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文娱
石勇寄书之谜
2021-02-20 07:34:23 稿源: 中国宁波网  

  石勇村店寄书,是在小说第三十五回。

  眼看着朝廷大军就要前来扫荡清风山,于是,宋江就带着清风山和后来收服的对影山的两路人马,打扮成收捕梁山泊的官军,前去投奔梁山。

  宋江自己则与燕顺一起先行一步,去给梁山报个信,以免引起梁山的误会,而花荣、秦明等其他人马则随后启程。

  宋江他们在路上走了两天,这天晌午走得困乏了,见官道边有一家酒店,于是,宋江就想去这家酒店里歇歇脚,顺便买些酒菜充充饥。就在这家酒店里,宋江遇到了石勇。

  小说写道,宋江和燕顺进入酒店看时,只见店里摆着三张大桌,其中一张大桌上坐着一个公人模样的人。

  宋江他们人多坐不下,便请酒保同那个公人模样的人商量一下,是否请他换张小桌子坐。

  酒保过去与那汉说道:“有劳上下,挪借这副大座头与里面两个官人的伴当坐一坐。”

  那汉不肯换,焦躁道:“也有个先来后到。甚么官人的伴当,要换座头!老爷不换!”

  燕顺听了,对宋江说道:“你看他无礼么!”

  宋江道:“由他便了,你也和他一般见识。”说着就把燕顺按在了座位上。

  这时,那汉就转过头来,看着宋江、燕顺两人冷笑。

  酒保没有办法,只好又赔着小心央那汉行个方便,换张小桌子坐坐。

  那汉听了大怒,拍着桌子道:“你这鸟男女,好不识人,欺负老爷独自一个,要换座头。便是赵官家,老爷也彆鸟不换。高则声,大脖子拳不认得你。”那话里的“彆”是“别”的异体字,也就是“另外”的意思。

  燕顺说道:“兀那汉子,你也鸟强,不换便罢,没可得鸟吓他。”

  那汉便跳起来,手里绰了条短棒,应道:“我自骂他,要你多管!老爷天下只让得两个人,其余的都把来做脚底下的泥。”

  宋江见那汉这样说,就问道:“你天下只让的那两个人?”

  那汉说一个是柴进,还有一个便是宋江:“老爷只除了这两个,便是大宋皇帝也不怕他。”

  这个不肯让座的汉子,便是石勇。因为石勇来郓城县投奔宋江不遇,宋清就请他带封家书,前往白虎山孔太公庄上寻找宋江。

  有些论者读到这里,就说这石勇寄书是宋江自导自演的一出好戏,宋江这样做的目的有二:一是安排石勇接头,从而可以借机不上梁山;二是通过石勇之口,来提高自己的江湖地位,给自己立立威。

  这样的说法,显然是不符合小说实际的。我们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投奔梁山是宋江的主意。

  清风寨反了花荣、秦明、黄信三员战将后,朝廷就要起兵清剿清风山,于是,宋江便提出了去梁山入伙的主张。

  宋江道:“自这南方有个去处,地名唤做梁山泊,方圆八百余里,中间宛子城、蓼儿洼,晁天王聚集着三五千军马,把住着水泊,官兵捕盗,不敢正眼觑他。我等何不收拾起人马,去那里入伙?”

  大伙儿听了,一致同意。

  路过对影山时,宋江又主动劝说吕方、郭盛两员小将,同去梁山聚义。

  小说写道:“宋江就说他两个撞筹入伙,辏队上梁山泊去,投奔晁盖聚义。两个欢天喜地,都依允了。”

  而且,宋江还就如何前往梁山作了具体的安排:“假如我这里有三五百人马投梁山泊去,他那里亦有探细的人,在四下里探听,倘或只道我们真是来收捕他,不是耍处。等我和燕顺先去报知了,你们随后却来,还作三起而行。”

  花荣、秦明道:“兄长高见,正是如此计较,陆续进程。兄长先行半日,我等催督人马,随后起身来。”

  可见,去梁山入伙的提议人是宋江,组织者也是宋江。如果没有在途中偶遇石勇,那么,宋江肯定是要上梁山的。具体请参阅《宋江不上梁山之谜》一文,在此不赘。

  其次,宋江没必要在燕顺面前摆出一副江湖大佬的架子。

  小说第七十一回梁山英雄排座次,燕顺排在地煞星第十四位,可见,燕顺的江湖地位并不高,影响力也很有限。而且,更为关键的是,当石勇在酒店碰见宋江的时候,宋江身边只有燕顺和十几个小喽啰。

  如果宋江真的是要借石勇之口来提高自己的江湖地位,那么,宋江完全可以等花荣、秦明他们都来了之后,再作这样的安排,那样的话效果显然会更好。

  可见,说宋江想借石勇之口来提高自己江湖地位的说法,是根本不成立的。

  第三,从时间的安排上来看,宋江也不可能让石勇在此见面。

  宋江带队离开清风山,在路上走了五七天后,来到了对影山。在对影山住了一天之后,再出发去梁山。两天后的晌午,宋江就在路边的酒店里碰到了石勇。

  如果说是宋江安排石勇在这个酒店里见面的,那么,在没有“置邮传命之人”(王望如评语)的当时,这只能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第四,从宋江见了石勇之后的表现来看,宋江并不知道石勇寄书这件事。理由如下:

  其一,宋江并不认识石勇,当然更不可能知道石勇寄书这件事了。

  我们为什么说宋江并不认识石勇呢?

  小说写道,宋江进了酒店之后,见石勇一个人就占了一张大桌子,所以,就专门看了石勇一眼。我们从宋江随后的一系列言谈举止来看,宋江显然是不认识石勇的。

  而石勇也不认识宋江,他不但当着宋江的面说自己天下最佩服的有两个人,其中一个便是宋江,而且,甚至当宋江亮明了自己的身份之后,石勇先是“相”了宋江一面,然后才拜倒在地。

  石勇这“相了一面”的动作,就生动写出了石勇对偶遇宋江的疑惑之情,因为石勇觉得天底下哪会有这样巧的事情?

  其二,读了家信之后,宋江是悲痛欲绝。

  小说写道:“宋江读罢,叫声苦,不知高低;自把胸脯捶将起来,自骂道:‘不孝逆子,做下非为,老父身亡,不能尽人子之道,畜生何异!’自把头去壁上磕撞,大哭起来……宋江哭得昏迷,半晌方才苏醒。”

  而且,宋江连酒食都不肯沾唇,便急着要回家奔丧。一直到了宋家庄张社长的酒店里,宋江仍是“容颜不乐,眼泪暗流”。

  如果宋江的这一切都是表演的话,那么,宋江肯定是个当之无愧的影帝了。

  其三,宋江是闻名江湖的“孝义黑三郎”,他断不会出此诈称父亲亡故的下策,做个不孝之子。

  宋江在宋家村见了张社长后,之所以会说出“家中官事且靠后,只有一个生身老父殁了,如何不烦恼?”这样的话来,之所以要取出家书给张社长看,说“兄弟宋清明明写道父亲于今年正月初头殁了,专等我归来奔丧”,只能说明宋江真的以为父亲亡故了。

  否则,宋江说出这样的话来,那真的是大逆不道,而他宋江也就不成其为宋江了。

  后来,当宋江明白了事情的真相之后,指着宋清所骂的那番话,就更表明了宋江的孝心:“你这忤逆畜生,是何道理!父亲见今在堂,如何却写书来戏弄我?教我两三遍自寻死处,一哭一个昏迷。你做这等不孝之子!”

  第五,从宋太公的言语来看,让石勇带信的人是宋太公。

  宋太公见宋江平安回来了,说道:“我儿不要焦躁,这个不干你兄弟之事。是我每日思量,要见你一面,因此教四郎只写道我殁了,你便归得快……又怕你一时被人撺掇,落草去了,做个不忠不孝的人,为此急急寄书去,唤你归家;又得柴大官人那里来的石勇,寄书去与你。这件事尽都是我主意,不干四郎之事。”

  可见,石勇寄书的策划人是宋太公,实施者是宋清,与宋江无涉。

  最后,我们再来说说宋江回家奔丧为什么不骑马呢?各位看官知道,宋江原先是骑着马的,小说里有两处写到了宋江的马。

  一处是离开对影山时,小说写道,“且不说对影山人马陆续登程,只说宋江和燕顺各骑了马,带领随行十数人,先投梁山泊来。”

  还有一处是宋江回家奔丧后,小说写道,“且说燕顺同石勇……还了酒钱,却教石勇骑了宋江的马。”

  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宋江要急着回家去奔丧,为什么就不骑马呢?

  宋江之所以不骑马,其实是有道理的。在宋朝时,马匹是相当稀缺的。所以,当时人们的出行选择,更多的是骑驴。

  如陆游《野兴》有“闷呼赤脚行沽酒,出遣苍头旋僦驴”句,《剑门道中遇微雨》有“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句。而《清明上河图》《寒林骑驴图》《溪山行旅图》《江山秋色图》等宋画,则都十分形象地描绘了当时社会骑驴出行的现象。

  可以这样说,在宋朝时你如果骑着一匹高头大马招摇过市,那么,那回头率肯定是高得不得了。

  所以,宋江以前当押司时可以骑马,冒充收捕草寇的官军时也可以骑马,但是,当他以一个戴罪之人的身份,潜回家里奔丧的时候,那是绝对不能骑马的,否则,这个目标可就不是一般的大了。

  所以,宋江得知父亲亡故的消息后,虽然急得“酒食都不肯沾唇”,“恨不得一步跨到家中”,却只能舍马步行,跑着回家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小说编写者高超的细节描写水平。

  □胡杨

编辑: 李霞君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0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石勇寄书之谜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1-02-20 07:34:23

  石勇村店寄书,是在小说第三十五回。

  眼看着朝廷大军就要前来扫荡清风山,于是,宋江就带着清风山和后来收服的对影山的两路人马,打扮成收捕梁山泊的官军,前去投奔梁山。

  宋江自己则与燕顺一起先行一步,去给梁山报个信,以免引起梁山的误会,而花荣、秦明等其他人马则随后启程。

  宋江他们在路上走了两天,这天晌午走得困乏了,见官道边有一家酒店,于是,宋江就想去这家酒店里歇歇脚,顺便买些酒菜充充饥。就在这家酒店里,宋江遇到了石勇。

  小说写道,宋江和燕顺进入酒店看时,只见店里摆着三张大桌,其中一张大桌上坐着一个公人模样的人。

  宋江他们人多坐不下,便请酒保同那个公人模样的人商量一下,是否请他换张小桌子坐。

  酒保过去与那汉说道:“有劳上下,挪借这副大座头与里面两个官人的伴当坐一坐。”

  那汉不肯换,焦躁道:“也有个先来后到。甚么官人的伴当,要换座头!老爷不换!”

  燕顺听了,对宋江说道:“你看他无礼么!”

  宋江道:“由他便了,你也和他一般见识。”说着就把燕顺按在了座位上。

  这时,那汉就转过头来,看着宋江、燕顺两人冷笑。

  酒保没有办法,只好又赔着小心央那汉行个方便,换张小桌子坐坐。

  那汉听了大怒,拍着桌子道:“你这鸟男女,好不识人,欺负老爷独自一个,要换座头。便是赵官家,老爷也彆鸟不换。高则声,大脖子拳不认得你。”那话里的“彆”是“别”的异体字,也就是“另外”的意思。

  燕顺说道:“兀那汉子,你也鸟强,不换便罢,没可得鸟吓他。”

  那汉便跳起来,手里绰了条短棒,应道:“我自骂他,要你多管!老爷天下只让得两个人,其余的都把来做脚底下的泥。”

  宋江见那汉这样说,就问道:“你天下只让的那两个人?”

  那汉说一个是柴进,还有一个便是宋江:“老爷只除了这两个,便是大宋皇帝也不怕他。”

  这个不肯让座的汉子,便是石勇。因为石勇来郓城县投奔宋江不遇,宋清就请他带封家书,前往白虎山孔太公庄上寻找宋江。

  有些论者读到这里,就说这石勇寄书是宋江自导自演的一出好戏,宋江这样做的目的有二:一是安排石勇接头,从而可以借机不上梁山;二是通过石勇之口,来提高自己的江湖地位,给自己立立威。

  这样的说法,显然是不符合小说实际的。我们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投奔梁山是宋江的主意。

  清风寨反了花荣、秦明、黄信三员战将后,朝廷就要起兵清剿清风山,于是,宋江便提出了去梁山入伙的主张。

  宋江道:“自这南方有个去处,地名唤做梁山泊,方圆八百余里,中间宛子城、蓼儿洼,晁天王聚集着三五千军马,把住着水泊,官兵捕盗,不敢正眼觑他。我等何不收拾起人马,去那里入伙?”

  大伙儿听了,一致同意。

  路过对影山时,宋江又主动劝说吕方、郭盛两员小将,同去梁山聚义。

  小说写道:“宋江就说他两个撞筹入伙,辏队上梁山泊去,投奔晁盖聚义。两个欢天喜地,都依允了。”

  而且,宋江还就如何前往梁山作了具体的安排:“假如我这里有三五百人马投梁山泊去,他那里亦有探细的人,在四下里探听,倘或只道我们真是来收捕他,不是耍处。等我和燕顺先去报知了,你们随后却来,还作三起而行。”

  花荣、秦明道:“兄长高见,正是如此计较,陆续进程。兄长先行半日,我等催督人马,随后起身来。”

  可见,去梁山入伙的提议人是宋江,组织者也是宋江。如果没有在途中偶遇石勇,那么,宋江肯定是要上梁山的。具体请参阅《宋江不上梁山之谜》一文,在此不赘。

  其次,宋江没必要在燕顺面前摆出一副江湖大佬的架子。

  小说第七十一回梁山英雄排座次,燕顺排在地煞星第十四位,可见,燕顺的江湖地位并不高,影响力也很有限。而且,更为关键的是,当石勇在酒店碰见宋江的时候,宋江身边只有燕顺和十几个小喽啰。

  如果宋江真的是要借石勇之口来提高自己的江湖地位,那么,宋江完全可以等花荣、秦明他们都来了之后,再作这样的安排,那样的话效果显然会更好。

  可见,说宋江想借石勇之口来提高自己江湖地位的说法,是根本不成立的。

  第三,从时间的安排上来看,宋江也不可能让石勇在此见面。

  宋江带队离开清风山,在路上走了五七天后,来到了对影山。在对影山住了一天之后,再出发去梁山。两天后的晌午,宋江就在路边的酒店里碰到了石勇。

  如果说是宋江安排石勇在这个酒店里见面的,那么,在没有“置邮传命之人”(王望如评语)的当时,这只能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第四,从宋江见了石勇之后的表现来看,宋江并不知道石勇寄书这件事。理由如下:

  其一,宋江并不认识石勇,当然更不可能知道石勇寄书这件事了。

  我们为什么说宋江并不认识石勇呢?

  小说写道,宋江进了酒店之后,见石勇一个人就占了一张大桌子,所以,就专门看了石勇一眼。我们从宋江随后的一系列言谈举止来看,宋江显然是不认识石勇的。

  而石勇也不认识宋江,他不但当着宋江的面说自己天下最佩服的有两个人,其中一个便是宋江,而且,甚至当宋江亮明了自己的身份之后,石勇先是“相”了宋江一面,然后才拜倒在地。

  石勇这“相了一面”的动作,就生动写出了石勇对偶遇宋江的疑惑之情,因为石勇觉得天底下哪会有这样巧的事情?

  其二,读了家信之后,宋江是悲痛欲绝。

  小说写道:“宋江读罢,叫声苦,不知高低;自把胸脯捶将起来,自骂道:‘不孝逆子,做下非为,老父身亡,不能尽人子之道,畜生何异!’自把头去壁上磕撞,大哭起来……宋江哭得昏迷,半晌方才苏醒。”

  而且,宋江连酒食都不肯沾唇,便急着要回家奔丧。一直到了宋家庄张社长的酒店里,宋江仍是“容颜不乐,眼泪暗流”。

  如果宋江的这一切都是表演的话,那么,宋江肯定是个当之无愧的影帝了。

  其三,宋江是闻名江湖的“孝义黑三郎”,他断不会出此诈称父亲亡故的下策,做个不孝之子。

  宋江在宋家村见了张社长后,之所以会说出“家中官事且靠后,只有一个生身老父殁了,如何不烦恼?”这样的话来,之所以要取出家书给张社长看,说“兄弟宋清明明写道父亲于今年正月初头殁了,专等我归来奔丧”,只能说明宋江真的以为父亲亡故了。

  否则,宋江说出这样的话来,那真的是大逆不道,而他宋江也就不成其为宋江了。

  后来,当宋江明白了事情的真相之后,指着宋清所骂的那番话,就更表明了宋江的孝心:“你这忤逆畜生,是何道理!父亲见今在堂,如何却写书来戏弄我?教我两三遍自寻死处,一哭一个昏迷。你做这等不孝之子!”

  第五,从宋太公的言语来看,让石勇带信的人是宋太公。

  宋太公见宋江平安回来了,说道:“我儿不要焦躁,这个不干你兄弟之事。是我每日思量,要见你一面,因此教四郎只写道我殁了,你便归得快……又怕你一时被人撺掇,落草去了,做个不忠不孝的人,为此急急寄书去,唤你归家;又得柴大官人那里来的石勇,寄书去与你。这件事尽都是我主意,不干四郎之事。”

  可见,石勇寄书的策划人是宋太公,实施者是宋清,与宋江无涉。

  最后,我们再来说说宋江回家奔丧为什么不骑马呢?各位看官知道,宋江原先是骑着马的,小说里有两处写到了宋江的马。

  一处是离开对影山时,小说写道,“且不说对影山人马陆续登程,只说宋江和燕顺各骑了马,带领随行十数人,先投梁山泊来。”

  还有一处是宋江回家奔丧后,小说写道,“且说燕顺同石勇……还了酒钱,却教石勇骑了宋江的马。”

  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宋江要急着回家去奔丧,为什么就不骑马呢?

  宋江之所以不骑马,其实是有道理的。在宋朝时,马匹是相当稀缺的。所以,当时人们的出行选择,更多的是骑驴。

  如陆游《野兴》有“闷呼赤脚行沽酒,出遣苍头旋僦驴”句,《剑门道中遇微雨》有“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句。而《清明上河图》《寒林骑驴图》《溪山行旅图》《江山秋色图》等宋画,则都十分形象地描绘了当时社会骑驴出行的现象。

  可以这样说,在宋朝时你如果骑着一匹高头大马招摇过市,那么,那回头率肯定是高得不得了。

  所以,宋江以前当押司时可以骑马,冒充收捕草寇的官军时也可以骑马,但是,当他以一个戴罪之人的身份,潜回家里奔丧的时候,那是绝对不能骑马的,否则,这个目标可就不是一般的大了。

  所以,宋江得知父亲亡故的消息后,虽然急得“酒食都不肯沾唇”,“恨不得一步跨到家中”,却只能舍马步行,跑着回家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小说编写者高超的细节描写水平。

  □胡杨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李霞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