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小小渔村水产养殖年产值上亿元!党员引领携手村民迈上共富路
2022-06-28 08:02:19 稿源: 中国宁波网  

  高泥村的田野。记者陈善君摄

  朱中华(左)在工作中。 资料图片

  高泥黄鱼馆。记者陈善君摄

  【开栏语】

  刚刚结束的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吹响了浙江在高质量发展中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的嘹亮号角。“两个先行”要从蓝图变成实景,必不可缺的是广大党员干部的那股子建党精神、红船精神和浙江精神。在“七一”前夕,我们聚焦这样一群来自宁波基层一线的党员干部,跟随他们的脚步,走进乡间、海岛、企业、工厂,见证在新征程上起而行之的那份红色担当,感悟党旗高高飘扬在一线的那份红色力量……

  一个小小的海边渔村,多年来因村制宜谋发展,2021年全村水产养殖年产值达1.2亿元,水产远销国外,村民户均年收入达20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共富村。

  6月24日,记者走进象山县黄避岙乡高泥村,深深体会到,乡村有这么好的发展,与党员是分不开的。

  全省网箱养殖第一村

  一进入高泥村,就看到绿色的田野里竖立着醒目的大字“高泥@未来”。今年2月份,该村入选了浙江省首批“未来乡村”试点。虽说是农村,但步入其间仿佛置身休闲公园。长长的廊道伸向田野,水岸亭台景观十分漂亮,村民也家家户户住着漂亮的小洋房。

  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朱中华一大早就在高泥黄鱼馆里接待了一批游客。今年刚刚建成的高泥黄鱼馆是高泥村集产业、文旅为一体的展示厅,已经成为游客的集散点。在这里,大黄鱼养殖水产等各种农产品琳琅满目。

  多年来,高泥村因村制宜,注重农业产业发展,取得很大的成效。该村现有6米×6米的水产养殖网箱4000多只,年产养殖鱼500多万条。其中,大黄鱼主要是内销,而鲈鱼、美国红鱼等则远销韩国、日本。

  这个只有264户村民的小渔村,去年水产养殖年产值已达1.2亿元,是全省网箱养殖第一村。“我们村的发展离不开村支书和党员干部们的付出。”村民柴志爱告诉记者,“村支书朱中华为了全身心投入到村务工作,很多年前就放弃了个人的养殖产业!”

  村支书成了“担保专业户”

  说起朱中华,村民们都夸赞有加,高泥村有现在这样的发展成就,与他和他带领的村“两委”一心为乡村谋发展分不开。

  30多年前,朱中华从部队退伍后,干过13年的水产养殖,2005年当选村主任,2012年开始担任村党支部书记。

  想做大水产养殖就需要不断投入,养殖户非常需要银行小额贷款。以前,银行贷款需担保,朱中华就经常为养殖户担保。“我作为村干部,了解村民养殖户,银行都比较相信我,所以我成了‘担保专业户’!”朱中华笑呵呵地说,“我尽量多争取贷款给养殖户,后来村民们富裕了,我做担保的次数也少了。”

  几年前,朱中华碰到一起养殖户纠纷,因为养殖户将死鱼抛到了隔壁养殖区,引起别家养殖户不满。朱中华在调解矛盾的同时,一直琢磨着如何从根本上解决死鱼处理问题。他多方奔走,寻找解决之道,最终与一家饲料厂达成合作,在养殖区码头设置了“渔货回收仓”,从此,死鱼不再乱抛,水质也得到改善。

  守护群众平安

  力破滞销难题

  每年台风季是最考验养殖业的时候,那段时间也是朱中华和村里党员干部最辛苦的时候。

  朱中华每次都带领村里党员干部以及村民代表一起,冒着狂风暴雨,驾船来到网箱养殖的竹排上,挨家挨户劝养殖人员上岸避风。“有一次我看到,朱书记迎着数米高的浪,赶来劝离转移群众,大家都很感动。”养殖户徐先生说,看着村支书这么尽心,村民也积极配合工作。

  为了提高抗台风能力,近年来,朱中华大力推动网箱渔排升级改造。他结合政府优惠政策,推进了牢固耐用的环保塑料网箱渔排的改造,大大提高了养殖户的抗风险能力。

  高泥村养殖鲈鱼、美国红鱼大量出口韩国、日本。但因为疫情原因,今年以来出口受到不小影响。为此,在乡政府的牵头下,朱中华想方设法与海事、农业农村、卫健等部门进行沟通协调。

  “现在好了,我们办好了全部防疫手续,并且货船不靠港,由小船拖货到海中后,人员返回,再由货船方无接触式装货。村民的渔货终于打通了销路。”朱中华终于松了口气。

  此外,针对水产深加工欠缺,朱中华与大家商议研究,成立了一家水产加工厂,为水产养殖产业拓展了更多的市场空间。

  党员引领小渔村

  共富发展显成效

  水产养殖是主业,但高泥村没有就此止步。为了进一步盘活农村资源,朱中华和村“两委”党员干部一起想了很多办法,在山地搞起了“红美人”种植,农业产业呈现多样化发展。

  记者了解到,高泥村水产养殖产业的发展使村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目前年户均收入达20万元。村民富了,村容村貌也变得更加美丽,村民福利也提高了。

  如今村里引进了农旅融合产业,不少外地游客慕名前来。

  村委会为了让老年村民能有更好的生活环境,还集中建造了居家养老服务站,为7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食宿。“我在这里住了一年了,挺好挺方便,吃住都很好。”陈瑞梅老人说着还开心地带着记者参观房间。

  多年来,朱中华带领村“两委”全心全意为高泥村谋发展,小小渔村在共富路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高泥村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浙江省3A级景区村、浙江省首批“未来乡村”试点等。朱中华也先后获得宁波市优秀党务工作者、浙江省千名好书记等荣誉。

  宁波晚报记者陈善君通讯员蒋则蔚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2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小小渔村水产养殖年产值上亿元!党员引领携手村民迈上共富路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2-06-28 08:02:19

  高泥村的田野。记者陈善君摄

  朱中华(左)在工作中。 资料图片

  高泥黄鱼馆。记者陈善君摄

  【开栏语】

  刚刚结束的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吹响了浙江在高质量发展中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的嘹亮号角。“两个先行”要从蓝图变成实景,必不可缺的是广大党员干部的那股子建党精神、红船精神和浙江精神。在“七一”前夕,我们聚焦这样一群来自宁波基层一线的党员干部,跟随他们的脚步,走进乡间、海岛、企业、工厂,见证在新征程上起而行之的那份红色担当,感悟党旗高高飘扬在一线的那份红色力量……

  一个小小的海边渔村,多年来因村制宜谋发展,2021年全村水产养殖年产值达1.2亿元,水产远销国外,村民户均年收入达20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共富村。

  6月24日,记者走进象山县黄避岙乡高泥村,深深体会到,乡村有这么好的发展,与党员是分不开的。

  全省网箱养殖第一村

  一进入高泥村,就看到绿色的田野里竖立着醒目的大字“高泥@未来”。今年2月份,该村入选了浙江省首批“未来乡村”试点。虽说是农村,但步入其间仿佛置身休闲公园。长长的廊道伸向田野,水岸亭台景观十分漂亮,村民也家家户户住着漂亮的小洋房。

  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朱中华一大早就在高泥黄鱼馆里接待了一批游客。今年刚刚建成的高泥黄鱼馆是高泥村集产业、文旅为一体的展示厅,已经成为游客的集散点。在这里,大黄鱼养殖水产等各种农产品琳琅满目。

  多年来,高泥村因村制宜,注重农业产业发展,取得很大的成效。该村现有6米×6米的水产养殖网箱4000多只,年产养殖鱼500多万条。其中,大黄鱼主要是内销,而鲈鱼、美国红鱼等则远销韩国、日本。

  这个只有264户村民的小渔村,去年水产养殖年产值已达1.2亿元,是全省网箱养殖第一村。“我们村的发展离不开村支书和党员干部们的付出。”村民柴志爱告诉记者,“村支书朱中华为了全身心投入到村务工作,很多年前就放弃了个人的养殖产业!”

  村支书成了“担保专业户”

  说起朱中华,村民们都夸赞有加,高泥村有现在这样的发展成就,与他和他带领的村“两委”一心为乡村谋发展分不开。

  30多年前,朱中华从部队退伍后,干过13年的水产养殖,2005年当选村主任,2012年开始担任村党支部书记。

  想做大水产养殖就需要不断投入,养殖户非常需要银行小额贷款。以前,银行贷款需担保,朱中华就经常为养殖户担保。“我作为村干部,了解村民养殖户,银行都比较相信我,所以我成了‘担保专业户’!”朱中华笑呵呵地说,“我尽量多争取贷款给养殖户,后来村民们富裕了,我做担保的次数也少了。”

  几年前,朱中华碰到一起养殖户纠纷,因为养殖户将死鱼抛到了隔壁养殖区,引起别家养殖户不满。朱中华在调解矛盾的同时,一直琢磨着如何从根本上解决死鱼处理问题。他多方奔走,寻找解决之道,最终与一家饲料厂达成合作,在养殖区码头设置了“渔货回收仓”,从此,死鱼不再乱抛,水质也得到改善。

  守护群众平安

  力破滞销难题

  每年台风季是最考验养殖业的时候,那段时间也是朱中华和村里党员干部最辛苦的时候。

  朱中华每次都带领村里党员干部以及村民代表一起,冒着狂风暴雨,驾船来到网箱养殖的竹排上,挨家挨户劝养殖人员上岸避风。“有一次我看到,朱书记迎着数米高的浪,赶来劝离转移群众,大家都很感动。”养殖户徐先生说,看着村支书这么尽心,村民也积极配合工作。

  为了提高抗台风能力,近年来,朱中华大力推动网箱渔排升级改造。他结合政府优惠政策,推进了牢固耐用的环保塑料网箱渔排的改造,大大提高了养殖户的抗风险能力。

  高泥村养殖鲈鱼、美国红鱼大量出口韩国、日本。但因为疫情原因,今年以来出口受到不小影响。为此,在乡政府的牵头下,朱中华想方设法与海事、农业农村、卫健等部门进行沟通协调。

  “现在好了,我们办好了全部防疫手续,并且货船不靠港,由小船拖货到海中后,人员返回,再由货船方无接触式装货。村民的渔货终于打通了销路。”朱中华终于松了口气。

  此外,针对水产深加工欠缺,朱中华与大家商议研究,成立了一家水产加工厂,为水产养殖产业拓展了更多的市场空间。

  党员引领小渔村

  共富发展显成效

  水产养殖是主业,但高泥村没有就此止步。为了进一步盘活农村资源,朱中华和村“两委”党员干部一起想了很多办法,在山地搞起了“红美人”种植,农业产业呈现多样化发展。

  记者了解到,高泥村水产养殖产业的发展使村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目前年户均收入达20万元。村民富了,村容村貌也变得更加美丽,村民福利也提高了。

  如今村里引进了农旅融合产业,不少外地游客慕名前来。

  村委会为了让老年村民能有更好的生活环境,还集中建造了居家养老服务站,为7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食宿。“我在这里住了一年了,挺好挺方便,吃住都很好。”陈瑞梅老人说着还开心地带着记者参观房间。

  多年来,朱中华带领村“两委”全心全意为高泥村谋发展,小小渔村在共富路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高泥村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浙江省3A级景区村、浙江省首批“未来乡村”试点等。朱中华也先后获得宁波市优秀党务工作者、浙江省千名好书记等荣誉。

  宁波晚报记者陈善君通讯员蒋则蔚

编辑: 杨丹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