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焦点报道
地震专家称15年内我国可能发生多次7级以上地震
稿源: 东方网  | 2008-05-29 14:48:54

  极端灾害事件趋强趋多

  未来全球出现一些极端灾害性事件的可能性加大,破坏性也不低。

  国家气象局局长郑国光说:全球地表温度在未来100年持续升高的趋势已经不可避免,极端气候事件增多、增强且更加异常。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口日益增长,受灾害影响的人口总数和经济总量都会大大增加,灾害敏感区域和脆弱行业也越来越多。我国防御气象灾害的压力也将越来越大,更具有现实性和紧迫性。

  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在5月16日举行的第四届中国经济论坛上,以极端气候为例指出,未来中国一些重大灾害趋强趋多的可能性存在。

  以全球变暖为例,未来几十年气候变化可能会超出自然、管理和人类系统的适应能力。

  比如近50年来,大部分陆地区域强降水发生频率上升;热昼、热夜、热浪更为频繁;更大范围地区发生强度更强、持续更长的干旱;热带气旋(台风和飓风)强度增大。

  而强台风出现的频率,由1970年代初的不到20%,增加到21世纪初的35%以上。

  这些极端灾害造成的损失也不小。对于我国,每年受气象灾害影响的人口约6亿人次,农田受灾达5亿多亩。2008年初,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造成1516亿元经济损失。

  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成员滕吉文指出,这次汶川地震后最大的余震可以达到6.8,“如果这样的话,将来有没有可能在别的地方发生余震要密切注视。”

  但是一些极端性灾害在一定意义上往往于人类活动有关。中国目前的特殊时期决定了非天灾因素导致的极端事件也将不会少。

  国务院研究室工交贸易司司长唐元则表示,随着我国人均GDP将从2000美元过渡到1万美元,包括贫富差距、资源约束等各种矛盾进入非常集中、非常尖锐的时期。

  同时由于经济发展很快,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容量,一些重要生物功能区生态功能减弱,经济发展与环保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近几年来,中国分别出现了松花江污染、滇池污染、蓝藻等一系列的极端灾害事件。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编辑:崔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