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发展难,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一直待破解的问题。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相比,目前频出的政策或可撑其走过“寒冷”
对于中国众多中小企业来说,今年的8月显得异常“寒冷”。
“说起来,中小企业的‘冬天’从去年下半年就开始了,预计会持续到明年”,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李子彬的语气有些沉重。不过,他随即语气一转,“冬天一过又将是一个新春。”显然,这位有着丰富的企业履职经历并曾担任政府高官的专家,对中小企业的未来依旧乐观。
这种乐观当然是“有感而发”:继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改进小额贷款,提高小额贷款额度的通知后,财政政策跟进出手。8月19日,记者从财政部相关负责人处获悉,中央财政将安排专项资金35.1亿元,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面对一系列已经出台及处于酝酿中的利好政策,李子彬向本刊记者强调,企业自身的转型同样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中小企业的“中国价值”
目前帮助中小企业在议事日程中已经提高到一个很高的优先度,预计一系列扶持政策将陆续出台。中国社科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陈乃醒如是说。
为何近来中小企业的困境引起了各方的高度关注?陈乃醒直言,中小企业对解决就业的贡献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是非常重要的。据介绍,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相当程度上是依赖于中小企业的崛起。如今,中小企业已有420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其中经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就有460多万户,其余为3800多万个体经营户。这批中小企业所创造的最终产品与服务价值、出口总额、交纳税收与就业人数,分别占全国的58.5%、68.3%、50.2%与75%以上,中小企业称得上是中国经济增长中最活跃的一环,是全球化时代商品流通的主要供应商。
今年7月初,中央高层先后到多个沿海省份考察,参观的大多数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而日前三部委发布的关于改进小额贷款的通知里,“积极推动创业促就业”的字眼赫然出现在其中。
熟知中小企业价值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研究员张政军同样告诉本刊记者,从国际经验看,中小企业在一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经济增长、就业、技术进步和国际贸易等举足轻重。发展中小企业有诸多好处,例如中小企业可以提高民间消费能力,因为中小企业赚取的利润更多的是就业者享有,有助于消除收入分配差距,提高消费能力。
张政军指出,我国中小企业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弥合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上。大中型企业一般集中在大中城市,在小城市、县城及县以下一般少有。因此在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城镇化大迁徙中,在县及县以下广大地区发展中小企业,对保持就业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然而,在今天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中小企业,如今却面临着显而易见的生存困境。
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的统计显示,2008年上半年,全国有6.7万家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倒闭。倒闭的中小企业大都是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的外向型中小企业。依目前的情况看,中小企业倒闭风潮似乎还有蔓延之势。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代表的纺织行业中小企业倒闭超过1万家,有2/3的纺织企业面临重整。今年相当部分中小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等困难,全国约1/10的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在今年上半年工业增加值增长率接近30%,较去年同比减少15%。
具体到一些中小企业密集的地区,这种“严寒”体现得更为直观。以浙江温州为例,当地经贸委7月初对该市31个工业强镇和开发区1.55万多家中小企业进行的调查显示,目前当地停工、半停工和倒闭的企业达1259家,占调查总数的8.1%,比一季度增加2.1个百分点。而对这一官方数字,不少行业协会人士和中小企业主认为还是“保守”。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表示,温州30万中小企业20%停工、半停工的现象仍在延续。
鉴于中小企业严冬可能对整个国民经济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找出是什么原因促成了中小企业的“三九”,以及协力“缝制过冬的棉袄”,就成了不仅是企业主,还包括很多业界人士及专家学者在内的人们正在从事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