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杭州11月20日电(记者 段菁菁)短短两个月,宁波市就获取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线索30万条。这种卓有成效的普查模式被命名为"宁波模式"。11月20日,在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经验交流会上,浙江将以该模式为核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经验向全国推广。
20万张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简表面向全市发放,2个多月获得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线索超过30万条;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普查信息交流;建立一支覆盖全市每个村落和社区的庞大业余普查员队伍;向宁波市民推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搜宝行动……自2005年6月,文化部部署了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以来,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没有现成模式和经验的情况,2007年5月浙江省首先确定宁波市作为省内唯一的地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试点先行探索。仅一年时间,宁波市在实践中创造的"多、快、好、省"的"宁波模式"从最基层的村落和社区做起,从动员广大群众参与做起,从提供简单普查线索做起,破解了普查工作无从下手的难题,打开了普查难于深入的瓶颈,推广至全省,即呈现出势如破竹的大好势头。
浙江省文化厅厅长杨建新表示,之所以向全国兄弟单位推广'宁波模式',是因为"宁波模式"是根据基层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设计出了一套简便易行的普查表,使普查工作化繁为简,循序推进,分阶段开展普查工作。"'宁波模式'让普查工作更切合实际,更具有可操作性,使普查工作得以顺利推进。"
据了解,宁波市靠这一模式已入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4项,省级23项,市级123项;"张德和根艺馆"、"十里红妆博物馆"等一批民办公助的场馆纷纷建立,依托"梁祝传说"、"开渔习俗"开办的"中国梁祝婚俗节"、"中国开渔节"已成为影响广泛的文化活动品牌;甬剧《典妻》摘取文华大奖,奉化布龙等屡获全国大奖,宁海耍牙、象山竹根雕等多次赴境外展览,有效地促进了宁波的对外文化交流,提升了宁波的文化魅力和影响力。(完)
据了解,目前,各地普查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北京、浙江、云南等省(区、市)更率先完成普查工作任务。浙江省作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综合试点省,普查面已达到了行政村和街道两个100%覆盖。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