延续至上世纪中叶。今寺前,有一株千年银杏,径围须三人环抱,是原景观的见证者。南宋诗人陆游到芦山寺写下了《寄芦山寺僧元衡》等诗。在芦山寺生活过的高僧大师,历代都有,近代的有天台宗第四十三世传人谛闲法师(1858年—1932年),闭关学习三年,专修天台教规。现代有妙善大师(1909年—2000年)和悟道法师(1921年—2005年),前者曾任省佛教协会会长、普陀山全山住持,并成为临济宗第四十七世传人,后者曾任绍兴市佛教协会会长、新昌大佛寺住持,并成为净土宗第十四世传人,俩人都在此居住了廿年。

  五

  拥抱双城。当代罗江,政府规划,民众努力,建成了镇工业功能区,228国道连接甬姚,各有两路公交车交接相会,直通两市区。由于环境好,一些投资者、经营者及企业骨干工作在罗江,生活在甬城,两地相距不到二十分钟车程,成为城郊型制造业基地。 罗明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杜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