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观点:云南赢得外界“正视民意”的赞誉
“躲猫猫”事件,也被聚焦全国“两会”的海内外媒体频繁提及。
英国《金融时报》:云南省政府对此案的处理手法,是中国宣传及监督战略变化的一部分。随着博客、聊天室和在线社交网络成为不受中国媒体监督机构约束的重要新闻渠道,官方采取了更为主动的战略予以回应。云南当地政府官方这一改变政策之举被誉为“阳光政府”,表示这将迎来开放的新时期。
加拿大《星岛日报》:“两会”召开至今,从中央到地方,看得出个人风格已成当地是否受传媒重视的主要指标,也间接成为当地能否发展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30年后,官员的个人风格已成为部委或省份是否改革开放的重要指标。随着强调勇于任事及“阳光政府”政策,地方一把手作风也悄悄转变。不久前发生“躲猫猫”事件的云南省,首次找来网民参与调查。“两会”期间,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受访时也令人耳目一新。他说,“躲猫猫”事件的处理过程公开透明,不会也没有必要掩盖任何事情;云南政府是“阳光”的,不怕被追问。面对媒体的白恩培表现诚挚,愿面对问题是种进步。
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撒贝宁:“躲猫猫”事件对于相关部门的负责人来讲,实际上也是一个启示。至少这个事件可以成为未来很多新探索的一个起点。因为事件已经发生了,如果在事件中能够看到对未来的积极意义,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东西。如何让公众、媒体参与到行政问责事件的过程当中,期待云南省在这方面有更多的创举。
中国新闻社:对这场“躲猫猫”事件的舆论抨击风潮,云南官方邀请网民共同参与调查过程。无论对于网络历史还是公共空间,这种方式都是满足公民知情权的一种尝试,云南官方赢得外界“正视民意”的赞誉。
央视《新闻1+1》:云南首邀网民调查“躲猫猫”是一个标志性事件,表明中国的网络民意开始从隐性走向显性,网民也从虚拟空间走向了现实世界。
北京日报:就“躲猫猫”事件来说,面对网络舆情,地方党委政府格外重视,以开放的胸怀、开明的态度和公开的做法,来处理这一引起广泛关注的案件。其中,组织网民调查团参与事件调查的行动,虽然没能获得太多实质成果,但这一做法本身具有的积极意义值得肯定和总结。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已经成为我国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课题。在这方面,各地党委政府和各个部门责无旁贷,应当采取各种形式,不断扩大公众对公共事务决策和执行过程的参与和监督,以扩大透明度来提升公信力。这应该是“躲猫猫”事件给我们的一点深刻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