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最“艰难的时候过去了” 市一院入院人数大幅减少
2023-01-19 07:22:45 稿源: 中国宁波网  

  宁波市第一医院ICU病房

  春节将至,新冠感染的重症高峰已趋于平稳。过去一个月,医护人员们在安静的重症监护病房(ICU)里,与死神展开了一次次惊心动魄的“拔河”,将一个个生命拉回了即将春暖花开的人间。

  既要治新冠,又要治恶化的基础病

  因为不能进去陪护,第一医院2号楼8层的重症医学科病区大门口站着不少焦急的家属。即使所有床位都被新冠患者占据着,但与大门外的嘈杂相比,门内的一间间病房显得格外安静。站在病房门口能听到的声音,仅有医护人员对病情的低声商讨,以及监护仪发出的滴滴声。

  “这里的病人病情都很复杂,有情况必须紧急抢救。”护士们不敢离开病房半步,因为担心听不见监护仪发出的提示音,他们一直都是守在床边工作,就连交班时也要在床边对接。

  护士长邵亚娣介绍,每个护士需负责三四个病人,输液用药、翻身拍背、监测数据等,每天的工作流程琐碎繁重,但每一步都是一次挽救生命的努力。

  一眼望去,病房内的患者都是闭眼昏睡的年迈老人。“新冠病毒感染直接引起严重疾病的比例不高,但它会引起基础疾病的恶化,比如肾衰竭、心脏功能衰竭和呼吸衰竭等,尤其是伴有多种疾病的高龄患者。”重症医学科主任朱建华告诉记者,他们不仅要处理新冠病毒感染,还要治疗各类基础病的并发症,这也是目前被新冠病毒感染的重症患者的救治难点。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最新数据,新冠病毒感染的重症患者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占比是89.6%,此外还普遍合并有多种的基础疾病,多数是心脑血管、内分泌系统和呼吸系统等疾病。

  由于患者们的基础疾病病情各异,因此朱建华需要针对患者进行个性化治疗。有位病人患有严重的心肺功能衰竭,医生在他的床边放置了一台ECMO(体外膜肺氧合),一根管路回收着低氧含量的暗红色静脉血,一根管路输送着富含氧气的鲜红色动脉血。还有位病人趴在床上,正在进行俯卧位通气治疗,每隔两个小时,护士们要帮他调整体位,以免血流不畅,“这样做可以改善胸闷、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

  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从医39年的朱建华今年已经60岁了,他曾参与过2003年非典和历年公共卫生事件,但他觉得这波疫情堪称“最严峻的考验”。“我们这里一天最多曾收治了100余例病人,同时有6台ECMO在运转,同一天使用呼吸机的病人达200余例。”2022年,一院ICU共应用ECMO技术救治了37例危重患者,但2023年1月的前半个月,已经做了10例ECMO。

  面对如此高需求的病患,医院提前采购的600床新冠重症救治病床和配套的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等设备陆续抵达,极大助力了ICU的救治工作。

  当去年12月份的疫情高峰冲击医院时,一向身体硬朗的朱建华也被新冠病毒击倒,高烧时浑身酸痛到只能卧床,休息3天才稍微好转。“我们科46个医生几乎被‘团灭’,人手严重不足,我不能再躺下去了。”第4天,朱建华拖着依旧酸痛的身体,回到病房参与对新冠患者的救治。

  为了应对急危重症的救治压力,第一医院建立了海曙和方桥两院区之间急危重症患者救治的流转与协同机制,两个院区的ICU病区扩容到9个。朱建华和同事们一整日脚不停人不歇,在各个病区巡视、治疗以及会诊。

  随着入院人数的大幅减少,朱建华对未来充满信心,“艰难已经过去了,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回想起这段时间的艰难,朱建华心中更深刻的记忆来自大家的坚守。“那时每个病区有二三十个病人,但仅剩两到四个医生负责,大部分医护人员被迫临时‘下线’。”

  为了扛住这波冲击,院党委书记阮列敏顶着高烧坚持在医院指挥工作,那些先后“中招”的同事,多则休养4天,少则两天,都尽力返岗救人,大家抱病“上线”后照常熬夜、加班,整个科室的人一波又一波不停歇地轮转着。

  心始终拴在病房里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最新通报,目前全国发热门诊和急诊高峰都已经过去,在院重症患者数量呈缓慢下降趋势。作为我市新冠病毒感染医疗救治定点医院,第一医院也面临着同样的情况。

  由于治疗需要一定的周期,因此现在的ICU虽仍处于高位运行中,但总体有序。“入院的病人越来越少,再过一两周,现有的重症患者也会逐渐转出,我相信过了不久就会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不过,朱建华的日常工作量并没有明显减少,每隔几分钟就有电话打进来。除了驻守第一医院,他还要参加多个线上线下的专家会诊,在市里多个医院之间来回奔走。“各个区县会将一些进展快的复杂病例上报过来,我和市里各学科的专家们立即会诊讨论,这极大地提升了宁波新冠患者的治愈率。”

  对于即将到来的春节,医护人员丝毫不敢懈怠——春节期间,除了救治新冠患者,他们还将迎来一轮专科病人的回归。整个科室46个医生,仅有一位老家远在东北的医生请了4天探亲假,其他人都在待命。自从成为医生,朱建华仅申请过一次春节休假,还是为了看望生病的长辈。“我们的心始终拴在病房里,就算休假了,也要每天过来看两眼。”

  朱建华特别提醒有基础病的高龄老人,春节期间尽量少去人多的地方,戴好口罩,做好防护,外出后回家或进食前一定要洗手。“希望大家都能身体健康,顺顺利利过一个好年。”

  宁波晚报记者 张思楠 文/摄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3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最“艰难的时候过去了” 市一院入院人数大幅减少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3-01-19 07:22:45

  宁波市第一医院ICU病房

  春节将至,新冠感染的重症高峰已趋于平稳。过去一个月,医护人员们在安静的重症监护病房(ICU)里,与死神展开了一次次惊心动魄的“拔河”,将一个个生命拉回了即将春暖花开的人间。

  既要治新冠,又要治恶化的基础病

  因为不能进去陪护,第一医院2号楼8层的重症医学科病区大门口站着不少焦急的家属。即使所有床位都被新冠患者占据着,但与大门外的嘈杂相比,门内的一间间病房显得格外安静。站在病房门口能听到的声音,仅有医护人员对病情的低声商讨,以及监护仪发出的滴滴声。

  “这里的病人病情都很复杂,有情况必须紧急抢救。”护士们不敢离开病房半步,因为担心听不见监护仪发出的提示音,他们一直都是守在床边工作,就连交班时也要在床边对接。

  护士长邵亚娣介绍,每个护士需负责三四个病人,输液用药、翻身拍背、监测数据等,每天的工作流程琐碎繁重,但每一步都是一次挽救生命的努力。

  一眼望去,病房内的患者都是闭眼昏睡的年迈老人。“新冠病毒感染直接引起严重疾病的比例不高,但它会引起基础疾病的恶化,比如肾衰竭、心脏功能衰竭和呼吸衰竭等,尤其是伴有多种疾病的高龄患者。”重症医学科主任朱建华告诉记者,他们不仅要处理新冠病毒感染,还要治疗各类基础病的并发症,这也是目前被新冠病毒感染的重症患者的救治难点。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最新数据,新冠病毒感染的重症患者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占比是89.6%,此外还普遍合并有多种的基础疾病,多数是心脑血管、内分泌系统和呼吸系统等疾病。

  由于患者们的基础疾病病情各异,因此朱建华需要针对患者进行个性化治疗。有位病人患有严重的心肺功能衰竭,医生在他的床边放置了一台ECMO(体外膜肺氧合),一根管路回收着低氧含量的暗红色静脉血,一根管路输送着富含氧气的鲜红色动脉血。还有位病人趴在床上,正在进行俯卧位通气治疗,每隔两个小时,护士们要帮他调整体位,以免血流不畅,“这样做可以改善胸闷、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

  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从医39年的朱建华今年已经60岁了,他曾参与过2003年非典和历年公共卫生事件,但他觉得这波疫情堪称“最严峻的考验”。“我们这里一天最多曾收治了100余例病人,同时有6台ECMO在运转,同一天使用呼吸机的病人达200余例。”2022年,一院ICU共应用ECMO技术救治了37例危重患者,但2023年1月的前半个月,已经做了10例ECMO。

  面对如此高需求的病患,医院提前采购的600床新冠重症救治病床和配套的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等设备陆续抵达,极大助力了ICU的救治工作。

  当去年12月份的疫情高峰冲击医院时,一向身体硬朗的朱建华也被新冠病毒击倒,高烧时浑身酸痛到只能卧床,休息3天才稍微好转。“我们科46个医生几乎被‘团灭’,人手严重不足,我不能再躺下去了。”第4天,朱建华拖着依旧酸痛的身体,回到病房参与对新冠患者的救治。

  为了应对急危重症的救治压力,第一医院建立了海曙和方桥两院区之间急危重症患者救治的流转与协同机制,两个院区的ICU病区扩容到9个。朱建华和同事们一整日脚不停人不歇,在各个病区巡视、治疗以及会诊。

  随着入院人数的大幅减少,朱建华对未来充满信心,“艰难已经过去了,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回想起这段时间的艰难,朱建华心中更深刻的记忆来自大家的坚守。“那时每个病区有二三十个病人,但仅剩两到四个医生负责,大部分医护人员被迫临时‘下线’。”

  为了扛住这波冲击,院党委书记阮列敏顶着高烧坚持在医院指挥工作,那些先后“中招”的同事,多则休养4天,少则两天,都尽力返岗救人,大家抱病“上线”后照常熬夜、加班,整个科室的人一波又一波不停歇地轮转着。

  心始终拴在病房里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最新通报,目前全国发热门诊和急诊高峰都已经过去,在院重症患者数量呈缓慢下降趋势。作为我市新冠病毒感染医疗救治定点医院,第一医院也面临着同样的情况。

  由于治疗需要一定的周期,因此现在的ICU虽仍处于高位运行中,但总体有序。“入院的病人越来越少,再过一两周,现有的重症患者也会逐渐转出,我相信过了不久就会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不过,朱建华的日常工作量并没有明显减少,每隔几分钟就有电话打进来。除了驻守第一医院,他还要参加多个线上线下的专家会诊,在市里多个医院之间来回奔走。“各个区县会将一些进展快的复杂病例上报过来,我和市里各学科的专家们立即会诊讨论,这极大地提升了宁波新冠患者的治愈率。”

  对于即将到来的春节,医护人员丝毫不敢懈怠——春节期间,除了救治新冠患者,他们还将迎来一轮专科病人的回归。整个科室46个医生,仅有一位老家远在东北的医生请了4天探亲假,其他人都在待命。自从成为医生,朱建华仅申请过一次春节休假,还是为了看望生病的长辈。“我们的心始终拴在病房里,就算休假了,也要每天过来看两眼。”

  朱建华特别提醒有基础病的高龄老人,春节期间尽量少去人多的地方,戴好口罩,做好防护,外出后回家或进食前一定要洗手。“希望大家都能身体健康,顺顺利利过一个好年。”

  宁波晚报记者 张思楠 文/摄

编辑: 杜寅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