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  >  热点聚焦
四幅"肖像"!青年公职人员贪腐有这些新动向
2020-12-19 12:55:06 稿源: 《瞭望》  

  ◇分析青年公职人员违纪违法案例发现,多涉及民生、金融、执法等重要领域,“虽未身居高位”,却手握“可直接办理具体事项”的便利

  ◇“80后”“90后”公职人员违纪违法呈现出小官大腐、急于兑现、技术犯罪特征明显、“独狼式”腐败等特点

  近期披露的不少违纪违法公职人员案例中,“80后”“90后”字眼引人关注。少数青年公职人员违纪违法案例呈现出小官大腐、急于兑现、利用技术犯罪、“独狼式”腐败等特点,暴露出一些地方、部门存在组织监管失察、机制运转失守等弊端,突显扎紧扎牢制度笼子、进一步完善健全“不能腐”制度环境的紧迫性。

  入职不到一个月就开始贪腐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梳理多地通报的青年公职人员违纪违法案例发现,这些人的工作岗位多涉及民生、金融、执法等重要领域。他们“虽未身居高位”,却手握“可直接办理具体事项”的便利,将本不属于自己的钱财据为己有。

  通报显示,履新不到一年的江西省庐山市委原副书记周麟、上海市金山区经济委员会原副主任金英丽、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原副区长郭静雨等“80后”干部先后落马。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违纪违法的“80后”干部,曾立志干出一番事业,有的还被评为当地“杰出青年”。可随着职位走高,他们开始帮着别人谋私利,收受贿赂,逐渐走上不归路。

  近年来,违纪违法的“90后”公职人员也逐渐出现。日前,华东某地通报,一位年仅25岁的不动产交易部门工作人员,一年之间侵吞国家财产数百万元。

  2018年,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发布《职务犯罪审判白皮书(1995-2018)》,通过对23年来审理的职务犯罪案件进行梳理发现,35岁至45岁人群所占比例最高,同时呈现出“初犯”低龄化趋势,最小的“初犯”仅20岁。

  年龄尚小、在关键岗位时间不长,个别青年公职人员的腐化堕落令人痛惜。某“90后”干部,入职次年即着手贪腐,涉嫌贪污40余万元民生领域资金。华北某地一“90后”出纳员,入职不到一个月,就想方设法侵吞、骗取公共财物。

  黑龙江省抚远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张鑫说,少数青年公职人员违纪违法,表现出对纪律和法律缺乏应有的敬畏之心。他们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忽视或放弃了对纪法的遵守,越过了权力的边界。

  违纪违法青年公职人员的四幅“肖像”

  个别青年公职人员走上违纪违法道路令人惋惜。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纪委监委进行的一项统计显示,此前查处的173名严重违纪违法人员中,“80后”青年干部有53人,占严重违纪违法总人数的30.6%。佳木斯市纪委监委在分析上述干部特点时为其画了四幅“肖像”。

  缺乏原则,做“木偶”。统计显示,涉嫌滥用职权罪案件4人,占全市“80后”干部严重违纪违法总人数的7.6%。反映出少数“80后”干部在工作中缺乏原则。

  甘受围猎,做“中介”。统计显示,涉嫌贪污受贿罪案件15人,占佳木斯市“80后”干部严重违纪违法总人数的28.3%。反映出少数“80后”干部因其所在部门显赫,容易被别有用心者拉拢、围猎,少数青年干部在面对现实压力和利益诱惑时容易受到干扰误导、动摇初心。

  南方某省一毕业于名校的“80后”落马干部,利用其担任规划建设方面职务的便利“变现”,从工程款中收取一定“好处费”,为他人谋取不正当经济利益。

  麻痹大意,作风“跑粗”。统计显示,涉嫌玩忽职守罪案件2起,占全市“80后”干部严重违纪违法总人数的3.7%。这主要是因为面对复杂工作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不足,办法不多,思想上麻痹大意,工作上应付“跑粗”。

  亦步亦趋,易“跟风”。涉嫌行贿罪案件32人,占60.4%。反映出少数青年干部面对政治生态遭到污染时,不能挺身而出、不敢动真碰硬。

  调查显示,落马青年干部多将贪腐资金用于日常享乐,热衷虚荣攀比。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纪委监委宣传部部长徐瑞函认为,这反映出个别青年干部理想信念不够坚定,从“校门”到“机关门”,缺少严格的自我约束。“有的青年干部过于强调自我,出现违纪苗头后,虽经提醒,仍不愿正确认识问题,甚至一意孤行。”他介绍。

  四个新特点

  记者梳理发现,这些青年公职人员违纪违法呈现出一些新特点。

  第一,小官大腐,职务不高非法获取金额不小。华北某地一“90后”公职人员工作仅一年多,就侵吞、骗取公款700多万元。西南地区某省医院“90后”会计,2017年参加工作至2019年案发,贪污公款500多万元。

  第二,急于兑现,用于奢侈品、网络消费日渐突出。受价值观扭曲、虚荣心作祟等驱使,个别年轻干部热衷穿名牌、开好车以体现“个人价值”,借职务便利“广开财路”并快速变现,用于个人奢侈消费、打赏主播、网络赌博等。

  第三,技术犯罪特征明显。通过修改网络程序、代码等作案,犯罪手法日趋智能化。某“90后”基层干部,在社会人员怂恿下,借助自己负责考务审核的便利,帮助不符合考试资格人员,以更换照片等方式在系统内顺利通过,以此收取提成。南方某地一青年公职人员利用营业厅公共事业收费软件漏洞,私自修改数据等,截留款项。

  第四,多为“独狼式”腐败。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等人认为,青年公职人员易利用经手项目或单纯的制度漏洞实施贪腐,多为“单打独斗”。这不会带来区域性腐败或塌方式腐败,但易给年轻人的成长产生错误示范,带来负面影响,对政治生态的长远影响甚至更大。

  凸显完善“不能腐”制度的紧迫性

  有关专家介绍,如今青年公职人员选择更多元,有好的机会随时会离开、调动,流动性较大。选择机会多时,个别人容易滋生“捞一把”的心态。

  作风问题无小事,必须从每一个干部的起跑线上抓起。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等专家说,个别青年公职人员在关键岗位上“小官大腐”,背后是监督“空转”和管控“失控”。对关键岗位上的公职人员要加强内部督查,纪检、组织等部门要不断强化岗位督导督查,管住人、管好财,发现苗头及时处置,确保现有监管机制真正运转起来、发挥效果,不要让事业生力军跌倒在权力狂奔路上。

  一些专家建议,在选人上严把入口关,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守好用人关,及时跟踪年轻公职人员的思想动态,不能使其滋生“年轻有为就‘年轻妄为’心理”。

  记者注意到,一些单位通过开展拔尖人才培养,既关注青年干部成长,又帮助其矫正思想,避免优秀人才跌倒在前进道路上。一些专家建议,可通过导师制等形式,切实把对年轻人的培养落到实处,在实践中察其学识,洞其术业,观其品格,看其言行,及时关心、帮助、矫正。

  “权力只要不受监督,就免不了有人要铤而走险,不论年龄大小。”汪玉凯说,做好“教育干部”这篇大文章是一个综合性问题,不单单是廉政纪律上要有要求,也要有制度上的保驾护航,重点放在构建“不能腐”的制度环境。(记者?管建涛?闫睿)

编辑: 郭静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0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四幅"肖像"!青年公职人员贪腐有这些新动向

稿源: 《瞭望》 2020-12-19 12:55:06

  ◇分析青年公职人员违纪违法案例发现,多涉及民生、金融、执法等重要领域,“虽未身居高位”,却手握“可直接办理具体事项”的便利

  ◇“80后”“90后”公职人员违纪违法呈现出小官大腐、急于兑现、技术犯罪特征明显、“独狼式”腐败等特点

  近期披露的不少违纪违法公职人员案例中,“80后”“90后”字眼引人关注。少数青年公职人员违纪违法案例呈现出小官大腐、急于兑现、利用技术犯罪、“独狼式”腐败等特点,暴露出一些地方、部门存在组织监管失察、机制运转失守等弊端,突显扎紧扎牢制度笼子、进一步完善健全“不能腐”制度环境的紧迫性。

  入职不到一个月就开始贪腐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梳理多地通报的青年公职人员违纪违法案例发现,这些人的工作岗位多涉及民生、金融、执法等重要领域。他们“虽未身居高位”,却手握“可直接办理具体事项”的便利,将本不属于自己的钱财据为己有。

  通报显示,履新不到一年的江西省庐山市委原副书记周麟、上海市金山区经济委员会原副主任金英丽、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原副区长郭静雨等“80后”干部先后落马。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违纪违法的“80后”干部,曾立志干出一番事业,有的还被评为当地“杰出青年”。可随着职位走高,他们开始帮着别人谋私利,收受贿赂,逐渐走上不归路。

  近年来,违纪违法的“90后”公职人员也逐渐出现。日前,华东某地通报,一位年仅25岁的不动产交易部门工作人员,一年之间侵吞国家财产数百万元。

  2018年,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发布《职务犯罪审判白皮书(1995-2018)》,通过对23年来审理的职务犯罪案件进行梳理发现,35岁至45岁人群所占比例最高,同时呈现出“初犯”低龄化趋势,最小的“初犯”仅20岁。

  年龄尚小、在关键岗位时间不长,个别青年公职人员的腐化堕落令人痛惜。某“90后”干部,入职次年即着手贪腐,涉嫌贪污40余万元民生领域资金。华北某地一“90后”出纳员,入职不到一个月,就想方设法侵吞、骗取公共财物。

  黑龙江省抚远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张鑫说,少数青年公职人员违纪违法,表现出对纪律和法律缺乏应有的敬畏之心。他们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忽视或放弃了对纪法的遵守,越过了权力的边界。

  违纪违法青年公职人员的四幅“肖像”

  个别青年公职人员走上违纪违法道路令人惋惜。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纪委监委进行的一项统计显示,此前查处的173名严重违纪违法人员中,“80后”青年干部有53人,占严重违纪违法总人数的30.6%。佳木斯市纪委监委在分析上述干部特点时为其画了四幅“肖像”。

  缺乏原则,做“木偶”。统计显示,涉嫌滥用职权罪案件4人,占全市“80后”干部严重违纪违法总人数的7.6%。反映出少数“80后”干部在工作中缺乏原则。

  甘受围猎,做“中介”。统计显示,涉嫌贪污受贿罪案件15人,占佳木斯市“80后”干部严重违纪违法总人数的28.3%。反映出少数“80后”干部因其所在部门显赫,容易被别有用心者拉拢、围猎,少数青年干部在面对现实压力和利益诱惑时容易受到干扰误导、动摇初心。

  南方某省一毕业于名校的“80后”落马干部,利用其担任规划建设方面职务的便利“变现”,从工程款中收取一定“好处费”,为他人谋取不正当经济利益。

  麻痹大意,作风“跑粗”。统计显示,涉嫌玩忽职守罪案件2起,占全市“80后”干部严重违纪违法总人数的3.7%。这主要是因为面对复杂工作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不足,办法不多,思想上麻痹大意,工作上应付“跑粗”。

  亦步亦趋,易“跟风”。涉嫌行贿罪案件32人,占60.4%。反映出少数青年干部面对政治生态遭到污染时,不能挺身而出、不敢动真碰硬。

  调查显示,落马青年干部多将贪腐资金用于日常享乐,热衷虚荣攀比。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纪委监委宣传部部长徐瑞函认为,这反映出个别青年干部理想信念不够坚定,从“校门”到“机关门”,缺少严格的自我约束。“有的青年干部过于强调自我,出现违纪苗头后,虽经提醒,仍不愿正确认识问题,甚至一意孤行。”他介绍。

  四个新特点

  记者梳理发现,这些青年公职人员违纪违法呈现出一些新特点。

  第一,小官大腐,职务不高非法获取金额不小。华北某地一“90后”公职人员工作仅一年多,就侵吞、骗取公款700多万元。西南地区某省医院“90后”会计,2017年参加工作至2019年案发,贪污公款500多万元。

  第二,急于兑现,用于奢侈品、网络消费日渐突出。受价值观扭曲、虚荣心作祟等驱使,个别年轻干部热衷穿名牌、开好车以体现“个人价值”,借职务便利“广开财路”并快速变现,用于个人奢侈消费、打赏主播、网络赌博等。

  第三,技术犯罪特征明显。通过修改网络程序、代码等作案,犯罪手法日趋智能化。某“90后”基层干部,在社会人员怂恿下,借助自己负责考务审核的便利,帮助不符合考试资格人员,以更换照片等方式在系统内顺利通过,以此收取提成。南方某地一青年公职人员利用营业厅公共事业收费软件漏洞,私自修改数据等,截留款项。

  第四,多为“独狼式”腐败。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等人认为,青年公职人员易利用经手项目或单纯的制度漏洞实施贪腐,多为“单打独斗”。这不会带来区域性腐败或塌方式腐败,但易给年轻人的成长产生错误示范,带来负面影响,对政治生态的长远影响甚至更大。

  凸显完善“不能腐”制度的紧迫性

  有关专家介绍,如今青年公职人员选择更多元,有好的机会随时会离开、调动,流动性较大。选择机会多时,个别人容易滋生“捞一把”的心态。

  作风问题无小事,必须从每一个干部的起跑线上抓起。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等专家说,个别青年公职人员在关键岗位上“小官大腐”,背后是监督“空转”和管控“失控”。对关键岗位上的公职人员要加强内部督查,纪检、组织等部门要不断强化岗位督导督查,管住人、管好财,发现苗头及时处置,确保现有监管机制真正运转起来、发挥效果,不要让事业生力军跌倒在权力狂奔路上。

  一些专家建议,在选人上严把入口关,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守好用人关,及时跟踪年轻公职人员的思想动态,不能使其滋生“年轻有为就‘年轻妄为’心理”。

  记者注意到,一些单位通过开展拔尖人才培养,既关注青年干部成长,又帮助其矫正思想,避免优秀人才跌倒在前进道路上。一些专家建议,可通过导师制等形式,切实把对年轻人的培养落到实处,在实践中察其学识,洞其术业,观其品格,看其言行,及时关心、帮助、矫正。

  “权力只要不受监督,就免不了有人要铤而走险,不论年龄大小。”汪玉凯说,做好“教育干部”这篇大文章是一个综合性问题,不单单是廉政纪律上要有要求,也要有制度上的保驾护航,重点放在构建“不能腐”的制度环境。(记者?管建涛?闫睿)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