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上课啦!听董幼祺讲授小儿用药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1-02-09 17:48:00

  上课啦!听董氏儿科传人,浙江省国医名师董幼祺讲小儿用药。

  小儿体质本弱,至阴至阳之体,用药要记住六字要诀:轻、巧、简、活、效、廉。

  听董教授讲授,了解董氏儿科的精秒之处。

  董氏中医儿科源远流长,已有几百年历史,从可查到的家谱,至今已有七代相传。特别是到了第四代传人董廷瑶,更是把董氏儿科的宝贵经验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总结,逐步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整的辨证思路、治疗方法,并在临床上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效果。

  董幼祺为董氏儿科第六代嫡系传人,浙江省国医名师。他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推理论病,推理论治。以董氏儿科辨治“九点”为要,选方遣药,犹如点将用兵,少而精当。

  小编从《董氏儿科》一书中摘录了几个经典病案,来看看董氏儿科在当代的传承、发展与运用。

  【泄泻】病案举例

  钱某,男,2岁(暑湿弥漫)。

  初诊案语:患儿10天来连发高热T38. 89℃ ~39. 9℃,时微汗出,但热不退,便下溏绿酸臭,日四五次,小溲短赤、舌红苔腻,脘胀作恶。曾用抗生素、退热剂、消化剂及输液治疗均未见效。治以清暑化湿。

  处方:生石膏15克(先入),寒水石12克,清水豆卷12克,滑石10克(包),茯苓10克,银花6克,藿香5克,广木香3克,淡竹叶5克,陈皮3克,炒山楂10克。3剂。

  二诊:药后汗出较多,发热即和,舌苔亦薄,脘胀已瘥,吐恶偶作,纳谷一般,便溏次减,小溲较长,治以清暑化湿为主。

  处方:淡竹叶5克,银花5克,通草3克,获苓10克,六一散10克(包),广木香3克,泽泻10克,佩兰叶10克。3剂。

  服后病痊。

  [按]三石甘露饮为治温病暑湿方。此例发热泄泻,虽时非暑令,但其病机为湿热阻滞三焦。故以三石清三焦之热为主,银花、豆卷以助清热透邪,茯苓、藿香化湿辟浊,竹叶清热利尿,木香、陈皮、山楂和胃消食。3剂即汗出热平,胀瘥呕少,泄减溲通,乃暑湿渐清也,故续进化湿运脾,其泄即止矣。于此亦见古方今用之妙也。

  【哮喘】病案举例

  颜某,女,10岁。

  初诊案语:哮喘1年,不时举发,夜咳阵作,喉中痰鸣,鼻涕稀多,纳谷不香,二便尚调,舌苔白滑,质淡润,脉濡,治以化饮为上。

  处方:扶苓10克,桂枝3克,焦白术10克,清甘草3克,细辛1.5克,姜半夏10克,生姜2片,红枣3枚,麻黄3克。5剂。

  二诊:药后流涕已无,喉痰减少,咳嗽不多,唯汗出淋漓,舌苔薄润,续治以温化痰饮。

  处方:桂枝3克,焦白术10克,清甘草3克,姜半夏10克,杏仁6克,炙苏子5克,淡干姜1.5克,生姜2片,红枣3枚,炒白芍6克。5剂。

  药后咳痰已无,汗出减少,舌薄纳动,再以温阳和营调治数剂而安。

  [按]此患儿素有内饮,反复感邪,使之寒饮难化,故初以苓桂术甘等合小青龙汤加减使用,以温化散寒,此是将祛痰与杜痰二法融为一矣。二诊时涕已无,而痰鸣少,唯汗出淋漓,故使以苓桂术甘合桂枝汤,固卫和营兼化饮也,药后诸恙悉平,再以调治而安。从上案可知,临床之用,贵在辨证而圆活也。

  【腹痛】病案举例

  王某,男,9岁。

  初诊案语:患儿腹痛较剧,日夜发作,已有3天,且痛则拒按,腹部膨胀,食入即呕,便下秘结,形瘦神软,舌质淡润,西医诊为机械性肠梗阻(蛔虫型)曾服西药下虫药,未见下虫,腹痛依然,治亟须安蛔杀虫,温里下积。

  处方:乌梅6克,川椒目3克(炒出汗),胡连3克,雷丸10克,淡干姜3克,榧子肉10克,炒使君子10克,白芍10克,白芜荑10克,党参6克,另生军10克绞汁冲人。2剂因不能受药,药液由胃管灌入。

  二诊:服上药头汁后约30小时左右,即下蛔虫16条,数小时后又下蛔虫百余条,腹痛缓解而诸症悉平,再予异功散为主以调理脾胃为安。

  [按]本例虫积腹痛,已为绞结扰乱,故以乌梅丸为主治之。因虫得乌梅酸则伏;得胡连之苦则安。再兼使君子、雷丸、芜荑、榧子合力杀虫,芍药缓急止痛,姜椒温中散寒。而生军绞汁使腑气通利,加速下虫。少佐党参者,乃恐攻伐太猛,保护脾胃之气也。诸药合用,得其功也。

  【便秘】病案举例

  汤某,男,9岁。

  初诊案语:患儿便下秘结,一周一行,已有年余。平素喜食辛热之物,面色萎黄,纳少口渴不喜多饮,舌红苔少偏燥,脉细微数,治以生津润肠。并嘱忌食辛热炙煿之物,多食蔬菜纤维类食物。

  处方:大生地12克,元参10克,麦冬10克,肉苁蓉10克,火麻仁10克,生首乌10克,北沙参10克,石斛10克,郁李仁10克。4剂。

  二诊:药后便通1次,仍坚硬难下,此乃日久肠燥,当增以急润之。

  处方:元明粉4克(冲),白蜜1匙,生地12克,元参10克,麦冬10克,火麻仁10克,石斛10克,肉苁蓉10克,瓜娄仁10克,生甘草3克。4剂。

  三诊:药后每日大便, 溏稀酸味,舌苔薄红,纳谷一般,治以调养润下。

  处方:北沙参10克,川石斛10克,火麻仁10克,生怀山药10克,肉苁蓉10克,生甘草3克, 瓜蒌仁10克, 银花6克,扁豆衣10克。4剂。

  药后便通偏干,余症尚可,面色转润,以其病情已久,再以生津健牌润肠为主,调理数十剂而安。

  [按]此例患儿素体火旺,加之喜食辛热之物,以致灼津肠燥,便下秘结。用增液汤加咸润之品,药后便仍坚硬,乃日久津伤失濡,药力欠足也,故增以元明粉以急润之,促其肠道蠕动。服之4剂,便每日得通,但稀薄酸味,故撤去元明之急润之品,加以生怀山药、扁豆衣,健运而不碍之品,银花清肠之余热。再以4剂,便虽干但已通润,乃津液渐复也,因病情已久,故而再以生津健脾润肠之剂调理旬半以巩固之。

上课啦!听董幼祺讲授小儿用药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1-02-09 17:48:00

  上课啦!听董氏儿科传人,浙江省国医名师董幼祺讲小儿用药。

  小儿体质本弱,至阴至阳之体,用药要记住六字要诀:轻、巧、简、活、效、廉。

  听董教授讲授,了解董氏儿科的精秒之处。

  董氏中医儿科源远流长,已有几百年历史,从可查到的家谱,至今已有七代相传。特别是到了第四代传人董廷瑶,更是把董氏儿科的宝贵经验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总结,逐步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整的辨证思路、治疗方法,并在临床上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效果。

  董幼祺为董氏儿科第六代嫡系传人,浙江省国医名师。他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推理论病,推理论治。以董氏儿科辨治“九点”为要,选方遣药,犹如点将用兵,少而精当。

  小编从《董氏儿科》一书中摘录了几个经典病案,来看看董氏儿科在当代的传承、发展与运用。

  【泄泻】病案举例

  钱某,男,2岁(暑湿弥漫)。

  初诊案语:患儿10天来连发高热T38. 89℃ ~39. 9℃,时微汗出,但热不退,便下溏绿酸臭,日四五次,小溲短赤、舌红苔腻,脘胀作恶。曾用抗生素、退热剂、消化剂及输液治疗均未见效。治以清暑化湿。

  处方:生石膏15克(先入),寒水石12克,清水豆卷12克,滑石10克(包),茯苓10克,银花6克,藿香5克,广木香3克,淡竹叶5克,陈皮3克,炒山楂10克。3剂。

  二诊:药后汗出较多,发热即和,舌苔亦薄,脘胀已瘥,吐恶偶作,纳谷一般,便溏次减,小溲较长,治以清暑化湿为主。

  处方:淡竹叶5克,银花5克,通草3克,获苓10克,六一散10克(包),广木香3克,泽泻10克,佩兰叶10克。3剂。

  服后病痊。

  [按]三石甘露饮为治温病暑湿方。此例发热泄泻,虽时非暑令,但其病机为湿热阻滞三焦。故以三石清三焦之热为主,银花、豆卷以助清热透邪,茯苓、藿香化湿辟浊,竹叶清热利尿,木香、陈皮、山楂和胃消食。3剂即汗出热平,胀瘥呕少,泄减溲通,乃暑湿渐清也,故续进化湿运脾,其泄即止矣。于此亦见古方今用之妙也。

  【哮喘】病案举例

  颜某,女,10岁。

  初诊案语:哮喘1年,不时举发,夜咳阵作,喉中痰鸣,鼻涕稀多,纳谷不香,二便尚调,舌苔白滑,质淡润,脉濡,治以化饮为上。

  处方:扶苓10克,桂枝3克,焦白术10克,清甘草3克,细辛1.5克,姜半夏10克,生姜2片,红枣3枚,麻黄3克。5剂。

  二诊:药后流涕已无,喉痰减少,咳嗽不多,唯汗出淋漓,舌苔薄润,续治以温化痰饮。

  处方:桂枝3克,焦白术10克,清甘草3克,姜半夏10克,杏仁6克,炙苏子5克,淡干姜1.5克,生姜2片,红枣3枚,炒白芍6克。5剂。

  药后咳痰已无,汗出减少,舌薄纳动,再以温阳和营调治数剂而安。

  [按]此患儿素有内饮,反复感邪,使之寒饮难化,故初以苓桂术甘等合小青龙汤加减使用,以温化散寒,此是将祛痰与杜痰二法融为一矣。二诊时涕已无,而痰鸣少,唯汗出淋漓,故使以苓桂术甘合桂枝汤,固卫和营兼化饮也,药后诸恙悉平,再以调治而安。从上案可知,临床之用,贵在辨证而圆活也。

  【腹痛】病案举例

  王某,男,9岁。

  初诊案语:患儿腹痛较剧,日夜发作,已有3天,且痛则拒按,腹部膨胀,食入即呕,便下秘结,形瘦神软,舌质淡润,西医诊为机械性肠梗阻(蛔虫型)曾服西药下虫药,未见下虫,腹痛依然,治亟须安蛔杀虫,温里下积。

  处方:乌梅6克,川椒目3克(炒出汗),胡连3克,雷丸10克,淡干姜3克,榧子肉10克,炒使君子10克,白芍10克,白芜荑10克,党参6克,另生军10克绞汁冲人。2剂因不能受药,药液由胃管灌入。

  二诊:服上药头汁后约30小时左右,即下蛔虫16条,数小时后又下蛔虫百余条,腹痛缓解而诸症悉平,再予异功散为主以调理脾胃为安。

  [按]本例虫积腹痛,已为绞结扰乱,故以乌梅丸为主治之。因虫得乌梅酸则伏;得胡连之苦则安。再兼使君子、雷丸、芜荑、榧子合力杀虫,芍药缓急止痛,姜椒温中散寒。而生军绞汁使腑气通利,加速下虫。少佐党参者,乃恐攻伐太猛,保护脾胃之气也。诸药合用,得其功也。

  【便秘】病案举例

  汤某,男,9岁。

  初诊案语:患儿便下秘结,一周一行,已有年余。平素喜食辛热之物,面色萎黄,纳少口渴不喜多饮,舌红苔少偏燥,脉细微数,治以生津润肠。并嘱忌食辛热炙煿之物,多食蔬菜纤维类食物。

  处方:大生地12克,元参10克,麦冬10克,肉苁蓉10克,火麻仁10克,生首乌10克,北沙参10克,石斛10克,郁李仁10克。4剂。

  二诊:药后便通1次,仍坚硬难下,此乃日久肠燥,当增以急润之。

  处方:元明粉4克(冲),白蜜1匙,生地12克,元参10克,麦冬10克,火麻仁10克,石斛10克,肉苁蓉10克,瓜娄仁10克,生甘草3克。4剂。

  三诊:药后每日大便, 溏稀酸味,舌苔薄红,纳谷一般,治以调养润下。

  处方:北沙参10克,川石斛10克,火麻仁10克,生怀山药10克,肉苁蓉10克,生甘草3克, 瓜蒌仁10克, 银花6克,扁豆衣10克。4剂。

  药后便通偏干,余症尚可,面色转润,以其病情已久,再以生津健牌润肠为主,调理数十剂而安。

  [按]此例患儿素体火旺,加之喜食辛热之物,以致灼津肠燥,便下秘结。用增液汤加咸润之品,药后便仍坚硬,乃日久津伤失濡,药力欠足也,故增以元明粉以急润之,促其肠道蠕动。服之4剂,便每日得通,但稀薄酸味,故撤去元明之急润之品,加以生怀山药、扁豆衣,健运而不碍之品,银花清肠之余热。再以4剂,便虽干但已通润,乃津液渐复也,因病情已久,故而再以生津健脾润肠之剂调理旬半以巩固之。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1-2021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