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县市区  >  余姚
余姚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活力“最名邑”
2021-12-29 07:03:07 稿源: 中国宁波网  

姚城秋色

  百舸争流,奋勇者先。

  过去5年是余姚发展史上极不寻常、极不容易的5年。“东南最名邑”展示新形象、迸发新活力。

  最让人振奋的是,余姚横坎头村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总书记的亲切关怀、殷殷嘱托,为全市上下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注入了强劲动能。

  最让人自豪的是,余姚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功获得浙江首批、宁波首个县级全国文明城市等殊荣,始终跻身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之列,城市美誉度不断提升。

  锚定新目标,奋进新时代。余姚正以百倍信心书写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余姚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和对余姚横坎头村的重要回信精神,紧扣浙江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主题,聚焦宁波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主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大力实施“八大工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和水平,在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地的进程中奋力争先进位,加快建设更具影响力、更具美誉度、更具幸福感的现代化美好活力“最名邑”。

丰收季节

  担当实干交出发展高分答卷

  过去5年,余姚在党中央和浙江省委、宁波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创新实干、克难争先,全面彰显上级决策部署在余姚的生动实践,圆满完成余姚市第十五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

  争先创优,综合实力更强劲。余姚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2021年全市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84亿元,较2016年增长56%;财政总收入达到222.14亿元。创建了一批国家级农村创业创新园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获评全国农业机械化示范区等称号;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239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550亿元,分别增长65.3%和104.3%,中国工业百强县排名从第二十五位上升至第九位;中国塑料城成为改革开放40年全国最具影响力品牌市场,获评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市、区)。不断加快开放合作步伐,中国—中东欧国际产业合作园揭牌成立;中意宁波生态园等重大平台发展势头强劲,智能光电小镇验收命名为省级特色小镇。

  改革创新,动能活力更充沛。余姚纵深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落户27项省级以上改革试点,“金融超市”“移动微法院”“土地超市”等做法在全省或全国推广,位居中国营商环境百强县第五位、赛迪投资竞争力百强县第七位。“诉查查”“乡村检察官”“四明红炉·掌上清”等获评全国大奖。

  协调发展,城乡品质更优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胜陆公路余姚段、余梁北延工程主线贯通,宁波至余慈城际铁路一期、杭甬运河余姚段等项目建设完成,成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持续提升城市品质,“一轴两环三片区”改造步伐加快,南雷南路两侧、阳明古镇等重点区块开发有效推进,精品线路、特色街区建设顺利。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谋划打造全国革命老区共同富裕样板地,中泰生态农业园等重大项目进展顺利,村级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下的村全部消除,获评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优秀单位、省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

  共建共享,幸福名片更闪亮。余姚全力破解“五难五多”民生突出问题,每年办好十方面民生实事。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宁波(余姚)阳明文化周更具影响力,市公共文化中心基本完工,15分钟城乡体育健康圈基本形成,入选首批全国围棋之乡、省戏曲之乡,河姆渡文化遗址群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井头山遗址入选2020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获评国家卫生城市。

  党要管党,党的建设更严实。余姚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切实强化理论武装,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成效明显;深入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严格执行《干部任用条例》,乡镇换届高质完成,“1131”干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不断夯实基层基础,村社组织换届“一肩挑”全面实现,全域党建联盟集群构建形成,“组织生活亮灯管理”获评全国机关党建创新成果“十佳案例”;大力推进清廉余姚建设,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到实处,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持续巩固发展。

江丰电子

  砥砺奋进聚力打造“六个余姚”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围绕今后5年奋斗目标,余姚将一鼓作气干、一以贯之抓、一往无前冲,聚力打造“六个余姚”,再创新辉煌。

  聚力打造更具硬核力的智造余姚。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围绕“数字赋能、绿色智慧、全域创新”,更高水平实施人才强市创新强市战略,大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把智能经济先发优势转化为规模优势、数据优势、产业优势、场景优势,让智造成为余姚最雄厚的实力。到2026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950亿元,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95%,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840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9%,低碳高效的绿色制造体系基本形成,成为浙江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市、智能经济先行示范区。

  聚力打造更富包容性的开放余姚。坚持扩大开放不停步,聚焦“双向开放、一体融合、互利共赢”,深度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对接国家、省、宁波对外开放总体战略布局,谋划打造杭绍甬合作先行区等高能级开放合作平台,大力营造具有更强匹配度和承载力的一流营商环境,让开放成为余姚最鲜明的气质。

  聚力打造更加智慧化的数治余姚。坚持高效治理不松劲,推动“系统重塑、多跨协同、整体智治”,加速形成即时感知、科学决策、主动服务、高效运行、智能监管新型治理形态,不断提高市域治理科学化、精准化和协同化水平,奋力建设市域治理现代化典范城市,让“聪明”成为余姚最有感的“窗口”。到2026年,基本形成体制机制创新、数据管理有序、综合应用先进、基础设施完善、特色领域领先的新型智慧城市体系,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聚力打造更享美誉度的文化余姚。坚持文化自信不忘本,强化“以文铸魂、以文润城、以文兴业”,深入实施“文化+”战略,高标准打造阳明心学圣地,不断提升河姆渡文化、姚江文化、红色文化的品牌影响力,全面展现“文献名邦”文脉神韵,更好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让文化成为余姚最独特的标识。到2026年,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建成文化强市先行市、长三角生态旅游目的地,成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聚力打造更显影响力的品质余姚。坚持全域美丽不偏移,注重“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美呈现”,一体优化市域布局、功能品质、建设管理,统筹实施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切实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让美丽成为余姚最动人的底色。到2026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7.5%,基本建成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现代化走在全省前列。

  聚力打造更有获得感的幸福余姚。坚持为民造福不懈怠,着眼“社会共建、成果共享、百姓共富”,大力提升低收入群体增收能力、生活品质和社会福利水平,充分彰显社会公平正义,人的全生命周期需求得到更高水平满足,让幸福成为余姚最骄傲的名片。到2026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3万元,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地取得实质性进展,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满意度居全省前列。
 

阳明古镇

  奋发图强大力实施“八大工程”

  今后5年,余姚将紧密结合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地行动计划,大力实施“八大工程”,系统推进、重点突破,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奋发图强、砥砺前行。

  实施创新引领工程

  建好创新载体,以建设甬西智能科创走廊为牵引,大力实施研究院精准引进、优化提升等计划工程,充分发挥浙大机器人研究院等既有科研平台作用,谋划创建省市级重点实验室,统筹协同科创中心、中意启迪科技城等多个创新节点,加快打造区域性科创资源集聚平台。壮大创新主体,注重激发创新主体活力,组织开展全社会研发投入专项行动,统筹抓好创新企业“春耕播种”、高新技术企业“育苗造林”等计划,加快形成创新型企业梯队培育体系。建设人才高地,升级实施“姚江英才”“阳明系列”等人才引育工程,统筹抓好本土人才提质扩面、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接力传承”等行动,创新“揭榜挂帅”用才机制,构建形成全系列全链条的人才引育体系。

  实施产业跃升工程

  持续提升智造水平,以创建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市、智能经济先行示范区为抓手,充分发挥中国机器人峰会暨智能经济人才峰会等重大活动磁场效应,全力做强“35”千百亿产业集群,高水平建设光电信息等四大标志性产业链,一体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加快建强重点平台,建立健全“重点产业园+工业社区”机制,加速形成以“一园两区”为引领的平台体系。不断做优服务经济,积极构建“一核两带两区”空间格局,着力打造长三角现代服务业发展节点城市、高能级服务业强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高质量实施“2966”乡村产业振兴行动,不断夯实农业高质量发展基础。

  实施改革领跑工程

  深化推进数字化改革。加快推动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建设,加紧建设数字资源和数据安全体系,不断优化数据治理机制,大力促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深化推进营商环境改革。深抓力推“放管服”改革,扎实开展营商环境创新工作,大力推进“一照多址”等改革。深化推进重点领域改革。高标准抓好规范地方行政执法队伍人员编制管理等省级以上重大改革试点。精心抓好共同富裕40项重大改革任务,蹄疾步稳向共同富裕美好社会目标迈进。

  实施开放赋能工程

  高标准融入重大战略。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积极抢抓省“四大建设”、杭绍甬一体化、宁波前湾新区、宁波都市圈等机遇,精心运营虹桥“中意楼”、中意复旦(张江)科创中心,高水平建设余姚工业园区沪甬合作园、上海姚江科技园等平台,全面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和功能外溢。加快构建“接沪、融甬、联杭”的对外通道,到2026年,基本实现“1330”交通圈。高质量抓好招商引资。坚持“一把手”招商,紧盯产业链“链主企业”、世界500强、国内50强,着力引进一批行业龙头和带动性、引领性强的大项目、好项目、高端项目。高水平统筹两个市场。抢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机遇,深度参与宁波“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和浙江自贸区宁波片区建设,着力打造高规格新型贸易中心,做大做强中国—中东欧国际产业合作园。

  实施城乡融合工程

  优化市域空间布局,高水平编制实施市级(中心城区分区)、乡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提升城镇建管水平。加快城区有机更新,坚持规划先行高质量推进城中村改造,联动抓好老旧小区、城市中轴线、“二环”改造提升,加紧建设北部新城、东南组团等重点区块。充分发挥泗门-朗霞-低塘联接中心城区和前湾新区的关键节点优势,精心培育泗门小城市功能,打造与中心城区融合互补的城市副中心。高标准推进乡村振兴。以打造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省新时代美丽乡村标杆县为牵引,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农村规模化供水“应通尽通”等工程。完善提升基础设施,争创“国家级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国家级农村四好路示范县”。

  实施全域美丽工程

  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以创建成为省低碳试点县为总抓手,深化实施碳达峰、“6+1”领域碳中和行动计划,建立完善节能预警调控常态化机制,深入推进低(零)碳乡镇、村(社区)试点建设。切实强化生态保护治理。坚持山水林田湖草协同治理,建立覆盖全市的“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大力实施新增百万亩国土绿化、千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森林碳汇等工程行动,聚力打造“生态绿肺”“天然氧吧”。健全完善生态文明体制。

  实施文化强市工程

  切实加强思想引领。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弘扬红船精神、浙江精神,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理论宣讲平台,建强用好农村文化礼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宣传阵地。全面提升文明程度,大力推进文明城市建设,加快谋划实施一批文明创建软硬件项目,高标准常态化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创建。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全力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扎实做好河姆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申报建设,统筹抓好阳明古镇建设、姚江书院重建等工作,加快推进浙东红村·横坎头景区等项目,打造具有余姚辨识度的文化标识。培育壮大文化产业,高标准建设四明山省级旅游度假区、牟山湖休闲度假区和中国电影(音乐)版权基地,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

  实施幸福提标工程

  大力促进乐业增收。大力实施全民创业乐业增收等计划,优化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切实强化社会保障。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动基本养老、医疗、工伤等保险应保尽保,加大农村社会保障补助支持力度,提高社会保障体系统筹层次。不断优化公共服务,全方位打造“健康余姚”。持续加强社会治理。聚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建设党建统领的“四治融合”基层治理体系。

  撰文 孙吉晶 劳超杰 供图余姚市委宣传部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1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余姚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活力“最名邑”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1-12-29 07:03:07

姚城秋色

  百舸争流,奋勇者先。

  过去5年是余姚发展史上极不寻常、极不容易的5年。“东南最名邑”展示新形象、迸发新活力。

  最让人振奋的是,余姚横坎头村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总书记的亲切关怀、殷殷嘱托,为全市上下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注入了强劲动能。

  最让人自豪的是,余姚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功获得浙江首批、宁波首个县级全国文明城市等殊荣,始终跻身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之列,城市美誉度不断提升。

  锚定新目标,奋进新时代。余姚正以百倍信心书写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余姚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和对余姚横坎头村的重要回信精神,紧扣浙江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主题,聚焦宁波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主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大力实施“八大工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和水平,在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地的进程中奋力争先进位,加快建设更具影响力、更具美誉度、更具幸福感的现代化美好活力“最名邑”。

丰收季节

  担当实干交出发展高分答卷

  过去5年,余姚在党中央和浙江省委、宁波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创新实干、克难争先,全面彰显上级决策部署在余姚的生动实践,圆满完成余姚市第十五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

  争先创优,综合实力更强劲。余姚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2021年全市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84亿元,较2016年增长56%;财政总收入达到222.14亿元。创建了一批国家级农村创业创新园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获评全国农业机械化示范区等称号;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239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550亿元,分别增长65.3%和104.3%,中国工业百强县排名从第二十五位上升至第九位;中国塑料城成为改革开放40年全国最具影响力品牌市场,获评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市、区)。不断加快开放合作步伐,中国—中东欧国际产业合作园揭牌成立;中意宁波生态园等重大平台发展势头强劲,智能光电小镇验收命名为省级特色小镇。

  改革创新,动能活力更充沛。余姚纵深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落户27项省级以上改革试点,“金融超市”“移动微法院”“土地超市”等做法在全省或全国推广,位居中国营商环境百强县第五位、赛迪投资竞争力百强县第七位。“诉查查”“乡村检察官”“四明红炉·掌上清”等获评全国大奖。

  协调发展,城乡品质更优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胜陆公路余姚段、余梁北延工程主线贯通,宁波至余慈城际铁路一期、杭甬运河余姚段等项目建设完成,成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持续提升城市品质,“一轴两环三片区”改造步伐加快,南雷南路两侧、阳明古镇等重点区块开发有效推进,精品线路、特色街区建设顺利。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谋划打造全国革命老区共同富裕样板地,中泰生态农业园等重大项目进展顺利,村级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下的村全部消除,获评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优秀单位、省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

  共建共享,幸福名片更闪亮。余姚全力破解“五难五多”民生突出问题,每年办好十方面民生实事。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宁波(余姚)阳明文化周更具影响力,市公共文化中心基本完工,15分钟城乡体育健康圈基本形成,入选首批全国围棋之乡、省戏曲之乡,河姆渡文化遗址群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井头山遗址入选2020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获评国家卫生城市。

  党要管党,党的建设更严实。余姚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切实强化理论武装,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成效明显;深入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严格执行《干部任用条例》,乡镇换届高质完成,“1131”干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不断夯实基层基础,村社组织换届“一肩挑”全面实现,全域党建联盟集群构建形成,“组织生活亮灯管理”获评全国机关党建创新成果“十佳案例”;大力推进清廉余姚建设,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到实处,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持续巩固发展。

江丰电子

  砥砺奋进聚力打造“六个余姚”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围绕今后5年奋斗目标,余姚将一鼓作气干、一以贯之抓、一往无前冲,聚力打造“六个余姚”,再创新辉煌。

  聚力打造更具硬核力的智造余姚。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围绕“数字赋能、绿色智慧、全域创新”,更高水平实施人才强市创新强市战略,大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把智能经济先发优势转化为规模优势、数据优势、产业优势、场景优势,让智造成为余姚最雄厚的实力。到2026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950亿元,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95%,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840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9%,低碳高效的绿色制造体系基本形成,成为浙江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市、智能经济先行示范区。

  聚力打造更富包容性的开放余姚。坚持扩大开放不停步,聚焦“双向开放、一体融合、互利共赢”,深度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对接国家、省、宁波对外开放总体战略布局,谋划打造杭绍甬合作先行区等高能级开放合作平台,大力营造具有更强匹配度和承载力的一流营商环境,让开放成为余姚最鲜明的气质。

  聚力打造更加智慧化的数治余姚。坚持高效治理不松劲,推动“系统重塑、多跨协同、整体智治”,加速形成即时感知、科学决策、主动服务、高效运行、智能监管新型治理形态,不断提高市域治理科学化、精准化和协同化水平,奋力建设市域治理现代化典范城市,让“聪明”成为余姚最有感的“窗口”。到2026年,基本形成体制机制创新、数据管理有序、综合应用先进、基础设施完善、特色领域领先的新型智慧城市体系,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聚力打造更享美誉度的文化余姚。坚持文化自信不忘本,强化“以文铸魂、以文润城、以文兴业”,深入实施“文化+”战略,高标准打造阳明心学圣地,不断提升河姆渡文化、姚江文化、红色文化的品牌影响力,全面展现“文献名邦”文脉神韵,更好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让文化成为余姚最独特的标识。到2026年,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建成文化强市先行市、长三角生态旅游目的地,成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聚力打造更显影响力的品质余姚。坚持全域美丽不偏移,注重“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美呈现”,一体优化市域布局、功能品质、建设管理,统筹实施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切实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让美丽成为余姚最动人的底色。到2026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7.5%,基本建成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现代化走在全省前列。

  聚力打造更有获得感的幸福余姚。坚持为民造福不懈怠,着眼“社会共建、成果共享、百姓共富”,大力提升低收入群体增收能力、生活品质和社会福利水平,充分彰显社会公平正义,人的全生命周期需求得到更高水平满足,让幸福成为余姚最骄傲的名片。到2026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3万元,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地取得实质性进展,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满意度居全省前列。
 

阳明古镇

  奋发图强大力实施“八大工程”

  今后5年,余姚将紧密结合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地行动计划,大力实施“八大工程”,系统推进、重点突破,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奋发图强、砥砺前行。

  实施创新引领工程

  建好创新载体,以建设甬西智能科创走廊为牵引,大力实施研究院精准引进、优化提升等计划工程,充分发挥浙大机器人研究院等既有科研平台作用,谋划创建省市级重点实验室,统筹协同科创中心、中意启迪科技城等多个创新节点,加快打造区域性科创资源集聚平台。壮大创新主体,注重激发创新主体活力,组织开展全社会研发投入专项行动,统筹抓好创新企业“春耕播种”、高新技术企业“育苗造林”等计划,加快形成创新型企业梯队培育体系。建设人才高地,升级实施“姚江英才”“阳明系列”等人才引育工程,统筹抓好本土人才提质扩面、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接力传承”等行动,创新“揭榜挂帅”用才机制,构建形成全系列全链条的人才引育体系。

  实施产业跃升工程

  持续提升智造水平,以创建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市、智能经济先行示范区为抓手,充分发挥中国机器人峰会暨智能经济人才峰会等重大活动磁场效应,全力做强“35”千百亿产业集群,高水平建设光电信息等四大标志性产业链,一体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加快建强重点平台,建立健全“重点产业园+工业社区”机制,加速形成以“一园两区”为引领的平台体系。不断做优服务经济,积极构建“一核两带两区”空间格局,着力打造长三角现代服务业发展节点城市、高能级服务业强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高质量实施“2966”乡村产业振兴行动,不断夯实农业高质量发展基础。

  实施改革领跑工程

  深化推进数字化改革。加快推动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建设,加紧建设数字资源和数据安全体系,不断优化数据治理机制,大力促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深化推进营商环境改革。深抓力推“放管服”改革,扎实开展营商环境创新工作,大力推进“一照多址”等改革。深化推进重点领域改革。高标准抓好规范地方行政执法队伍人员编制管理等省级以上重大改革试点。精心抓好共同富裕40项重大改革任务,蹄疾步稳向共同富裕美好社会目标迈进。

  实施开放赋能工程

  高标准融入重大战略。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积极抢抓省“四大建设”、杭绍甬一体化、宁波前湾新区、宁波都市圈等机遇,精心运营虹桥“中意楼”、中意复旦(张江)科创中心,高水平建设余姚工业园区沪甬合作园、上海姚江科技园等平台,全面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和功能外溢。加快构建“接沪、融甬、联杭”的对外通道,到2026年,基本实现“1330”交通圈。高质量抓好招商引资。坚持“一把手”招商,紧盯产业链“链主企业”、世界500强、国内50强,着力引进一批行业龙头和带动性、引领性强的大项目、好项目、高端项目。高水平统筹两个市场。抢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机遇,深度参与宁波“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和浙江自贸区宁波片区建设,着力打造高规格新型贸易中心,做大做强中国—中东欧国际产业合作园。

  实施城乡融合工程

  优化市域空间布局,高水平编制实施市级(中心城区分区)、乡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提升城镇建管水平。加快城区有机更新,坚持规划先行高质量推进城中村改造,联动抓好老旧小区、城市中轴线、“二环”改造提升,加紧建设北部新城、东南组团等重点区块。充分发挥泗门-朗霞-低塘联接中心城区和前湾新区的关键节点优势,精心培育泗门小城市功能,打造与中心城区融合互补的城市副中心。高标准推进乡村振兴。以打造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省新时代美丽乡村标杆县为牵引,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农村规模化供水“应通尽通”等工程。完善提升基础设施,争创“国家级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国家级农村四好路示范县”。

  实施全域美丽工程

  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以创建成为省低碳试点县为总抓手,深化实施碳达峰、“6+1”领域碳中和行动计划,建立完善节能预警调控常态化机制,深入推进低(零)碳乡镇、村(社区)试点建设。切实强化生态保护治理。坚持山水林田湖草协同治理,建立覆盖全市的“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大力实施新增百万亩国土绿化、千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森林碳汇等工程行动,聚力打造“生态绿肺”“天然氧吧”。健全完善生态文明体制。

  实施文化强市工程

  切实加强思想引领。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弘扬红船精神、浙江精神,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理论宣讲平台,建强用好农村文化礼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宣传阵地。全面提升文明程度,大力推进文明城市建设,加快谋划实施一批文明创建软硬件项目,高标准常态化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创建。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全力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扎实做好河姆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申报建设,统筹抓好阳明古镇建设、姚江书院重建等工作,加快推进浙东红村·横坎头景区等项目,打造具有余姚辨识度的文化标识。培育壮大文化产业,高标准建设四明山省级旅游度假区、牟山湖休闲度假区和中国电影(音乐)版权基地,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

  实施幸福提标工程

  大力促进乐业增收。大力实施全民创业乐业增收等计划,优化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切实强化社会保障。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动基本养老、医疗、工伤等保险应保尽保,加大农村社会保障补助支持力度,提高社会保障体系统筹层次。不断优化公共服务,全方位打造“健康余姚”。持续加强社会治理。聚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建设党建统领的“四治融合”基层治理体系。

  撰文 孙吉晶 劳超杰 供图余姚市委宣传部

编辑: 杜寅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