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经济
吴敬琏吴晓灵解读金融动荡中的中国策略
稿源: 解放日报  | 2008-10-05 15:46:00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动荡,对中国从金融市场、实体经济到人们心理层面都产生重大影响。

  金融动荡暴露出中国金融市场乃至宏观经济体系哪些问题?动荡为中国提供哪些机遇?如何看待动荡中的中国货币政策?中国下一步发展应该如何走?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与吴晓灵解读金融动荡中的中国策略。

  吴敬琏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国际方面,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而且不断向世界各国扩散,波幅越来越大。国内方面,去年以来中国经济碰到通胀,股市、房市摇摇欲坠,企业的成本上升,订单减少等问题。现在流行一个说法,说谁都没有预料到,突然来了这样的事,我觉得这个判断可能不太对。

  很多学者认为,现在世界金融体系的问题是突然爆发出来的。我的观点倒相反,世界金融体系的问题由来已久,国外学者类似的议论我至少听到有10年了。

  这个问题的核心是美国。美国有个最基本的问题,就是储蓄率太低,从来没有超过10%。那么美国如何维持这个经济的运转呢?它利用了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这个特性,大量发行美元。世界上所有人还承认它印的每张票子都是真金白银,就用这种方法借全世界的钱投资、消费,维持一个很高的生活水平。这样,就造成了全世界的流动性泛滥。当然,在早期阶段美国还是用点小的办法就能够解决,如大量发行货币,把后果转嫁给全世界。货币发行后,美元就贬值,贬值的损失是所有持有美元的国家来弥补,然后再来做强美元,这个损失就转嫁出去了,一次又一次地这样做。美国反复用大量的货币发行来支撑美国的繁荣,就带来了很多泡沫,先是网络泡沫,后来是次贷泡沫。但是高处不胜寒,泡沫总有一天要破,泡沫越大破起来震动就越大。

  美国一些有责任心的经济学家早就说美国这样的做法不但会害了自己,而且会害了整个世界,并呼吁改变这种状况,但没有多大进步。另外,其他国家也没有想出来,现有国际金融秩序,用一个什么办法来加以代替?总之,世界金融体系的问题是个难题,短期也难以解决,中国要考虑到这一点,要有自己的对策。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现在在我国沿海地区的一些经济重镇,中小企业生存相当困难,宏观经济也存在很多问题。于是有一种说法,说没人会想到中国会发生这样的情况;还有一种说法,说没有人想到,会突然爆发了。但据我了解,好像不是这样。

  这就讲到了从本世纪初提出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增长方式一定会造成内外失衡,现在是内外失衡碰头了,所以后果爆发了。这种增长方式有两个特点,一是靠要素投入来支撑增长,另外一个特点是靠出口需求弥补国内需求的不足。第一个是靠投资、靠要素投入,造成了很多后果。从宏观经济来说使投资率不断提高、消费率不断下降,而且投资的效率不断下降。当然,它就会像东亚金融危机爆发以前说的,金融系统变得非常脆弱。金融系统里面一些潜在的不良资产大量积累起来。为了解决这种投资率下降最终需求不足,我们亚洲人发明了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出口导向。用政府的力量,一方面适度保护,加强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另一方面本币低估,让本国货币贬值。

  我们改革开放以来,开始的时候是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并行的,到了1994年外汇改革,人民币深度贬值,这时候就标志着全面转向出口导向政策。与其他采用这种政策的国家和地区一样,这种政策都无一例外获得成功执行。但十年、二十年后,这些国家都面临一个大问题———外汇存底的大量积累,造成本币升值的压力增加,贸易摩擦加大,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就是实行汇率形成机制的自由化。如果规定一个均衡利率,就不会有外汇存底的大量积累。于是,我国人民币开始缓慢升值,到了2006年的12月,我们的外汇储备就超过了1万亿美元,位列世界第一。

  本币升值的结果是流动性泛滥。流动性过剩则造成三种情况,一是资产价格上升,泡沫形成;二是CPI上升,通货膨胀;三是二者兼而有之。我国近几年先是房地产价格和股价猛烈上升,从短期的观点看是好事,股市如此繁荣,大家都发财了,但不把它看成泡沫形成预示着有一天要崩盘。到了去年7月,通货膨胀率到了5.6%,CPI超过了温和通货膨胀,有一种观点认为,这是结构性通胀———核心物价指数很低,所以是结构性的、输入性的。到了今年年初达到8%以上,仍然维持这样的一种观点。现在,一方面是股市、房地产市场摇摇欲坠,另一方面CPI居高不下,现在CPI用各种方法被管住,CPI和PPI出现倒挂,变成疑难杂症。我觉得,我们现在要对付这些短期问题的时候,当然需要用短期政策,比如说我们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搭配另外一种财政政策,这都是进行短期调节,短期调节的目的是把它稳住,但是不能根本解决问题。根本的问题是增长的方式问题,是经济发展的方式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要转变增长方式。

  所以我认为,我们现在要标本兼治。标就是运用我们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稳住它,让它不要崩盘,而且尽量保持大部分中小企业能够继续运转。但是要根本解决问题,还是要在增长方式的转变上。

  目前这种世界经济的格局,不大可能在短期中改变,我们没有这个能力,我们至少不要当冤大头。转变增长方式的症结在哪里?根本的问题在于体制,在于转变增长模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制度性障碍。所以,要真正能够实现转变,就是要推进改革、消除这些制度性障碍。

  日前由中欧商学院在上海举办的“2008中欧华安锐智沙龙”,邀请国内外数十位著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人士,就全球金融风暴下中国金融的创新和稳定进行了讨论。

[1]  [2]  下一页  尾页
【编辑:朱宗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