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经济
吴敬琏吴晓灵解读金融动荡中的中国策略
稿源: 解放日报  | 2008-10-05 15:46:00

  吴晓灵:动荡中市场信心不能涣散

  中国面临三大机遇

  吴晓灵认为,中国金融业目前涉及国际金融市场问题产品的资金量有限,因此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中国金融动荡对中国金融业和实体经济的影响是有限的。金融风暴警示中国,应该减少对外需求的依赖,这坚定了我们继续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加大力度的决心。

  美国金融风暴可能导致一段时间全球经济的衰退,国际市场萎缩势必会影响到我国的出口。中国未来几年的经济是否可以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将不再取决于国际市场的需求,而是取决于我们能否转向国内市场。这方面中国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中国有13亿人口的大市场,以及近几年持续不断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建设。中国经济的增长方向应该是向内需拉动型转变。

  金融风暴使得以美元为主的货币体系面临巨大的挑战,国际金融体系需要改革,中国将有机会在新国际金融体系建设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我们不要被金融动荡所吓坏了,和美国不一样,中国金融业所面临的问题是发展不足、创新不够。中国金融业应该抓住机遇,加快创新步伐,稳步发展中国资本市场。

  两个方面解读货币政策

  吴晓灵认为,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中国金融动荡,更多的影响在于对人们心理层面的影响。尤其在现在这样的金融动荡中,市场信心更加不能涣散。中国当前发展资本市场首要问题是提升信心。

  现在中央银行一出货币政策,很多人就觉得害怕,股市就会出现大幅震荡。其实,货币政策是为经济发展创造平稳的货币环境,是为资本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创造条件,不要把货币政策和资本市场对立起来。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读中国的货币政策。

  首先,从中国股市近几年的表现来看,股民信心对股指的影响,远大于货币措施出台的影响。从2004年12月之后,一直到2006年4月这段时间,因为股权分置改革没有完成,为了怕影响股市,中央银行没有出任何公开的措施,只是出票据。而且由于中央银行不能出存款准备金率政策,迫使中央银行使用定向票据这样一个变相的措施,但是股指仍不改下滑趋势。但是从2006年4月以后,一直到2007年10月,中央银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七次,上调利率七次,股指仍然在向上走,为什么?因为那时候股民有信心。中国不缺资金,股市缺的是信心。到2008年8月,人民币存款45万亿,股票总发行股本是2.4万亿,所以说中国不是资金的问题而是信心的问题。中国货币供应总量近几年并没有大幅度的变化,但是股民的信心会影响货币结构的变化。

  第二,要区分中央银行控制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操作和面对社会流动性的操作的不同: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松紧度,只要M2控制目标没有改变,应该说松紧度就没有发生变化,但为了控制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能力,中央银行要控制它的流动性,既可以用存款准备金率的手段,也可以用公开票据的手段,就是发行票据的手段,这个手段的应用,并不会对市场上的流动性产生直接的影响,影响的是商业银行的流动性。

  四个角度看大小非解禁

  吴晓灵说,中国股市下跌的根源也是股民缺乏信心。股民现在最担心的是大小非解禁的情况,她认为大小非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应该理性分析。

  首先,股东抛售股票和上市融资是资本市场价格发现机制的表现,限制交易只会使市场扭曲。

  其次,大小非解禁是一个预先公告过的事项,投资者在做投资分析时应给予充分的考虑。你要考虑你打算用什么价格买这个股票,而不是说你不要卖股票,让我用高价维持高价,这是违背市场机制的。

  第三,大小非解禁的冲击远不像人所想的那样严重。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解禁股中占绝对多数,占比达到了71.75%。控股股东套现比例并不是太高,只占23.04%。大家可以看沪深两市的情况,真正解禁套现的事是很低的。不要把大小非解禁作为一个非常恐怖的事件来看待,如果没有股东自由买卖股票的话,那么就没有资本市场价格发现机制。没有价格发现机制,这个市场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因为是靠价格发现配置资源的,我们大家应该有个充分的思想准备,要经受转型过程中的阵痛,但是应该说现在的实质阵痛要比心理阵痛小得多,我们心理上不要有这么大的恐慌,就不会对市场带来那么大的影响。

  最后,随着市盈率的回落,大小非减持的动力正在减弱,某些大股东回购公司的股票说明有些公司的股票价值已经低估。国家多次强调国有企业要控股,不会轻易减持,汇金公司也不会轻易减持。现在国有公司和汇金回购自己的股票,是大股东对自己的企业有信心的表现。

首页  上一页  [1]  [2] 
【编辑:朱宗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