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县市区  >  余姚
余姚奋进“赶考路” 答好“高分卷”
2022-01-25 07:39:04 稿源: 中国宁波网  

余姚城区

  过去5年,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间,但在余姚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面对百年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叠加冲击,余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对宁波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开拓进取、实干作为、勇立潮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土地超市”、县域医共体建设等创新经验全省推广,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跃升至第九,井头山遗址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阳明故里”知名度进一步打响,中国机器人峰会永久落户,12次跻身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单……成绩荣誉催人奋进,令人倍感自豪。

  百年谱华章,赓续奋斗路。站在历史交汇的重要节点,踏上第二个百年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未来5年,余姚将保持定力、把握机遇,敢打头阵、勇当先锋,推动改革发展再造新优势、开创新局面。

四明初阳

  砥砺奋进开创不菲成就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过去5年,余姚极不平凡。

  综合实力持续壮大、不断跨越。地区生产总值由887亿元增加到1384亿元,年均增长7.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90.6亿元增加到129.7亿元,年均增长9.8%。成为省首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创建示范县市,荣登中国工业百强县(市)第九,跨入全国电商百佳县行列,创建成为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市、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居全省第三。

  动能活力持续迸发、不断增强。高新技术、战略新兴等产业增加值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长,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位居全省前列,浙大机器人研究院等一批高端科研机构入驻运营,10项关键技术填补国内空白,进入中国县域知识产权竞争力百强前十。

  城乡品质持续提档、不断趋优。城区“一轴两环三片区”展现新颜,阳明古镇、高铁新城、西南组团等板块初具形象,“三江六岸”光影艺术工程扮靓姚城,滨江水环慢行系统(一期)全线贯通,宁波至余姚城际列车开通运营,胜陆公路等一批重大工程建成投用。获评省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成功创建为省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不断提升。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1081元、43076元;民生支出累计达到474.8亿元、年均增长8.2%。4部作品获全国和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获评“中国戏曲之乡”“全国围棋之乡”等称号。社会环境安定有序,安全生产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实现“五连降”。

  政府建设持续加强、不断增效。“最多跑一次”改革和数字化改革扎实推进,183个民生事项全部实现“一证通办”,企业投资项目审批实现“最多80天”,土地预告登记转让等工作全国首创,“四送一增强”服务企业等做法领跑全省,位居中国营商环境百强县第五。

中国机器人峰会

  奋进“六大赶考路”答好六张“高分卷”

  站在历史交汇的重要节点,踏上第二个百年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余姚既面对重大战略叠加、数字改革赋能、双城格局发力等新机遇,也面对疫情冲击、百年变局加速、外部环境复杂等新形势,未来5年,迎来爬坡过坎、赶超跨越、转型突破的发展关键期。余姚将大力实施“八大工程”,聚力打造“六个余姚”,努力在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地的进程中奋力争先进位,加快建设更具影响力、更具美誉度、更具幸福感的现代化美好活力“最名邑”。

  具体而言,要着力奋进“六大赶考路”、答好“六张高分卷”:

  ——奋进高质量发展赶考路,答好智造余姚高分卷。超常规落实人才强市、创新强市首位战略,聚力培育“35”千百亿产业集群、打造四大标志性产业链,到2026年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950亿元、84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3%,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大幅提升,智能经济先行示范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让智造成为余姚最硬核的实力。

  ——奋进双循环格局赶考路,答好开放余姚高分卷。着眼区域经济一体发展,着眼国内外市场深度开拓,着眼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余姚从“开放大市”向“开放强市”转变,到2026年累计实现实到外资12.5亿美元、内资550亿元,进出口总额突破8000亿元,让开放成为余姚最独特的气质。

  ——奋进数字化改革赶考路,答好数治余姚高分卷。坚持以数字化改革引领全方位系统性变革,依托“1512”工作体系促进全域整体智治、高效协同,加快建设市域治理现代化典范城市,到2026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9%,智慧化对市域治理和经济社会运行的支撑作用更加明显,让智慧成为余姚最显著的特征。

  ——奋进软实力提升赶考路,答好文化余姚高分卷。全面深入实施“文化+”战略,集中力量打响河姆渡文化、阳明文化和红色文化品牌,着力打造具有更高辨识度和更强影响力的文化“老字号”,到2026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0%以上,全国文明城市的牌子更加闪亮,河姆渡文化遗址申遗取得积极进展,成功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让文化成为余姚最鲜明的标识。

  ——奋进全域化美丽赶考路,答好品质余姚高分卷。坚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双轮驱动,深化实施环境整治、基础提升、功能完善等系列行动计划,着力构建“显山露水”的魅力城乡格局,到2026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8%,基本建成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力争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让美丽成为余姚最动人的底色。

  ——奋进先行地打造赶考路,答好幸福余姚高分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动摇,实施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姚优”系列公共服务优质共享行动计划,形成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的幸福图景,到2026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突破10.5万元和6.5万元,“平安余姚”“法治余姚”“健康余姚”建设再上新台阶,让幸福成为余姚最骄傲的印记。

公共文化中心

  今年八大主要工作

  (一)发力产业强基,壮大经济增长极 实施新一轮科技企业“双倍增”、高新技术企业“育苗造林”等行动。

  实施“35”千百亿产业集群培育再提升行动,加快打造四大标志性产业链,力争余姚经济开发区创建成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

  (二)发力改革开放,激活发展动力源深化数字化改革。聚力“1512”体系架构优化,高标准建设智能家电产业大脑等应用场景,推动重大应用上下贯通,争取更多省级先行试点示范项目落户余姚。(三)发力品质提档,提升城市首位度强化规划引领。立足打造宁波城市副中心,高质量编制完成国土空间规划,统筹推进中心城区分区规划、支撑性专项规划编制。实施城市能级提升行动,聚焦中央商务区、现代商贸示范区打造,积极谋划建设现代化新型城市中心。强化功能承载。统筹实施城中村改造5年规划,推行片区一体化开发模式,高品质打造黄山、康山等重点区块。强化精细治理。开展城市亮化彩化艺术化行动,着力打造城市精品线路、特色街区和城市夜游示范点。(四)发力乡村振兴,打造美丽样板地做强农业提质文章。深入实施“2966”乡村产业振兴行动,加快农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推动杨梅、榨菜等传统农业和山区林特产业“老树发新芽”。做优农村美丽文章,统筹实施“千万工程”、美丽城镇三年行动。(五)发力生态建设,打好绿色低碳牌 推进环保基础提升,启动实施生态环保基础设施提升5年规划,持续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和一般工业固废、小微企业危废收运处置体系,力争创建成为省级“无废城市”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强化污染综合治理。加快省首批低碳试点县创建。

  (六)发力文化繁荣,滋养根脉生命力 大力推动文化传承,加快河姆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创建,推动井头山遗址二期考古发掘,强化田螺山、鲻山等遗址保护。统筹横坎头村、十六户村等红村资源,提升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群品牌形象,让红色基因迸发强大力量。

  大力繁荣文化事业,投用市公共文化中心,精心建好城市书屋、图书驿站,着力打造新型文化空间。

  (七)发力社会民生,增强群众幸福感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优化创业就业服务,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力争新增就业2万人、创业实体1.5万家。完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加强养老机构服务管理,推动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打造现代教育高地。深化健康余姚建设。优化基层社会治理,整合提升“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功能,不断深化“镇街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构建“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体系。

  (八)发力自身建设,推动政府高效能讲政治显担当,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和市委决策部署,在重点项目攻坚、重大难题破解中锤炼党性、历练干部,锻造“敢打难仗、能打硬仗”的干部队伍。

  撰文孙吉晶 劳超杰 供图余姚市委宣传部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2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余姚奋进“赶考路” 答好“高分卷”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2-01-25 07:39:04

余姚城区

  过去5年,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间,但在余姚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面对百年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叠加冲击,余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对宁波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开拓进取、实干作为、勇立潮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土地超市”、县域医共体建设等创新经验全省推广,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跃升至第九,井头山遗址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阳明故里”知名度进一步打响,中国机器人峰会永久落户,12次跻身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单……成绩荣誉催人奋进,令人倍感自豪。

  百年谱华章,赓续奋斗路。站在历史交汇的重要节点,踏上第二个百年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未来5年,余姚将保持定力、把握机遇,敢打头阵、勇当先锋,推动改革发展再造新优势、开创新局面。

四明初阳

  砥砺奋进开创不菲成就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过去5年,余姚极不平凡。

  综合实力持续壮大、不断跨越。地区生产总值由887亿元增加到1384亿元,年均增长7.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90.6亿元增加到129.7亿元,年均增长9.8%。成为省首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创建示范县市,荣登中国工业百强县(市)第九,跨入全国电商百佳县行列,创建成为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市、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居全省第三。

  动能活力持续迸发、不断增强。高新技术、战略新兴等产业增加值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长,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位居全省前列,浙大机器人研究院等一批高端科研机构入驻运营,10项关键技术填补国内空白,进入中国县域知识产权竞争力百强前十。

  城乡品质持续提档、不断趋优。城区“一轴两环三片区”展现新颜,阳明古镇、高铁新城、西南组团等板块初具形象,“三江六岸”光影艺术工程扮靓姚城,滨江水环慢行系统(一期)全线贯通,宁波至余姚城际列车开通运营,胜陆公路等一批重大工程建成投用。获评省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成功创建为省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不断提升。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1081元、43076元;民生支出累计达到474.8亿元、年均增长8.2%。4部作品获全国和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获评“中国戏曲之乡”“全国围棋之乡”等称号。社会环境安定有序,安全生产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实现“五连降”。

  政府建设持续加强、不断增效。“最多跑一次”改革和数字化改革扎实推进,183个民生事项全部实现“一证通办”,企业投资项目审批实现“最多80天”,土地预告登记转让等工作全国首创,“四送一增强”服务企业等做法领跑全省,位居中国营商环境百强县第五。

中国机器人峰会

  奋进“六大赶考路”答好六张“高分卷”

  站在历史交汇的重要节点,踏上第二个百年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余姚既面对重大战略叠加、数字改革赋能、双城格局发力等新机遇,也面对疫情冲击、百年变局加速、外部环境复杂等新形势,未来5年,迎来爬坡过坎、赶超跨越、转型突破的发展关键期。余姚将大力实施“八大工程”,聚力打造“六个余姚”,努力在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地的进程中奋力争先进位,加快建设更具影响力、更具美誉度、更具幸福感的现代化美好活力“最名邑”。

  具体而言,要着力奋进“六大赶考路”、答好“六张高分卷”:

  ——奋进高质量发展赶考路,答好智造余姚高分卷。超常规落实人才强市、创新强市首位战略,聚力培育“35”千百亿产业集群、打造四大标志性产业链,到2026年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950亿元、84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3%,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大幅提升,智能经济先行示范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让智造成为余姚最硬核的实力。

  ——奋进双循环格局赶考路,答好开放余姚高分卷。着眼区域经济一体发展,着眼国内外市场深度开拓,着眼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余姚从“开放大市”向“开放强市”转变,到2026年累计实现实到外资12.5亿美元、内资550亿元,进出口总额突破8000亿元,让开放成为余姚最独特的气质。

  ——奋进数字化改革赶考路,答好数治余姚高分卷。坚持以数字化改革引领全方位系统性变革,依托“1512”工作体系促进全域整体智治、高效协同,加快建设市域治理现代化典范城市,到2026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9%,智慧化对市域治理和经济社会运行的支撑作用更加明显,让智慧成为余姚最显著的特征。

  ——奋进软实力提升赶考路,答好文化余姚高分卷。全面深入实施“文化+”战略,集中力量打响河姆渡文化、阳明文化和红色文化品牌,着力打造具有更高辨识度和更强影响力的文化“老字号”,到2026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0%以上,全国文明城市的牌子更加闪亮,河姆渡文化遗址申遗取得积极进展,成功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让文化成为余姚最鲜明的标识。

  ——奋进全域化美丽赶考路,答好品质余姚高分卷。坚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双轮驱动,深化实施环境整治、基础提升、功能完善等系列行动计划,着力构建“显山露水”的魅力城乡格局,到2026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8%,基本建成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力争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让美丽成为余姚最动人的底色。

  ——奋进先行地打造赶考路,答好幸福余姚高分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动摇,实施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姚优”系列公共服务优质共享行动计划,形成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的幸福图景,到2026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突破10.5万元和6.5万元,“平安余姚”“法治余姚”“健康余姚”建设再上新台阶,让幸福成为余姚最骄傲的印记。

公共文化中心

  今年八大主要工作

  (一)发力产业强基,壮大经济增长极 实施新一轮科技企业“双倍增”、高新技术企业“育苗造林”等行动。

  实施“35”千百亿产业集群培育再提升行动,加快打造四大标志性产业链,力争余姚经济开发区创建成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

  (二)发力改革开放,激活发展动力源深化数字化改革。聚力“1512”体系架构优化,高标准建设智能家电产业大脑等应用场景,推动重大应用上下贯通,争取更多省级先行试点示范项目落户余姚。(三)发力品质提档,提升城市首位度强化规划引领。立足打造宁波城市副中心,高质量编制完成国土空间规划,统筹推进中心城区分区规划、支撑性专项规划编制。实施城市能级提升行动,聚焦中央商务区、现代商贸示范区打造,积极谋划建设现代化新型城市中心。强化功能承载。统筹实施城中村改造5年规划,推行片区一体化开发模式,高品质打造黄山、康山等重点区块。强化精细治理。开展城市亮化彩化艺术化行动,着力打造城市精品线路、特色街区和城市夜游示范点。(四)发力乡村振兴,打造美丽样板地做强农业提质文章。深入实施“2966”乡村产业振兴行动,加快农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推动杨梅、榨菜等传统农业和山区林特产业“老树发新芽”。做优农村美丽文章,统筹实施“千万工程”、美丽城镇三年行动。(五)发力生态建设,打好绿色低碳牌 推进环保基础提升,启动实施生态环保基础设施提升5年规划,持续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和一般工业固废、小微企业危废收运处置体系,力争创建成为省级“无废城市”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强化污染综合治理。加快省首批低碳试点县创建。

  (六)发力文化繁荣,滋养根脉生命力 大力推动文化传承,加快河姆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创建,推动井头山遗址二期考古发掘,强化田螺山、鲻山等遗址保护。统筹横坎头村、十六户村等红村资源,提升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群品牌形象,让红色基因迸发强大力量。

  大力繁荣文化事业,投用市公共文化中心,精心建好城市书屋、图书驿站,着力打造新型文化空间。

  (七)发力社会民生,增强群众幸福感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优化创业就业服务,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力争新增就业2万人、创业实体1.5万家。完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加强养老机构服务管理,推动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打造现代教育高地。深化健康余姚建设。优化基层社会治理,整合提升“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功能,不断深化“镇街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构建“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体系。

  (八)发力自身建设,推动政府高效能讲政治显担当,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和市委决策部署,在重点项目攻坚、重大难题破解中锤炼党性、历练干部,锻造“敢打难仗、能打硬仗”的干部队伍。

  撰文孙吉晶 劳超杰 供图余姚市委宣传部

编辑: 杜寅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