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焦点报道
张丹丹PK杨澜访谈录 邻居俩抢完场地抢冠军(图)
稿源: 青年周末  | 2008-09-04 10:40:46

8月,张丹丹在《背后的故事》录制现场

奥运期间,两个栏目组共用一个演播室

  《背后的故事》VS《杨澜访谈录》奥运期间共用演播室

  张丹丹和杨澜一起吃盒饭的日子   -屋子隔音差,杨澜那边访谈我们这边不敢冲马桶   -遗憾英语不够,错过埃蒙斯和菲尔普斯

  ◎文/《青年周末》记者颜雪玲◎供图/张丹丹

  “体育总局把我们和杨澜那边看成了一体,要冠军进完这家进那家。” 《背后的故事》主持人张丹丹对在北京访问奥运冠军的那20天依然怀念。

  奥运期间,访谈类节目《杨澜访谈录》与湖南卫视《背后的故事》都加入了奥运冠军的抢夺大战。巧的是,奥运前他们先后看中了同一个演播室。于是,演播室被一分为二,他们开始了“一起吃盒饭”的日子。

  既是邻居,又是对手,两个节目难免被拿来比较。孰优孰劣?9月1日,刚获得金鹰节优秀电视节目主持人奖的张丹丹,对《青年周末》记者发表了自己的一番见解。

  和杨澜看中同一演播室,决定“一人一半”

  -曾让邓亚萍在台下哭得稀里哗啦

  青年周末:奥运期间,《背后的故事》也从周播改成了日播,每天采访奥运冠军,和央视、《杨澜访谈录》一起竞争资源。央视是转播奥运的平台,杨澜是申奥陈述人,和奥运有多年的渊源。这场较量不容易吧?

  张丹丹:哎呀,做这个《背后的故事》奥运冠军系列,一共采访了20个奥运冠军,因为我们不是资源拥有者,费了好大的劲。

  后来我们能拿到这个资源也是有机缘的。在奥运前,《背后的故事》做了很多运动员的访谈,比如邓亚萍、陈忠和等等。我们的头阿义,也是湖南卫视的副总编,特别酷爱体育,在访谈人物选择上,也影响着我们。

  有的人成功你可以说是机缘巧合,但运动员的成功绝少是偶然的。他们的希望、拼搏,无论高峰还是低谷都能扛住的精神,跟我们栏目追求的气质是契合的。所以奥运前我们做了大量的体育人物。后来发现:噢,当初你做的这些无形中为2008年奥运会期间的采访做了很好的准备。

  湖南卫视连续和体育总局合作了好几届“劳伦斯颁奖晚会”,很愉快。特别是2007年,湖南卫视做了一个叫“运动员保障晚会”。晚会上我讲了女排运动员周苏红和丈夫汤淼的故事。故事很感人,邓亚萍当时在台下哭得稀里哗啦。那个晚会非常成功,体育总局的领导对此印象深刻。所以我们第一次去北京,跟体育总局宣传司提出奥运期间采访申请的时候,他们说,哦,张丹丹,你就是那次说周苏红和汤淼故事的主持人。以前没跟体育总局的人打过交道,以为很难,结果他们还挺帮我们的,因为他们知道我们在用心做节目。

  但筹备的过程还是很周折。我们节目组从大概一年前就开始准备,往北京跑了四五趟。奥运也是一个媒体大战,大家都想做独家。各自都有各自的办法,我们的办法就是诚心,然后做出品质。

  -踩点时听说杨澜也看中这地儿

  青年周末:你在博客上提到,奥运期间,《背后的故事》与《杨澜访谈录》为邻。竞争对手成邻居,有意为之还是无奈之举?

  张丹丹:一个愉快的机缘巧合吧。筹备期间我们想,运动员能来我们的节目就很不容易了,不能让人家还跑老远这么辛苦。就想租一个离奥运村特别近的地方。于是就看上了后来我们租的那个演播室,离奥运村直线距离开车就5分钟。我们第一次去踩点的时候,工作人员告诉我们,《杨澜访谈录》那边也来看过。当时我们看屋子也挺大的,就说,那好啊,一人一半就行了。

  杨澜曾经是《背后的故事》的嘉宾,她的《天下女人》在湖南卫视播出,我们也认识也合作过,她是我们非常欣赏的电视人,所以无论公还是私,大家感情都非常好。于是奥运前我们最后一次去北京筹备的时候,专程跟杨澜见了面。我们说,大家同时看中一个地方,那就友好合作!杨澜说,接下来20多天我们一起吃盒饭吧。她很客气,还请我们吃了一顿饭。那天大家都很高兴,那个汤很好喝,我现在都记得。

  -那边访问这边入厕不敢冲水

  青年周末:后来20多天里,俩人就真一起吃盒饭了?

  张丹丹:是啊,一起吃盒饭,一起经历考验。我记得奥运结束,大家分别的时候,杨澜说了一句话:“我们20多天‘候宫’的日子终于要结束了。”是啊,我们每天都在候着,每天都在焦灼地等待。

  我们两个节目组是分别往体育总局报想采访的嘉宾,但经常你报了两个可能就来一个,或者一个都不来;而且也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来。大家各自用各自的方法催啊,但能做的还是等待。每天早晨九点多,我和杨澜就被大车从驻地拉到演播室。之后不断有消息来,说又改时间了,上午改下午,下午改晚上,晚上可能又说不来了。从早晨9点等到晚上六七点,甚至八九点是常事。

  在这个过程中我有时难免会烦躁:怎么还不来啊。脸上老上着妆,觉得特别痒痒;杨澜就特别地镇定,她会用开玩笑的口吻跟大家说,哎呀,咱们得想想办法啊。

  青年周末:同一屋檐下,一方面共患难,一方面也难免小摩擦吧?

  张丹丹:有个特好玩的事情。我们租的演播室是由一个游泳馆改造的,隔音不太好,厕所的冲水系统尤其不太好。一开始他们组录节目的时候,门一关,我们这边就轻手轻脚。但上厕所、冲水总是正常的吧。但有一天他们跟我们说:我们录节目的时候,你们忍着点儿吧,别上厕所,要不水冲得哗哗的。后来决定,干脆上了厕所别冲。我们组总共40多个人,大家形成了一个习惯,看到谁去厕所,就会提醒:别冲厕所哦。我们录节目的时候,他们也会特别小心。

  这20多天,我们两个组合作得紧密无间。两个负责外联的同事成了最好的朋友;那边嘉宾来了,化妆师忙不过来把这边的化妆师调去帮忙;这边少个什么东西,到那边去,那边也是说:“拿!”

  结束那天,大家依依不舍,拼命地照相合影,还一起吃晚饭。很可惜,当天我录完节目已经下午5点多了,下午6点多的飞机,晚饭没有吃成。杨澜也很遗憾,说:“看你,跑那么快!”我说,下次咱再吃回来。

[1]  [2]  下一页  尾页
【编辑:崔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