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虫咬伤的患处。
一次看似平常的虫咬,却险些酿成大祸。几天前,鄞州区第二医院泌尿外科六病区接诊了一个令人揪心的病例:36岁的王先生(化名)因捏死小虫子后的一个不经意动作,导致下体严重溃烂并继发泌尿道感染。
深夜拍虫酿祸端
“当时就感觉手臂上爬了只小虫,顺手掐死了,根本没当回事。”6月8日,躺在病床上的王先生回想起事发经过仍懊悔不已。据其自述,事发当晚,他手臂突然传来一阵异样的触感,低头发现一只小虫正缓慢爬行。王先生随手将虫子掐死,但没有洗手,还下意识地触摸了泌尿部位。谁能想到,这一系列看似平常的举动,竟成为噩梦的开端。
数小时后,剧烈灼痛从下体蔓延开来——局部皮肤迅速红肿,形成触目惊心的条索状红斑,中央甚至出现脓性渗出。伴随而来的尿频尿急症状让王先生彻夜难眠。次日清晨,惊慌失措的王先生赶紧来到鄞州区第二医院泌尿外科求助。
接诊的副主任医师秦祥成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敏锐地察觉到这并非普通的泌尿道感染。根据患者症状,结合虫咬史,医生脑海中迅速闪过一个可能——隐翅虫毒液接触。当医生向患者展示隐翅虫图片时,王先生立刻确认,叮咬他的正是这种小虫!随后,皮肤科专家会诊也证实了这一判断:隐翅虫皮炎合并泌尿道感染。
小小隐翅虫为何能造成如此大的伤害?原来,隐翅虫虽然不会主动咬人,但其体内却藏着“致命武器”——强酸性隐翅虫素。一旦虫子被拍打或压碎,这些毒液就会像“化学武器”一样释放出来,接触皮肤后,迅速引发隐翅虫皮炎。患者皮肤上会出现红肿、灼痛,还可能长出水疱、溃烂,形成条索状或点片状的伤痕。更危险的是,毒液一旦沾染手部,再接触眼睛、生殖器等黏膜部位,就会引发严重炎症。
目前,经过局部清创、抗过敏及抗感染等一系列精心治疗,王先生的症状已明显缓解。
夏日防虫指南
鄞州区第二医院泌尿外科六病区主任高文波特别提醒,夏季是隐翅虫的活跃期,尤其是在户外作业或夜间开窗时,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如果发现隐翅虫停留在皮肤上,千万不要直接拍打,不妨轻轻吹走,或者用卡片等物品将其拨开。一旦接触隐翅虫,要第一时间用肥皂水彻底冲洗接触部位,减少毒液吸收。要是不小心让毒液沾染皮肤,切记不要抓挠、揉搓,避免加重损伤,更不要用热水烫洗或酒精擦拭。
“隐翅虫皮炎的严重程度往往与接触时间成正比。”高文波提醒,若出现皮肤灼痛、水疱或黏膜红肿等症状,务必携带虫体标本(可用胶带粘取)尽早就医,帮助医生快速诊断和处理。
通讯员张忱妤 谢美君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