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滕晓萌
7月10日,海关总署发布了最新的进出口统计数据:6月出口1215.33亿美元,同比增长17.6%,创下今年以来的次低,也是中国出口今年第二次增幅低于20%。
6月作为中国出口传统的旺季,增速大幅下滑非常罕见,自2006年1月以来,中国只有3个月出口增幅低于20%,另外两次分别为2007年3月和2008年2月,这两个月的出口增幅都被认为主要受春节因素影响。
今年1-6月,中国出口总值6666.05亿美元,同比增长21.9%,比去年下降5.7个百分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外经部部长张小济对本报记者表示,如果考虑到美元贬值的因素,实际的出口放缓可能更快。一名此前曾经参加商务部调研的官员也表示,企业下半年的实际接单情况比预想更不乐观,实际企业受到的冲击甚至比海关数据显示的还大。
外贸转折点已现
“从去年开始,一直到明年,对中国外贸都是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对本报记者说。
他的判断依据是,中国包括劳动力涨价、土地涨价、煤电油运涨价、人民币升值在内的相对劳动力成本的急剧上升,将改变中国依靠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从而令中国经济模式发生较大转变。
面对国际制造业“转移”的潮流,商务部提出的政策是: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向要素成本更低的中西部转移。
“但是实际上,投资转向中西部最大的障碍在于投资环境和物流成本,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远高于其他国家,在我国的物流成本中,运输成本高达57%。此外,如果投资环境不理想,导致交易成本过高,企业可能不会按照政策期待的转移。”张燕生说。
江苏外经贸厅一名官员告诉本报记者,江苏省外经贸厅曾经就加工贸易向中西部转移邀请外资企业座谈,结果在场的外资企业罕有这个意愿。
据商务部统计,今年1-5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1915家,同比下降20.95%;其中,美国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数同比下降28.13%;原欧盟十五国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数同比下降24.85%。
而外向型的外资企业在进出口中发挥的作用也在逐步下降,1-5月,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值5636.1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1.28%,增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0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长20.69%,增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21个百分点,占全国出口总值的56.60%,所占比重同比下降了1.04个百分点。
“我们的开放必须从招商引资为主,转向自主创新为主”。张燕生说。
政策僵局待破
与转移中的外资企业相比,中国当地的中小民营企业面临的现状更为不利:既缺乏海外投资的经验,也无就地转型升级所需的技术和资金。7月,包括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王岐山,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内的高层官员纷纷赴浙江、山东调研。一些迹象显示,大批中小企业亏损乃至倒闭的情况,已经引起高层关注。(稿件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