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焦点报道
中国正形成六个核心经济圈带 区域经济全面隆起
稿源: 中国经济周刊  | 2009-03-16 07:56:47

  呼吁建立“海峡经济区”

  “两会”期间,包括民革中央在内,多份建议提出建立“海峡经济区”,进一步推动两岸交流合作。

  福建省农业厅厅长陈绍军委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以台湾海峡为纽带,以两岸经济一体化为共同远景,构建涵盖台湾、福建、浙江南部、广东东部和江西中东部地区的“海峡经济区”,可为台湾经济提供强劲的动力和更大的发展空间,可以推动大陆沿海地区形成完整的经济发展圈,使“海峡经济区”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北部湾地区之后的又一新的经济增长极,成为两岸加深沟通往来的交融地以及两种社会制度、两种经济体系的衔接地,共同构建起市场高度开放、制度建设完善、产业结构互补、信息资源共享、基础设施完备的区域经济共同体。

  “两岸的合作经过时间和经济运作经验的积累,已经越来越密切,量的变化会慢慢引发质的变化。‘海峡经济区’作为国家级经济区列入国民经济发展重大规划之中,通过两岸协商,科学合理地推动‘海峡经济区’的产业分工合作,并突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将是促使祖国和平统一的战略机遇期,也是促成台湾海峡经济发展和繁荣的重要时期。”

  福建社科院前院长严正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目前海西发展面临的机遇之一,就是台湾地区的经济受金融危机影响而比较困难,“台湾是个市场很小的地区,地区内的市场人口只有2300万,它的市场基本上是在国际市场,因为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台湾的订单下跌非常显著。台湾的企业界都在讨论:台湾怎么办?中国与东盟的“10+1”协议到2010年就要生效,要建立自由贸易区,实行零关税,台湾将享受不到这种零关税的好处,“10+3”(东盟与中日韩)还在谈,如果谈成,台湾将更加边缘化,所以台湾经济现在面临许多思考和反思,台湾与大陆订立经济联合体、进行经济合作的意愿比过去更加迫切,两岸在经济上走到一起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马祖籍“立委”曹尔忠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温家宝总理在做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讲话很务实,对两岸关系的发展表达了很大的善意。报告中再次提出支持海西的经济发展,说明两岸的目光再次聚焦在闽台,海西应该结合海东,形成一个“海峡经济区”,共创经济荣景。

  “如果成立海峡经济区,那么在经济规划和经济前景方面,更多地由海峡西岸与台湾进行更加密切地协商,两岸一起为海峡经济区做出一些事情,如产业上的衔接等。”严正表示,“当然,这种事情不是一方面的事,是双方的。将来会怎么样,只能继续观察。台湾的愿望已经表达出来了,但会怎么样还说不准。”

  海西进入大发展阶段

  2月22日,由福建省副省长叶双瑜率领的福建省赴台经贸交流考察团赴台,考察团主要成员有福建省外经贸厅、台办、发改委、经贸委、信息产业厅和漳州、泉州、宁德政府的负责人,这是近年来特别是两岸“三通”以来,福建省赴台考察交流级别最高的代表团之一。期间,闽台石化业签署交流合作备忘录,为今后闽台石化产业的直接对接建立了工作平台和机制。

  根据国台办意见和福建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指示精神,从2009年起,将原于“九八”投洽会期间在厦门举办的“海西论坛”更名为“海峡论坛”,今后每年举办一届。据吴能远委员介绍,海西论坛主要是福建省自己办,层次比较低,这次提升到国家级,国台办之所以积极支持,是希望把海峡论坛办成全国第一档次的两岸交流的大论坛、平台。

  有媒体评论,虽然只是一次之差,却显示已经推进5年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政策有望再度提速,涉及闽、浙、赣、粤四省20市在内的海峡西岸城市群最新发展布局即将浮出水面。

  “国际经济危机和两岸‘大三通’作为内外因,为海峡两岸的交流合作提供了一个更好的时机,海西将进入大发展的阶段,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升级的阶段。”吴能远委员表示,“海西后5年的发展将有两大特点:一是海西建设将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前5年虽然也在发展,但大体上处于呼吁、准备的阶段。因为中央给了政策的话,海西建设就可以更大幅度地、大张旗鼓地展开,后5年的发展成就会更加巨大,真正展现出海西的优势和前景,使得海西在大陆整个区域里凸现出它独特的功能性优势。二是呈现出从海西经济区向海峡经济区转化的趋势。当初提海西经济区就是立足于建设海峡经济区,把闽台这样相邻的两个经济区整合起来,这个整合符合亚太地区经济整合趋势的。未来5年,大体上可以看出这个架势。这将使福建经济发展具有更稳定的基础,更强烈的发展的内在动力,形成更广大的腹地,通过海西发展把长三角和珠三角连接起来,在中国东部形成一个大片的经济区。”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编辑:赖小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