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2月18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是1949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转折。这是邓小平同志在全会上讲话。新华社发
一条小路,只有区区3华里长,至今在地图上还找不到标注,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纷至沓来。
1969年10月至1972年11月,受到错误批判的邓小平同志被疏散到江西新建县拖拉机厂劳动。他每天与夫人一起往返于这条小路上,风雨无阻,从事着一名普通工人的劳动,体味着一个平民百姓的生活。
从一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到一名受监督劳动的工人,地位的反差、环境的危难,使小平同志真切地了解了社会基层和普通群众的状况,更让他陷入了对党、对国家、对民族前途的忧虑。
在这条原本不是路、工友们为了让他不绕远路而悄悄修整出来的田边小路上,小平徘徊了三年、思考了三年。
当小平重新登上中国政治舞台中心的时候,他率领全党全国人民走上了改革开放之路,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
当年无人问津的小路,如今成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人们亲切地称之为“小平小道”。
小平同志留下的片言只语、点滴故事,被人们与改革开放的雄韬伟略、丰功伟绩紧紧相连、口口相传。
一块豆腐的故事:“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一天,与邓小平同车间的一名工人,让小孩去买豆腐。小孩兴冲冲地把豆腐买来了,却不小心把豆腐掉在了地上。
在那个年代,一块豆腐也算得上一个家庭难得的美食了。看到豆腐被摔成稀烂,这名工人心痛不已,把小孩狠狠地打骂了一顿。
小平把这一切默默地看在眼里,内心极不平静。下班回到家,他感慨道:新中国这么多年了,老百姓还过着这样的日子。难道我们干一辈子的革命,就换来这样的社会主义?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邓小平在江西与工人朝夕相处三年,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坚定了认识。
后来,邓小平在回答美国记者提问时说:“‘文化大革命’中有一种观点,宁要穷的共产主义,不要富的资本主义。我在1974年、1975年重新回到中央工作时就批驳了这种观点。……不能有穷的共产主义,同样不能有穷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
1976年邓小平再次复出,着手推动了一系列加快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1978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农村开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沉寂的田野焕发出勃勃生机,中国改革开放拉启了大幕;
1979年,整个国民经济开始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正式启动,改革触角不断向城市延伸;
1980年,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设立经济特区。此后,沿海14个港口城市、海南岛、长珠闽南三角地区、山东半岛、辽东半岛陆续开放开发。
到1993年,我国对外开放由南到北、由东到西层层推进,对外开放城市遍布全国所有省区,中国真正进入了改革开放新时代。
30年来,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次第打开,使我国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转折。如今,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已经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正在向全面小康社会迈进。因为孩子摔烂一块豆腐而大动肝火的情景,已经不会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