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1+1》2008年9月10日播出《县乡财政困难:补还是治?》,以下为节目实录:
财政部出台政策,县乡两级政府精简一人奖励4000元,撤并一个乡镇奖励50万。政策出台引发公众质疑,地方政府机构臃肿,用财政奖励刺激政府减员是否合适?又是否是一种长效措施?地方财政分配不足,基层政府财政困难,面对运转压力,究竟什么样的方法更有效?我们还需怎样的努力?《新闻1+1》正在解析。
演播室主持人(王跃军):
观众朋友您好,欢迎收看《新闻1+1》。
有这样一句顺口溜叫拆东墙补西墙,墙墙有洞,借新债还旧债,债债难清,用这句话来说在一些地方县乡财政方面的一些困难。那么县乡财政的困难怎么样来解决呢?不久前财政部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公布了2008年中央财政对地方缓解县乡财政困难奖励和补助的办法,应该说措施很多,但是在这些措施当中有一些却引发了热议或者说是争议,我们先来看一个片子了解一下。
(播放短片)
解说:
精简一人,中央奖励4000元,撤并一个乡镇或区公所奖励50万。如果您是一名乡镇领导,当接到这样的红头文件,您会有怎样的反映?是奖从天降的喜悦油然而生?还是左右为难,不知所措。
9月7号,财政部网站发布2008年中央财政对地方缓解县乡财政困难奖励和补助办法,其中指出,中央财政对各地2007年县乡政府精简机构和人员给予一次性奖励,撤并一个乡镇或区公所奖励50万元。和2006年相比,县乡政府每裁减一名财政供养人员奖励4000元,而如果财政供养人员增长超过全国地方平均水平,超出一人扣减500元。这条奖励政策刚一公布,各大媒体纷纷转载,争论之声不绝于耳。
甲说,县乡政府精简机构是份内之事,中央财政出钱加以利用变了味儿;乙说裁减冗员,凭啥拿纳税人的钱;丙说,这种奖惩力度无异于隔靴搔痒;丁说,机构改革岂能玩起数字游戏。人们为之掀起了脑力风暴,有数学爱好者做起了加减法,减编一名奖励4000,超编一名仅扣500,先超编,再简编,就有了3500元的差价。
1982年1月13号,邓小平在一次讲话中指出,“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自此之后,国家出台了各种精简机构的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一些县乡政府机构却陷入了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有报道说,一个县的正副县长就多达17人,有一个乡镇镇级政治领导就有50多个。为此,各地政府想出了一些精简机构的招数。
湖北省2005年率先在全国试点,推行财政与编制网上公开,130多万工作人员的实名信息也全部在网上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两年来清理出吃空饷人员数千人。最近,河南省商丘市出台文件规定,如果公务员辞职创业,可按照其本人工龄乘以5,乘以上年度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偿。除此之外,为了精简人员,有地方规定,干部实现轮岗上班,减轻编制压力,还有一些地方规定,达到一定工作年限和年龄较大的公务员如果愿意提前退休,根据提前退休时间增加一档至三档的工资。
丁聪有一幅漫画耐人寻味,甲说,请你谈谈你公司精简工作的经验,乙说,我们对机构精简工作很重视,从公司下属各单位抽调了七人组成精简办公室,又调了五人组成机构精简验收小组。有人说政府机构精简之难难于上青天,每次政府机构精简代价都不小。如今政府用真金白银奖励精简的政策能真正奏效吗?怎样才能让机构精简这个老大难问题药到病除呢?这个问题值得重视。
主持人:
裁减一个人要奖励4000元,这对于精简机构和人员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同时对于缓解县乡的财政困难会有什么样的效果?今天我们请来了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的副所长刘尚希,欢迎您刘所长。
刘尚希(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
你好。
主持人:
刘所长,实际上像这个政策出台之后,大家所热议的主要集中在这一点上,比如说裁减一个人奖励4000元,大家都会觉得,按照国家,按照各个省相关编制管理的规定,你本来超编了应该是惩罚的,为什么现在要奖励呢?大家觉得这样的做法不妥,你怎么看?
刘尚希:
对这个问题要历史的看。因为过去县乡财政机构臃肿的问题确实一度是存在的,所以有些人浮于事的这种现象存在。面对这么一种情况,有的为了推进乡镇机构的改革,包括县这一级,进行适当的精简是有必要的,这个必要性实际上目的还是落在怎么转换责任上头。
主持人:
大家觉得你怎么不去罚他?为什么要奖他?
刘尚希:
这个罚得看什么情况,如果是个人犯错了,你可以去罚他,他现在这种情况下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不是说某个人的错误,他可以说是在一种体制下形成的一种历史的结构,要解决这个问题,你靠罚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主持人:
现在大家还有一种想法,比如说全国现在有2000多个县,如果通过这样一种奖励的办法,相应的部门有没有一种测算?可能在这一项上要拿出多少钱?
刘尚希:
在这里我首先还得声明一句,我讲的全是我个人的观点,不代表我供职的单位。
我想他们对这个情况应当心里有数,因为现在乡镇机构改革也不是搞一年两年了,2005年之前就搞过,现在有些地方还在进行乡镇机构改革,但是我觉得它是一个阶段性的事情,不是说全国每个地方都在大张旗鼓的搞乡镇机构改革。2005年的那个时候,我知道是全国性的大张旗鼓搞机构改革,但是现在有些地方可能是出于转换责任的需要,需要精简一些人员,需要调整机构,而精简机构、调整人员这个是需要成本的。比如说你在这个乡镇机构辛辛苦苦干了很多年,现在说不要你了,你肯定会有想法,这个时候成本谁来掏呢?要从整个社会来考虑。为了整个社会的稳定,为了责任转换的顺利推进,你就有必要采取一些这种奖励的措施。
主持人:
像历史遗留下来的这样一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柔性的方法,而不是刚性的方法来解决。
刘尚希:
对。
主持人:
像现在这样你裁减一个人要奖励4000元,这钱奖给谁呢?比方是用于县乡这种公共财政的支出呢?还是奖励给那些在这个工作当中做出贡献的人?还是对于那些被裁减下去来进行安置的人?
刘尚希:
这个实际上是奖给政府。准确的讲,财政部最近出台的新的“三奖一补”的办法是一种转移支付,这个转移支付就是中央转移给基层政府,也就是基层财政,不是说奖到某个人的头上去,这种转移支付我觉得是一种激励性的转移支付,通过这种激励性的转移支付来引导地方政府的一种行为,这种行为就是促使你转换职能,更好的为新农村建设搞好服务。
主持人:
就是奖励能更好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刘尚希:
对。所以这里头实际上有两层含义,一个是引导行为,也可以说是引导地方政府改革的行为,从哪些方面改,哪些方面使劲。还有一个,实际上通过这种方式,增加了地方的财力,财力性转移支付。
主持人:
大家还有一种担心,很多政策是好的,但是往往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比如说进行精简,为了拿到这笔奖励,这笔基金,我把体制内的人减掉了,放到体制外,实际上是换汤不换药。在这种情况下,有没有相应的政策,比如说2000多个县怎么减,怎么样能够得到这笔钱,能不能够保障信息的真实性?同时保障这个政策不变味,不走样。
刘尚希:
这个是普遍担心的一个问题,因为凭我们现在一种直观的感受,感觉这种政策可能出发的很好,在实施的过程中可能会变形、走样,这种担心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觉得大的方向应当说是没错的。这里头既然方向没错,做的过程里头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现在不是说为了避免问题不去做它,而是说怎么样去解决这些问题。实际上“三奖一补”的办法里头最后一条特别强调这个,要加强监督检查,保证信息的真实,避免信息的失真。你想,通过采取一些措施,我想逐步的能大大的减少这种扭曲变形的问题。
主持人:
2000多个县。
刘尚希:
现在是2000多个县,但是现在这个办法不是说针对2000多个县同时铺开,它是说你有精简机构这种任务的县就给你,如果说你的机构精简到已经到位了,比如说2005年那个时候,你的乡镇合并该合的已经合了,该裁员的已经裁了,没有任务了,这个时候还要去减啊?再减不就减没了吗?不是说2800多个县每个县,鼓励大家再重新又精简裁员。
主持人:
你刚才说要保证信息的真实性,你怎么保证信息的真实性?有什么样的措施和办法?
刘尚希:
还有省一级政府,你这个是要通过省一级政府汇总上来,报到中央财政的。
主持人:
在这一次所推行的办法当中,我们还注意到有这样一点,对于在2007年撤并一个乡镇或区公所要奖励50万元,你怎么来看待这一政策它的导向?
主持人:
这里面大家还有一种担心,你现在是采取一种奖励的办法,咱不说是人穷志短,至少我没有那么多钱,我会采取一些措施和办法,然后我们来进行精简,但如果地方经济发展好了,我有钱了,会不会出现反弹?
刘尚希:
这种担心也是可以理解,有钱了,你是不是需要更多的机构、更多的人员,这要看具体情况。如果说你确实需要,比如说我们面向农村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需要增加人员那就要增加,根据情况,这不能很死板的去看,这个编制定死了就不能动了,根据需要,随着情况的变化而进行调整。我们设置这些机构,设置这些部门,有这么一些工作人员,他的目的是什么?这个要搞清楚,我们这个机构不是说为减而减,它是要促使它转换职能,这个转换职能干什么呢?就是要给广大农民提供公共服务。
主持人:
应该说缓解县乡财政方面的困难,通过这种奖励的办法,精简人员和机构只不过是这次财政部所出台政策当中的一条,我们稍适休息之后还会和大家继续来探讨其他方面的举措。
主持人:
《新闻1+1》,给您不一样的解析。我们今天关注的是如何来缓解县乡财政方面的困难。
实际上县乡财政方面的困难已经持续了很长的时间,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片子,来了解一下相关的情况。
(播放短片)
解说:
中央财政喜气洋洋,省市财政勉勉强强,县级财政拆东墙补西墙,乡镇财政哭爹叫娘。这对广泛流传的顺口溜反映了我国十多年来,虽然国家财政收入的总量不断增长,但是在中央拿大头,地方拿小头的分配格局下,各级财政部门不同命运的真实写照。
以河南滑县为例,作为河南省的一个产粮大县,滑县在2005年前却一直是一个财政上的穷县,财政上的拮据让基层政府的运转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具体到滑县下属的白道口镇,镇上由于有不少的个体私营企业,经济实力尚属滑县前茅,但即使如此,当时已经工作了7年的镇长张金朝过的仍然非常节省。
张金朝(河南省滑县白道口镇镇长):
车跑不动了,办公室的电话也给掐了。
解说:
为了省钱,他给每个办公室都安上了电表,一个月限量五度,超过的要办公人员自己负担。而根据财政部的统计,2004年底,在前面2800多个县级单位中,像滑县这样的财政困难县总数就达到了791个。
为缓解这些乡县财政困难问题,在继续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的同时,2005年,中央财政出台了以“三奖一补”为核心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所谓“三奖一补”就是奖励对经济困难县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奖励精简机构改革和粮食主产县,对过去工作做的好的给予业绩补贴。措施实施两年以来,应该说在全国范围内取得了一定的良好效果。
(2007年8月14日《新闻联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