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搅动的民间热情
小额信贷公司试点,被舆论评价为是很有希望将地下金融阳光化的尝试;温州前100强企业里,已经有90%申报了小额信贷
担保公司不仅存在经济风险,还存在法律风险。
各种借贷公司、担保公司,走在法律的中间地带,浙商银行温州分行行长王成良评价说,他们不是黑色的地下钱庄,但他们身份模糊。而寻求合法身份,几乎成了必然逻辑。
上个月,浙江率先在几大城市推出小额信贷公司试点。从2006年起,中国在山西、贵州、平遥农村开展小额信贷试点。而此次试点是在城市,被舆论评价为是很有希望将地下金融阳光化的尝试。推出时间也引人遐想———恰好在中央领导集体调研之后,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就认为,这和民营企业集体面临的困境有相当大的关系。
温州的民间金融,在改革开放之初,就为民营企业的资金积累提供了原始的助动力。然而1986年,温州民间金融上演了最难堪的一幕,以个人信用为担保的抬会资金链如多米诺骨牌一般倒塌。一个叫郑乐芬的妇女以投机倒把罪被执行枪决。
但小额信贷自有足以夸耀的历史,它令人们想起孟加拉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尤努斯,他是小额信贷模式的创始人,他创办的格莱珉银行专门向穷人提供贷款,同时创造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奇迹。
温州将获批成立16家小额信贷公司,他们不同于格莱珉银行之处在于,浙江省银监会在下发的文件上同时注明,小额信贷公司并非严格意义上的金融机构,只是一种经营特殊业务的公司,必须由大型制造企业牵头,它不能吸储,贷款利率不得高于银行4倍,70%贷款单笔不得超过50万。
尽管有种种限制,大型制造企业、担保公司对这16张门票表现出罕见的热情。温州前100强企业里,已经有90%申报了小额信贷,其中很多本来就是生意上的竞争对手,比如同属电器行业的正泰、得力西。温州担保行业协会会长郭志超说正在带领数家担保公司申请牌照,他说,“更重要的是趋势,小额信贷公司的未来是乡村银行”。
为了提高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支持力度,8月下旬,央行与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发文,将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的小额担保贷款上限由100万元提高到200万元,并允许贷款利率上浮3%.这进一步刺激了民间申报小额信贷资质的热情,恒生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温州政协委员黄伟建就重新加入激烈的竞争。
虽有小额信贷将收编民间钱庄的说法,但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即使这16家小额信贷公司可以收编近20亿民间资金,相比温州600亿的民间金融总量,仍显得杯水车薪。
记者昨天咨询了数家正在申报小额信贷资质的机构,据介绍,目前温州市已确定一批名单上报到省里,中标者都是制造业龙头企业。如果不出意外,温州的小额信贷公司10月就可以正式开张营业。
“好多温州企业家心里,都装着要当银行家的梦”,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准备接受一个畅销书作者的采访,专门写中国不寻常的2008年。作为温州模式代言人的他,也自称为温州小额信贷的民间推手,他最近不停接待咨询小额信贷的企业家,民间热情甚至超过他的想象。(记者 杨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