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保微管家线下服务。通讯员供图
社会保险是社会和谐共济、人们幸福生活的保障。近年来,随着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兴起,从业人员流动性、灵活性等特点带来了社保服务的“新盲区”。为此,今年以来,宁波市社保中心推出“社保微管家”服务模式,面向灵活就业人员量身定制服务方案,破解社保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
为灵活就业者特设网点窗口
11月11日,记者来到江北区甬城农商银行营业部,这里除了存取款窗口,还有“顺丰小哥窗口”,这就是江北区社保中心与银行合作推出的“社保微管家”服务窗口。
“我刚从老家来宁波做快递员,可以参加社保吗?”一位快递小哥来到窗口咨询社保政策,工作人员为他详细介绍了办理流程。
“之前想办理社保又不知道如何办,现在银行网点都能办理,真的太方便了!”快递小哥施先生笑着说,身边不少同事都通过服务网点办理了社保。
江北区社保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该区与银行网点合作,推出“社保微管家”服务模式,目前已有19个社银合作的社保服务窗口,大大方便了灵活就业人员参保。
鄞州区则将社保服务阵地放在了各个社区楼宇里的“零工驿站服务网点”。在百丈街道划船社区商务楼宇内的“零工驿站服务网点”,一位刚与物流公司成功对接岗位的朱师傅说:“本来只是想找份零工,没想到网格员主动向我介绍了社保服务政策,你看,我还拿了不少社保宣传资料。”
推进线上办,做强“微”服务
除了线下网点覆盖,“社保微管家”还通过数字赋能,发挥线上的便捷优势做好服务。
今年7月,慈溪市人社局上线了“溪社云上通”服务小程序,以数智赋能“AI+社保”,突破以往电话咨询的局限,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双引擎”实现全天候人社咨询服务。
该小程序除了提供线上AI政策咨询、高频事项视频导办,还可链接至“浙里办”APP提供“掌上办”服务。人们只需点点手机就能“一键达”,免去了线下奔波和排队办理的麻烦。上线三个月,AI咨询问答已达3800多人次。类似这样的线上服务,正向宁波全市逐步推进。
余姚市人社局则在现有的“乐业小智”智能体中植入了灵活就业社保知识库,群众输入“参保需要什么材料、社保转移怎么办理”等问题。系统通过关键词触发“秒级回复”,支持解答参保、转移等问题,响应速度较人工咨询快30倍。
“以前的社保服务大多是面向企事业单位、机构团体,对流动性大、个体分散的灵活就业、新业态就业人员关注不够深入,为此今年我们特别推出了‘社保微管家’服务模式,解决这个问题。”宁波市社保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创新服务模式,破解社保盲区
记者了解到,宁波市社保部门实施的“社保微管家”服务,围绕建立机制、优化服务和提升效能的宗旨,立足“两库、三线、四法”工作法,有效破解了灵活就业人员社保服务难题。
“两库”即建立政策知识库和扩面资源库,将灵活就业人员相关社保知识汇编成《灵活就业社保安心指南》并广泛宣传推介,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人心,将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数据单独建库为精准服务提供支撑。
“三线”即线上导办、线下扫码、连线直通。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线上办理社保,比如慈溪试点的“溪社云上通”日访问量超过300人次;在各级社保服务窗口通过扫二维码转到线上操作,免去了线下等待时间;还有连线直通基层,实现社保业务“家门口办”。
“社保微管家”还从参保端做加法、申领端做减法、缴费端做乘法、发放端做除法的“四法”入手,优化社保服务。对灵活就业参保人员通过短信推送、上门劝导等方式提醒“防断保”;优化退休办理流程,开展“无忧办”预审核让群众“少跑腿”,今年1至10月已完成720余人档案预审;推出个性化养老保险待遇测算工具,为参保群众算好经济账,帮助做好养老规划,科学调整缴费方案;在养老金发放环节则通过“社银合作”等模式开通“绿色通道”,实现退休人员就近便捷“同号换卡”。
“面对灵活就业群体的社保服务需求,我们不断探索试点,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宁波市社保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社保微管家”服务已迈出第一步,接下来将逐步完善、不断深化,让“甬有优保”温暖到宁波每一户家庭、每一个角落。
宁波晚报记者陈善君 通讯员任社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