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推送
祭祀黄帝的深意
2022-10-04 11:53:11 稿源: 浙江宣传  

  今天是重阳节。在浙江丽水缙云鼎湖峰下黄帝祠宇,迎来了壬寅(2022)年中国仙都祭祀轩辕黄帝大典。

  祭祀轩辕黄帝,自古就是传统节庆。其中,浙江缙云、陕西黄陵、河南新郑三地尤为隆重。不过,三地祭祀黄帝有些不同之处。比如,公祭时间依次分别在重阳节、清明节和黄帝生日。

  其实,以前三地的规格也有所不同,这个状况在去年得到改变。去年,中国仙都祭祀轩辕黄帝大典经中央批准由浙江省政府主办,这标志着浙江缙云与陕西黄陵、河南新郑正式形成了“三地共祭、层次相当”的全国轩辕黄帝祭祀格局。

  今年是个不平凡的年份。举办祭祀黄帝大典,有着极其特殊的意义和价值。此前,黄帝与缙云的联系,已经见诸各类古籍文字与学者研究成果。今天,我们就专门聊一聊祭祀黄帝的深意。

  一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中国社会,自古以来都非常重视祭祀活动。

  我们的先人祭祀什么?《礼记·祭法》中列举了几类祭祀对象:民所瞻仰者,如日夜轮转,普照大地的日月星辰;民所取材用者,如山川、森林、河流、土地等自然事物;有功烈于民者,如那些能御大灾、能捍大患,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杰出人物。

  其中,“祭祖”有特殊地位。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历朝历代都把对黄帝的祭祀当作头等大事。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写就《史记》时,在《封禅书》章节里有这样一段文字,“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去……故后世名其处曰‘鼎湖’。”

  《史记》的明确记载,使缙云鼎湖峰成了祭拜黄帝的物象和表征。

  1600多年前的东晋年间,缙云已有祭祀黄帝的典礼。公元696年,武则天置“缙云县”,正式把黄帝名号赐予这方土地。公元759年,时任缙云县令的李阳冰篆写了“黄帝祠宇”碑,又请好友颜真卿在碑上题额。黄帝祠宇成了当地举办祭祀典礼的重要场所。

  祭祀黄帝,还散落于文人墨客的诗篇里。公元423年,南朝诗人谢灵运从永嘉太守任上辞官归乡,途经缙云,在《游名山志》中咏叹黄帝。除了谢灵运,沈括、朱熹、赵孟頫、汤显祖、徐霞客、朱彝尊、袁枚等名人雅士,都曾在著作里吟咏祭拜轩辕黄帝。

  文化,总是在延续中激荡活力。1998年,缙云恢复公祭轩辕黄帝典礼。2014年,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缙云轩辕祭典”成为浙江保留的节庆项目。2021年,经全国清理和规范庆典活动研讨会论坛活动工作领导小组批复,主办单位升格为浙江省政府。

  今年,大典沿用了古代最高的祭礼——“禘”礼,分长号鸣天、击鼓撞钟、敬上高香、敬献花篮、敬献美酒、恭读祭文、行鞠躬礼、高唱颂歌、乐舞告祭等九项议程,隆重而庄严。

  “不识祖,不成人。”千百年来,不管是文人墨客的吟咏还是当地绵延不绝的祭祀活动,都体现出中国人对祖先的敬奉。

  二

  炎黄子孙,不能忘根。这个根,就包括轩辕黄帝。不管走到哪儿,中华儿女谈起自己,都宣称“炎黄子孙”。

  从这个意义上说,祭祀轩辕黄帝,就是寻根,寻找中国人自我认同的气韵和力量。

  每一年的缙云祭祀黄帝大典,都会有不同的寻根旅途和团圆故事。

  今年的祭典,对于台属吕绍南来说意义非凡,他再次见到了母亲。吕绍南尚在襁褓之中时,母亲便去了台湾。从那时起,一泓海水,咫尺天涯,在大陆成长的吕绍南,与在台湾生活的母亲,只能遥望思念。直到32岁时,吕绍南才第一次见到了母亲。

  吕绍南式的团圆,在每年的仙都祭祀轩辕黄帝大典上并不鲜见。大典不光是一场祭拜先祖的仪式,还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两岸文化团圆的盛会。

  “我的根在哪儿,我的国就在哪儿。”朴素的话语,诉说着台湾同胞的桑梓情愫。1998年黄帝祠宇重建时,缙云县台联会就和台北市缙云同乡会共同捐资47万余元,用于黄帝雕像的塑造。而这座高12.5米的雕像,象征着“华夏儿女一条心”。

  祭祀寻根,是中国人的家国认同。今年6月,浙商全国500强代表来到缙云,举办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峰会,其中有一项重要议程,就是祭祀轩辕黄帝。峰会结束后,有人说,“祭祀让我有一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

  今年,仙都祭祀轩辕黄帝大典除了现场祭典活动,还在境外设立“共祭轩辕黄帝”活动分会场,组织华人华侨华裔通过观看直播,遥祭黄帝。同时开通“祭典在线”应用,在线上全流程优化祭典,邀请中华儿女当“主祭”,沉浸式体验祭祀轩辕黄帝文化魅力。

  “四海同心祭始祖、‘两个先行’启华章”,今年祭祀黄帝的这一主题,要凝聚的就是家国认同,要汇聚的就是中国力量。

  三

  作为全国唯一以黄帝名号命名的县,缙云承载更多传承和弘扬黄帝文化的使命和责任。一直以来,当地努力找寻黄帝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点,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人们感受到黄帝文化的价值和魅力。

  比如说创新精神。在黄帝时代,人类发明创造进入集成阶段,黄帝涉及的发明就有20项,包含衣、食、住、行、农、工、商等各个领域和方面。缙云从黄帝文化中汲取创新精神的养分,不断擦亮创新品牌。前不久,在浙江省科技创新大会上,缙云县捧回了省“科技创新鼎”,这是山区26县首次获此殊荣。

  缙云也看到了黄帝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结合点、共通点,以最大限度传承弘扬精神内核,成风化人。在缙云各中小学校,黄帝文化被编入乡土教材,教育学生融会贯通黄帝文化的价值体系,从小培育孩子们的自我认同。

  如今去缙云,游客从喜爱的婺剧、剪纸、民乐、书法等艺术形式中,都能看到黄帝文化的影子。当地还建立黄帝文化学习长效机制,依托8090和00后“缙情说”品牌优势,培养100名“明星讲师”、打造一支“明星团队”,开展黄帝文化巡回演讲,帮助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文化的种子一旦种进心田,就会滋养心灵。或许正是看到了这一教化作用,浙江上下开展了新的行动。今年,在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上,黄帝文化被写入了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要提升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力;丽水市委文化工作会议上,明确把黄帝文化作为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的“五大工程”之首予以推进;缙云县委则作出《关于实施“传承和弘扬黄帝文化”八项工程的决定》。

  从这个角度上看,祭祀黄帝大典呈现的是一场视觉观感,但传承的则是黄帝文化的精神内蕴。通过祭祀,丽水更好地讲好黄帝故事,让传统文化可感可见,提升黄帝文化在海内外的传播力、影响力。

编辑: 郭静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2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祭祀黄帝的深意

稿源: 浙江宣传 2022-10-04 11:53:11

  今天是重阳节。在浙江丽水缙云鼎湖峰下黄帝祠宇,迎来了壬寅(2022)年中国仙都祭祀轩辕黄帝大典。

  祭祀轩辕黄帝,自古就是传统节庆。其中,浙江缙云、陕西黄陵、河南新郑三地尤为隆重。不过,三地祭祀黄帝有些不同之处。比如,公祭时间依次分别在重阳节、清明节和黄帝生日。

  其实,以前三地的规格也有所不同,这个状况在去年得到改变。去年,中国仙都祭祀轩辕黄帝大典经中央批准由浙江省政府主办,这标志着浙江缙云与陕西黄陵、河南新郑正式形成了“三地共祭、层次相当”的全国轩辕黄帝祭祀格局。

  今年是个不平凡的年份。举办祭祀黄帝大典,有着极其特殊的意义和价值。此前,黄帝与缙云的联系,已经见诸各类古籍文字与学者研究成果。今天,我们就专门聊一聊祭祀黄帝的深意。

  一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中国社会,自古以来都非常重视祭祀活动。

  我们的先人祭祀什么?《礼记·祭法》中列举了几类祭祀对象:民所瞻仰者,如日夜轮转,普照大地的日月星辰;民所取材用者,如山川、森林、河流、土地等自然事物;有功烈于民者,如那些能御大灾、能捍大患,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杰出人物。

  其中,“祭祖”有特殊地位。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历朝历代都把对黄帝的祭祀当作头等大事。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写就《史记》时,在《封禅书》章节里有这样一段文字,“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去……故后世名其处曰‘鼎湖’。”

  《史记》的明确记载,使缙云鼎湖峰成了祭拜黄帝的物象和表征。

  1600多年前的东晋年间,缙云已有祭祀黄帝的典礼。公元696年,武则天置“缙云县”,正式把黄帝名号赐予这方土地。公元759年,时任缙云县令的李阳冰篆写了“黄帝祠宇”碑,又请好友颜真卿在碑上题额。黄帝祠宇成了当地举办祭祀典礼的重要场所。

  祭祀黄帝,还散落于文人墨客的诗篇里。公元423年,南朝诗人谢灵运从永嘉太守任上辞官归乡,途经缙云,在《游名山志》中咏叹黄帝。除了谢灵运,沈括、朱熹、赵孟頫、汤显祖、徐霞客、朱彝尊、袁枚等名人雅士,都曾在著作里吟咏祭拜轩辕黄帝。

  文化,总是在延续中激荡活力。1998年,缙云恢复公祭轩辕黄帝典礼。2014年,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缙云轩辕祭典”成为浙江保留的节庆项目。2021年,经全国清理和规范庆典活动研讨会论坛活动工作领导小组批复,主办单位升格为浙江省政府。

  今年,大典沿用了古代最高的祭礼——“禘”礼,分长号鸣天、击鼓撞钟、敬上高香、敬献花篮、敬献美酒、恭读祭文、行鞠躬礼、高唱颂歌、乐舞告祭等九项议程,隆重而庄严。

  “不识祖,不成人。”千百年来,不管是文人墨客的吟咏还是当地绵延不绝的祭祀活动,都体现出中国人对祖先的敬奉。

  二

  炎黄子孙,不能忘根。这个根,就包括轩辕黄帝。不管走到哪儿,中华儿女谈起自己,都宣称“炎黄子孙”。

  从这个意义上说,祭祀轩辕黄帝,就是寻根,寻找中国人自我认同的气韵和力量。

  每一年的缙云祭祀黄帝大典,都会有不同的寻根旅途和团圆故事。

  今年的祭典,对于台属吕绍南来说意义非凡,他再次见到了母亲。吕绍南尚在襁褓之中时,母亲便去了台湾。从那时起,一泓海水,咫尺天涯,在大陆成长的吕绍南,与在台湾生活的母亲,只能遥望思念。直到32岁时,吕绍南才第一次见到了母亲。

  吕绍南式的团圆,在每年的仙都祭祀轩辕黄帝大典上并不鲜见。大典不光是一场祭拜先祖的仪式,还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两岸文化团圆的盛会。

  “我的根在哪儿,我的国就在哪儿。”朴素的话语,诉说着台湾同胞的桑梓情愫。1998年黄帝祠宇重建时,缙云县台联会就和台北市缙云同乡会共同捐资47万余元,用于黄帝雕像的塑造。而这座高12.5米的雕像,象征着“华夏儿女一条心”。

  祭祀寻根,是中国人的家国认同。今年6月,浙商全国500强代表来到缙云,举办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峰会,其中有一项重要议程,就是祭祀轩辕黄帝。峰会结束后,有人说,“祭祀让我有一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

  今年,仙都祭祀轩辕黄帝大典除了现场祭典活动,还在境外设立“共祭轩辕黄帝”活动分会场,组织华人华侨华裔通过观看直播,遥祭黄帝。同时开通“祭典在线”应用,在线上全流程优化祭典,邀请中华儿女当“主祭”,沉浸式体验祭祀轩辕黄帝文化魅力。

  “四海同心祭始祖、‘两个先行’启华章”,今年祭祀黄帝的这一主题,要凝聚的就是家国认同,要汇聚的就是中国力量。

  三

  作为全国唯一以黄帝名号命名的县,缙云承载更多传承和弘扬黄帝文化的使命和责任。一直以来,当地努力找寻黄帝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点,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人们感受到黄帝文化的价值和魅力。

  比如说创新精神。在黄帝时代,人类发明创造进入集成阶段,黄帝涉及的发明就有20项,包含衣、食、住、行、农、工、商等各个领域和方面。缙云从黄帝文化中汲取创新精神的养分,不断擦亮创新品牌。前不久,在浙江省科技创新大会上,缙云县捧回了省“科技创新鼎”,这是山区26县首次获此殊荣。

  缙云也看到了黄帝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结合点、共通点,以最大限度传承弘扬精神内核,成风化人。在缙云各中小学校,黄帝文化被编入乡土教材,教育学生融会贯通黄帝文化的价值体系,从小培育孩子们的自我认同。

  如今去缙云,游客从喜爱的婺剧、剪纸、民乐、书法等艺术形式中,都能看到黄帝文化的影子。当地还建立黄帝文化学习长效机制,依托8090和00后“缙情说”品牌优势,培养100名“明星讲师”、打造一支“明星团队”,开展黄帝文化巡回演讲,帮助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文化的种子一旦种进心田,就会滋养心灵。或许正是看到了这一教化作用,浙江上下开展了新的行动。今年,在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上,黄帝文化被写入了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要提升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力;丽水市委文化工作会议上,明确把黄帝文化作为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的“五大工程”之首予以推进;缙云县委则作出《关于实施“传承和弘扬黄帝文化”八项工程的决定》。

  从这个角度上看,祭祀黄帝大典呈现的是一场视觉观感,但传承的则是黄帝文化的精神内蕴。通过祭祀,丽水更好地讲好黄帝故事,让传统文化可感可见,提升黄帝文化在海内外的传播力、影响力。

编辑: 郭静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