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大桥经济时代”的沪甬"双城记"
稿源: 宁波日报  | 2008-04-07 07:13:22

  让我们共同迎接大桥时代

  ■宁波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研究员卢军 (本报走进长三角采访活动随行专家)

  走在大桥上,好似一条巨龙横卧在看不到头的杭州湾水面上,气势宏伟,巍峨壮观。作为参与大桥整个前期工作的我,自然感慨万千和无比自豪。它意义重大,人们对它有说不完的期待。

  对宁波来说,大桥使宁波这座美丽的港城由长三角边缘城市一跃融入长三角核心区。长期以来,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核心区,一直定格在以两小时交通圈为标志的沪宁杭地区,宁波虽属长三角城市群中的一员,由于受杭州湾天堑的阻隔,始终处于边缘地带。大桥建成,使宁波与上海、苏南地区的陆上距离缩短了120多公里,构成宁波与上海、杭州、苏州、无锡、常州等城市新的两小时交通圈,从而融入长三角核心区。这样就能使宁波港的腹地延伸至整个长三角地区,为长三角地区的进出口贸易和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为适应大桥通车后的新形势,必将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提高技术含量和产品档次,提高综合竞争力。大桥也能促进宁波旅游业的发展,宁波四明山区山幽谷深,层峦叠嶂,冬天能赏雪,夏天能纳凉,是长三角城市群不可多得的天然氧吧和旅游、休闲、度假、观光的好去处;大桥将使宁波为长三角和苏浙沪提供服务的机会明显增多,随着服务深度和广度的不断推进,宁波的城市等级将进一步提升,功能明显拓展,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真正成为长三角核心副中心城市和南翼的经济中心。

  大桥将形成新的长三角纵向经济带。一是大桥促使长三角综合交通体系的形成。长期以来,长三角地区南京、上海、杭州、宁波之间的陆上交通线均呈东西走向,线路迂迥,使运输成本增加,形不成综合运输体系。杭州湾跨海大桥和长江苏通大桥通车后,将成为北起沈阳、南至海口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沪宁、沪杭、杭甬高速公路互通。大桥的建成,使长三角地区陆路交通网络发生质的变化,形成贯通南北、连接东西,四通八达的综合运输体系。二是加快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有序流动。大桥将使南北运输通道的功能得到充分体现。大桥新增南北通道两条,一条是东侧的宁波——— 上海——— 南通通道;另一条是西侧的宁波——— 嘉兴———苏州——— 南通通道。大桥将使原来沿沪宁线、沪杭线、杭甬线的部分人流、货流,尤其是单纯在上海、杭州过境的车辆走向发生变化,并逐步成为贯通整个长三角和苏浙沪南北走向的物流链和主通道。三是一批新的城镇将迅速崛起。大桥经济和南北通道带动效应得到显现。在南北通道沿线原有的节点上海、宁波、嘉兴、苏州、南通等城市的枢纽作用进一步强化;慈溪、海盐、余姚、平湖、吴江、常熟、张家港等一批沿线城市的集聚功能逐步增强;一批体制、机制比较灵活的镇、乡、村将受到通道效应的拉动而得到较快发展。四是新的产业带会迅速崛起。如原来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产业和企业,将会追加投资,扩大规模,做强做优;某些高新技术企业将寻找合适的地段,前来安家落户;国内外投资者也不会轻易放过这一创业赚钱的好机会。这种制造集聚新形成的产业带,将不会亚于、且到一定时候会超越现有沿沪宁、沪杭、杭甬交通沿线的产业带。五是现代服务业得到迅速发展。在南北通道形成过程中,一大批为城市、产业、交通、人民生活服务的如商贸业、物流业、信息业、餐饮业、交通业、金融业、保险业将加速兴起。

  大桥将提高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城市群的功能质量和档次,向国际大都市圈的目标迈进。

  驶上奔向全国乃至世界的“通途”

  ■贝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邱智铭 (本报走进长三角采访活动随行企业家)

  从宁波北仑的 “贝发中国制笔城”,到地处上海市天山路的贝发上海分公司,有近5个多小时的车程。但由于工作的关系,这段漫长难捱的路程我平均每月都要跑上6个来回,过去的3年里,往返沪甬两地的耗时多达2500余小时,约合100多天。

  因此, “世界第一跨海大桥”、 “沪甬2小时交通圈”、 “5月1日全线通车”……任何一个字眼,对我和其他与我有相似经历的人来讲都是兴奋剂;特别是对于像贝发集团这样与上海有着不同寻常渊源的宁波企业而言,感受自是更加强烈。

  在过去的几年里,为依托上海的国际大都市优势、加快自身的发展步伐,贝发集团主要做了三件大事:

  一是公司开始实施战略转型,从传统制造商向品牌运营和资本运作转型,从单一外向型出口企业向内外销兼营的国际化企业转型。

  二是成立了面向全球的技术研发中心和市场研发中心,充分利用上海的信息资源、人才资源和技术资源,为贝发的制造提供核心竞争力及所有全球可控终端提供标准化的服务和支持。

  三是整合了文具供应链,建立起全品类一站式的文具供应平台,高位进入多业态的国内文具市场,初步搭建全国范围内的特许、连锁、分销、礼品、KA等营销网络。

  当前,大批中国企业正处于转型期,围绕“如何实现成功转型”的课题,很多企业边彷徨边探索。我始终认为,若企业将转型看成是在新的地方获得新土地、引进新设备、制造新产品,那么未必要选择上海;但若需要“从硬到软”、“从实到虚”、“从竞争走向合作”,则须十分重视上海的战略地位。那些在宁波“发家”、“搬家”至上海后成就了“大家”风范的成功企业,或许能对我们有所启迪。

  “世界第一桥”这条时空纽带突破了 “天堑”的阻隔,让更多宁波企业家可以在上海创业打拼,帮助宁波接轨大上海,融入长江三角洲,让更多全世界的宁波人更好地帮宁波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相信像贝发这样的宁波企业将由此驶上奔向全国乃至世界的 “通途”,而更多的上海人也将踏上 “回故乡创业路”。

  上海期盼“大桥经济”

  虽然杭州湾跨海大桥起始两端都在浙江境内,但是上海从来没有把它看作是一座浙江的桥。 “事实上,我们对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设一直非常关注,因为它不仅优化了长三角区域交通格局,也将对长三角城市联动发展,尤其是长三角南翼提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一位姓金的负责人对记者说。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长三角南北两翼的发展不太平衡,北翼借助便利的地理区域优势,崛起了苏州、无锡等一批小巨人城市。而长三角南翼由于杭州湾阻隔,包括宁波、绍兴、台州、舟山等地,接受上海辐射的力度远远不如苏南。

  但是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开通,将彻底改变这种格局,从宁波到上海的陆上交通,从原来的 “V”字形变为 “A”字形,陆上距离将缩短120公里,到上海金山等地甚至只需50分钟车程。这意味着,上海与长三角南翼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将提速,资源的配置将更加高效。

  这位负责人说,交通格局的改变,将加快长三角的联动发展,迅速形成一种新的区域性产业分工。当然这个分工主要靠市场力量推动,其中必定有竞争,上海的部分传统产业也会受到一定挑战。但总体来说,大桥经济对上海是机遇大于挑战。

  近年来,面对即将来到的 “大桥经济时代”,浙江方面及早规划,反应迅速,态度积极主动,如宁波在慈溪开发了杭州湾新区,余慈地区也在加快统筹发展,各地在对外招商中都打出了 “桥牌”。但是这位负责人表示,上海一些部门和地区的反应也值得肯定。

  去年4月,上海奉贤区政府就在宁波设立了办事处,以期在大桥经济时代,在政府层面为两地经济和社会事业各个领域开展双赢合作架设服务平台。去年,该区还在宁波召开了数场有针对性的产业对接洽谈会。

  “奉贤区是上海南部迅速崛起的新兴工业区。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后,奉贤将成为上海连接浙江沿海区域的桥头堡。”奉贤区副区长倪耀明在一次输配电特色产业发展推介会上说,奉贤与宁波南北联动,推进产业互补合作,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构筑统一的开放市场,对环杭州湾产业带的形成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浙江企业在上海的投资有500多亿元,以后可能不仅仅是资金问题,而是产业分工问题。”这位金姓负责人表示,大桥通车,对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带来契机,上海会适时对一些低端产业进行控制,同时做大做强支柱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

  “比如以世博会为契机,加快与宁波等地的合作,共同打造世博经济,加大在第三产业方面的合作。”这位负责人还表示,浙江民营经济活跃,政府服务多有创新之处,这些都值得上海学习和借鉴。

  产业合作寻求双赢

  “合则双赢,斗则两败。”上海华师大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负责人沈玉芳教授在谈到大桥经济时,一针见血地指出,一种新型的竞合关系应该在沪甬两地间加速形成。

  沈玉芳以两港口为例作了剖析。 “组合港,这一点中央在规划长三角港口发展时已经很明确,事实上,上海和宁波在实际操作中也形成了一定的分工。但是作为政府部门,要开拓视野,放宽胸襟,跳出非此即彼的竞争观,重树新型竞合关系,共同发展。”

  沈玉芳没有否认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开通会加剧上海和宁波的港口竞争,“但是竞争有什么不好?竞争可以加快发展。上海港不是上海的,宁波港也不是宁波的,他们都是为整个长三角、为中国经济服务的。”

  “也许还会有人担心宁波港的崛起,会影响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依我看来,这是多余的。”沈玉芳说,伦敦把码头等港口设施都转移了出去,只留下金融、航运等高端服务业,但伦敦依然是国际公认的国际航运中心,伯明翰30年来无法撼动伦敦的地位。“关键是分工,形成组合港,就像不来梅港和汉堡港,鹿特丹港和安特卫普港。”

  上海宁波商会会长庄晓天也持相同的看法。庄晓天说,一座东海大桥,连起了上海和洋山深水港,一座杭州湾跨海大桥,连起了宁波和上海,而正在建设中的舟山连岛工程,则将舟山和宁波连在了一起。这三座大桥,将把上海港和宁波-舟山港紧紧连在一起,共同打造一个组合式的港口群。

  除了港口的合作,沪甬两地其他产业方面也将形成互补合作关系。上海是长三角的产业高地,与其他城市虽然有一些重复,但更多的是一种错位,作为宁波来讲,可以借助大桥形成的 “两小时交通圈”,更加积极主动地与上海进行产业分工,有选择地承接上海的辐射和转移,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特别是服装、家电等传统制造业,宁波服装企业可在上海设立设计、营销中心,在宁波建专业化生产基地,成为上海大都市圈中一个强大的制造后盾。

  错位发展还能实现资源共享。以上海2010年世博会为契机,宁波可以加大旅游市场拓展、项目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力度,与上海共同构建旅游经济圈。而在科技文化教育领域,可以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推进人才交流、人员培训、联合办学,开展技术联合攻关,共同推进双方的科技进步和创新。

  “沪甬经济技术协作有着良好的基础,今后两地加强合作,关键是要优势互补,双赢发展。”宁波市政府驻上海办事处主任徐柯灵说,作为政府部门,则要研究如何整合各种资源,形成合力,推进市场和民间的合作。

  宁波许多县 (市)区和部门在上海都设有办事机构,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大家各自为政,浪费了不少资源和信息。 “去年下半年起,我们牵头对这些机构进行了整合。”徐柯灵说,目前驻沪办经济协作处同宁波保税区驻上海办事处已经合署办公,下一步,驻沪办还要将外经贸局等机构驻上海办事处也整合起来。

  徐柯灵表示,随着跨海大桥的即将开通,现在宁波各地接轨上海的积极性很高,经常在上海举办一些活动,但是这些活动一方面要知道上海有什么,另一方面也要知道上海需要什么,只有这种互惠互利的合作,才能取得双赢的效果。

首页  上一页  [1]  [2] 
【编辑:庄伊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