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外媒
宁波政府出资试点农村居家养老模式
稿源: 新京报  | 2009-03-03 14:26:07

  从“不让进屋”到“交付存折”

  汤家村老人唐菊英起初不信任政府为其请的保姆,一年后,老人生活已离不开她了

  2月25日,早七点半。厉云婷把读小学的儿子送去学校,然后提着一袋汤圆,去了唐菊英的家。

  厉云婷为老人服务已有大半年。最初,老人把她挡在家门外,不让她进屋;现在老人把存折都交给她,由她打理。

  前天下午,离开唐菊英家时,老人说想吃“猪油汤圆”。

  老人还不喜欢吃买的。厉云婷回家,买了猪板油和糯米、黑芝麻。晚上包好。

  到唐菊英家后,厉云婷用半小时打扫屋子。她还想帮忙煮汤圆,但唐菊英不肯。

  “老人习惯自己做饭,自己炒的菜好吃。衣服也让别人洗。”厉云婷说

  按照宁波市镇海区居家养老服务办法规定,厉云婷在为老人服务1小时后,也就是早9点,再到隔壁组的另一位老人家中,做同样的事。

  作为政府聘请的专职居家养老服务员,厉云婷服务了6位这样的高龄老人。

  唐菊英,上海人,1961年和丈夫被“精简下放”到宁波,两个孩子留在上海舅舅家读书。在宁波48年,他们没有土地,丈夫给别人看摊,她给别人做保姆,维持生计。

  20年前,丈夫去世后,老人一直独居。

  前几年,老人出门买菜摔折右腿。一直没痊愈,后在卫生间又将伤处摔折,便只能扶着椅子在室内活动。

  儿子贝运壮已有4年没回宁波。前几年,他曾劝母亲去敬老院,费用子女承担。老人不肯。

  “农村传统观念总认为去敬老院不光彩。”镇海区庄市街道办分管养老工作的副主任胡金红表示理解老人的想法。

  贝运壮说,去年,宁波市居家养老计划正式在农村推广,厉云婷到我们家后,问题才解决。有什么事她会直接通知我。

  “空巢”悲剧之后

  宁波农村“空巢”比例达77%,一对老人曾病死、饿死在家,政府决定试行农村居家养老

  胡金红,在镇海区从事养老工作已有多年。她说,宁波的农村居家养老模式在2006年就已开始试点。

  而探索源自于农村老龄化的严峻现实。

  来自宁波市老龄委的数据,2007年,该市农村老年人有58.7万人,“空巢”比例达77%。

  当地还曾有这样的案例,一对空巢老人,丈夫瘫痪在床,妻子患心脏病突然倒地,死亡。无人照顾的丈夫饿死在床上。一周后,邻居闻到异味,才发现俩老人去世。

  于是宁波市选择经济相对发达,人口适中的镇海和北仑两区的农村,进行试点。

  胡金红说,他们对农村老人分类发现,“老人群体结构呈一个橄榄形”。

  橄榄的两头分别是经济困难、生活难以自理的老年人和经济富裕、追求高质量生活的老年人。

  针对这个结构,宁波制定出相应的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胡金红把它总结为“1+1+×”。

  第一个“1”是指,建立一支居家养老专业服务员队伍。胡金红解释说,这类专职人员主要为经济困难、生活难以自理的老年人提供上门免费服务。

  目前,宁波市有200多名这样的专职人员。

  他们由民政办向社会招聘,培训上岗,服务1位老人每月可获200元工资。村和乡镇对他们进行月考核。

  “老人或者邻居反映不满意的,我们就辞退。”镇海区民政局副局长、老龄办主任岑爱飞说,他们去年已经辞退了2名。

  在镇海区,70周岁以上,生活自理有困难,独居(无子女或子女居住在辖区外、或子女弱智、致残、重病),持有“低保证”或“社会扶助证”的老人,都可以享受政府为其聘请的“保姆”。

首页  上一页  [1]  [2] 
【编辑:沈媛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