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焦点报道
广州与佛山同城化加速 经济实力直逼上海
稿源: 南方网  | 2009-03-19 12:55:57

  新世纪以来广佛合作大事记

  2000年,广州提出“东进、西联、南拓、北优、中调”发展战略,“西联”佛山全面启动。

  2003年,广佛共同举行了“广佛区域合作与协调发展研讨会”,探索研究“建设广佛都市圈”;佛山呼应广州“西联”战略,提出“东承”战略,主动接受广州辐射带动。

  2005年11月30日,广州市市长张广宁率领广州市政府考察团一行到佛山参观考察,双方就广明高速公路等工程进行了协调,明确将建立稳固的沟通联系机制。

  2005年12月12日,“广州·佛山区域合作发展论坛”在广州召开,由前两次的理论探索变为围绕建立产业链、基础设施等实质问题的合作。

  2006年,广佛规划、交通部门联合编制了《广佛两市道路系统衔接规划》,同年,有17个路口通向广州的“佛山一环”通车,成为畅行广佛的“坦途”。

  2007年6月28日,国内第一条城际轨道交通线路——广佛轨道交通全面动工,预计2010年佛山魁奇路站至广州西朗站建成通车。

  2007年9月18日,“南番顺”旅游联盟正式启动;同年两地公安部门签订《佛山警务协作框架协议》。

  2008年底,国务院出台《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正式把广佛同城化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2009年3月2日,为进一步推动广佛同城化建设,广州和佛山两市书记、市长首次在广州会面,此举迈出了两地政府强力推动广佛同城化建设的实质一步。

  广佛合作·史记

  广佛自古唇齿相依,同风同俗,在国内乃至世界上,几乎没有两座人口超过百万的大城市相距如此之近,而从历史渊源上广佛本来就是同一城市,千百年来,行政区域上虽然分分合合,但是两地居民自然交流是广佛融合最大动力。

  同根同源

  广佛自古一家亲,秦时置南海郡,郡治就设在番禺(今广州),现“南海”则为佛山的一个区。“南(海)番(禺)顺(德)”的传统叫法,表明了两地的整体性。有很深的历史渊源和血脉联系,广州与佛山地理相连,语言相通,同根同源,两地文化的根都是广府文化,著名的粤剧、粤曲至今享誉海内外。直到今天,广佛之间的经济、文化和人脉联系的亲密性都是别的地方不可比拟的。

  长期以来,两地间贸易往来无阻,人员密切往来。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和佛山两个城市之间,行政区域均有一些调整。如1960年8月恢复市以下设区的建制,把原属佛山专区的花县、从化县划归广州市;1975年,把原属佛山地区的番禺县划归广州市。

  商贸渊源

  2000多年来,广州一直是中国华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南朝的时候,广州已经是岭南的经济中心和中国最大的外贸港口。在海运上影响很大的南海神庙便是南梁时期修建的。

  早在汉代,番禺的纺织、食品加工、陶瓷等工商业已经相当发达。佛山的优势在于身处三江汇流之地,是西南和北方通过水路和岭南沟通的重要通衢。但在元代之前,这里还是一个渡口。佛山的真正崛起是在明朝景泰年间,依仗的是冶铁业的发展。明清两朝,广州附近的佛山镇是全国闻名的铜铁冶炼中心,制造的钢铁器具远销岭北和海外,原本名不见经传的佛山已经跻身全国“四大名镇”之一。

  然而,上世纪初,由于广三铁路、粤汉铁路等两条铁路使用,铁路取代内河水路逐渐成为了广州与省内外的货运通道,交通地位的重新排序带来了工商业的集体转移。上世纪30年代后,佛山各镇街的商铺纷纷向广州转移,广州西关的十八甫原本就是商业旺街,成为佛山商贾搬迁的目的地,包括了丝织业、制陶业、制药业等,以药业为例,就先后有冯了性、马百里、李众胜等药店转移到广州。

  在此轮工商业大转移中,大部分民族工商企业并不是完全背弃佛山,而是前店后厂的模式,把店开在广州,把生产基地留在了佛山。发展至今,逐渐形成了广州作为中心商贸城市、佛山作为手工业制造业基地的局面。直到改革开放之后,佛山凭借千百年来积累的制造业基础和商贸传统,才又一次焕发出新的光彩。

首页  上一页  [1]  [2]  [3] 
【编辑:胡晓云】