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奋斗40多年她用双手诠释勤劳致富
2021-04-28 07:08: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仇明丽和其他志愿者一起进行社区服务。通讯员供图

  “我去居民家打扫卫生,每天早上做两小时,闲着也是闲着,能干一天是一天!”在鄞州区东柳街道园丁社区,记者见到仇明丽时,她正风尘仆仆地“打工”回来。

  今年61岁的她,以前是一名普通的纺纱女工,现在成了社区的志愿者。平日里,她每天还花一两个小时做钟点工,根本停不下来。

  奋斗40多年,她用双手诠释了勤劳致富。“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想想以前的苦日子,现在我已经很知足了。”仇明丽笑着说,“别人是活到老,学到老,我是活到老,干到老!”

  一边读书一边打工

  清贫日子难不倒勤劳的人

  1961年,仇明丽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父母靠务农为生,家里还有3个兄弟姐妹。

  “当时一日三餐只能喝喝粥,买菜钱有时还要问邻居借。”仇明丽说,那时一家6口挤在一个只有一层的小平房里。因为空间拥挤,房间里只能放下桌椅。

  为了改善家里生活条件,从读初中起,仇明丽就开始打工补贴家用。每天一放学,她就赶回家纺纱、绣花,加工一个产品赚几分钱,几个月下来,勤快的仇明丽可以赚100元。

  打工赚来的钱,除了用于补贴家里之外,也承担了仇明丽一部分的学费。在仇明丽的记忆里,每天晚上打工之余,她还会挤出点时间来读书,“那时作业不是很多,打工和学习还是可以兼顾的。”家里的4个孩子中,仇明丽是学习最好的那个,一直读到了高中。

  高中毕业之后,仇明丽来到当时位于潘火的一家纺纱厂上班。有了固定收入来源,仇明丽一家就向大队借了点钱,拆掉了原来的小平房,盖起了一间简单的两层小楼。“一层有两个房间,一家人住终于不再那么挤了。”仇明丽说。

  1987年仇明丽结婚,跟随丈夫来到了矮柳村。“那时结婚的婚房也是我们自己盖的。”仇明丽说,虽然结婚前已经在工厂里上班,但因为没攒下什么钱,日子依然清贫。不过清贫日子难不倒勤劳的仇明丽,夫妻二人就去附近的工地找了些石头,打算自己建房子。“我们自己打地基,自己琢磨怎么建。每天去村里收集点边角料,很快也就盖起来了。”一年后,夫妻二人造起了一个两层的小楼,简单添置了点家具,一个小家也就形成了。

    仇明丽的志愿者团队。通讯员供图

  一天工作16个小时

  住上了心仪的套房

  到了1991年,纺纱厂被土地征用,仇明丽来到了张斌桥锁厂上班。在锁厂的十几年,因为仇明丽勤劳能干,生活慢慢有了好转。

  “那时我是我们工厂里每个月钱赚得最多的。”刚到锁厂,因为能干,仇明丽很快在厂里出了名。很多时候她都是早上6点出门,工作到晚上10点才回家。按当时的标准,工厂员工平均工资是500元,但仇明丽往往能做到1000多元。

  “最多的时候我一天可以做1000多个锁的零部件。”因为动作快,产品质量过关,当时的厂长、车间主任都对仇明丽赏识有加,很多样品也让仇明丽加工。由于产品做得出色,以及工作努力,1992年到1996年,仇明丽每年都被评为优秀员工,成为大家的学习榜样,“很多工人听说厂里来了个很能干的人,还纷纷跑来车间看看。”

  勤劳之余,仇明丽格外省吃俭用。旧衣服一穿就是好几年,也不出门旅游,一日三餐尽量吃素。“那时觉得能攒一点是一点。看着积蓄多起来了,日子也就有盼头了。”仇明丽说。

  到了2000年,随着拆迁,仇明丽的生活再次发生了变化。矮柳村拆迁建起了园丁社区,仇明丽家的小楼变成了一套90平方米的住房。

  “有三个房间,一个卫生间,还有书房。搬新家的时候我就带了点嫁妆和衣服,旧家具我都扔了。”说起当时搬家的情形,仇明丽笑了起来,“当时打工攒下了2万元,我都拿出来装修房子了,还花9000元买了一个红木沙发。”直到现在,仇明丽家里还保留着这个红木沙发,说起来也很感慨。

  老旧小区迎来蝶变

  发动居民动手打造家园

  搬入园丁社区后,仇明丽就来到社区老年室上班,主要从事志愿活动。“当时这是一个公益性的岗位,主要工作是在社区做志愿者。”那时虽然社区刚成立,但社区广场活动很多,仇明丽就跑去现场维护秩序。之后,随着社区入住的人越来越多,活动也日渐增加,仇明丽一人忙不过来,她就主动请缨,担负起了组织志愿者的任务。

  “在组织的过程中,认识了社区里的很多人,也有了很多志同道合的伙伴。”仇明丽说,当时是挨家挨户去敲门认识,拿个小本本记下相关信息,这样需要居民来做志愿者的时候,谁能来,心里也就有谱了。

  2010年,儿子去部队当兵,仇明丽也到了退休年龄,时间更充裕了。闲不下来的仇明丽下定决心要继续为社区出一份力。

  退休的日子里,她是社区的志愿者,平安巡逻、人口普查、垃圾分类……十多年来,社区大大小小的事她都会参加。慢慢地,仇明丽跟社区大多数人都熟了,大家也都喜欢称她为“社区管家婆”。

  现在的仇明丽不再需要小本本了,在她的脑海中已经有了一个志愿者名单,社区一有需要,她打个电话就把大家都召集起来。“好多人跟着我做志愿服务十几年了,大家都习惯了。”目前,仇明丽的志愿团队已经有了18个固定的志愿者。

  志愿服务之余,仇明丽还会带着社区的老人跳跳健身操,参加各种文艺活动。前段时间,仇明丽所在的社区舞蹈队还参加了市里的比赛,拿了优胜奖。

  如今,园丁社区已是20年的老旧社区,小区在今年初启动了改造计划。仇明丽知道后,马上加入征集改造意见的队伍,同时还带上了其他志愿者一起向居民征求改造意见,一同协助社区来打造自己的家园,“大家一起出谋划策,小区才会更好嘛。”

  前段日子,仇明丽还去了东钱湖城杨村,看到村里改造的景象,她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们的村道弄得很漂亮,感觉我们也可以学习一下,还有小区一些陈旧的设施可以翻新一下……”说起小区改造,仇明丽滔滔不绝。

  “我就是一个闲不下来的人,每天一定要找点事做做。以前忙着打工,现在忙着做志愿服务,不过生活越来越好,做事也是越做越开心了。”对于现在的生活,仇明丽乐在其中。

  宁波晚报记者王悦宁通讯员赵美鋆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1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奋斗40多年她用双手诠释勤劳致富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1-04-28 07:08:00

  仇明丽和其他志愿者一起进行社区服务。通讯员供图

  “我去居民家打扫卫生,每天早上做两小时,闲着也是闲着,能干一天是一天!”在鄞州区东柳街道园丁社区,记者见到仇明丽时,她正风尘仆仆地“打工”回来。

  今年61岁的她,以前是一名普通的纺纱女工,现在成了社区的志愿者。平日里,她每天还花一两个小时做钟点工,根本停不下来。

  奋斗40多年,她用双手诠释了勤劳致富。“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想想以前的苦日子,现在我已经很知足了。”仇明丽笑着说,“别人是活到老,学到老,我是活到老,干到老!”

  一边读书一边打工

  清贫日子难不倒勤劳的人

  1961年,仇明丽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父母靠务农为生,家里还有3个兄弟姐妹。

  “当时一日三餐只能喝喝粥,买菜钱有时还要问邻居借。”仇明丽说,那时一家6口挤在一个只有一层的小平房里。因为空间拥挤,房间里只能放下桌椅。

  为了改善家里生活条件,从读初中起,仇明丽就开始打工补贴家用。每天一放学,她就赶回家纺纱、绣花,加工一个产品赚几分钱,几个月下来,勤快的仇明丽可以赚100元。

  打工赚来的钱,除了用于补贴家里之外,也承担了仇明丽一部分的学费。在仇明丽的记忆里,每天晚上打工之余,她还会挤出点时间来读书,“那时作业不是很多,打工和学习还是可以兼顾的。”家里的4个孩子中,仇明丽是学习最好的那个,一直读到了高中。

  高中毕业之后,仇明丽来到当时位于潘火的一家纺纱厂上班。有了固定收入来源,仇明丽一家就向大队借了点钱,拆掉了原来的小平房,盖起了一间简单的两层小楼。“一层有两个房间,一家人住终于不再那么挤了。”仇明丽说。

  1987年仇明丽结婚,跟随丈夫来到了矮柳村。“那时结婚的婚房也是我们自己盖的。”仇明丽说,虽然结婚前已经在工厂里上班,但因为没攒下什么钱,日子依然清贫。不过清贫日子难不倒勤劳的仇明丽,夫妻二人就去附近的工地找了些石头,打算自己建房子。“我们自己打地基,自己琢磨怎么建。每天去村里收集点边角料,很快也就盖起来了。”一年后,夫妻二人造起了一个两层的小楼,简单添置了点家具,一个小家也就形成了。

    仇明丽的志愿者团队。通讯员供图

  一天工作16个小时

  住上了心仪的套房

  到了1991年,纺纱厂被土地征用,仇明丽来到了张斌桥锁厂上班。在锁厂的十几年,因为仇明丽勤劳能干,生活慢慢有了好转。

  “那时我是我们工厂里每个月钱赚得最多的。”刚到锁厂,因为能干,仇明丽很快在厂里出了名。很多时候她都是早上6点出门,工作到晚上10点才回家。按当时的标准,工厂员工平均工资是500元,但仇明丽往往能做到1000多元。

  “最多的时候我一天可以做1000多个锁的零部件。”因为动作快,产品质量过关,当时的厂长、车间主任都对仇明丽赏识有加,很多样品也让仇明丽加工。由于产品做得出色,以及工作努力,1992年到1996年,仇明丽每年都被评为优秀员工,成为大家的学习榜样,“很多工人听说厂里来了个很能干的人,还纷纷跑来车间看看。”

  勤劳之余,仇明丽格外省吃俭用。旧衣服一穿就是好几年,也不出门旅游,一日三餐尽量吃素。“那时觉得能攒一点是一点。看着积蓄多起来了,日子也就有盼头了。”仇明丽说。

  到了2000年,随着拆迁,仇明丽的生活再次发生了变化。矮柳村拆迁建起了园丁社区,仇明丽家的小楼变成了一套90平方米的住房。

  “有三个房间,一个卫生间,还有书房。搬新家的时候我就带了点嫁妆和衣服,旧家具我都扔了。”说起当时搬家的情形,仇明丽笑了起来,“当时打工攒下了2万元,我都拿出来装修房子了,还花9000元买了一个红木沙发。”直到现在,仇明丽家里还保留着这个红木沙发,说起来也很感慨。

  老旧小区迎来蝶变

  发动居民动手打造家园

  搬入园丁社区后,仇明丽就来到社区老年室上班,主要从事志愿活动。“当时这是一个公益性的岗位,主要工作是在社区做志愿者。”那时虽然社区刚成立,但社区广场活动很多,仇明丽就跑去现场维护秩序。之后,随着社区入住的人越来越多,活动也日渐增加,仇明丽一人忙不过来,她就主动请缨,担负起了组织志愿者的任务。

  “在组织的过程中,认识了社区里的很多人,也有了很多志同道合的伙伴。”仇明丽说,当时是挨家挨户去敲门认识,拿个小本本记下相关信息,这样需要居民来做志愿者的时候,谁能来,心里也就有谱了。

  2010年,儿子去部队当兵,仇明丽也到了退休年龄,时间更充裕了。闲不下来的仇明丽下定决心要继续为社区出一份力。

  退休的日子里,她是社区的志愿者,平安巡逻、人口普查、垃圾分类……十多年来,社区大大小小的事她都会参加。慢慢地,仇明丽跟社区大多数人都熟了,大家也都喜欢称她为“社区管家婆”。

  现在的仇明丽不再需要小本本了,在她的脑海中已经有了一个志愿者名单,社区一有需要,她打个电话就把大家都召集起来。“好多人跟着我做志愿服务十几年了,大家都习惯了。”目前,仇明丽的志愿团队已经有了18个固定的志愿者。

  志愿服务之余,仇明丽还会带着社区的老人跳跳健身操,参加各种文艺活动。前段时间,仇明丽所在的社区舞蹈队还参加了市里的比赛,拿了优胜奖。

  如今,园丁社区已是20年的老旧社区,小区在今年初启动了改造计划。仇明丽知道后,马上加入征集改造意见的队伍,同时还带上了其他志愿者一起向居民征求改造意见,一同协助社区来打造自己的家园,“大家一起出谋划策,小区才会更好嘛。”

  前段日子,仇明丽还去了东钱湖城杨村,看到村里改造的景象,她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们的村道弄得很漂亮,感觉我们也可以学习一下,还有小区一些陈旧的设施可以翻新一下……”说起小区改造,仇明丽滔滔不绝。

  “我就是一个闲不下来的人,每天一定要找点事做做。以前忙着打工,现在忙着做志愿服务,不过生活越来越好,做事也是越做越开心了。”对于现在的生活,仇明丽乐在其中。

  宁波晚报记者王悦宁通讯员赵美鋆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