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记海军东海舰队某防救船大队事迹
稿源: 东南商报  | 2007-07-23 08:34:03

  中国宁波网讯当我们今天用两个版面报道东海舰队某防救船大队的事迹时,读者也许对这支部队感到陌生,但当你看完这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以后,你又会对这支队伍的官兵感到特别亲切。因为每当我们遇到灾难和困难的时候,是他们出手一次次化解危难……

  救援斜倾游船

  前几天,防救船大队潜水业务长葛红明收到江北区老外滩莱德公主号水上餐厅一名负责人的短信,这位负责人说他一直牵挂着葛红明和他的战友,想请他们到水上餐厅聚一聚。原来,这与两年前的一段结缘有关。

  2005年9月的一天,老外滩休闲游船莱德公主号停泊的地段淤泥没有及时处理,装修了一半的船倾斜在淤泥里,潮水一涨,江水涌进了底楼的舷窗。短短几小时,游船沉下去了一小半。当时游船装修是为了举行一个大型活动,船体突然斜倾不但使财产遭受损失,区里举行大型活动的计划也要被打乱。船主当时请了不少人来施救,但由于这种情况很少遇到,打捞了好些天都没使船浮起来。船主心急如焚,有关部门向部队求援,东海舰队防救船大队派员赶到了现场。

  当时,潜水班长曹守杰穿着厚重的潜水衣下到了浸满水的船舱内,经过大半天的摸索,终于摸清了情况,找到了施救的办法。接下来,业务长葛红明带领应急小分队的战士对“公主号”进行封舱处理。他们用钢板把仓库堵住,用棉絮和破布塞住舷窗,再抽水让船上浮。一直忙了10天,战士们吃睡都在码头上。曹守杰还几次挂彩,先是焊钢板的时候被烧伤,后来被钉子扎伤了脚,眼角还被水面上漂过的竹竿碰伤缝了7针。最后那晚大家忙到凌晨2点,舱内的水终于抽干了。在镇海一吊船的协助下, “公主号”浮出了水面。

  这件事不少宁波市民都清楚地记得,许多人都赶去看过“热闹”,但市民们并不知道这些救捞人员就是防救船大队的官兵。

  排除水库险情

  在宁波及周边地区,很多与水相关的事故现场都会有这些水兵的影子。在9天前象山石浦海涂滑坡事故现场,在今年5月奉化方桥被撞塌的打捞现场……他们的出现让老百姓放心。宁波大大小小的水库,他们几乎都下去过,修理生锈的闸门,排除塌方的险情。

  台州临海人民不会忘记,1998年4月,牛头山水库涵洞工程还在进行中。一天深夜, “轰”的一声闷响,接通水库与城市用水系统的涵洞突然坍塌,被碎石堵塞了20多米,直接威胁到临海城区人民的生活用水。

  接到临海市政府请求支援的电话2个小时后,大队潜水业务长葛红明带领6名潜水员组成的抢险分队到达事故现场。由于碎石随时有可能继续坍塌,现场指挥员决定先用大型水下挖掘机对堵塞出口的碎石进行清理,再对堵塞地段进行爆破清淤。

  在爆破之前,战士们先要对水库下的堵塞情况进行录像勘察,以便确定炸药数量和具体放置位置。潜水员刘安学带着录像设备小心翼翼地下水了,他很快在30多米深、能见度非常低的水下,拍摄到了放置炸药的最佳位置,又对水下堵塞情况作了仔细的探摸。

  小分队经过详细分析,决定在涵洞堵塞处两端分别放置炸药,保证堵塞碎石恰好被炸开,并且不会再次引起坍塌。两名潜水员分别从水库下水和地面隧道进入涵洞放置炸药,他们根据以前的经验采取每两公斤炸药直接距离4米左右的方式放置好炸药。随着“轰”的一声巨响,涵洞口哗哗的水声传来,岸上观看的人顿时沸腾了……

  打捞遇难人员

  能为驻地的百姓排忧解难,是这些官兵最引以为荣的事。他们挽救了许多生命,但做得更多的是事故“善后”的工作———从水中打捞逝去的生命。

  对于这些有多年打捞经验的潜水员们来说,很多场景都是刻骨铭心的。机动救捞中队副队长龚向东告诉记者,今年4月,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在奉化西坞一个水库边玩耍时落水,他的父母是来自云南的打工者,妈妈一见孩子落水,自己也不顾一切跳了下去。结果母子俩都没能上来。龚向东受镇政府之托带人下去打捞,一名年轻的士官下水后才10分钟,就把人拉了上来。岸上孩子的父亲悲伤得没了反应,这个士官却落泪了———因为同情。龚向东也觉得很难受:“母爱让人动容,这么年轻,不该啊。”

  在水下寻找尸体在常人看来是极其恐怖的事情,却是潜水员的工作之一。 “这样做是对死者家属一个安慰。”龚向东告诉记者,他常鼓励部下, “这没有什么好怕的,你把他捞上来,是在帮助他,他若在天有灵,一定会感谢你。”

  “每年我们打捞上来的落水者至少有几十个,最多的是孩子。”目睹了这么多悲剧以后,龚向东和战友们一见到有人在水库等危险的地方游泳就会过去劝说,不厌其烦把那些血的教训一条条讲给人家听,成了地地道道的义务安全宣传员。

  在防救船大队水兵眼里,这些事都是日常工作,不值一提。然而,他们做的许多事情都和老百姓有关。老百姓不会忘记危难时刻出生入死的水兵身影,他们知道,身边这些最可爱的人是安居乐业的平安基石。

  使命重于生命

  ———某部防救船大队大队长董焱访谈

  董焱,海军上校,驻甬某部大队长,入伍20年来,怀着对国防事业的无限热爱,视职责如生命,自觉把理想与追求融入部队建设之中,努力使自己成为适应部队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水下尖兵。先后执行重大任务100余次,率领部队完成“神舟六号”应急搜救、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水下安保、福建沙珵抢险救灾、黄海海域搜救遇难渔民等重特大突击任务。四次荣立三等功,三次被军以上单位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特别强调的一句话就是: “人道主义的责任和义务!”他说, “我们是一支防险救生部队,我们认定,使命重于生命、责任重于泰山。我们的职责也注定了我们没有平时和战时之分。”董焱认为, “当前国家处于和平和发展时期,我们更多的任务是抢险救灾,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更多的是履行人道主义的责任和义务。”在我们采访董焱时,他平实的一席话对这支部队作了一个富有理性的诠释。事实上,无论是在荆棘密布的深山水库、还是在风高浪急的幽暗深海,哪里出现险情,哪里就会出现人民子弟兵的身影。2006年8月,超强台风“桑美”正面袭击沙埕,港内船只大批沉没,为了帮助渔民灾后重建工作,董焱带领的援救组在短短的28天时间里,打捞出22艘沉没渔船,受到海军和福建省委省政府的通电表彰。董焱,总是用自己出色完成上级委派的任务的行动,来诠释“使命”的意义。

  “说句心里话,其实我宁愿我们以后再也不要执行抢险救灾的任务,因为只要接到此类任务,对于百姓来说就是个噩耗呀……”说到这,这位外表粗犷的硬汉哽咽了。董焱至今还为今年3月份,在执行黄海海域搜救渔民任务中,由于海况及设备等原因,没能把一名小腿骨折的渔民救起而感到遗憾万分。他说,作为一名海军救援部队的指挥官,深深地感到我们的武器装备,与世界先进国家还有大的差距,这使我们有时甚至难于完成“使命”而感到内疚。如果我们的装备更精良,我们就能使海上救援做得更好。

  然而,董焱也欣慰地告诉我们,按照胡锦涛主席关于海军“一定要建立一支与大国地位相称的强大的海军”的重要指示,部队正大步走在军事训练的前列,全面建设效果明显,整支部队士气高涨。未来该部将陆续引进一系列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防救装备,届时,大队的援救水平将会有一个跨越式的突破,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董焱说,他心中始终有一个最大的愿望: “如果能把我们的防救船大队,锻造成能够与世界防救强国相媲美的一流队伍,那么我这一生足矣。我坚信,随着我国实力的增强和大国地位的崛起,我们的部队建设将会出现质的飞跃。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他那坚定而又自信的眼神,让我们看到了我国防救事业的未来,同时也为我们宁波老百姓身边,有这么一群肩负使命、充满阳刚血性的军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评论

  因为心中有人民

  组建于1954年的防救船大队,是一支具有近、中、远海援潜、拖带能力的防险救生部队。担负海上援救遇险失事舰艇、飞机落水人员,协助失事舰船损管,援救触礁搁浅舰船,打捞沉没舰船、飞机,清除港湾航道障碍物,对海上科研、武备试验实施防救保障等使命任务,同时还担负支援地方建设及海上抢险救灾等任务。特别是近两年内,大队就为支持地方建设、执行抢险救灾任务出动船艇40余艘次,车辆近百台次,投入兵力累计达1200多人次,打捞沉船30多艘。在每次重大抢险救灾中,大队官兵总是奔赴最危险、最艰难、最急需的地方。被人民群众誉为“东海救护神”!

  防救船大队是一支英雄辈出的部队。“献身海军事业的模范干部”张达伍、“无私无畏的潜水尖兵”朱其华等先进英模为了海军防救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十分注重发挥大队英模多、影响大的政治优势,引导和激励官兵自觉以英雄为榜样,学英雄精神、走英雄道路、创英雄业绩。激励官兵在救援行动中站排头、当标兵、下头水。近几年来,在先进英模的感召下,部队先后涌现出海军精武成才标兵葛红明、全军优秀士官标兵蔡波等一大批新时代防救典型。大队先后三次被国家民政部、解放军总政治部评为“全国拥政爱民先进单位”,机动救捞中队团支部被团中央授予“全国新长征突击队”荣誉称号。

  官兵们说: “我们不怕苦是因为荣誉,我们不怕累是因为责任,我们不怕难是因为信仰,我们不怕险是因为意志,我们不怕死是因为我们是人民的防救兵。”

  说得多么好啊!人民的防救兵。因为心中有人民,故而“拉得出、救得起、援得上”。因为心中有人民,故能出奇兵、建奇功、创奇迹。

  因为心中有人民,当官兵们每谈到一次次惊涛骇浪中海上大搜救,总是一脸灿烂笑容。因为每挽救一艘渔船、救护一个老百姓,是他们心灵最慰藉的时候。

  因为心中有人民,这群“最可爱的人”,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最忠实的实践者、最坚决的护卫者。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到来之际,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人民子弟兵的战斗风貌: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的军队,是共和国的基石!也是我们社会稳定安康幸福和谐的根基。

  向你致敬,人民的子弟兵!

  记者许雄辉程潇龙樊卓婧/文王增芳/摄
[1]  [2]  下一页  尾页
【编辑:庄伊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