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记者陈敏 厉晓杭 孙佳丽
应黎明:宁波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委员、副主任。
随着国家对中医药的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迎来了又一个春天,宁波中医药事业同样得到了健康快速发展。
应黎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市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市政府将中医药工作纳入政府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政府年度工作目标。2010年出台《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率先实施中医财政专项补助政策。2016年成立中医药管理局,加强中医药工作组织领导。2017年制定出台首部《宁波市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中医药发展方向、目标和任务。2018年将中医药振兴发展行动列入《健康宁波2030行动纲要》十大行动。
我市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2018年7月,我市启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五大项目”建设。一是中医药传统特色学科建设。遴选出董氏儿科、宋氏妇科、钟氏内科、劳氏伤科和寿全斋中药等5家具有我市地方特色中医药传统特色学科进行重点建设。二是中医药特色街区(基地)建设。制定出台《宁波市中医药特色街区基地评定办法》,推动宁波药行街和慈城古县城中医药特色街区基地建设。三是传承创新重点中医院建设。以宁波市中医院入选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院建设项目储备库为契机,按照国家重点中医院建设指导意见的标准要求进行建设。四是中医药人才传承教育培养。以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引进、传统特色学科建设,以及市名中医药师评定为依托,以名中医馆、名中医药师工作室建设等为平台,大力开展中医药人才传承培养,共遴选和培养三批172名市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五是宁波市中医药研究院建设,推动我市中医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应黎明介绍说,为进一步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接下来我市将重点推出四大举措。
深化中医药卫生体制机制改革。优化政策环境(重点是财政、医保、人才、科技和产业政策),创新途径办法,推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事业与产业、中医与西医、中医与中药、医院与基层、公立与民营、预防与康复、教育与科研和卫生与文化并重融合发展,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医改中的特殊作用,展现中国特色医学模式的优越性。
持续推进中医药“名医、名科和名院”建设。“名医”建设,重点是修订市名中医药师评定办法,完善名中医药师表彰奖励长效机制,激发中医药技术人员积极性和主动性,壮大名中医药师队伍。“名科”建设,主要是抓好国家和省市中医药品牌学科、重点学科和传统特色学科建设,重点是组织开展第四轮市中医药重点学科和第二轮传统特色学科遴选和建设工作,确保学科建设数量和质量有大幅提升。“名院”建设,主要是抓好全市各级公立中医院的能力建设和等级医院评审工作,力争中医院等级能力有大幅提升,同时加快推进市中医院全国重点中医院建设,努力跻身全国中医院第一方队。
推进我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五大项目”建设。全面推进中医药传统特色学科、中医药特色街区基地建设、国家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院建设、中医药人才传承培养项目建设和中医药科研平台建设。重点是推动药行街中医药特色街区建设,搭建打造融中医中药、科研教育、文化产业、养生保健、健康旅游和服务贸易以及“一带一路”发展等为一体的中医药全产业发展服务交流贸易平台,推动中医药事业产业发展。
应黎明介绍说,按初步设想,十四五期间我市拟组织实施中医药十大工程建设。中医医疗机构基础建设工程;中医药人才培育培养工程。中医药治未病工程;中医药康复工程;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中医药质量管理强化工程;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提升工程;中医药先进单位和等级创建工程;中医药特色街区基地建设工程;中医药科研创新转化工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