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体育
亚运会火炬交付仪式在宁波举行 记者带你看“黑科技”
稿源: 潮新闻   2023-09-04 14:00:00
【专题】杭州第19届亚运会

  【最新消息】

  15:30

  2000余支杭州亚运会火炬“薪火”统一装车,由全省11个地市运回所在地,为下一步的火炬传递工作做最后的准备。

  14:20

  火炬交付之后,现场还举行了火炬延展物资交付仪式。延展物资包括采火器、采火棒、火种盒、引火棒、火种灯、火种灯箱、火炬支架等。

  14:18

  “薪火”的燃烧蕴藏着哪些“黑科技”?火炬制造技术团队运用了自主研发的数项发明专利技术,包括直喷火稳焰技术、密簇网燃烧技术、大孔导流防雨技术、双射流混合技术等。

  火炬稳定燃烧,首要是防风。

  “‘薪火’在坚持不破坏外观的前提下,在燃烧口内置了隐藏式进风口。”火炬制造技术团队负责人俞瑜说,当燃烧的火炬遇到大风时,火焰会缩回炬身内,这就要求在外围稳定的情况下,内部还要有一个稳焰结构,起到多重保障。

  为此,技术团队给火炬上了“多重保险”:采用了部分预混的燃烧,再加上钝体稳流和旋流稳流,通过“三重稳焰”来保障火炬防风。“等到人跑动、有风速时,火焰又能及时从炬身中喷出,保证不熄火。”

  俞瑜说,火焰在高温状态下,如果遇到雨水,会让水分变成水蒸气,包裹住火焰后造成熄火和灭火。面对大雨,一方面不能让进去的水蒸气包围火焰,这就要通过调整出火结构来实现;另一方面是,不让雨水堵住出火孔。“我们采用了大孔导流防雨技术,实现火炬在大暴雨情况下燃烧5分钟以上不熄灭。”

  通俗点说,就是在火炬燃烧口,有个密簇网,分布了大小不等的孔。通过小孔防止雨水落下堵住喷嘴,通过大孔对雨水的导流,实现大雨状态下的稳定燃烧,提升防雨性能。

  不仅如此,技术团队对每个环节都进行了严谨试验。

  “光传递接力就试验了3000多棒次,高山、海边、台风天,我们都进行了接力测试。”俞瑜说,从火炬表面采用的喷砂工艺,到组件粘接的尺寸精度,整个设计制造过程,我们经过了数十次试验,在技术测试阶段亦进行了3道试火环节的测试,检测所有连接处的气密性,确保每一把火炬达到质量可靠、燃烧性能卓越的亚运品质。

  14:15

  杭州亚运会火炬交付仪式举行。2000余支“薪火”火炬顺利完成捐赠交接,正式交付给杭州亚组委。

  【早前报道

  9月8日,杭州亚运会火炬传递将在杭州启动,至9月20日在全省城市传递。

  火炬是亚运会重要象征物之一,它不仅承载了传递圣火的功能,更是传递城市特色和亚运精神的国家礼器。9月4日下午,杭州亚运会火炬交付仪式将在宁波举行,这也是杭州亚运会火炬“薪火”实物首次亮相。

记者 吕之遥 摄

  在火炬正式交付之前,一起来回顾下“薪火”的创意设计。

  首先是造型——

  “薪火”首次采用“方形桶身”,造型自下而上“生长”。方形炬冠的设计灵感来自良渚文化中的玉琮,圆形的炬身则由良渚螺旋纹演化而来。

  色彩上,火炬上半部分为丹桂金,从“腰线”往下渐变为亚运主题色“虹韵紫”。炬基以八条水脉为文明之脉,代表浙江八大水系;炬身以良渚螺旋纹为演化,形似指纹,自然交织,精致细密;炬冠以玉琮语意为特征,方圆相融,昂然而立。出火口设计源自“琮”最早的甲骨文字形,寓意“光在内周而复始”。

  火炬底部还印有篆刻文,取自西泠印社的篆刻文体。火炬整体轮廓曲线犹如手握薪柴,在动静之中迸发出由外向内融合的运动员力量感和汇聚态势。

记者 吕之遥 摄

  其次是材料工艺——

  “薪火”整体高730毫米,净重1200克。以天然圣火与智能技术为双核支撑,在历届大型赛事火炬设计中独树一帜。

  原材料通过区块链技术数字上链,利用可溯源机制确保真实性;金属部分采用1070铝合金旋压成型工艺,表面先后经历激光精雕和阳极氧化两道工艺淬炼;握把采用可回收生物质材料,环保轻盈,便于手持;燃料采用生物质燃气,清洁安全可靠。

记者 吕之遥 摄

  再者是燃烧“黑科技”——

  作为火炬的关键核心,“薪火”的燃烧是如何扛住狂风、暴雨和各类特殊情况?

  为了确保恶劣天气下火炬不会熄灭,“薪火”在顶部采用了浮动片打孔,在里面内置隐藏式进风口。设计团队还给火炬上了“双保险”:火炬燃烧系统里有内、外两套出火口,即使外部出火口熄灭,内部还能保证火焰喷射状态。当恶劣环境过去后,外部出火口还能自动回火。

  正是在这些“黑科技”加持下,“薪火”能够实现火力最大化和防风防雨性的最强化,确保火焰能够在风速30m/s(11级大风)和降雨量48mm/h(大雨级别)的状态下持续燃烧且火种清晰可见。

  相关新闻:

  能扛11级大风和暴雨 杭州亚运会火炬如何“炼成”?

亚运会火炬交付仪式在宁波举行 记者带你看“黑科技”
稿源: 潮新闻       2023-09-04 14:00:00

  【最新消息】

  15:30

  2000余支杭州亚运会火炬“薪火”统一装车,由全省11个地市运回所在地,为下一步的火炬传递工作做最后的准备。

  14:20

  火炬交付之后,现场还举行了火炬延展物资交付仪式。延展物资包括采火器、采火棒、火种盒、引火棒、火种灯、火种灯箱、火炬支架等。

  14:18

  “薪火”的燃烧蕴藏着哪些“黑科技”?火炬制造技术团队运用了自主研发的数项发明专利技术,包括直喷火稳焰技术、密簇网燃烧技术、大孔导流防雨技术、双射流混合技术等。

  火炬稳定燃烧,首要是防风。

  “‘薪火’在坚持不破坏外观的前提下,在燃烧口内置了隐藏式进风口。”火炬制造技术团队负责人俞瑜说,当燃烧的火炬遇到大风时,火焰会缩回炬身内,这就要求在外围稳定的情况下,内部还要有一个稳焰结构,起到多重保障。

  为此,技术团队给火炬上了“多重保险”:采用了部分预混的燃烧,再加上钝体稳流和旋流稳流,通过“三重稳焰”来保障火炬防风。“等到人跑动、有风速时,火焰又能及时从炬身中喷出,保证不熄火。”

  俞瑜说,火焰在高温状态下,如果遇到雨水,会让水分变成水蒸气,包裹住火焰后造成熄火和灭火。面对大雨,一方面不能让进去的水蒸气包围火焰,这就要通过调整出火结构来实现;另一方面是,不让雨水堵住出火孔。“我们采用了大孔导流防雨技术,实现火炬在大暴雨情况下燃烧5分钟以上不熄灭。”

  通俗点说,就是在火炬燃烧口,有个密簇网,分布了大小不等的孔。通过小孔防止雨水落下堵住喷嘴,通过大孔对雨水的导流,实现大雨状态下的稳定燃烧,提升防雨性能。

  不仅如此,技术团队对每个环节都进行了严谨试验。

  “光传递接力就试验了3000多棒次,高山、海边、台风天,我们都进行了接力测试。”俞瑜说,从火炬表面采用的喷砂工艺,到组件粘接的尺寸精度,整个设计制造过程,我们经过了数十次试验,在技术测试阶段亦进行了3道试火环节的测试,检测所有连接处的气密性,确保每一把火炬达到质量可靠、燃烧性能卓越的亚运品质。

  14:15

  杭州亚运会火炬交付仪式举行。2000余支“薪火”火炬顺利完成捐赠交接,正式交付给杭州亚组委。

  【早前报道

  9月8日,杭州亚运会火炬传递将在杭州启动,至9月20日在全省城市传递。

  火炬是亚运会重要象征物之一,它不仅承载了传递圣火的功能,更是传递城市特色和亚运精神的国家礼器。9月4日下午,杭州亚运会火炬交付仪式将在宁波举行,这也是杭州亚运会火炬“薪火”实物首次亮相。

记者 吕之遥 摄

  在火炬正式交付之前,一起来回顾下“薪火”的创意设计。

  首先是造型——

  “薪火”首次采用“方形桶身”,造型自下而上“生长”。方形炬冠的设计灵感来自良渚文化中的玉琮,圆形的炬身则由良渚螺旋纹演化而来。

  色彩上,火炬上半部分为丹桂金,从“腰线”往下渐变为亚运主题色“虹韵紫”。炬基以八条水脉为文明之脉,代表浙江八大水系;炬身以良渚螺旋纹为演化,形似指纹,自然交织,精致细密;炬冠以玉琮语意为特征,方圆相融,昂然而立。出火口设计源自“琮”最早的甲骨文字形,寓意“光在内周而复始”。

  火炬底部还印有篆刻文,取自西泠印社的篆刻文体。火炬整体轮廓曲线犹如手握薪柴,在动静之中迸发出由外向内融合的运动员力量感和汇聚态势。

记者 吕之遥 摄

  其次是材料工艺——

  “薪火”整体高730毫米,净重1200克。以天然圣火与智能技术为双核支撑,在历届大型赛事火炬设计中独树一帜。

  原材料通过区块链技术数字上链,利用可溯源机制确保真实性;金属部分采用1070铝合金旋压成型工艺,表面先后经历激光精雕和阳极氧化两道工艺淬炼;握把采用可回收生物质材料,环保轻盈,便于手持;燃料采用生物质燃气,清洁安全可靠。

记者 吕之遥 摄

  再者是燃烧“黑科技”——

  作为火炬的关键核心,“薪火”的燃烧是如何扛住狂风、暴雨和各类特殊情况?

  为了确保恶劣天气下火炬不会熄灭,“薪火”在顶部采用了浮动片打孔,在里面内置隐藏式进风口。设计团队还给火炬上了“双保险”:火炬燃烧系统里有内、外两套出火口,即使外部出火口熄灭,内部还能保证火焰喷射状态。当恶劣环境过去后,外部出火口还能自动回火。

  正是在这些“黑科技”加持下,“薪火”能够实现火力最大化和防风防雨性的最强化,确保火焰能够在风速30m/s(11级大风)和降雨量48mm/h(大雨级别)的状态下持续燃烧且火种清晰可见。

  相关新闻:

  能扛11级大风和暴雨 杭州亚运会火炬如何“炼成”?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1-2019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