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推送
步步为营,是为了步步赢——写在浙江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首日
2022-12-06 13:12:48 稿源: 浙江新闻  

  浙江各地已主动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对许多人而言,12月5日,这个周一的早晨像一个全新的开始,一些久违的,甚至已经有些陌生的感觉回来了。

  请相信自己的感觉。3年来,我们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为此次措施优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面对疫情防控新形势新任务,因时因势优化措施,走小步不停步,是必然选择。

  措施优化后,我们应该如何与新冠病毒相处,究竟能否顺利抵达理想中的平衡状态……这些问题仍不免萦绕在人们的脑海。犹疑和困惑,可能暂时还会让人感到无所适从。请与我们一道沉着下来,共同思考下面三个判断题,得到的答案或许能帮助我们更好读懂此次措施优化释放的信号,看清其指出的方向,引领我们一步步坚毅回归充满活力的日常生活。

  判断一:步子快了还是慢了?

  措施优化通告甫一公布,就引发了对这一步迈得“快不快”的热议。

  有人表达了担忧,认为优化的步子迈得太大,政策来得太快、太突然,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也有人感慨“终于等来了这一天”,直言优化调整的速度还是慢了。

  其实,步子的快与慢是建立在我们精准的疫情处置能力基础上的。

  近3年来,我国根据国内外疫情形势的变化,及时对病毒的潜伏期、传播力、致病力进行研判,结合多领域专家的智慧,先后出台了9版防控方案。每一版的防控方案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充分回应了防疫形势的变化,不断精细、不断完善,并经受住了疫情的考验。在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中,中国因疫情相关造成的超额死亡人数为负数,甚至小于疫情前的常年均值。

  可以说,不审时度势,则“快”“慢”皆误。当前,我国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因时因势优化完善防控措施,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应有之义。但如何优化,则要兼顾防控战略的稳定性和防控措施的灵活性,这对政策制定者的治理水平和能力,是极大的挑战和考验——

  一方面,群众期盼“快”,渴望快速恢复正常生活。转入常态化疫情防控以来,我们坚持“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此次调整,正是基于对当前形势的最新判断,以更优化的举措,将疫情处置对社会的影响降至最低。

  一方面,措施调整动辄涉及千万级人口,一个微小的政策调整,都可能对大家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在政策调整中,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时刻审慎把握,不可操之过急。这时候,要“慢”。

  因此,讨论“快”与“慢”固然重要,但是充分认识到调整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凝聚共识、增强信心,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才是当下面对疫情的应有姿态。

  判断二:政策“松”了还是“紧”了?

  抗疫走到第三年,相关政策经历多次迭代。本次措施优化后,很多人急于寻求一个答案:新政策是不是确实“松”了?

  这次“松”的信号是明确的。首次“减码”的姿态,给打了近三年持久战的人们注入一股强劲的信心。4日深夜,浙江人的朋友圈里,刷屏的不只是世界杯,更有各地接踵而来的新政策;有人甚至将12月4日形容为“一个值得被记住的日子”。“松动”之举,契合群众的期待,也符合中央的要求。

  然而,立足于当前疫情防控的大局,防疫政策的松与紧,依然要辩证地看。

  首先,必须看到,“松”不是随便拍拍脑袋决定的,是有底气的“松”,是科学的“松”。就全国总体形势来看,疫苗接种普及,防控经验积累,这都是“松”的前提和基础。在浙江,我们还有对近三年战疫成效更具体的感受。省疾控中心副主任陈直平告诉记者,经历疫情大考,浙江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在不少县级医院,用于核酸检测的PCR实验室从无到有,县域流调能力、核酸检测能力在历练中成长;中医药防疫大显身手;群众健康素养比以往更高了。

  在有条件“松”了之后,“松”的速度、幅度,则要吃透“走小步不停步”这一关键表述。选择小步走,是因为疫情防控仍有“难以被看见”的待完善之处。

  以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为例,浙大一院感染病科主任盛吉芳坦言,虽然我国新冠肺炎重症率和病亡率保持在较低水平,但是增加医疗救治资源,特别是重症资源,非常必要和迫切。

  又如,老年人全程接种疫苗的比例依然不够高、不少老年人对疫苗的科学认知依然不足。截至11月28日,我国86.42%的60岁以上老年人完成全程接种;65.8%的80岁以上老年人完成全程接种。

  因此,即便在“优化调整”的主基调下,也要确保有待完善的方面非但不能松,反而要紧。只有该紧的地方紧了,紧盯防控的短板弱项,才能在适当的时候科学精准地松。

  不少人发现,各地的防疫政策结尾,都有一句令人颇为振奋的话:下一步将根据国家政策和疫情形势变化,持续优化调整相关防控措施。显然,优化还将继续,“走小步”,正是为了“不停步”。

  我们相信,在松与紧之间,必然存在一个精准科学、符合疫情形势、契合百姓诉求的平衡点。

  判断三:是不是更安全了?

  三年来,我们取得了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到今天,疫情形势是不是已经变得更安全了?

  战场形势看攻防之变。

  首先,我们需要重新科学地认识眼前的“敌人”。奥密克戎是眼下世界各国主要流行的毒株。距它首次被命名已经过去整整一年,大量的研究数据已表明,无论是奥密克戎变异株还是其进化分支,致病力和毒力相比原始株和德尔塔等变异株均明显减弱。

  就在12月3日,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团队拿出了更具说服力的数字。在小鼠试验上,他们发现奥密克戎的致病能力比2020年初的原始毒株下降至少40倍。与此同时,小鼠在感染奥密克戎后的肺部病毒含量比感染原始毒株低至少100倍。这意味着,奥密克戎引起的症状将相对温和,产生重症和死亡的概率也要低于之前原始株和其他变异株。

  反观我们的“防守系统”,在敌人“杀伤力”大幅下降的同时,中国在近三年抗疫中已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这也给了我们实事求是调整战术的依据。

  可以说,目前的形势比疫情刚刚发生时要更安全。

  在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吴息凤教授看来,过去三年,我们通过动态清零政策取得的成就意义深远。“不仅最大化地减少了人民生命的损失,也为疫苗和药物研发赢得了宝贵时间。”她说。

  不过,疫情是一场尚未结束的拉锯战,未来的局势依然在不断变化。“敌人”的韧性和“狡猾”程度是罕见的,我们必须对潜在的风险保持高度警惕。

  前几日,世卫组织再度发出提醒,现在还没到宣布新冠大流行紧急阶段结束的时候。

  一方面,奥密克戎的传染力和传播速度都比其他毒株更强,加大了再感染和接种疫苗后发生突破性感染的风险。另一方面,面对来势汹汹的病毒,新冠“后遗症”、“长新冠”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原始毒株与德尔塔毒株被证实有较高的后遗症概率,许多人担心,奥密克戎会不会带来长期的症状?

  已有的证据均比较乐观。国际医学杂志《柳叶刀》6月发表的关于奥密克戎后遗症的经同行评审的研究追踪了5.6万名英国患者,发现与德尔塔变异株相比,感染奥密克戎后发生“长新冠”的几率要低20%至50%。

  清醒地认识风险,才能为更多人的安全创造条件。不论对于降低重症概率还是降低后遗症的可能性,疫苗接种都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尤其对于60岁以上人群、基础病患者、免疫力低下人群、一线医卫人员等“高危人群”来说,疫苗更是守护健康屏障的一道重要防线。

  “总体来看,我对我们应对下一阶段的疫情考验充满信心。”吴息凤说。

  我们应该怎么做?

  做出准确的判断,心中就有底气,接下来的路就能走得更坚定。推动各项优化措施落地见效,需要社会各界将正确的判断凝聚成广泛的共识,共同创造良好防疫环境。

  “朋友圈里有人说,一夜之间各地都‘放开’了,可以‘躺平’了,这样的心态并不对。还有的人显得比较慌乱,感到失去了由国家力量提供的周密保护,不知道接下来自己该做什么。”杭州的医务工作者蒋吉磊说,对这些朋友,他都要说一声:“现在,我们每个人都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随着防控措施优化,现阶段对个人的健康意识和防疫意识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尤其保护好家中“老幼”两个重点人群。“周一上班时,我发现周边行人几乎都戴上了口罩,比例比以前高多了。这是一个好现象。”他说。

  各级政府正在以积极行动响应新要求。在台州市优化调整疫情防控相关措施通告发布后,温岭市松门镇副镇长郑雅一直忙着逐条落实落细政策要求。她说:“面对新形势,基层干部要更好引导群众理解政策,更加积极主动回应群众的诉求。”接下来,松门镇将全面摸排孕产妇、血透病人、放疗化疗病人、患有慢性基础疾病等特殊人群底数和需求,加强居民健康管理和服务,并为养老院、福利院及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流动接种”“送苗上门”等服务,让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及时接种,尽早获得保护。

  经济社会的活力也在加速复苏。总部位于嘉兴的加西贝拉压缩机有限公司,这两天正忙着抢订单。得知防疫措施优化后,企业市场营销部副部长钟琦敏备感振奋,在电话里不断和客户分享这一消息,“大家听到后,都对未来的经济形势更加乐观”。

  回归更具确定性的生活——这种信念带来的力量超乎想象。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编辑: 蔡嘉妮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2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步步为营,是为了步步赢——写在浙江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首日

稿源: 浙江新闻 2022-12-06 13:12:48

  浙江各地已主动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对许多人而言,12月5日,这个周一的早晨像一个全新的开始,一些久违的,甚至已经有些陌生的感觉回来了。

  请相信自己的感觉。3年来,我们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为此次措施优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面对疫情防控新形势新任务,因时因势优化措施,走小步不停步,是必然选择。

  措施优化后,我们应该如何与新冠病毒相处,究竟能否顺利抵达理想中的平衡状态……这些问题仍不免萦绕在人们的脑海。犹疑和困惑,可能暂时还会让人感到无所适从。请与我们一道沉着下来,共同思考下面三个判断题,得到的答案或许能帮助我们更好读懂此次措施优化释放的信号,看清其指出的方向,引领我们一步步坚毅回归充满活力的日常生活。

  判断一:步子快了还是慢了?

  措施优化通告甫一公布,就引发了对这一步迈得“快不快”的热议。

  有人表达了担忧,认为优化的步子迈得太大,政策来得太快、太突然,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也有人感慨“终于等来了这一天”,直言优化调整的速度还是慢了。

  其实,步子的快与慢是建立在我们精准的疫情处置能力基础上的。

  近3年来,我国根据国内外疫情形势的变化,及时对病毒的潜伏期、传播力、致病力进行研判,结合多领域专家的智慧,先后出台了9版防控方案。每一版的防控方案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充分回应了防疫形势的变化,不断精细、不断完善,并经受住了疫情的考验。在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中,中国因疫情相关造成的超额死亡人数为负数,甚至小于疫情前的常年均值。

  可以说,不审时度势,则“快”“慢”皆误。当前,我国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因时因势优化完善防控措施,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应有之义。但如何优化,则要兼顾防控战略的稳定性和防控措施的灵活性,这对政策制定者的治理水平和能力,是极大的挑战和考验——

  一方面,群众期盼“快”,渴望快速恢复正常生活。转入常态化疫情防控以来,我们坚持“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此次调整,正是基于对当前形势的最新判断,以更优化的举措,将疫情处置对社会的影响降至最低。

  一方面,措施调整动辄涉及千万级人口,一个微小的政策调整,都可能对大家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在政策调整中,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时刻审慎把握,不可操之过急。这时候,要“慢”。

  因此,讨论“快”与“慢”固然重要,但是充分认识到调整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凝聚共识、增强信心,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才是当下面对疫情的应有姿态。

  判断二:政策“松”了还是“紧”了?

  抗疫走到第三年,相关政策经历多次迭代。本次措施优化后,很多人急于寻求一个答案:新政策是不是确实“松”了?

  这次“松”的信号是明确的。首次“减码”的姿态,给打了近三年持久战的人们注入一股强劲的信心。4日深夜,浙江人的朋友圈里,刷屏的不只是世界杯,更有各地接踵而来的新政策;有人甚至将12月4日形容为“一个值得被记住的日子”。“松动”之举,契合群众的期待,也符合中央的要求。

  然而,立足于当前疫情防控的大局,防疫政策的松与紧,依然要辩证地看。

  首先,必须看到,“松”不是随便拍拍脑袋决定的,是有底气的“松”,是科学的“松”。就全国总体形势来看,疫苗接种普及,防控经验积累,这都是“松”的前提和基础。在浙江,我们还有对近三年战疫成效更具体的感受。省疾控中心副主任陈直平告诉记者,经历疫情大考,浙江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在不少县级医院,用于核酸检测的PCR实验室从无到有,县域流调能力、核酸检测能力在历练中成长;中医药防疫大显身手;群众健康素养比以往更高了。

  在有条件“松”了之后,“松”的速度、幅度,则要吃透“走小步不停步”这一关键表述。选择小步走,是因为疫情防控仍有“难以被看见”的待完善之处。

  以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为例,浙大一院感染病科主任盛吉芳坦言,虽然我国新冠肺炎重症率和病亡率保持在较低水平,但是增加医疗救治资源,特别是重症资源,非常必要和迫切。

  又如,老年人全程接种疫苗的比例依然不够高、不少老年人对疫苗的科学认知依然不足。截至11月28日,我国86.42%的60岁以上老年人完成全程接种;65.8%的80岁以上老年人完成全程接种。

  因此,即便在“优化调整”的主基调下,也要确保有待完善的方面非但不能松,反而要紧。只有该紧的地方紧了,紧盯防控的短板弱项,才能在适当的时候科学精准地松。

  不少人发现,各地的防疫政策结尾,都有一句令人颇为振奋的话:下一步将根据国家政策和疫情形势变化,持续优化调整相关防控措施。显然,优化还将继续,“走小步”,正是为了“不停步”。

  我们相信,在松与紧之间,必然存在一个精准科学、符合疫情形势、契合百姓诉求的平衡点。

  判断三:是不是更安全了?

  三年来,我们取得了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到今天,疫情形势是不是已经变得更安全了?

  战场形势看攻防之变。

  首先,我们需要重新科学地认识眼前的“敌人”。奥密克戎是眼下世界各国主要流行的毒株。距它首次被命名已经过去整整一年,大量的研究数据已表明,无论是奥密克戎变异株还是其进化分支,致病力和毒力相比原始株和德尔塔等变异株均明显减弱。

  就在12月3日,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团队拿出了更具说服力的数字。在小鼠试验上,他们发现奥密克戎的致病能力比2020年初的原始毒株下降至少40倍。与此同时,小鼠在感染奥密克戎后的肺部病毒含量比感染原始毒株低至少100倍。这意味着,奥密克戎引起的症状将相对温和,产生重症和死亡的概率也要低于之前原始株和其他变异株。

  反观我们的“防守系统”,在敌人“杀伤力”大幅下降的同时,中国在近三年抗疫中已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这也给了我们实事求是调整战术的依据。

  可以说,目前的形势比疫情刚刚发生时要更安全。

  在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吴息凤教授看来,过去三年,我们通过动态清零政策取得的成就意义深远。“不仅最大化地减少了人民生命的损失,也为疫苗和药物研发赢得了宝贵时间。”她说。

  不过,疫情是一场尚未结束的拉锯战,未来的局势依然在不断变化。“敌人”的韧性和“狡猾”程度是罕见的,我们必须对潜在的风险保持高度警惕。

  前几日,世卫组织再度发出提醒,现在还没到宣布新冠大流行紧急阶段结束的时候。

  一方面,奥密克戎的传染力和传播速度都比其他毒株更强,加大了再感染和接种疫苗后发生突破性感染的风险。另一方面,面对来势汹汹的病毒,新冠“后遗症”、“长新冠”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原始毒株与德尔塔毒株被证实有较高的后遗症概率,许多人担心,奥密克戎会不会带来长期的症状?

  已有的证据均比较乐观。国际医学杂志《柳叶刀》6月发表的关于奥密克戎后遗症的经同行评审的研究追踪了5.6万名英国患者,发现与德尔塔变异株相比,感染奥密克戎后发生“长新冠”的几率要低20%至50%。

  清醒地认识风险,才能为更多人的安全创造条件。不论对于降低重症概率还是降低后遗症的可能性,疫苗接种都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尤其对于60岁以上人群、基础病患者、免疫力低下人群、一线医卫人员等“高危人群”来说,疫苗更是守护健康屏障的一道重要防线。

  “总体来看,我对我们应对下一阶段的疫情考验充满信心。”吴息凤说。

  我们应该怎么做?

  做出准确的判断,心中就有底气,接下来的路就能走得更坚定。推动各项优化措施落地见效,需要社会各界将正确的判断凝聚成广泛的共识,共同创造良好防疫环境。

  “朋友圈里有人说,一夜之间各地都‘放开’了,可以‘躺平’了,这样的心态并不对。还有的人显得比较慌乱,感到失去了由国家力量提供的周密保护,不知道接下来自己该做什么。”杭州的医务工作者蒋吉磊说,对这些朋友,他都要说一声:“现在,我们每个人都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随着防控措施优化,现阶段对个人的健康意识和防疫意识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尤其保护好家中“老幼”两个重点人群。“周一上班时,我发现周边行人几乎都戴上了口罩,比例比以前高多了。这是一个好现象。”他说。

  各级政府正在以积极行动响应新要求。在台州市优化调整疫情防控相关措施通告发布后,温岭市松门镇副镇长郑雅一直忙着逐条落实落细政策要求。她说:“面对新形势,基层干部要更好引导群众理解政策,更加积极主动回应群众的诉求。”接下来,松门镇将全面摸排孕产妇、血透病人、放疗化疗病人、患有慢性基础疾病等特殊人群底数和需求,加强居民健康管理和服务,并为养老院、福利院及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流动接种”“送苗上门”等服务,让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及时接种,尽早获得保护。

  经济社会的活力也在加速复苏。总部位于嘉兴的加西贝拉压缩机有限公司,这两天正忙着抢订单。得知防疫措施优化后,企业市场营销部副部长钟琦敏备感振奋,在电话里不断和客户分享这一消息,“大家听到后,都对未来的经济形势更加乐观”。

  回归更具确定性的生活——这种信念带来的力量超乎想象。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编辑: 蔡嘉妮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