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快建立预警机制”
目前对于各种灾害是否能够预测存在一些争议,但应做好预警工作得到业内人士一致认可。
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局长李连仲表示,应急救灾是不够的,提前预警机制建立非常必要。
由于地震预测的难度比较大,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多钟四川发生的8.0级地震,尽管民间存在很多猜测,但是中国地震局副局长修济刚否认了这些看法。他表示,这次汶川地震之前有蛤蟆过街的现象,这些现象不排除和地震有关系,因为地震会引起地下温度和环境的变化,会对一些敏感的动物有影响。
但是修济刚也强调,“这些都只能够作为参考,要结合仪器观测的数据综合判断,而不能仅凭动物异常来作出确定的判断。”
但是即便如此,滕吉文指出,“要迅速实施与加强防震抗灾研究,也就是要不断地对地震预测的探索进程中,应强化防震抗灾这是当务之急。”
他表示,应当正视并改变地震预测实际上的封闭状态,广泛深入地开展国内、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加强地震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促成资料共享,充分利用信息时代的便利条件,建立没有围墙的、虚拟的、分布式的联合研究中心,使得从事地震预测的研究人员,地不分南北东西,人不分专业机构内外,都能使用仪器设备,获取观测资料,使用计算设施和资料,方便与同行交流。
由于地震预报存在难度,地震预警机制尚不完善。不过国家气象部门正努力建立防御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