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五问宁波中医药发展:如何大力弘扬地域中医药文化?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1-07-20 15:40:00

  中国宁波网记者 孙佳丽 陈敏 厉晓杭

  为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播,7月7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宣部等五部门公布《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提出“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精髓”等四方面重点任务,让中医药进一步融入大众生活。这表明了国家举全社会之力普及中医药文化的决心,也说明中医药文化的地位和价值已越来越得到国家的肯定。

  宁波地域中医药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既有中医药文化共性,又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独特价值。如何深入发掘宁波地域中医药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已成为宁波打造中医药强市亟待破解的重要命题。

  当务之急,需要高度重视中医药文化建设

  在加快建设中医药强市过程中,中医药文化不可缺失,因为它是中医药的根和魂。

  中医药学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而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学发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的总和,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思想和方法体系。它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与京剧、书法齐名,是三大国粹之一。

  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传统医学,但经过历史的大浪淘沙,为什么只有中医药最具生命力,至今还在为人类健康服务?根本原因就是中医药承载着中华文化的基因,流淌着中华文化的血液,体现着中华文化的本质特征。

  在采访中,许多中医药界人士认为,宁波地域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源于中医药文化,又形成了宁波的地域特色。经初步梳理,包括天人合一、辨证施治的治疗文化以及博采众长、兼容并蓄的创新文化,以药济世、兴业立身的药商文化,大医精诚、医者仁心的医德文化等。

  宁波作为历史文化名邦,历代中医药名家辈出,如完善命门学说的明代大家赵献可,清代的伤寒大家柯韵伯,还有流传至今的中医各科流派,如范氏内科、董氏儿科、宋氏妇科、陆氏伤科、严氏外科、钟氏内科和张氏内科等。这些名家不但以高超的医术,在杏林独树一帜,同时也形成了独特的治病理念,造就了宁波的地域中医药文化。当代药学家屠呦呦带领团队创制了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现在,位于开明街的屠呦呦旧居陈列馆也成了宁波亟待开发的中医药文化资源。

  当然,最为宁波人熟知的,还是宁波人以药济世、兴业立身的药商文化。

  这段时间,位于慈城符卿第的慈城药商博物馆迎来了好多游客。博物馆内展示的传统药铺、中医诊室、慈城国药商帮纪念室、魏长春和冯根生纪念室、中草药展示等内容,勾勒出慈城药商的变迁轨迹。

  北京同仁堂,天津达仁堂,广州敬修堂,上海冯存仁堂、童涵春堂等数十家赫赫有名的百年老药店,都是慈城人创办或经营的;被誉为江南药王的杭州胡庆余堂掌门人冯根生,也是慈城人。

  海曙区药行街见证了这一切。1929年,药皇殿门口的砌街因中药商铺聚集而改名为药行街。20世纪初,药行街盛极一时,曾一度成为全国中药转运集散中心、东南药材中心。

  宁波还是“浙八味”中浙贝母和麦冬的主产地:清康熙年间,章水一带就凭借先天优质的土壤、适宜的气候等环境人工种植浙贝母。慈溪产浙麦冬的栽培历史更是在600年前就有种植的记录,清朝末期还运销香港,日本乃东南亚等地。

  由此可见,进一步发掘、传承和发展宁波地域中医药文化,已成为挖掘城市历史、体会城市内涵、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打造中医药强市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关专家认为,目前无论是管理层面还是社会各界,对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精髓,传承与发展中医药文化的国家战略意义和重大现实意义认识还没有到位。中医药发展到如今,其文化价值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尤其是中医药文化体系建设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就宁波而言,目前对地域中医药文化资源现状还没有廓清,对地域中医药文化内涵理念进行时代化、大众化、创新性的阐释工作还没有摆上议事日程,中医药文化产业还没有真正起步,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尚在襁褓中。因此,发掘宁波地域中医药文化资源,推进中医药文化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

  政府推动,加快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为进一步推动中医药文化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今年2月召开的宁波市中医药大会提出,要注重宣传引导,弘扬传播中医药健康文化,发挥中医药治未病的主导作用,引导广大群众了解中医药、支持中医药,推动中医药在健康文化传播上有新氛围。

  业内人士认为,发掘宁波地域中医药文化,当前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举全社会之力,加快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推动中医药文化贯穿国民教育,融入生产生活,促进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中医药振兴发展、健康宁波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动力。

  具体地说,首先要挖掘中医药文化精髓,包括地域中医药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业内人士建议,要深入开展传统医药类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保护和传承,加强中医药文物、古迹和中医药老字号的保护利用,确立地域中医药文化精神标识,同时做好地域中医药文化资源挖掘整理,凝练推出一批具有地域中医药特色和浓厚底蕴的中医药典故和宁波名家故事,并进行广泛传播。要像民族歌剧《呦呦鹿鸣》那样,运用市民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现代化表达形式,创作一批面向不同受众的中医药文化作品。

  要大力推动中医药回归市民的日常生活。深入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通过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中医中药城乡行等活动,通过推广养成如夏贴三伏贴、冬吃膏方等地域节气养生的生活习惯,提升群众的中医药健康素养,让中医药成为宁波人的健康生活方式。

  正如名老中医王晖所言,要让中医药进入社区、进入农村、进入家庭,普惠人民群众,让人民群众感觉到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使中医药文化更加接地气。他建议,政府和媒体要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加大宣传,让中医药正能量家喻户晓,让岐黄之光照亮甬城,也为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发展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

  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洪波对此十分赞同,她表示,中医生活化是地域中医药文化的重要体现。“在现实生活中,中医药处处发挥作用。尤其是现在,大家倡导健康养生理念,如部分常见病可以通过药膳调治,即’寓医于食’’药食同源’。”洪波告诉记者,她还自创了一套符合脏腑经络学的督脉操,简单易学,还能宣畅阳经之气血,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练习。

  此外,还要扎实推进中医药健康素养提升工程,加强中医药传播队伍、网络和平台建设,加强医疗机构中医药文化阵地建设,引导公民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并鼓励高等院校、医药企业和社会力量建设中医药博物馆、中草药博览园、中医药文化体验场馆等。尤其要将地域中医药文化作为宁波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中小学生了解地域中医药文化的重要价值。

  社会协同,探索地域中医药文化发展新路径

  宁波地域中医药文化根植于宁波优秀传统文化土壤,体现着宁波人民自古以来的哲学智慧和文化基因,是甬城发展史上不可丢弃的瑰宝。随着自上而下推动中医药发展,宁波社会各界也在积极探索推动地域中医药文化发展的措施和路径。

  慈溪市鸣鹤古镇每年会组织古镇养生旅游节、鸣鹤名中医专家义诊、鸣鹤国药论坛、鸣鹤国药膏方节等活动。将廿十四间走马楼老宅布展为慈溪国药人文展示馆,重修古镇东入口药王殿,以国药装饰为元素,将当归等中草药揉搓成装修材料融入到精品民宿打造中。以国药膳食为载体,研制开发杨梅酥等养生糕点;以百草园为模版,在湖滨广场等景区主要节点种植银杏等中草药植物,逐步营造国药氛围……

  慈城一直没有歇下呼唤药商回归的步伐,一方面组成慈城药商文化研究课题组,对慈城国药业历史渊源、形成、发展,国药业的代表人物进行系统梳理,另一方面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以八大堂号为主的中医药店铺,举办中医中药院士论坛,发展国药的当代价值,促进中医药与休闲旅游融合发展。

  坐落于郡庙天封塔历史文化街区的宁波市中医药特色街区项目也在稳步推进中。目前,街区内城隍庙、屠呦呦旧居陈列馆已对外开放,一期项目预计于今年底投入运营。

  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投入200万元,专门设立了以中医药传统文化为主题的中药标本馆。该馆拥有包括珍稀名贵中药标本、常用中药标本、浙江省特色中药标本、海洋类中药标本等各类展品3500多件,为普及中医药知识提供了有效载体。

  “地域中医药文化是宁波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挖掘和弘扬地域中医药文化就是在挖掘和弘扬宁波传统文化,不仅有历史意义,也有现实意义。”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陈厥祥说。

  他认为,宁波弘扬地域中医药文化,一个重要目的在于把宁波传统中医药文化转化为现实的经济资源,要呼唤老一代宁波药商后人回到家乡,发展以中医药为基础的大健康产业,包括药材的原生态种植、中药饮片的加工炮制、中成药的研发创新以及康养产业等,让中医药文化成为城市专属名片。

  下阶段的路怎么走,许多地方已有初步规划。

  慈城将进一步挖掘弘扬慈城的药商文化,从旅游和健康产业两个领域为着入点,把药商故里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健康文化体验、中医药养生保健、观光旅游、休闲度假融合发展示范区。

  宁波慈溪农旅集团计划以“国药”为主题,将鸣鹤古镇打造成面向宁波、长三角乃至全国的集“国药文化、旅游度假、都市农业、养生养老”产业于一体的国药康养古镇,并发展熔传统中医药文化展示、中医药景观观赏、中医药调理疗养服务等功能于一炉的健康产业。

  药行街正围绕“一街一坊一广场”的格局,立足以诊疗中心、文化中心、交流中心、交易中心四大功能为发展定位,努力打造成为宁波城市对外文化交流的新名片。

  业内人士建议,由于中医药文化具有面向更为广泛的普通人群的特点,因此广大市民也要主动增强传承发展地域中医药文化的自觉意识,科学了解健康与疾病,把中医药文化精髓,地域中医药文化的独特价值转化为自己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将这一瑰宝传承发展下去。

五问宁波中医药发展:如何大力弘扬地域中医药文化?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1-07-20 15:40:00

  中国宁波网记者 孙佳丽 陈敏 厉晓杭

  为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播,7月7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宣部等五部门公布《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提出“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精髓”等四方面重点任务,让中医药进一步融入大众生活。这表明了国家举全社会之力普及中医药文化的决心,也说明中医药文化的地位和价值已越来越得到国家的肯定。

  宁波地域中医药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既有中医药文化共性,又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独特价值。如何深入发掘宁波地域中医药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已成为宁波打造中医药强市亟待破解的重要命题。

  当务之急,需要高度重视中医药文化建设

  在加快建设中医药强市过程中,中医药文化不可缺失,因为它是中医药的根和魂。

  中医药学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而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学发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的总和,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思想和方法体系。它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与京剧、书法齐名,是三大国粹之一。

  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传统医学,但经过历史的大浪淘沙,为什么只有中医药最具生命力,至今还在为人类健康服务?根本原因就是中医药承载着中华文化的基因,流淌着中华文化的血液,体现着中华文化的本质特征。

  在采访中,许多中医药界人士认为,宁波地域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源于中医药文化,又形成了宁波的地域特色。经初步梳理,包括天人合一、辨证施治的治疗文化以及博采众长、兼容并蓄的创新文化,以药济世、兴业立身的药商文化,大医精诚、医者仁心的医德文化等。

  宁波作为历史文化名邦,历代中医药名家辈出,如完善命门学说的明代大家赵献可,清代的伤寒大家柯韵伯,还有流传至今的中医各科流派,如范氏内科、董氏儿科、宋氏妇科、陆氏伤科、严氏外科、钟氏内科和张氏内科等。这些名家不但以高超的医术,在杏林独树一帜,同时也形成了独特的治病理念,造就了宁波的地域中医药文化。当代药学家屠呦呦带领团队创制了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现在,位于开明街的屠呦呦旧居陈列馆也成了宁波亟待开发的中医药文化资源。

  当然,最为宁波人熟知的,还是宁波人以药济世、兴业立身的药商文化。

  这段时间,位于慈城符卿第的慈城药商博物馆迎来了好多游客。博物馆内展示的传统药铺、中医诊室、慈城国药商帮纪念室、魏长春和冯根生纪念室、中草药展示等内容,勾勒出慈城药商的变迁轨迹。

  北京同仁堂,天津达仁堂,广州敬修堂,上海冯存仁堂、童涵春堂等数十家赫赫有名的百年老药店,都是慈城人创办或经营的;被誉为江南药王的杭州胡庆余堂掌门人冯根生,也是慈城人。

  海曙区药行街见证了这一切。1929年,药皇殿门口的砌街因中药商铺聚集而改名为药行街。20世纪初,药行街盛极一时,曾一度成为全国中药转运集散中心、东南药材中心。

  宁波还是“浙八味”中浙贝母和麦冬的主产地:清康熙年间,章水一带就凭借先天优质的土壤、适宜的气候等环境人工种植浙贝母。慈溪产浙麦冬的栽培历史更是在600年前就有种植的记录,清朝末期还运销香港,日本乃东南亚等地。

  由此可见,进一步发掘、传承和发展宁波地域中医药文化,已成为挖掘城市历史、体会城市内涵、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打造中医药强市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关专家认为,目前无论是管理层面还是社会各界,对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精髓,传承与发展中医药文化的国家战略意义和重大现实意义认识还没有到位。中医药发展到如今,其文化价值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尤其是中医药文化体系建设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就宁波而言,目前对地域中医药文化资源现状还没有廓清,对地域中医药文化内涵理念进行时代化、大众化、创新性的阐释工作还没有摆上议事日程,中医药文化产业还没有真正起步,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尚在襁褓中。因此,发掘宁波地域中医药文化资源,推进中医药文化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

  政府推动,加快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为进一步推动中医药文化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今年2月召开的宁波市中医药大会提出,要注重宣传引导,弘扬传播中医药健康文化,发挥中医药治未病的主导作用,引导广大群众了解中医药、支持中医药,推动中医药在健康文化传播上有新氛围。

  业内人士认为,发掘宁波地域中医药文化,当前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举全社会之力,加快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推动中医药文化贯穿国民教育,融入生产生活,促进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中医药振兴发展、健康宁波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动力。

  具体地说,首先要挖掘中医药文化精髓,包括地域中医药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业内人士建议,要深入开展传统医药类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保护和传承,加强中医药文物、古迹和中医药老字号的保护利用,确立地域中医药文化精神标识,同时做好地域中医药文化资源挖掘整理,凝练推出一批具有地域中医药特色和浓厚底蕴的中医药典故和宁波名家故事,并进行广泛传播。要像民族歌剧《呦呦鹿鸣》那样,运用市民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现代化表达形式,创作一批面向不同受众的中医药文化作品。

  要大力推动中医药回归市民的日常生活。深入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通过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中医中药城乡行等活动,通过推广养成如夏贴三伏贴、冬吃膏方等地域节气养生的生活习惯,提升群众的中医药健康素养,让中医药成为宁波人的健康生活方式。

  正如名老中医王晖所言,要让中医药进入社区、进入农村、进入家庭,普惠人民群众,让人民群众感觉到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使中医药文化更加接地气。他建议,政府和媒体要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加大宣传,让中医药正能量家喻户晓,让岐黄之光照亮甬城,也为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发展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

  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洪波对此十分赞同,她表示,中医生活化是地域中医药文化的重要体现。“在现实生活中,中医药处处发挥作用。尤其是现在,大家倡导健康养生理念,如部分常见病可以通过药膳调治,即’寓医于食’’药食同源’。”洪波告诉记者,她还自创了一套符合脏腑经络学的督脉操,简单易学,还能宣畅阳经之气血,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练习。

  此外,还要扎实推进中医药健康素养提升工程,加强中医药传播队伍、网络和平台建设,加强医疗机构中医药文化阵地建设,引导公民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并鼓励高等院校、医药企业和社会力量建设中医药博物馆、中草药博览园、中医药文化体验场馆等。尤其要将地域中医药文化作为宁波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中小学生了解地域中医药文化的重要价值。

  社会协同,探索地域中医药文化发展新路径

  宁波地域中医药文化根植于宁波优秀传统文化土壤,体现着宁波人民自古以来的哲学智慧和文化基因,是甬城发展史上不可丢弃的瑰宝。随着自上而下推动中医药发展,宁波社会各界也在积极探索推动地域中医药文化发展的措施和路径。

  慈溪市鸣鹤古镇每年会组织古镇养生旅游节、鸣鹤名中医专家义诊、鸣鹤国药论坛、鸣鹤国药膏方节等活动。将廿十四间走马楼老宅布展为慈溪国药人文展示馆,重修古镇东入口药王殿,以国药装饰为元素,将当归等中草药揉搓成装修材料融入到精品民宿打造中。以国药膳食为载体,研制开发杨梅酥等养生糕点;以百草园为模版,在湖滨广场等景区主要节点种植银杏等中草药植物,逐步营造国药氛围……

  慈城一直没有歇下呼唤药商回归的步伐,一方面组成慈城药商文化研究课题组,对慈城国药业历史渊源、形成、发展,国药业的代表人物进行系统梳理,另一方面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以八大堂号为主的中医药店铺,举办中医中药院士论坛,发展国药的当代价值,促进中医药与休闲旅游融合发展。

  坐落于郡庙天封塔历史文化街区的宁波市中医药特色街区项目也在稳步推进中。目前,街区内城隍庙、屠呦呦旧居陈列馆已对外开放,一期项目预计于今年底投入运营。

  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投入200万元,专门设立了以中医药传统文化为主题的中药标本馆。该馆拥有包括珍稀名贵中药标本、常用中药标本、浙江省特色中药标本、海洋类中药标本等各类展品3500多件,为普及中医药知识提供了有效载体。

  “地域中医药文化是宁波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挖掘和弘扬地域中医药文化就是在挖掘和弘扬宁波传统文化,不仅有历史意义,也有现实意义。”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陈厥祥说。

  他认为,宁波弘扬地域中医药文化,一个重要目的在于把宁波传统中医药文化转化为现实的经济资源,要呼唤老一代宁波药商后人回到家乡,发展以中医药为基础的大健康产业,包括药材的原生态种植、中药饮片的加工炮制、中成药的研发创新以及康养产业等,让中医药文化成为城市专属名片。

  下阶段的路怎么走,许多地方已有初步规划。

  慈城将进一步挖掘弘扬慈城的药商文化,从旅游和健康产业两个领域为着入点,把药商故里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健康文化体验、中医药养生保健、观光旅游、休闲度假融合发展示范区。

  宁波慈溪农旅集团计划以“国药”为主题,将鸣鹤古镇打造成面向宁波、长三角乃至全国的集“国药文化、旅游度假、都市农业、养生养老”产业于一体的国药康养古镇,并发展熔传统中医药文化展示、中医药景观观赏、中医药调理疗养服务等功能于一炉的健康产业。

  药行街正围绕“一街一坊一广场”的格局,立足以诊疗中心、文化中心、交流中心、交易中心四大功能为发展定位,努力打造成为宁波城市对外文化交流的新名片。

  业内人士建议,由于中医药文化具有面向更为广泛的普通人群的特点,因此广大市民也要主动增强传承发展地域中医药文化的自觉意识,科学了解健康与疾病,把中医药文化精髓,地域中医药文化的独特价值转化为自己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将这一瑰宝传承发展下去。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1-2021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