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香港维多利亚港到宁波三江口,近1200公里的航线上,我一年飞了上百次。”
陈永生,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宁波港湾联合创新研发及转化中心(以下简称“港湾创新中心”)的联合主任,笑称自己是“双城飞人”。
这些机票,是他繁忙行程的见证,更是港湾创新中心这座连接香港与宁波科创产业合作的“跨海大桥”从蓝图走向现实的生动缩影。
“跨海大桥”的建设始于2023年。由宁波甬港联谊会积极牵线,当年6月,宁波甬江科创办与香港科技大学在甬港经济合作论坛上达成了合作框架。去年5月,宁波高新区管委会、宁波港湾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三方共建港湾创新中心。
“我们要做的,是把香港前沿的科创项目,与宁波雄厚的制造业基础进行精准对接。”陈永生这样阐述初衷。
如何将“精准对接”的目标转化为现实?陈永生和团队选择从三个方面耕耘:挖掘引进优质项目、寻找匹配应用场景、提供全周期服务。
这套清晰的策略,加之高效的执行,让港湾创新中心在不到两年时间里便成功落地16个科创项目,促成7项科研合作,并引进多名高层次人才。
“我们是扶上马,再送一程。”陈永生说,“不仅要帮助项目落地,更要培育他们成长,让每个项目在宁波的产业生态里扎根、开花、结果。”
这种“全程陪跑”的服务理念,在宁波市尚维高科有限公司得到了生动印证。
作为首家将企业总部从粤港澳大湾区迁至宁波的港澳背景科创企业,其创始人高一博坦言,这个重大决定的背后,港湾创新中心扮演了关键角色。
他回忆说:“中心负责人带着我们深入了解宁波的制造业实力,为我们精准匹配潜在的产业链伙伴,详细分析这里的人才政策和市场潜力,这种贴心又精准的服务,让我们看到了在宁波扎根的巨大可能性。”
最终,在港湾创新中心和宁波甬港联谊会的共同推动下,宁波市尚维高科有限公司完成了从全面考察到最终落户。
如今,这座连接甬港的“跨海大桥”仍在不断延伸。
下一步,港湾创新中心将着力打造甬港科创投资基金、搭建AI机器人及具身智能产业的加速平台、协助宁波建设离岸科创中心……这一系列的工作,将让连接甬港的创新桥梁更加坚固宽广。
“在两城之间往复飞固然累,但我和团队的伙伴都干劲满满。”陈永生说。
宁波日报 甬派客户端 见习记者何丫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