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浙江工商职院:构建特色校园文化育人体系 为高质量发展固基铸魂
2021-12-03 07:35:54 稿源: 中国宁波网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全景

  1914年,宁波公立甲种商业学校成立。这一年,也被称为宁波商业职业教育元年。

  百年栉风沐雨,百年风华正茂。从宁波公立甲种商业学校,到如今的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浙江工商职院”),百余年来,这所被誉为“宁波商帮文化的摇篮”的学校,已经成长为一所“工、商”并重,对接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需求的现代化高等职业院校,并形成了“传承宁波商帮精神,培育现代商帮人才”的办学特色。

  去年12月,继此前获评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浙江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后,浙江工商职院入选省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群(以下简称“双高”)建设单位,开启了高质量发展的又一崭新篇章。

  站在新的发展坐标上,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立足实际,守正创新,传承和发扬百年商贸教育的优良传统和文化基因,全力构建具有区域特点、学校特色、时代特征的特色校园文化育人体系,为建设“特色鲜明、全省前列、国内知名”的“双高”院校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力量。

  构建“一三三三”体系做好顶层设计

  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贯穿于教育实践的方方面面,在培根铸魂、启智润心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当前,学校正在大力推进‘双高’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加强系统设计和整体谋划。”浙江工商职院党委书记陈仕俊如是说。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和定位,浙江工商职院从学校文化育人的现状出发,成立了以学校党委书记为组长的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了由二级学院和多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并明确了文化育人的目标和定位,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个方面进行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经过充分调研和广泛论证,秉承守正创新的原则,整合现有的文化资源,锚定“承续与发展”方向,构建了“一三三三”特色校园文化育人体系。

  其中的“一”是学校百年办学积淀而成的“工商精神”,而3个“三”分别指3个维度、3种文化和3类载体,完整的表述即:以“工商精神”为内核,从区域特点、学校特色、时代特征等3个维度,撷取“宁波商帮文化、校训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3种文化为学校主流文化,并充分融入学校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教学实践”和“网络教育”等3大载体,构建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育人体系,进而发挥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的职能,为学校实现高质量发展铸魂。

聘请奥运冠军石智勇担任德育导师。

  浙江工商职院上下达成共识,认为“一三三三”特色校园文化育人体系的构建,立足学校现有的办学积淀和人文底蕴,进一步理顺了校园文化建设承续和发展关系,解决了此前长期存在的校园文化系统性、层次性不够强的问题,有利于形成文化认同、价值认同、目标认同,真正贯通“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全新格局,有利于学校适应地方需求、把握高职特点、遵循时代要求培育人才,推进各项事业取得突破,最终形成文化引领“双高”建设的“工商方案”。

  强化价值引领凝炼百年精神

  “我身后的这扇门,便是仿造我们学校办学之初,在北大路76号宁波公立甲种商业学校的老校门……”今年上半年,在浙江工商职院庆祝建党100周年特别主题团日上,师生代表以《寻校史足迹扬工商精神》为题,通过“实地打卡+现场演绎”的方式,为线上线下16000余名观众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微型团课。

  “学校的百年校史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发展史的一个缩影,也是我们极为宝贵的教育素材和精神财富。”陈仕俊说。

  事实上,多年来,浙江工商职院一直致力于挖掘百年校史中的精神富矿,形成了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以及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主流价值体系,并以此濡染一代又一代的工商学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19年,学校第二次党代会又首次凝炼、提出了百年工商的文化精神(即“工商精神”)。“工商精神”由三句话、39个字构成,其核心理念为“爱国爱校、艰苦创业、师生为本”,既是对学校百年独特文化精神的高度概括,同时也成为激励全校师生继续奋进、再创辉煌的不竭原动力。

  为了让“工商精神”外化于形、内化于心,学校不仅在各教学楼内设计安装了主题墙,完成了新东大门文化标识建设,重点打造了以“工商精神”校铭石为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学生守则小品为辅的校园主景观,同时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挖掘百年校史中的红色基因,面向全校师生深入开展了“工商精神”学习实践活动。

校园商品展销会

  由思政教师在校史馆开讲“入学第一课”,邀请老校长返校讲述百年校史,组织师生“重走工商路”“云游校史馆”,举办校史知识竞赛和“‘工商精神’之我见”辩论赛……一系列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活动,让师生们穿越时空与先辈展开“隔空对话”,畅所欲言和同伴进行思想交锋,对一所大学的精神的理解、领悟和认同也由表及里、愈加深厚。

  传承商帮文化形成育人特色

  扎根宁波办学百余年,学校的发展早已与这座城市血脉相连,从地域文化的维度来看,植根浙东学派实学思想的“宁波商帮文化”始终是百年校史中最鲜亮的底色和最丰厚的“传家宝”。

  秉承浙东学派“经世致用”“工商皆本”“知行合一”的思想和宁波商帮文化精神,体现在商业职业教育上,就是注重“工商并重”,突出“技能与实践”,贯彻在教学中,就是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无论是办学早期筹资建立实习商店、实习银行,开设珠算、票据、验币等课程,注重讲练结合、反复练习,还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同类学校中较早提倡“一张毕业证书,多张技能证书”,安排学生到宁波南大超级商场、第二百货商店、华联商厦等单位进行顶岗实习,开创校企合作之先河,均是最好的例证。

  据浙江工商职院校长周志春介绍,自创办高职以来,学校以宁波商帮文化为载体,紧跟时代步伐,坚持以文化人,逐渐形成了鲜明的教育理念,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壮大和完善自身的发展。

  学校围绕“创业、务实、诚信、协作”的“宁波商帮精神”,以《宁波商帮文化》课程为抓手,以“宁波(现代)商帮论坛”、新生始业教育等为其外延,通过打造省级在线课程、开展特色文化活动等,在全校范围传播弘扬“宁波商帮精神”。

  在人才培养上,突出职业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同时重视职业素质教育,强调个性和能力的锤炼,开展了宁波商帮文化学习会、创新创业大赛等教育项目,搭建了诚信教育、市场竞技、素质拓展、技能比赛等平台,打造了校园商品展销会、“未来工匠”智能科技展、“叮咚e商节”等具有商帮特色、职教特征的校园文化品牌项目。其中,校园商品展销会迄今已举办了19届,成为锻炼和展示学生商贸应用才能和创业实战才能的“金字招牌”,获评“宁波市首届高校校园文化十大品牌”。

  学校秉承“强技能、重实践”的教学理念,探索形成了基于“四个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公共技能课程和技能运动会、科技文化节、“首席工人、劳模进校园”等活动,构建了课内外、学期内外、校内外结合的素质教育体系,与各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有机结合。各学院和专业还根据自身特点,积极探索实践“工学结合、知行合一”育人模式。市场营销(数字商务)专业群搭建了“双11”实战活动、校园直播大赛等平台,应用电子技术(智能家电)专业群融入产业先进元素,打造“四级递进”教学项目,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尝试开展“专题制作”实践教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大力推进工作室教学模式改革……注重真实职业情境的创设,打造出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就业竞争力,每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超过98%,学校还被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高校就业先进工作单位。

  在“宁波商帮文化”的涵养下,学校从“立足地方”到“融入地方”,再到“服务地方”,坚持产与教的“真融”“真合”,先后与150多家龙头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发起并成立了6个协会、学会;与宁海、慈溪、鄞州、海曙等地开展“县(市、区)校合作”,建成了宁海和慈溪两个产业学院,形成了“一体多翼”的办学格局,描绘出一幅“点、线、面”紧密结合,学校与“企业、行业、区域”三个层次环环紧扣的产教融合生态蓝图。

  据统计,目前,全校81%的专业与浙江(宁波)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点产业对接,毕业生留甬率超60%,还先后荣获了宁波市教育服务经济贡献奖二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和“中国校企合作好案例”,6次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涌现出G20杭州峰会国宾游船“宝石舫”设计者王凌云、电商创业先锋沈兴秋、智能制造研发达人翁国栋、国家技能大师李晶等一大批德技并修的优秀人才。

  践行校训文化打造育人平台

  “那时候最大的困难就是‘饥’和‘寒’,是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念,使得我们不怕苦,不怕死……”前不久,99岁老战士江春太走进浙江工商职院“厚德讲坛”,以德育导师身份讲述真实的长津湖战役。

  不止江春太,从2007年创设“厚德讲坛”以来,已经有包括奥运冠军石智勇,全国劳动模范、党的十九大代表陈霞娜,全国道德模范孙茂芳等数十位先进人物以德育导师身份,参与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校训“厚德、进业、明智、笃行”之义,“厚德讲坛”已然成为浙江工商职院极重要的第二课堂。

  “校训是校本文化的灵魂,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历史映射和文化积淀,使之真正成为师生们的价值追求和行动指南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周志春说。

  为了使学校师生更好地感知、领悟、践行校训要义,充分发挥校训文化的育人作用,浙江工商职院以校训为原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有机融合,做大做强“厚德讲坛”“‘笃行’志愿服务月”等原有课外育人平台,新开设了“明智红学堂”,并通过开展网络实践教育活动扩大影响力,设置“进业奖”奖项激励先进,从而让校训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培育良好的学风、教风、校风,切实提升广大师生的道德修养和文明素养。

  与青年学者共探宁波城1200年的生命印记,由空间规划师传授收纳妙招和人生经验,听开国将士后代讲述先辈故事……2021年,浙江工商职院借助“厚德讲坛”“明智红学堂”组织开展系列访谈、宣讲活动共计近20次,频次之密集、形式之多样、内容之广泛均为前所未及,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值得一提的是,思政教师、校外导师、知名校友、社会各界人士等一起担任“主讲人”,共同肩负起立德树人的重任,将思政教育从第一课堂向第二课堂延伸,在校园内外、线上线下形成协同效应。

  “我们做的可能只是微不足道的事情,但是却能给需要帮助的人、给这个社会出一份力。”学生杜科翰说,从大一加入志愿者协会至今,他的志愿服务时间累计已达211小时,还被学校评为“五星志愿者”。每年3月是浙江工商职院的“笃行”志愿服务活动月,该校倡导学生将专业学习和志愿服务相结合,以专业所长来帮助他人、回馈社会。截至目前,学生志愿者参与人数达15万人次,收到各类表扬信、感谢信400多封。志愿服务已成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

  弘扬非遗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今年7月,在2021年“振兴杯”浙江省青年职业技能竞赛(创新创效竞赛)中,浙江工商职院学生团队的作品《红守艺(Hold Showing):地方濒危非遗“传-习-守”数字化创新体系》荣获金奖。这是该校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所取得的又一成果。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地,理应肩负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陈仕俊说。在他看来,推动非遗文化在高校的传承和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艺术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激发民族意识,坚定文化自信,营造和谐向上、富有人文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

  追寻传统戏曲的发展历程,了解戏曲基本知识,学习身段表演技法,举办戏曲曲艺大展演……2021年,在宁波市委宣传部和宁波市校园剧社联盟的支持下,10余场“戏曲进校园”活动在浙江工商职院举行,圈粉一大波“00后”戏迷,他们连连感叹戏曲之美、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

  据悉,近年来,浙江工商职院一直力推“戏曲进校园”工作,先后与宁波市甬剧研究传习中心、市文化旅游研究院、宁海平调艺术传承中心开展紧密合作,共同进行地方剧种艺术研究、传播以及老艺人保护等工作,宁波市戏曲进校园首个高校实验基地和宁海平调艺术首个高校传承基地也于2020年11月落户学校。依托丰富的社会资源,学校把戏曲表演纳入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集中培训对戏曲感兴趣的学生,以“常规教学+兴趣培养+比赛演出+线上展示”的形式丰富教育教学内涵,深化教学改革,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爱,学有所成”,借助线上线下曲艺教育平台,实现“戏曲进校园”到“戏曲在校园”的转变。

  不仅如此,浙江工商职院还自编电子教材,开设了全校性艺术修养课、非遗通识课等,组织开展了“老字号进校园”“‘文源同根·技结匠心’非遗文化体验”“中华诵·经典诵写讲”等文化活动,形成了浓厚的传统文化传习氛围。

  学校还先后培育了10余个传统文化品牌社团,打造了多个校地合作文化传承基地,聘请了一批非遗传承人为校外指导老师,组织开展了社团文化节、“留学生走进非遗文化”、“匠心”寻访社会实践等系列活动,积极引导广大师生发挥自身专长,借助互联网和新媒体大力传播、弘扬非遗文化,使之在新时代迸发出新的活力。

  坚持守正创新激扬发展力量

  回首过去,浙江工商职院历经百年商贸教育,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深化提升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涵,通过持续深入地建设,整合文化资源、丰富文化活动、建立育人机制,努力实现校园文化的整体化、主题化、特色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丰硕的成果。

  展望未来,学校将以打造“一三三三”特色校园文化育人体系为指引,以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培育现代商帮人才为目标,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传统文化与区域文化、工匠精神与职业素养、审美能力与艺术人生、理论指导与基本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培养出更多德技兼修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文化育人是一个系统工程,特色校园文化育人体系建设和运行实施依然任重道远。”陈仕俊说,学校将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度,立足已有成果和优势,持续推动理念方法行动机制创新,不断提升文化自觉,切实增强文化自信,使文化元素、文化力量成为凝聚人心、推动发展、打造特色的强大动力,努力续写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华章。

  通讯员姚敏明 宁波晚报记者李臻

编辑: 蔡嘉妮纠错:171964650@qq.com/13736009897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1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浙江工商职院:构建特色校园文化育人体系 为高质量发展固基铸魂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1-12-03 07:35:54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全景

  1914年,宁波公立甲种商业学校成立。这一年,也被称为宁波商业职业教育元年。

  百年栉风沐雨,百年风华正茂。从宁波公立甲种商业学校,到如今的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浙江工商职院”),百余年来,这所被誉为“宁波商帮文化的摇篮”的学校,已经成长为一所“工、商”并重,对接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需求的现代化高等职业院校,并形成了“传承宁波商帮精神,培育现代商帮人才”的办学特色。

  去年12月,继此前获评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浙江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后,浙江工商职院入选省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群(以下简称“双高”)建设单位,开启了高质量发展的又一崭新篇章。

  站在新的发展坐标上,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立足实际,守正创新,传承和发扬百年商贸教育的优良传统和文化基因,全力构建具有区域特点、学校特色、时代特征的特色校园文化育人体系,为建设“特色鲜明、全省前列、国内知名”的“双高”院校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力量。

  构建“一三三三”体系做好顶层设计

  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贯穿于教育实践的方方面面,在培根铸魂、启智润心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当前,学校正在大力推进‘双高’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加强系统设计和整体谋划。”浙江工商职院党委书记陈仕俊如是说。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和定位,浙江工商职院从学校文化育人的现状出发,成立了以学校党委书记为组长的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了由二级学院和多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并明确了文化育人的目标和定位,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个方面进行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经过充分调研和广泛论证,秉承守正创新的原则,整合现有的文化资源,锚定“承续与发展”方向,构建了“一三三三”特色校园文化育人体系。

  其中的“一”是学校百年办学积淀而成的“工商精神”,而3个“三”分别指3个维度、3种文化和3类载体,完整的表述即:以“工商精神”为内核,从区域特点、学校特色、时代特征等3个维度,撷取“宁波商帮文化、校训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3种文化为学校主流文化,并充分融入学校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教学实践”和“网络教育”等3大载体,构建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育人体系,进而发挥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的职能,为学校实现高质量发展铸魂。

聘请奥运冠军石智勇担任德育导师。

  浙江工商职院上下达成共识,认为“一三三三”特色校园文化育人体系的构建,立足学校现有的办学积淀和人文底蕴,进一步理顺了校园文化建设承续和发展关系,解决了此前长期存在的校园文化系统性、层次性不够强的问题,有利于形成文化认同、价值认同、目标认同,真正贯通“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全新格局,有利于学校适应地方需求、把握高职特点、遵循时代要求培育人才,推进各项事业取得突破,最终形成文化引领“双高”建设的“工商方案”。

  强化价值引领凝炼百年精神

  “我身后的这扇门,便是仿造我们学校办学之初,在北大路76号宁波公立甲种商业学校的老校门……”今年上半年,在浙江工商职院庆祝建党100周年特别主题团日上,师生代表以《寻校史足迹扬工商精神》为题,通过“实地打卡+现场演绎”的方式,为线上线下16000余名观众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微型团课。

  “学校的百年校史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发展史的一个缩影,也是我们极为宝贵的教育素材和精神财富。”陈仕俊说。

  事实上,多年来,浙江工商职院一直致力于挖掘百年校史中的精神富矿,形成了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以及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主流价值体系,并以此濡染一代又一代的工商学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19年,学校第二次党代会又首次凝炼、提出了百年工商的文化精神(即“工商精神”)。“工商精神”由三句话、39个字构成,其核心理念为“爱国爱校、艰苦创业、师生为本”,既是对学校百年独特文化精神的高度概括,同时也成为激励全校师生继续奋进、再创辉煌的不竭原动力。

  为了让“工商精神”外化于形、内化于心,学校不仅在各教学楼内设计安装了主题墙,完成了新东大门文化标识建设,重点打造了以“工商精神”校铭石为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学生守则小品为辅的校园主景观,同时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挖掘百年校史中的红色基因,面向全校师生深入开展了“工商精神”学习实践活动。

校园商品展销会

  由思政教师在校史馆开讲“入学第一课”,邀请老校长返校讲述百年校史,组织师生“重走工商路”“云游校史馆”,举办校史知识竞赛和“‘工商精神’之我见”辩论赛……一系列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活动,让师生们穿越时空与先辈展开“隔空对话”,畅所欲言和同伴进行思想交锋,对一所大学的精神的理解、领悟和认同也由表及里、愈加深厚。

  传承商帮文化形成育人特色

  扎根宁波办学百余年,学校的发展早已与这座城市血脉相连,从地域文化的维度来看,植根浙东学派实学思想的“宁波商帮文化”始终是百年校史中最鲜亮的底色和最丰厚的“传家宝”。

  秉承浙东学派“经世致用”“工商皆本”“知行合一”的思想和宁波商帮文化精神,体现在商业职业教育上,就是注重“工商并重”,突出“技能与实践”,贯彻在教学中,就是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无论是办学早期筹资建立实习商店、实习银行,开设珠算、票据、验币等课程,注重讲练结合、反复练习,还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同类学校中较早提倡“一张毕业证书,多张技能证书”,安排学生到宁波南大超级商场、第二百货商店、华联商厦等单位进行顶岗实习,开创校企合作之先河,均是最好的例证。

  据浙江工商职院校长周志春介绍,自创办高职以来,学校以宁波商帮文化为载体,紧跟时代步伐,坚持以文化人,逐渐形成了鲜明的教育理念,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壮大和完善自身的发展。

  学校围绕“创业、务实、诚信、协作”的“宁波商帮精神”,以《宁波商帮文化》课程为抓手,以“宁波(现代)商帮论坛”、新生始业教育等为其外延,通过打造省级在线课程、开展特色文化活动等,在全校范围传播弘扬“宁波商帮精神”。

  在人才培养上,突出职业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同时重视职业素质教育,强调个性和能力的锤炼,开展了宁波商帮文化学习会、创新创业大赛等教育项目,搭建了诚信教育、市场竞技、素质拓展、技能比赛等平台,打造了校园商品展销会、“未来工匠”智能科技展、“叮咚e商节”等具有商帮特色、职教特征的校园文化品牌项目。其中,校园商品展销会迄今已举办了19届,成为锻炼和展示学生商贸应用才能和创业实战才能的“金字招牌”,获评“宁波市首届高校校园文化十大品牌”。

  学校秉承“强技能、重实践”的教学理念,探索形成了基于“四个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公共技能课程和技能运动会、科技文化节、“首席工人、劳模进校园”等活动,构建了课内外、学期内外、校内外结合的素质教育体系,与各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有机结合。各学院和专业还根据自身特点,积极探索实践“工学结合、知行合一”育人模式。市场营销(数字商务)专业群搭建了“双11”实战活动、校园直播大赛等平台,应用电子技术(智能家电)专业群融入产业先进元素,打造“四级递进”教学项目,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尝试开展“专题制作”实践教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大力推进工作室教学模式改革……注重真实职业情境的创设,打造出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就业竞争力,每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超过98%,学校还被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高校就业先进工作单位。

  在“宁波商帮文化”的涵养下,学校从“立足地方”到“融入地方”,再到“服务地方”,坚持产与教的“真融”“真合”,先后与150多家龙头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发起并成立了6个协会、学会;与宁海、慈溪、鄞州、海曙等地开展“县(市、区)校合作”,建成了宁海和慈溪两个产业学院,形成了“一体多翼”的办学格局,描绘出一幅“点、线、面”紧密结合,学校与“企业、行业、区域”三个层次环环紧扣的产教融合生态蓝图。

  据统计,目前,全校81%的专业与浙江(宁波)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点产业对接,毕业生留甬率超60%,还先后荣获了宁波市教育服务经济贡献奖二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和“中国校企合作好案例”,6次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涌现出G20杭州峰会国宾游船“宝石舫”设计者王凌云、电商创业先锋沈兴秋、智能制造研发达人翁国栋、国家技能大师李晶等一大批德技并修的优秀人才。

  践行校训文化打造育人平台

  “那时候最大的困难就是‘饥’和‘寒’,是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念,使得我们不怕苦,不怕死……”前不久,99岁老战士江春太走进浙江工商职院“厚德讲坛”,以德育导师身份讲述真实的长津湖战役。

  不止江春太,从2007年创设“厚德讲坛”以来,已经有包括奥运冠军石智勇,全国劳动模范、党的十九大代表陈霞娜,全国道德模范孙茂芳等数十位先进人物以德育导师身份,参与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校训“厚德、进业、明智、笃行”之义,“厚德讲坛”已然成为浙江工商职院极重要的第二课堂。

  “校训是校本文化的灵魂,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历史映射和文化积淀,使之真正成为师生们的价值追求和行动指南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周志春说。

  为了使学校师生更好地感知、领悟、践行校训要义,充分发挥校训文化的育人作用,浙江工商职院以校训为原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有机融合,做大做强“厚德讲坛”“‘笃行’志愿服务月”等原有课外育人平台,新开设了“明智红学堂”,并通过开展网络实践教育活动扩大影响力,设置“进业奖”奖项激励先进,从而让校训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培育良好的学风、教风、校风,切实提升广大师生的道德修养和文明素养。

  与青年学者共探宁波城1200年的生命印记,由空间规划师传授收纳妙招和人生经验,听开国将士后代讲述先辈故事……2021年,浙江工商职院借助“厚德讲坛”“明智红学堂”组织开展系列访谈、宣讲活动共计近20次,频次之密集、形式之多样、内容之广泛均为前所未及,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值得一提的是,思政教师、校外导师、知名校友、社会各界人士等一起担任“主讲人”,共同肩负起立德树人的重任,将思政教育从第一课堂向第二课堂延伸,在校园内外、线上线下形成协同效应。

  “我们做的可能只是微不足道的事情,但是却能给需要帮助的人、给这个社会出一份力。”学生杜科翰说,从大一加入志愿者协会至今,他的志愿服务时间累计已达211小时,还被学校评为“五星志愿者”。每年3月是浙江工商职院的“笃行”志愿服务活动月,该校倡导学生将专业学习和志愿服务相结合,以专业所长来帮助他人、回馈社会。截至目前,学生志愿者参与人数达15万人次,收到各类表扬信、感谢信400多封。志愿服务已成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

  弘扬非遗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今年7月,在2021年“振兴杯”浙江省青年职业技能竞赛(创新创效竞赛)中,浙江工商职院学生团队的作品《红守艺(Hold Showing):地方濒危非遗“传-习-守”数字化创新体系》荣获金奖。这是该校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所取得的又一成果。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地,理应肩负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陈仕俊说。在他看来,推动非遗文化在高校的传承和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艺术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激发民族意识,坚定文化自信,营造和谐向上、富有人文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

  追寻传统戏曲的发展历程,了解戏曲基本知识,学习身段表演技法,举办戏曲曲艺大展演……2021年,在宁波市委宣传部和宁波市校园剧社联盟的支持下,10余场“戏曲进校园”活动在浙江工商职院举行,圈粉一大波“00后”戏迷,他们连连感叹戏曲之美、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

  据悉,近年来,浙江工商职院一直力推“戏曲进校园”工作,先后与宁波市甬剧研究传习中心、市文化旅游研究院、宁海平调艺术传承中心开展紧密合作,共同进行地方剧种艺术研究、传播以及老艺人保护等工作,宁波市戏曲进校园首个高校实验基地和宁海平调艺术首个高校传承基地也于2020年11月落户学校。依托丰富的社会资源,学校把戏曲表演纳入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集中培训对戏曲感兴趣的学生,以“常规教学+兴趣培养+比赛演出+线上展示”的形式丰富教育教学内涵,深化教学改革,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爱,学有所成”,借助线上线下曲艺教育平台,实现“戏曲进校园”到“戏曲在校园”的转变。

  不仅如此,浙江工商职院还自编电子教材,开设了全校性艺术修养课、非遗通识课等,组织开展了“老字号进校园”“‘文源同根·技结匠心’非遗文化体验”“中华诵·经典诵写讲”等文化活动,形成了浓厚的传统文化传习氛围。

  学校还先后培育了10余个传统文化品牌社团,打造了多个校地合作文化传承基地,聘请了一批非遗传承人为校外指导老师,组织开展了社团文化节、“留学生走进非遗文化”、“匠心”寻访社会实践等系列活动,积极引导广大师生发挥自身专长,借助互联网和新媒体大力传播、弘扬非遗文化,使之在新时代迸发出新的活力。

  坚持守正创新激扬发展力量

  回首过去,浙江工商职院历经百年商贸教育,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深化提升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涵,通过持续深入地建设,整合文化资源、丰富文化活动、建立育人机制,努力实现校园文化的整体化、主题化、特色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丰硕的成果。

  展望未来,学校将以打造“一三三三”特色校园文化育人体系为指引,以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培育现代商帮人才为目标,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传统文化与区域文化、工匠精神与职业素养、审美能力与艺术人生、理论指导与基本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培养出更多德技兼修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文化育人是一个系统工程,特色校园文化育人体系建设和运行实施依然任重道远。”陈仕俊说,学校将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度,立足已有成果和优势,持续推动理念方法行动机制创新,不断提升文化自觉,切实增强文化自信,使文化元素、文化力量成为凝聚人心、推动发展、打造特色的强大动力,努力续写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华章。

  通讯员姚敏明 宁波晚报记者李臻

编辑: 蔡嘉妮

纠错:171964650@qq.com/13736009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