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特别推荐
中央领导集体关心体育事业和北京奥运会纪事
稿源: 新华网  | 2008-07-29 14:34:54

  6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实地考察北京市奥运会配套交通设施。这是胡锦涛在北京南站站台亲切看望慰问工程建设者和技术人员。 新华社记者鞠鹏摄

  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中,全民族健康素质进一步提高,迈出了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坚强步伐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心和支持下,共和国的体育事业,又踏上了波澜壮阔的新征程。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发展体育事业;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改善民生,需要发展体育事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体育事业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钟山溢彩,秦淮欢歌。2005年10月12日20时50分,胡锦涛以洪亮的声音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运动会开幕。全运会在人民的节日理念引领下,让更多人从中分享快乐,让体育健身进一步走入老百姓生活当中。

  正是在这次全运会前,胡锦涛明确指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他希望广大体育工作者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为目标,不断开创体育事业和体育工作的新局面。

  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关系到未来发展的大业,胡锦涛总书记十分关心。2007年4月23日,胡锦涛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会议指出,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的机制,充分保证学校体育课和学生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青少年体育活动和竞赛,加强体育卫生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全面完善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工作网络,形成全社会珍视健康、重视体育的氛围,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广大青少年中形成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

  5月7日,党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提出了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各项措施。当年,“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启动,要求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2007年10月2日晚,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上海出席2007年世界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宣布运动会开幕。 新华社记者樊如钧摄

  作为一项特殊的事业,残疾人体育事业在党和政府亲切关怀下,在全社会共同支持下,在残疾人群体自身顽强努力下,不断发展,写下了一页页感人篇章。

  浦江两岸,华灯竞放。2007年世界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上海体育场隆重开幕。胡锦涛出席开幕式并宣布运动会开幕。

  在上海世界特奥运动会开幕前,胡锦涛看望特奥运动员时,兴致勃勃当起了中外特奥运动员拔河比赛的裁判,挥动小旗为他们加油。

  体育运动因为植根于人民才有了永久魅力。从城市到乡村,从山区到平川,从水乡到草原,中国老百姓的健身活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丰富多彩!

  国力迅速增强,推动了竞技体育水平大幅度提高。2004年第28届雅典奥运会上,中国体育健儿牢记祖国和人民的重托,不畏强手、奋力拼搏,勇夺金牌榜第二名,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中国加快了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步伐。

  9月2日,人民大会堂北大厅,气氛热烈喜庆。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与载誉而归的中国体育健儿济济一堂。胡锦涛热情洋溢地说,我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赛场上所表现出来的顽强拼搏精神和良好体育道德,极大地激发了全国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增强了全体中华儿女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成为推动我们事业前进的强大动力。他勉励广大体育健儿发扬成绩、再接再厉,不畏艰险、继续攀登。

  2007年10月16日,党的十七大召开期间,胡锦涛以一个普通代表的身份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大家刚刚入座,奥运举重冠军陈艳青拿着一枚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邮票首日封,向总书记走去。胡锦涛和蔼地点了点头,写下了“为你加油”四个字。陈艳青说,这不仅是对奥运健儿的关怀,也是对中国体育的厚爱,激励、鼓舞、鞭策大家以更加高昂的斗志积极投身到体育事业中去。

  “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

  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中国体育事业今天能有这么蓬勃发展,就是因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始,党和国家对体育事业倾注了大量心血,给予了体育事业很高的地位……

  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从两次申办,到7年筹办,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中国都在执著地朝着梦想进发,努力实现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即将呈现在世界各国人民的面前

  1908年,《天津青年》首次提出“中国何时能自己举办一届奥运会?”然而,在那个神州积弱、体育凋敝的年代,这呼喊是多么的无助和苍白。

  是新中国改写了中国体育的历史,是改革开放创造了实现梦想的希望。

  1990年7月3日,年过八旬的邓小平兴致勃勃地考察刚为亚运会建好的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当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汇报亚运会筹备情况时,邓小平想得更远,他关切地问起另一个问题:“中国办奥运会的决心下了没有?为什么不敢干这件事呢?建设了这样的体育设施,如果不办奥运会,就等于浪费了一半。”

  不久,北京亚运会看台上,人们打出了“办亚运、盼奥运”的横幅,北京亚运会的吉祥物“盼盼”,也寄托了人们“办好亚运会,期盼奥运会”的美好愿望。

  据一些老体育工作者回忆,北京亚运会举办期间,邓小平十分关心这一盛会,一顶印有中国国旗和奥运五环标志的帽子,他戴了很久。

  正是在邓小平关心和支持下,促成了中国申办奥运会的决策。1993年,北京第一次申办奥运会落选,凝重的表情写尽了中国人的遗憾。对此,邓小平意味深长地说:“申办不成功不要紧,总结经验。”

  1998年11月,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先后对申办工作进行了研究,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决定由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中国再一次踏上实现梦想之路。

  这时的中国与第一次申办时相比,已发生了新的巨大变化,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国力日益强盛,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更加富足,对奥林匹克运动也更加向往。

  这一次申奥,北京志在必得!

  江泽民一直关心和支持着北京申办奥运会。他在2000年9月9日致萨马兰奇主席的信中说:“我和我的同事们完全支持北京申办。如能在具有悠久文明并且迅速发展的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无论对奥林匹克运动,对中国乃至世界都具有积极意义。”

  2001年7月13日的那一刻,所有的中国人屏住呼吸,倾听萨马兰奇那一声宣布:“BEIJING(北京)”——在关乎中国和中国体育的信任投票中,中国获得了世界的认同。

  历史的瞬间变成了永恒的欢乐。当北京申奥成功的消息传来,聚集在中华世纪坛的各界群众爆发出排山倒海的欢呼。40万北京群众自发来到天安门广场,欢庆申奥成功。22时20分,江泽民等在京的全体中央政治局常委来到中华世纪坛南端的圣火台前,与参加联欢活动的大学生、运动员、劳动模范及群众代表见面,一边与群众亲切握手,一边用洪亮的声音向大家问候,共庆北京申奥成功。站在被朵朵绽放的礼花围绕的主席台上,江泽民向全场群众发表讲话,他说,全国人民将与首都人民一起奋发努力,扎实工作,把2008年奥运会办成功。

  在全城的欢庆声中,江泽民等驱车来到天安门广场,向聚集在广场上的40万各界群众招手致意。江泽民等高兴地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看满城的灯火和群众欢庆的场面。这个美好的夜晚在13亿中国人心中久久激荡。

  从申办成功的那一刻起,中国就开始努力践行着一个负责任大国对世界的庄严承诺。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奥运会筹办工作,筹办工作成绩斐然。

  一次次主持召开重要会议研究部署,一次次亲临现场考察……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筹办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

  2006年,奥运筹办工作进入关键的攻坚阶段。胡锦涛选择了在北京奥运场馆建设工地与建设者们共度国庆节。在认真考察了奥运工程进展情况后,他强调,要围绕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目标,切实实践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坚持节俭办奥运、廉洁办奥运的方针,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切实抓好奥运会筹办工作这件大事。

  2007年,奥运筹办工作的决战之年。3月23日,胡锦涛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当年基本完成奥运场馆和相关设施建设,基本完成竞赛组织、大型仪式、安全保卫、运动会服务等主体筹办任务,基本实现筹办工作体制机制的转换,基本建成奥运会城市运行、管理、服务、保障、应急体系等。

  奥运的脚步声越来越近,筹办工作更是紧锣密鼓。

  3月3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北京2008年奥运圣火欢迎仪式暨火炬接力启动仪式。这是胡锦涛点燃圣火盆后,高高举起奥运火炬,向现场的中外来宾和各界群众致意。 新华社记者樊如钧摄

  2008年3月31日上午,奥林匹克圣火抵达北京。胡锦涛亲手点燃圣火盆,并宣布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接力开始。这是北京奥运会的精彩序曲,筹办工作进入最后冲刺的阶段。

  4月5日,当首都义务植树日来临时,胡锦涛像往年一样来到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植树。他勉励大家,要进一步弘扬“绿色奥运”理念,吸引更多的市民参与到植树造林、美化环境的活动中来,以良好的环境迎接各国体育健儿的到来。

  就在人们翘首盛会之时,5月12日无情的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了。各国朋友都不禁担忧:北京奥运会还能不能如期举行?中国还能不能实现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奥运会的承诺?

  “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统筹协调、精心部署,奥运会各项筹办工作顺利进行,向世界作出了响亮而精彩的回答。

  “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我们都要顺应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履行我们作出的国际承诺,坚决办好北京奥运会。”

  盛夏的北京,处处洋溢着迎奥运的浓郁气氛。6月25日,新启动的北京轨道交通机场线迎来了一位特殊的乘客——胡锦涛总书记。他以亲身体验的方式,考察北京市奥运会配套交通设施。两天后,他又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部署北京奥运会筹办最后阶段重点工作。

  6月中旬以来,大量浒苔漂移到青岛附近海域,一度对帆船运动员的海上训练造成影响。为此,胡锦涛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抓紧清理浒苔。7月20日,胡锦涛亲自抵达青岛,考察了解浒苔治理情况。他勉励大家常备不懈,继续努力,确保奥帆赛顺利举办。

  奥运会开幕在即,北京龙潭湖畔,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运动馆里,体育健儿备战正酣。7月23日,胡锦涛冒着酷暑来到这里,总书记走进一个个体育场馆,看望运动员、教练员和工作人员,祝愿体育健儿在北京奥运会上取得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7月26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七次集体学习,安排的内容就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和办好北京奥运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各位同志认真听取了讲解,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胡锦涛指出,要把办好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作为当前的头等大事来抓,更加奋发努力、更加深入细致地做好各项筹办工作,努力把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办成国际社会满意、各国运动员满意、人民群众满意的国际体育盛会。

  再过10天,全世界的目光将聚焦北京,目睹奥林匹克圣火在东方文明古国点燃,铸就辉煌——

  13亿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以更加自信的姿态,更加开放的胸怀拥抱世界,必将为促进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首页  上一页  [1]  [2] 
【编辑:朱宗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